排球新規會否真正實施?千變萬變我們適應能力強

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體育課》。

9月24日女排世錦賽亞洲區資格賽落下帷幕,中國女排順利獲得2018年世錦賽入場券,廣大球迷喜大普奔,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聊聊排球。

中國女排獲2018年世錦賽入場券

雖然中國女排順利挺進世錦賽,但是球迷有一事挺擔心——國際排聯的新規則會不會真正實施?這些新規則會不會對中國隊造成影響?畢竟女排U23世錦賽中國隊因規則變化而被「虐」。所以,本節課程的重點就是國際排聯新規則以及歷史上排球規則的演變。

中國U23女排在此前世錦賽僅獲第七名的表現讓球迷們「扎心了」,批評聲瞬間砸向這群年輕的女排姑娘們。而這些賽前匆忙集結的選手們也有一肚子委屈:自己被抽調多半是由於沒有全運會決賽階段的比賽任務,國字型大小的經歷基本上為零,和身邊的隊友們還沒磨合好就要適應新規則……嗯,對了,就是這個突如其來的新規則,讓球隊整體亂了手腳。主攻王雲蕗向大家解釋道:「首次參加新規則的比賽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新規則大家都不太適應,尤其是發球落地不能進線的規則,使得大家發球都不太敢發。」

U23女排

好吧,是時候由Mr.Sports給大家介紹一下國際排聯試行的新規則:全新的計分方式採用7局4勝制,單局15分,每局之間的間隔縮短至2分鐘;發球採用新規,發球擊球後球員不能進線。說實話,放眼世界體壇,總是熱衷於規則調整的項目並不多,而排球是個另類。

當然,國際排聯心中必定迴響著一段獨白:寶寶心裡苦啊,雖然和足籃球並稱為三大球,但是這日子過起來總不在一個檔次上啊,五大聯賽和NBA總能賺得盆滿缽盈,國際賽事也能吸金無數,但是排球卻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佔據大量黃金轉播時段,所以得改改規則來「吸金」和「吸睛」。

國際排聯為了在體育市場中爭取更大份額也只能放放大招,這次規則改革就是為了壓縮比賽時間,方便賽事得到更多直播的機會;單局分數的壓縮讓比賽的偶然性大大增加,弱隊爆冷可能會成為常態,這讓比賽的觀賞度和刺激性都有望增加。從這次女排U23世錦賽的進程來看,國際排聯的變革還算有收穫,不過未來的劇本走向還有待觀察。

前面已經說過,排球的規則調整幾乎是家常便飯,這可能和它的出生背景有直接關係。1895年的美國,一位叫威廉斯-蓋-摩爾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看著籃球場和網球場上的各色人等陷入沉思:籃球這運動對抗性太強,整不好就要受傷,而網球運動量又不夠大,體力好的人連出汗的機會都沒有。怎麼樣能設計一種運動量適中又趣味十足的遊戲呢?

威廉斯-蓋-摩爾根的方案很簡單粗暴,他讓籃球和網球直接組成CP——在籃球場上用手來打網球:遊戲開始時,將網球網掛在籃球場上,然後隔網擊球。但室內籃球場面積較小,網球容易出界,於是他作出了改進:一是把允許球落地後再回擊的規則改為不許落地;二是選擇更適合的球。隨後,該市的「司堡爾丁體育用品公司」試做出了圓周為25—27寸(約255—346克)規格的球。第二年,有位博士將此球命名為「華利波」,意為「空中飛球」。經過試用,效果很好,於是成為這項運動的專屬用球。現在國際標準用球雖歷經百年,進行了千百次的改進,但球的規格和第一代的球幾乎差不多。

用球確定了,遊戲規則也就隨之開始自己的漫長的「練級之路」。

最早的排球規則非常隨意,上場人數都可以完全憑心情決定,比分的設定也是五花八門。1917年,這項在美國頗受歡迎的遊戲正式升級為賽事,在斯波爾丁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天字第一號排球規則」中規定:比賽採用發球得分制,每局為15分。前四局最高分限為17分。當比分為16:16時,獲得第17分的隊僅領先1分即勝該局。決勝局(第五局)無最高分限,當比分為14:14時,比賽繼續進行直至某隊領先2分為止。

1918年又作出了上場人數為6人的規定。從此,歐美開始流行6人排球。

1947年和1964年,排球運動先後兩次得到升華機會,國際排球聯合會的成立和入圍奧運會讓各國更加重視這項運動,而規則的改革也進入到了頻發期:1965年,規定了每局換人的人數和攔網隊員的二次觸球;1968年,球網兩端增加標誌桿;1972年,明確持球和連擊的概念;1973年,對「過中線」犯規做出說明。而在隨後的十年中,比賽用球和場地的標準化認定成為了規則變革的固定內容。

排球場

從1984年後,世界排壇進入高速發展期,中國女排也開創了自己的五連冠偉業,此間的賽制變革並沒有對比賽本身造成太大影響。在這一時期的排球比賽中,得分是建立在擁有發球權的基礎上,因此經常會出現兩支球隊反覆爭奪發球權的情況,球隊的意志品質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老女排正是憑藉著自己堅韌不拔的精神連創佳績,也形成了直到今天都被津津樂道的「女排精神」。

不過,發球權的爭奪會讓比賽時間難以控制。因此,1998年10月28日,國際排聯決定改為每球得分制,每局25分制。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為勝,第五局先得15分者為勝,若出現24平或14平時,要繼續比賽至某隊領先2分才能取勝。決勝局(第五局)仍為15分制,當比分為14:14時,比賽繼續進行直至某隊領先2分為止。

這一次改革有效的控制了此前動輒就會綿延無期的比賽進程,但是對於球隊進入狀態的快慢與一傳穩定性的好壞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此時的中國女排正處在涅槃期,自漢城奧運會鎩羽而歸後,這支王者之師迅速跌落至谷底。直到郎平回歸後,球隊才在比分新規出台的98年亞運會上重振雄風。

隨後的1999年,國際排聯推出了一個新的場上角色——「自由人」,適應不及時的中國女排未能順利通過磨合期,在世界盃上僅僅取得第5名。

隨後的十幾年間,勤勤懇懇的國際排聯反覆對規則進行修補和完善,但總體賽制並沒有出現太大波動。直到2015年,有關觸網犯規的重新解讀再度改變了比賽進程,觸網犯規觸網部位將從目前的碰觸網袋(7厘米寬帆布帶)變成全網。這一變革幾乎改變了所有球隊的防守模式,三人攔網的概率大大降低,後排防守質量幾乎決定了一支球隊防反的成敗。

對於中國女排來說,這一點並不算難題,畢竟中國女排一直堅持「高大化」與「靈活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再加上特有的「打不死」的球隊氣質,中國女排在這一年收穫世界盃冠軍和亞錦賽冠軍,並以最好的狀態邁向2016年。不過,國際排聯也沒有停止自己「改革或者準備改革」的步伐。在里約奧運會即將開打之前,國際排聯臨時做出一項改革——里約奧運男女室內排球所有的比賽全部取消技術暫停。這一次變化無異於平地起驚雷,各個球隊高呼:您倒是給點時間來適應啊,這還有幾天就要開打了,我們不僅要調整時差,還得調整比賽時的「生物鐘」。然而幸運的是,中國女排在瑞士賽已經提前適應,這次比賽新的規則沒有影響到姑娘們的發揮。

不過,奧運會之後的大獎賽、大冠軍杯、世預賽等國際大賽,技術暫停又「回來」了,這規則真的很「善變」。

那麼問題來了,U23女排的失利是否意味著我們要遇到規則瓶頸期呢?

大家一定要穩住,並相信我們能贏。這一次的折戟著實存在太多客觀原因,而且年輕的女排姑娘們也算是為國字型大小隊伍積攢了不少經驗。從長遠來看,這兩個新規的執行,對於中國女排來說屬於絕對的重大利好,目前中國女排實行的是總教練郎平的高大化女排,朱婷,袁心玥,張常寧等一批國手女排都是攻強於守的球員,再者就是目前中國女排的一傳能力並不算頂尖水平。

因此,一旦對手的發球在新規的限制性失去威脅,中國女排的一傳壓力將會變小很多,一攻的下球率將會大大的提高,一直受歐美球隊強力發球方面牽制的中國女排,將大大降低這方面的擔心。更何況對國際排聯來說,修改規則並通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中國裁判表示,新規則寫入最終規則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國際排聯一般會先在青年比賽試行新規則,但新規則不一定能夠通過,所以也不一定能最終寫入室內排球規則,如果試行效果好,才有機會寫入規則。

這樣大家暫時鬆了口氣~

好了,時間差不多了,今天的體育課就先到這裡,下次見!


推薦閱讀:

打排球需要哪些護具?
有沒有大神指導一下排球自顛= =,很努力很努力了也顛不上期末要求的40個。求技巧~~~!?
郎平手術經歷超過十次 傷痕纍纍的民族英雄
排球扣殺為什麼不用腳接?
排球扣球的一瞬間什麼感覺?

TAG:排球 | 中国女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