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跡外匯江湖入門指南(二):經紀商

文/劉洋

今天,小編接著聊《交易新手指南》,之前第一章聊了「開戶」,今天第二章聊聊:經紀商。

想做外匯貴金屬差價合約交易,第一步就是開戶,而開戶,就必然繞不開經紀商。

經紀商是幹嘛的?

經紀商是交易者進入外匯貴金屬市場交易的橋樑,交易者的交易操作是通過下發訂單來實現的,而這些訂單就是由經紀商傳送到非集中化市場成交的。

交易者成為經紀商的客戶之後,會有自己的交易賬戶,交易者在交易軟體上登錄自己的賬戶,就可以在市場中下達訂單,操作方式類似於股票交易;但二者也有區別,股票交易的訂單都是由證券公司統一傳送至股票交易所(如:證交所和深交所)的系統里進行集中化交易的,而外匯貴金屬差價合約交易則不是,差價合約訂單是傳送至了一個非集中化的系統中成交,這個系統主要是由流動性提供商(Liquidity Providers,LP)或由經紀商自身控制,它們負責撮合訂單成交,流動性提供商一般是大型的跨國商業銀行、著名投行、大型基金等。

下面是一些大型流動性提供商:

經紀商模式

根據經紀商的報價結構的不同,分為:NDD模式和DD模式。

DD是Dealing Desk的縮寫,翻譯過來是「有交易員平台」,即經紀商能夠人為干預一些交易行為,比如做市,對沖等。在DD模式下,經紀商有自己的交易平台,經紀商自己充當客戶的交易對手方,而不是撮合客戶和流動性提供商交易的中間人。因而DD模式經紀商又稱為做市商模式。

NDD是No Dealing Desk的縮寫,翻譯過來是「無交易員平台」,在NDD模式下,經紀商僅僅只是中間人,不存在人為干預的行為,將客戶訂單傳送至由流動性提供商聚合形成的非集中市場,這些流動性提供商大多是大型銀行,他們提供不同的報價,經紀商聚合這些報價,讓客戶的訂單與銀行達成成交。

在NDD模式下,根據經紀商使用的電子交易系統,可進一步分為:ECN(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電子通訊網路)和STP(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直通式處理)兩種交易系統。

在ECN電子交易系統裡面,有許多個不同的流動性提供商,他們各自提供不同的報價(買價bid和賣價ask),經紀商將這些報價匯總處理,然後選擇一對最佳報價(最佳買價best bid 和最佳賣價best ask)和客戶的訂單向對接,撮合雙方達成成交。STP和ECN本質是一致的,都是電子交易系統,主要區別在於STP系統裡面的流動性提供商較少,僅只有幾家大型的國際金融機構,「玩家」少一些;而ECN系統裡面則有十幾家甚至幾百家流動性提供商,包括:大型國際銀行、投行、基金公司、交易公司、經紀商等,玩家多,盤面大,流動性高,能同時成交某一貨幣對的幾百張訂單。

當然,還有一些經紀商會選擇混合模式,比如ECN+STP模式,或者ECN+DD模式。經紀商會綜合考慮自身利益、技術條件和客戶滿意度來選擇經營模式,決定到底是自己充當客戶對手交易方還是只當中間人角色。

NDD和DD兩個模式相比較而言,NDD模式報價更加透明,更加優化,流動性好,點差小,優勢明顯;而DD模式下,經紀商控制著報價和點差,時不時出現滑點,同時還存在對賭的可能性,弊端較多。但是一般零售客戶根本無法直接和流動性提供商進行交易,因而訂單的規模相差太大,因而也只好無奈選擇DD模式經紀商。

根據調查顯示,真正通過ECN/STP經紀商參與到銀行間市場的零售交易者訂單僅有2%。98%的零售交易者訂單都是在經紀商內部消化完成。

經紀商牌照

但凡是金融類型的、涉及到融資的公司,一般都是需要在監管機構那裡登記註冊的,只有監管機構審核通過了、授予了監管牌照,這種類型公司才是合法經營。

提供外匯貴金屬差價合約交易的經紀商當然也屬於金融類型的公司,也吸收了客戶的資金存款,因而,這些經紀商也是需要持有牌照經營的。

由於目前國內在外匯、貴金屬交易方面處於法律真空地帶,這一領域屬於期貨交易領域,目前由證監會主管,而證監會也沒有出台非常清晰的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規來規範外匯、貴金屬交易市場的發展。你會發現,在中國大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信託公司、基金公司都是需要監管註冊,持牌經營的,但是,外匯、貴金屬差價合約的交易是一個監管真空,國內的監管機構(證監會)還沒有設立這一方面的監管牌照。(注意:這裡的貴金屬是指國際貴金屬交易,並非國內貴金屬交易,中國國內有專門的貴金屬交易所,如上海黃金交易所,但這僅限於國內。)

雖然中國國內這一領域是真空監管,但是國外一些國家是設有專門的這一方面的監管機構的,比如美國的CFTC和NFA,英國的FCA,澳大利亞的ASIC,日本的FSA。這些監管機構負責頒發牌照並對在其註冊的公司進行監管。

目前中國國內的經紀商運營狀況大致分成三種:有牌照的國外經紀商在國內設立的分部,持有外國牌照(包括AR牌照)的本土經紀商,無照或套牌非法經營的經紀商等。

另外,需提醒:中國香港地區也有外匯、貴金屬交易的監管牌照,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管監管工作和牌照頒發。

目前信譽較好的是FCA和ASIC牌照。英國FCA下設了一個獨立的機構:英國金融服務補償計劃(FSCS),FSCS受到FCA的監督,負責FCA的存款、保險和投資賠付職能。對於任何持有FCA牌照的經紀商,其客戶會自動被納入FSCS的保護範疇。經紀商破產或者倒閉導致無法賠償客戶後,FSCS將啟動賠償機制,一定程度甚至全部賠付客戶的投資資金,賠償保護額度最高是50,000英鎊。而且,FSCS是非營利性機構,其服務對個人投資者是免費的。

IB和白標又是個啥?

IB,英文為Introducing Broker,中文譯為:介紹經紀商。IB可以是個人(自然人),也可以是公司。簡單理解,IB就是一個向經紀商導入客戶的個人或公司,它們從中收取傭金,IB的客戶會導入到其服務的經紀商中。IB主要負責開發客戶,客戶的訂單是由經紀商負責傳送成交的,同時IB不會接收客戶資金或其它資產。對於IB來說,營銷方式、及其品牌對交易人群起到的引導作用才是最關鍵的。

成為IB的流程其實很簡單,選擇一家合作的經紀商然後按照它的要求登記即可,很快你就能獲得專有的ID、指向性鏈接和營銷資料。不過,在國內外匯行業,由於IB可以是任何類型的人或機構,踏入這個門檻不需要任何資質與標準,所以他們良莠不齊,很多IB本身沒有太多的專業知識,甚至自身存在道德問題。他們通常會為了眼前的利益,目光短視,做出一些有悖於行業道德或違法性質的事情出來。這種情況輕則令經紀商煩事纏身,重則可能導致外匯公司關門倒閉。

白標,來源於英文「White Label」。 白標服務也稱為「貼牌服務」。白標公司擁有自己的品牌標識,並可向客戶提供報價,但是其交易平台的技術支持是由其他經紀商(白標提供者)提供的。

白標公司分為半白標和全白標。兩者的區別是:全白標的公司擁有自己的品牌標識、有資格直接保管客戶資金。半白標也有自己的品牌標識,但是卻無法接收客戶資金,因此所有客戶資金都要轉入提供白標服務的經紀商那裡。因此,對於全白標公司來說,它們還應該設置客戶交易的點差和傭金、能夠為客戶開戶、並且有支付渠道允許客戶出入金。

提供白標服務經紀商會給合作的白標合作夥伴提供大量的支持,甚至包括建立網站。經紀商會保護白標合作夥伴的私密信息,因此很多客戶並不知道是誰真正擁有他們使用的交易平台。還有需要提醒的是,白標公司也需要在監管機構那裡註冊,申請牌照,這可以是白標公司自己完成,也可以是由白標提供者協助完成。

綜合以上來看,IB和白標都帶有「加盟代理」的色彩,但白標比IB更加具有組織性,更加成熟健全,是一種更成熟的「加盟代理」模式,當然,成立白標公司的成本當然比IB要高很多,難度也更大。

如何選擇經紀商?

這應該是普通交易者們最關係的話題,經紀商什麼模式、業務、怎麼運營和你沒半毛錢關係,你也懶得去關注,只有涉及到你切身利益,你才會非常關心。

1. 持牌經營:監管牌照是最重要的,是信任一家經紀商的基礎,普通投資者在經紀商面前完全是弱勢群體,他們對經紀商是沒有辨別能力的,唯一能辨別的就是你的監管牌照信息(許可牌照編號或代碼),投資者可以根據經紀商公布的牌照信息到相對應的監管機構官網上查詢。

2. 給客戶的政策好:低點差(買價和賣價報價價差小);隔夜利息費用低;負餘額保護(賬戶錢虧到負值,負額的資金由經紀商填補,自己不用掏錢填坑);槓桿選擇空間大(經紀商能提供的比例當然也大越好,這樣選擇的空間大,但同時投資者也許考慮到風險因素,高槓桿意味著高風險);返佣及其他優惠(比如交易達到多少手數時就能返還一定額度的現金或贈金);支持對沖交易;支持剝頭皮交易。

3. 誠信、服務好:出入金方便及時,零或很低手續費,且出入金時匯兌差價小;打電話給客服能及時處理問題;講誠信,承諾兌現,比如一些向客戶保障的優惠福利活動能兌現承諾;無滑點或極少出現滑點現象;無操作報價行為。

4. 技術支持充分:交易平台運行穩定順暢,使用起來方便快捷;支持EA,支持編程語言等等。

相關閱讀:

《混跡外匯江湖必備佳作!交易新手指南(一):開戶》

推薦閱讀:

選擇一家適合你的流動性提供商,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外匯EA交易策略一般要測試多久再能確定其穩定性?
外匯交易,是否可以讓機器人來試水一把?

TAG:外汇 | 外汇平台 | 经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