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參與教育,並不是陪著孩子玩就夠了。
我們經常會說:爸爸教育出來的孩子就不一樣。我作為一個全職爸爸來說,是非常不認同這句話的。可以說,這是一種刻板印象,而且是非常不好的一種刻板印象。
這種說法,一方面潛在的否定了媽媽在育兒中的付出和重要性(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就不能不一樣么?這裡包含了很多的潛台詞,比如最為常見的一種批駁就是,認為女性帶男孩導致了男孩缺乏男子漢氣概),另外一方面否定了育兒科學的重要性(爸爸不用學習,用男性的本能就可以教好小孩;而不是科學的教育導致孩子會和自發自想的教育會有極大的不同。)
很多爸爸往往會低估了育兒的複雜和困難程度。表現為不屑於產於或者參與了以後想當然的操作。而事實上育兒中有很多問題,即使長期參與其中的媽媽都往往會犯錯,更不用說長期缺乏學習訓練和了解觀察孩子的爸爸了。其實很多爸爸處於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狀態。
舉一個例子,很多爸爸可能周末希望讓放在媽媽手裡缺乏運動的孩子好好的鍛煉一下(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然後並沒有和孩子充分的互動和溝通,然後就開始趕鴨子上架的訓練。而通常來說,絕大多數不是收穫到爸爸心裡嚮往的那種:帶著孩子充分的鍛煉,然後孩子和自己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場面,而是各種孩子玩不了,不想玩,玩不好,然後爸爸在飽嘗挫敗之後,開始責怪媽媽:就是你平時太寵了,孩子才這麼沒用。
而作為旁觀者,我發現這些爸爸犯下的錯誤多到數不甚數。即使把一個非常活躍,喜愛運動的孩子,交他手裡,結局依舊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第一,氣氛和情緒的控制力弱。
可以說,很多爸爸在這一點上是非常薄弱的環節,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基本上氣氛和情緒經常處於隨意發展的狀態,往往上一秒玩得還好好的,下一秒就全線崩盤了。。在這一點上,爸爸們真的是吃了「育兒書讀得少」的虧了。這一點上,我們不少的媽媽們的確表現出非常好的素質和學習力。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媽媽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會更懂得要學會尊重孩子,去理解和感受孩子的體驗。並且在不斷的反思和調整自己。所以我們也會常看見,放在媽媽手裡好好的,跑爸爸一會就弄哭了。而爸爸自己覺得很冤枉,還埋怨媽媽,所以我經常聽到媽媽們會抱怨,孩子給爸爸往往結果是既要哄孩子,又要哄老公。
第二,溝通策略單一。
這一條基本上是延續了上一條的特徵,依舊是學習學得少,可以說現在媽媽們經常會在一起討論學習諸如PET,正面管教等等各種教育溝通的方法,並且在實踐和練習之中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各種技巧和策略,這帶來的優勢也是明顯的,在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會有更多解決辦法,更不容易把自己和孩子的關係逼入到:你非這麼做不可的狀態(並不是說這種情況完全不好,不要出現,而是這種情況不要動不動就推到這個境地里來,和孩子的情感關係可以有更多的層次。)
以上兩條都是需要爸爸好好提高自己育兒的知識水平的,其實我感覺到不少爸爸也是意識到這個事情的,有不少爸爸都會問我,我家的孩子不聽話,好說歹說都不行,非要凶一下,打一下了,才知道聽話。而這類問題我們會發現這些爸爸本身已經非常依賴這種單一的,重口味的溝通方式了,而孩子也習慣性的和他建立起了對應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像是一個非開即關的模式,而不是一個可以漸強漸弱的旋鈕。想要轉化這種狀態需要的是放下作為男性在觀念上的成見,去向媽媽們學習和取經,再通過反覆的練習和嘗試,逐步形成自己的特有的,更有豐富變化層次的情感溝通方式。
第三,固有觀念的束縛。
這個可能是很多男性不願意投入育兒的主要因素,可能連之一都可以去掉。甚至有不少爸爸還會拿出靈長類動物的概念來強調這個觀念的「進化論」。但顯然這是立不住腳的,靈長類動物還不會用火呢,那我們是不是應該不再用火呢?男性可以參與育兒可能也是我們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大不同的一個關鍵因素。
爸爸參與養育孩子的好處就是給媽媽更多的支持和保護,我們知道,每個人在一天狀態都會由高到低的波動,而育兒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完全讓一個人來做孩子往往就會不得不去面對媽媽的低谷期,在這個階段,人由於疲勞就會更容易情緒失控。這些影響天長日久自然就會增加更多負面的因素。而爸爸即使能夠小小的參與一些育兒活動,就可以讓媽媽獲得一個緩衝時間,而孩子也可以更少的面對家長負面的情緒。能夠在一個更為寬鬆的環境,避免了各種不必要的風險。(比如父母負面情緒頻繁的出現一方面會給孩子帶來可能的各種不必要的懲罰,其實很多時候只是父母心理狀態的失衡;另一方面也給孩子一種模板,人和人之間這樣的相處方式是可接受的,頻繁可以使用的。這在未來可能就會影響到他與人相處的模式,和結交的朋友圈類型。)
我們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現在提倡反性別歧視,我也經常強調男女的各種差異很小。但社會觀念和文化觀念的固有狀態還是會存在相當一段時間的,所以我們會發現爸爸會更多的嘗試冒險類的活動,媽媽則在安全上更為注重(並不絕對,我也見過很能放手讓孩子玩的媽媽和過度保護的爸爸),讓爸爸的參與是讓孩子感受多樣性,爸媽教育風格的不同也是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社會的適應性。(但前提是爸爸也得是用心學習育兒的。)這裡面爸爸需要扮演的就是打破這種角色的束縛。女孩可以喜歡賽車,喜歡海盜船長,男孩也可以喜歡縫紉,布娃娃。這在未來其實是在社會生活中擁有更好的拓展性,有更多發展的可能。而不用不斷的糾結於社會的不認同,而專註於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
當我們說現在女孩越來越像男孩一樣皮,男孩越來越像女孩一樣秀氣,其實要分清楚,是孩子的能力開始打破了我們固有的認識,獲得更為充分的發展了。還是孩子發展不良,情緒管理能力不佳的表現。而作為爸爸要有能力識別這些,自己首先得能夠突破這些思想上的局限性。要去發覺自己。
不要讓自己,思想一直停留在70後、80後等等這種固化的判斷之內。記得抬頭多和自己妻子交流,她們很有可能以及遠遠跑在你前面了。如果你的孩子還只是在小學初中,還有很大的改變餘地,別等到孩子已經成年了,再想起去建立連接,那麼一切就都太晚了。
推薦閱讀:
※蘇娜: 哭泣,謝謝你|情緒整理課後作業
※如何看待「北大留美學生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過度關愛』,12年春節不歸」?
※當基因測序遍地開花,當身世之謎大白天下,你準備好了嗎?
※孩子如何看各種管教方式?做了錯事,孩子不喜歡被管教嗎?孩子到底是因被管教而不安,還是因放任不管而不安?
※心智探尋(五):接納不是一個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