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九、充國安國(上)

看到題目,還請讀者不要納悶兒。這個題目的選取可是有深意的,什麼深意?這個題目至少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如果這是個並列結構的話,這就是兩個人名。一個叫趙充國,一個叫義渠安國,兩個人都是漢宣帝時期的的大臣。

第二,如果這是個主謂結構的話,講的就是名將趙充國在晚年時仍能立功西域,安邦定國的事。

其實啊,兩種說法都對。也就是說,今天我們要一起來了解一下漢宣帝時期著名的老將趙充國的故事。不過,要說他的故事還要從另一個人——義渠安國說起。

義渠安國,姓義渠,名安國,是古義渠族遺民的後代。宣帝時,他的官職是光祿大夫。光祿大夫這個官職雖然並無實權,但卻是皇帝身邊近臣,地位顯耀。所以,宣帝即位初期,他被任命為使臣前往羌地巡查。可是這個傢伙腦子不太靈光,或者說他對朝廷的邊境政策不夠明了,巡視期間,不知道被灌了什麼迷魂湯,未經奏報,更未經朝廷准許,糊裡糊塗就答應了羌人「時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處畜牧」的要求。

湟水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全長374公里,流域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孕育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至今被稱為「青海的母親河」。可以說,這片地域是漢朝控制西域、隔絕匈奴的重要區域。可是,這一答應羌人的請求,並未給漢朝帶來實質性的利益,反而成為不好的開始。

羌人先是放牧,然後是抱團,再然後就是聯結匈奴,眼看著就要威脅漢朝的統治。宣帝就此事徵詢老將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在為宣帝詳細分析了形勢之後說:「宜遣使者行邊兵,預為備敕……發覺其謀。」朝廷倒是從善如流,但是可惜,他們派出的仍然是義渠安國。

這一次,義渠安國學精了,為了表示自己精忠為國,他下了狠手,召集了三十多個羌人的首領,以「狡猾」為由,全部殺掉了!搞了個「不教而誅」,這下子算是捅了馬蜂窩,羌人一窩蜂的造起反來。

義渠安國手下有三千多騎兵,可是在造反的羌人面前很快就被打的七零八落,不得已退到了令居,然後向朝廷奏報。說起來這傢伙也真是好意思,兩次出使,給朝廷添了兩件大麻煩,也算是糊塗到家了。

可是,麻煩事他添的,屁股卻要別人來擦,這也算是古今中外的通病吧。於是朝廷商議,讓誰去擦這個屁股呢?宣帝派邴吉向趙充國問計。注意,只是問計。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趙充國已經七十多歲了。宣帝認為,如此老將,恐怕難以帶兵打仗了,不過,出謀劃策還是沒問題的,所以他派邴吉前來問計了。

可是沒想到:趙充國來了個毛遂自薦!他說:「無逾老臣者矣!」一下子就把重擔挑到了自己肩上。宣帝一看,既然如此,只好煩勞老將軍了。不過,您說敵人實力如何?我方又該準備多少兵馬呢?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等我到了前線,給您畫個圖,順便再說說該怎麼辦,沒什麼大不了的,皇上放心就是。

當領導的最喜歡聽的就是下屬這樣大包大攬的話,委任責成嘛,完不成任務再治罪就是了。於是,宣帝派了很多兵馬,隨從趙充國到了金城。金城,即今天的甘肅省蘭州市。當年設置金城就是為了安置羌族人,現在這裡又成了平定羌亂的前線。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趙充國到了金城,率兵渡過黃河之後,馬上派人到四望峽偵查,得知沒有伏兵阻攔之後,趙充國放下心來:「吾知羌虜不能為兵矣!」而後率兵前進到西部都尉府。

老將帶兵,持重為主。《通鑒》記載,「充國常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壁,愛士卒,先計而後戰」。有這樣的將領,平定羌人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H??t?

推薦閱讀:

和田風光
西域神騎—汗血寶馬
大唐遠征軍的壯舉——萬里奔襲連雲堡

TAG:资治通鉴书籍 | 西域 | 毛遂自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