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佛派的崛起:日本的上古時代第七章

公元554年,百濟聖明王戰死,算是為當時倭國推動的「任那復國計劃」划上了一個句號。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新羅曾多次向倭國進貢,不知道是不是在試探倭國朝廷對事件的態度。實際上倭國方面並沒有因為聖明王戰死而表現出特彆強烈的不滿。當然,當時的朝鮮半島諸國之間連年攻伐,加之百濟本來就是進攻方,因此聖明王的戰死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然而聖明王雖死,其精神遺產卻是極大的:他把佛教傳到了日本。

在欽明天皇十三年,百濟聖明王向倭國進貢,除了尋常的貢品以外,他還獻上了「釋迦佛金銅像一軀、幡蓋若干、經綸若干卷」,並特地說明「是法於諸法中最為難解難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這時候天皇與群臣商議要不要尊崇佛教,這時候當然就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來自於大連物部尾輿和另一個廷臣中臣鐮子。他們的觀點是倭國自古以來就信仰神道,不應禮拜「蕃神」。中臣氏就是後來主導日本政治數百年的第一大族藤原氏的前身,當時跟忌部氏一同負責國家祭祀,尤其是天照大神的祭祀,因此中臣氏在佛教大辯論之中挺身而出是理所當然的。至於物部氏,前文也有提及,是與大伴氏共同掌握軍隊、身居大連之位的中央高級貴族,另外一些學者也指出物部氏也有祭祀的屬性。然而除此以外,物部氏如此高調反對崇佛的另一原因恐怕是政治鬥爭。

這是因為有人支持佛教的傳入,而這個人正是當時的大臣:蘇我稻目。

蘇我稻目支持佛教的原因很簡單:既然西邊的國家人人都拜(指的是中國和朝鮮半島等),那倭國自然也應該拜啊。

「西方哪一個國家我沒去過?」

蘇我稻目可能還真的去過一些西方國家。

蘇我氏是武內宿禰的後人之一,但是這個出身不排除是冒認的。雄略天皇的時候曾經派兵攻打新羅,裡面的統帥之一就是「蘇我韓子宿禰」,所謂韓子就是日本人與朝鮮半島上的人所生之子,不知道他的出生地是在日本還是朝鮮半島,但很可能主要活躍在朝鮮。蘇我韓子在這一次軍事征討途中與另一個將領紀大磐發生了衝突,並被後者射殺。韓子的兒子名叫蘇我高麗,聽起來也是與朝鮮半島關係非常密切的人物,而高麗的兒子就是稻目了。

另外,在雄略天皇年間大量移居日本的渡來人也跟蘇我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上文曾經提及,允恭天皇年間的姓氏整理工程「盟神探湯」針對本土豪族的執行者是物部氏,而在其後雄略天皇針對渡來人的姓氏整理則主要由蘇我氏負責。這些與蘇我氏存在密切聯繫的渡來人氏族包括秦氏、西文氏等,而東漢氏則更是直接擔任蘇我氏的保鏢,後來謀殺崇峻天皇的東漢駒便出於這一族。

可能因為在朝鮮半島的活動帶來了不少財富,蘇我氏還負擔起國家的財政重任,負責掌管「三藏」,即「大藏、內藏、齋藏」。另外,在象徵當時大和朝廷加強對地方統治的屯倉制度的建立上,蘇我氏充當了實際執行的角色。《日本書紀》中比較詳細地描述了白豬屯倉的建立,而蘇我稻目正是該屯倉的經營者。

在雄略天皇死後、繼體天皇即位的一段比較混亂的時期中,原本擔任大臣的平群真鳥由於平群鮪事件被誅,與之敵對的大連大伴金村掌握了朝廷的主導權。後來又因為割讓任那四郡的問題,大伴金村被物部尾輿告發而下台,物部氏又轉而控制朝政。在此期間,擔任大臣的是出自武內宿禰一族的巨勢男人,這位大臣雖然名字聽起來非常陽剛,又有像以前的葛城氏一樣把女兒嫁入大王家,但一直在朝廷的運作上比較保守,屬於比較弱勢的大臣。巨勢男人死後,大臣之位轉入蘇我稻目手中。

最早擔任大臣之位的葛城氏因為大臣葛城圓捲入了安康、雄略天皇的繼位問題而遭到滅族,但是葛城氏自古以來就有很大勢力,雖然本宗被滅,一些旁系則存活了下來,姓從「臣」改成了「直」。據說蘇我稻目的妻子正是葛城氏,這或許也是他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蘇我氏具有朝鮮半島活躍的背景,與渡來人關係密切,現在還要推廣佛教,自然不由得讓人覺得是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衝擊,再加上蘇我稻目又是大臣,因此圍繞著崇佛還是廢佛的問題,大臣蘇我稻目和大連物部尾輿之間出現了衝突。

對此,欽明天皇的處理意見是:誰想拜誰拜去。

於是,蘇我稻目便把自己的一處田產開闢成佛寺,開始拜佛。然而沒過多久,國內出現了瘟疫,廢佛派的物部尾輿和中臣鐮子堅稱瘟疫的起源正是蘇我氏拜佛引致了諸神的懲罰,要求拆除佛寺,最終得到了天皇的批准,因此他們派人焚毀佛寺,把佛像扔進河裡。

於是佛教在日本的第一次傳播遭到了挫折。

然而欽明天皇也並非堅定的廢佛派。僅僅過了一年,河內國有人上報祥瑞,說海中傳來「梵音」(不排除是稻目安排的人為祥瑞),於是朝廷派人查看,結果打撈出一塊樟木,欽明天皇命人把木頭雕刻成兩尊佛像。

又一年以後,百濟聖明王戰死。上一章也曾提及,在聖明王死前,太子余昌曾率領百濟軍隊擊敗了高句麗,正在展開對新羅的攻略,結果由於聖明王前往新羅國境探望余昌而反遭突擊身亡。聖明王死後余昌繼位,史稱威德王。威德王有一弟名惠,後來成為惠王,當時被任命為使者出使倭國,報告王位更迭的事情,蘇我稻目大臣安慰了余惠,這時候二人之間進行了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

余惠問:「臣、稟性愚蒙、不知大計、何況、禍福所倚?國家存亡者乎。

蘇我稻目的回答是:「昔在天皇大泊瀬之世、汝國、爲高麗所逼、危甚累卵。於是、天皇命神祇伯、敬受策於神祇。?者廼託神語報曰『屈請建邦之神?往救將亡之主、必當國家謐靖?人物乂安。』由是、請神往救、所以?稷安寧。原夫建邦神者、天地割判之代?草木言語之時?自天降來造立國家之神也。頃聞、汝國輟而不祀。方今、悛悔前過?脩理神宮?奉祭神靈、國可昌盛。汝當莫忘。

大泊瀨天皇就是雄略天皇,蘇我稻目的意思是,當年你們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雄略天皇正是請示了神明,然後派兵去救,最終保住了你們的社稷,因此你們現在也應該多修建一些廟宇,祭祀神明,那自然國家就能昌盛了。

雄略天皇時代的日本是絕對沒有佛教的,而從稻目的話看來他似乎講的也是神道教,難道崇佛派的稻目居然建議百濟信仰只存在於日本的神道教?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完全不是這樣:在六個月後,遠在百濟的余昌(還沒正式繼位)提出要為先王出家,遭到群臣的反對,最終決定在百濟大興寺院。把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看的話,倒像是稻目故意偷換概念,故意淡化了佛教和神道教之間的區別,只強調祭祀與國運之間的關係。

在此期間,新羅的勢力持續擴大,並最終在563年吞併了「任那官家」,也就是當時倭國在任那地區的據點。此事引致欽明天皇極大的憤怒,他下詔道:「新羅、西羌小醜、逆天無狀、違我恩義、破我官家、毒害我黎民、誅殘我郡縣。我氣長足姬尊、靈聖聰明、周行天下、劬勞群庶、饗育萬民、哀新羅所窮見歸、全新羅王將戮之首、授新羅要害之地、崇新羅非次之榮。我氣長足姬尊於新羅何薄、我百姓於新羅何怨。而新羅、長戟強弩、凌蹙任那、鉅牙鉤爪、殘虐含靈、刳肝斮趾、不厭其快、曝骨焚屍、不謂其酷。任那族姓、百姓以還、窮刀極爼、既屠且膾。豈有率土之賓?謂爲王臣、乍食人之禾?飲人之水、孰忍聞此而不悼心。況乎太子大臣、處趺蕚之親、泣血銜怨之寄、當蕃屏之任、摩頂至踵之恩、世受前朝之德、身當後代之位。而不能瀝膽抽腸?共誅姧逆?雪天地之痛酷?報君父之仇讎、則死有恨臣子之道不成。

於是倭國派紀男麻呂為主將、河邊瓊缶為副將出兵新羅,然而紀男麻呂的手下薦集部首登弭不慎將軍情泄露,而河邊瓊缶的指揮又出現了失誤,最終以兵敗告終。同年還派遣了大伴狹手彥(金村之子)討伐高句麗,這次打了勝仗。

大伴狹手彥在高句麗搶奪了大批財寶,將「七織帳」獻給天皇,將「甲二領、金餝刀三口、五色幡二竿、美女媛並其從女吾田子」獻給了蘇我稻目。

怎麼看都覺得蘇我稻目那份比天皇那豐盛得多……

當然也不能排除是由於稻目掌管著國家財政的原因,但是就算如此,把各種財寶送給他也就罷了,那獻美女由如何解釋呢?

不由得讓人想到一些陰謀論的解釋。

在繼體天皇即位的時候,大伴金村大連是朝廷里掌握話語權的人物,到了欽明朝,金村由於物部尾輿的告發而下台,物部氏掌握了朝廷內部的強勢地位。而崇佛、廢佛之爭又是物部氏與新興的蘇我氏之間的較量,大伴狹手彥的這種行為,似乎顯示被排除出政權核心的大伴氏試圖與蘇我氏聯手對抗如日中天的物部氏。

在欽明天皇統治的最後十年里,天皇雖然一直希望征討新羅、重建任那,但這最終也只是一個願望而已。而物部氏和蘇我氏的對立也僅僅是暗鬥而無明爭。最終在571年欽明天皇死去,蘇我稻目早在一年前故去,而物部尾輿的死亡時間不明,估計也在欽明天皇之先。

繼承欽明天皇的是敏達天皇,和風謚號為「渟中倉太珠敷天皇」。蘇我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物部尾輿之子物部守屋分別接替了大臣和大連之位。

有趣的是,在欽明天皇的晚年、敏達天皇的初年,朝鮮半島北部的強國高句麗曾頻繁向倭國進貢,此時北朝正處於動蕩期,或許高句麗正是為了專心應對北朝政局的變化而對倭國展現出友好的外交態度。

敏達天皇為了實現先王「復國任那」的願望,特地傳召一個名叫日羅的人前來商討。日羅的父親名叫「火葦北國造刑部靱部阿利斯登」,火葦北國是肥後的一個地方,刑部是以允恭天皇皇后忍坂大中姬的名義建立的名代部,阿利斯登似乎是朝鮮半島的語言。日羅是跟隨大伴金村渡海生活在百濟的日本人後裔,在百濟擔任「二位達率」,是相當高的官位。為了把他請回日本,倭國使者可是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然而到達日本之後,日羅非但沒有告訴敏達天皇如何入侵新羅,反而說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原來百濟此時正密謀奪取日本的筑紫地區!同行的百濟人得知日羅泄露消息後將日羅殺害。

日羅在交談之中把大伴金村稱作「我君」,而負責接待日羅的則是大伴狹手彥的兒子糠手子,可見大伴氏與其關係之密切。

日羅被殺一事導致倭國與百濟交惡,在此事以後再也沒人在敏達天皇面前提及征討新羅的事情了。

到了敏達天皇十三年(584),百濟的鹿深臣、佐伯連獻上了一尊佛像和一尊彌勒佛像。這些人可能與日羅一樣,是世代居住在百濟的日本人。接受這批物品的自然是蘇我馬子了。他派人到日本各地,把當年父親稻目所修佛寺被毀時流散的僧侶召回,在蘇我氏的根據地石川重建了佛寺。

負責幫蘇我馬子召迴流散僧人的官人之中有一人名叫「鞍部村主司馬達等」,是從高句麗前往日本的渡來人,也有的說法懷疑他是南朝人。司馬達等的孫兒名叫鞍部鳥(又作鞍部止利),後來負責雕刻佛像,法隆寺的釋迦三尊像和飛鳥寺的大佛都是他的作品,由此可見蘇我氏與渡來人集團,尤其是技術性集團的關係。

歷史往往驚人地巧合,三十年後的第二次佛教傳播跟三十年前馬子之父稻目的初次嘗試遭遇了同樣的打擊:日本瘟疫爆發,連馬子本人也患了病。他的政敵物部守屋和中臣勝海又一次彈劾馬子,而敏達天皇同樣也是討厭佛教的,於是他批准了二人的彈劾,物部氏再一次帶兵毀壞佛寺。而正是這種在萬分危急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轉折:敏達天皇和物部守屋患病,而且沒過多久天皇已經病重了,他在臨死前批准了蘇我馬子興行佛教,並叫來弟弟橘豐日皇子,囑咐他不要忘記先王的遺願(指任那復國),說罷便一命嗚呼了。

敏達天皇的去世以及他的遺詔,對蘇我馬子來說遠遠不止批准拜佛那麼簡單。實際上政局的天平正在向蘇我氏一方偏斜,其原因正是繼承敏達天皇的橘豐日皇子,即用明天皇。

按照《記紀》的說法,日本上古的天皇的配偶是有妻妾之分的,實際上「後」和「妃」在日語中讀音一樣,都是「きさき」,但在《記紀》中會把皇后訓讀為「おおきさき」來加以區別。實際上,《記紀》尤其是《日本書紀》的世界觀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而且編撰者難以避免地會用當時的認知來書寫古代的歷史,到底上古日本的婚姻制度是怎樣一個情況恐怕難以知悉。

在奈良時代曾經有過一次大辯論,即出身於藤原氏的藤原光明子能否被立為皇后。這是因為按照當時的制度,皇后一定要由皇族女子擔任,而在必要的時候皇后能夠成為過渡性的天皇。但是實際上這並非自古以來的制度,葛城襲津彥的女兒磐之媛就當過仁德天皇的皇后。神功皇后的父親雖然名為氣長宿禰王,但懷疑他們不是皇族的學者聲音也不少。真正讓皇族皇后成為必要的可能是繼體天皇以來的事情。由於繼體天皇是旁支入繼,因此繼體、安閑、宣化三天皇的皇后都是先代仁賢天皇的皇女,而欽明天皇的皇后則是宣化天皇的皇女。這種立後的模式明顯是一種通過婚姻加強王朝合法性的政治操作。

大概是因為到了敏達天皇這一代,天皇的合法性已經不再有疑問,因此其皇后並非前朝天皇的皇女,而是息長真手王的女兒廣姬,他跟廣姬之間育有一子,名為「押坂彥人大兄皇子」,名字中有「大兄」字樣的皇子一般是繼承王位的熱門人選。然而後來卻出現了一些變故,皇后廣姬在敏達天皇四年故去,於是又娶了第二任皇后,乃是敏達天皇的異母妹額田部皇女,即後來的推古天皇。敏達天皇和推古天皇之間育有一子,名叫竹田皇子。

大概是由於敏達天皇死時這兩位皇子都過於年輕,而且兄終弟及似乎是當時的常態,因此繼承王位的是橘豐日皇子,即用明天皇。用明天皇並非欽明天皇與皇后所生,其母親正是蘇我稻目的女兒堅鹽姬,另外,推古天皇也是堅鹽姬所生。

古代日本有所謂「妻問婚」的傳統,導致皇子往往是由外戚家族撫養長大的。因此用明天皇受到蘇我氏的影響,本身就是尊崇佛教的人。

面對這種政局的改變,物部守屋似乎開始有點坐不住了。在敏達天皇的葬禮上,大臣們需要獻上誄文,首先念誄文的是蘇我馬子,由於他腰間佩著刀,於是物部守屋嘲笑他「如中獵箭之雀鳥焉」,隨後物部守屋念誄文,一邊念一邊「手搖腳震」,蘇我馬子也反過來嘲笑道「可懸鈴矣」。就這樣,大臣和大連之間的矛盾不斷升溫。

這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攪局者。原來蘇我稻目有兩個女兒都嫁給了欽明天皇,其一就是堅鹽姬,生下了用明天皇和推古天皇,其二名叫小姊君,生下了穴穗部皇子和泊瀨部皇子,其中泊瀨部皇子就是後來的崇峻天皇。可能是因為出身跟用明天皇差不多,因此穴穗部皇子對用明天皇繼承王位而非自己感到不滿,他竟然想要闖入殯宮強姦皇后額田部皇女(即推古天皇,二人是同父異母姐弟,且外祖父皆是蘇我稻目)。負責看守殯宮的三輪逆緊閉宮門,拒絕穴穗部皇子進入。

可能是因為三輪逆緊鎖殯宮確實有違法度,物部守屋答應了穴穗部皇子的要求,派兵包圍了殯宮。三輪逆不知通過何種辦法逃走,首先躲藏在本族的根據地三諸山,後來又逃往額田部皇女的別業,但最終被本族人告發,穴穗部皇子與物部守屋派兵將其誅殺。臨行前蘇我馬子告誡穴穗部皇子「王者不近刑人,不可自往」,但皇子不但不聽,還親手將三輪逆射殺了。馬子因而嘆道:「天下之亂不久矣」,這句話卻被物部守屋聽見,他嘲笑馬子道:「汝小臣之所不識也。」

看起來這是一場外甥與舅舅間不和,因而勾結外人對抗本家的倫常悲劇。

於是,穴穗部皇子和物部守屋開始形成了某種結盟關係,前者希望奪取大王之位,後者則想要通過擁立新君恢復在朝廷核心的地位。而在另一方面,支持蘇我馬子的則有前代的皇后額田部皇女和用明天皇。

沒過多久,政局再次出現激烈的變化,這是由於用明天皇身體狀況不佳,在第二年的新嘗祭之後卧病在床,並且病情迅速惡化,甚至萌生了出家為僧的念頭。廢佛派的物部守屋等人當然切諫,而蘇我馬子則表示支持天皇的想法。這時候穴穗部皇子出現了,大概他認為天皇一旦出家,自己就有繼位的可能了,因此專門帶來一位「豐國法師」,意欲為用明天皇剃度。一心要擁立穴穗部皇子的物部守屋自然十分生氣。這時候有一個名叫「押坂部史毛屎」(很有特色的名字)的人提醒物部守屋,說群臣將對大連不利,守屋於是逃回了自家領地,與中臣勝海集結軍隊備戰。但是中臣勝海又逃入了押坂彥人大兄皇子家中,但最終被皇子家人殺害。

為了防備物部氏的軍隊,蘇我馬子也集結了少量部隊防禦。而就在這種劍拔弩張的形勢之下,用明天皇去世了。

物部守屋一得知用明天皇的死訊,立即派人聯繫穴穗部皇子,許諾要幫他奪取王位。同時蘇我馬子馬上獲得了皇后額田部皇女的詔書,立即誅殺了穴穗部皇子和宅部皇子。這位宅部皇子是宣化天皇之子,娶了物部氏之女為妃,因而是物部氏的盟友。

有了皇后詔書作為大義名分,蘇我馬子立即召集軍隊與物部守屋決戰。響應蘇我氏的有武內宿禰一族的紀氏、巨勢氏、平群氏、葛城氏和羽田氏,還有此前被物部氏排擠的大伴氏,渡來人集團的秦氏、西文氏、東漢氏,以及其他貴族如膳氏、坂本氏、阿倍氏、春日氏等。

然而物部氏是國家正規軍隊,士卒眾多而且軍容齊整,而蘇我氏的聯合軍反而更像是一群烏合之眾,在交戰之初竟然落於下風。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竟然是宗教迷信的力量:蘇我馬子與用明天皇之子廄戶皇子紛紛立誓,希望得到佛祖庇佑,日後當興建伽藍云云。剛一發誓完,物部守屋竟然中箭而死,於是聯合軍士氣大振,一舉殲滅了物部氏。

隨著物部守屋戰死,物部氏也被趕出了朝廷的中心,蘇我氏迎來了一家獨大的局面。物部氏的旁支繼承了石上神宮的祭祀,後來演變為奈良時代的石上氏,這是後話。

獲得勝利的蘇我馬子擁立穴穗部皇子的弟弟泊瀨部皇子為大王,是為崇峻天皇。崇峻天皇不僅是蘇我稻目之女小姊君的兒子,還娶了馬子之女河上娘(但是有趣的是,崇峻天皇的三位夫人分別是物部尾輿、蘇我馬子和大伴糠手的女兒)。但他與蘇我馬子的關係一點也不好,大概是因為馬子過於跋扈,而且殺害了其兄穴穗部皇子的緣故。最終在五年後派手下的東漢駒將崇峻天皇殺害。東漢駒殺害天皇以後隱匿其夫人河上娘,最終事發被馬子所殺。

吸取了上兩次的教訓,蘇我馬子這次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皇后額田部皇女繼承大王之位,是為推古天皇。如果不算神功皇后(大正時代以前被稱作神功天皇)和飯豐青皇女(在清寧天皇死後曾一度執政,被稱為飯豐天皇)的話,推古天皇是日本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日本歷史上一共有過八位女性天皇。

本來,押坂彥人大兄皇子是繼承王位的熱門人選,但隨著蘇我氏和推古天皇的掌權,他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了,這是由於押坂彥人大兄皇子是敏達天皇與第一任皇后所生,自然不得推古天皇(敏達天皇的第二任皇后)喜愛。最終被立為皇太子的是用明天皇之子廄戶皇子,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聖德太子了。為何推古天皇之子竹田皇子沒有被立為太子呢?不少學者猜測他可能在崇峻天皇統治期間已經死去了。

最後說句題外話,關於佛教傳入日本的年代,《日本書紀》記載是552年,即百濟聖明王戰死前的兩年,然而另外兩則史料《上宮聖德法王帝說》和《元興寺伽藍緣起》都指出是538年。由於《日本書紀》作為史料的可信性本身較低,因此學界更偏向於認同後一種說法。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妖刀村正」的一些傳聞和真相
【日本戰國】戰國大名會津蘆名氏
日本戰國史原版書籍推介——2017年2月
狂人走不狂人走
舊海軍艦名詞語源解·早期巡洋艦篇

TAG:日本历史 | 上古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