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報名這件小事兒

不管是草根跑者還是半職業跑者、隨性跑者還是嚴肅跑者,只要參加比賽就繞不過報名這個環節。報名對於你而言,是愉快還是痛苦的經歷?你對報名難、替跑、名額轉讓這些熱點事件是如何看的呢?

馬拉松比賽的報名方式

1.0時代

你要是有幸手寫過報名表,可真稱得上是跑圈「老炮兒」了。早期的馬拉松比賽數量少之又少,大都以線下報名為主,得去指定的地點(當地體育局、贊助商門店、合作機構或院校)填寫紙質報名表,繳費的方式是現金,或者去銀行匯款。我還記得某馬拉松必須去當地銀行在北京的網點打款,這家銀行和其他銀行沒聯網不能跨行匯款。那年月還沒有地圖導航軟體,好一通找才找到,匯款單居然不是機打,而是手寫的。那個年月名額不用搶,幾乎所有組委會都為沒人報名而發愁,需要倒貼錢去高校去招募學生軍。

2.0時代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開啟網上報名,但比賽各自為戰,相對離散。

說一個段子,是真事。大概20年前,北方某馬拉松第一次開放網路報名,網站上註明的開賽時間是周日,實際是周六比賽。一位跑友網上報名繳費後,買了周六清晨到的火車票,結果他看到的就是大隊人馬從他面前賓士而過。好在這位跑友是學法律的,維權意識很強,保留好相關證據後與組委會達成了庭外和解。組委會開出的條件是第二年的免費參賽名額,跑友的訴求是和冠軍一樣多的獎金---我沒跑,你咋知道我不能拿冠軍呢?最後雙方各讓一步,跑友滿意而歸。據說當年只有七個人網上報名,也算是逸聞一件。

3.0時代

立體報名,賽事官網可以報名,但所佔比例越來越小,更多的是合作第三方網站和APP。當然,雁過拔毛,第三方平台是要按比例收取一部分費用的。不過從節省人手、資源和擴大宣傳這幾個角度來考慮,更多的主辦方會傾向於同時授權多個平台招募跑友報名。

現在的繳費方式也更加靈活,支付寶、微信、銀行卡、Paypal、Applepay,青春年少是樣樣紅。既然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也可以來一場說報就報的比賽,前提是還有名額。

對於不同平台開發的網路報名系統,用戶的體驗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在不同賽事重複填寫個人信息的頭疼感受,雖然制式信息可以複製粘貼,好多需要用滑鼠鉤點的選項也蠻讓人手累的。好在目前絕大部分賽事官網早已能夠做到保留往屆數據,用戶只要曾經註冊報名一次過,再登錄時即可免去重複錄入信息之繁。

採用了「單點登錄」技術之後,同一賽事公司承辦的多個賽事之間、同一個第三方報名網站或APP平台之內,也可以實現信息的互通,基本可以半自動的「一鍵報名」。針對越來越多比賽要求提交成績證明照片和近期比賽證明的要求,這些平台也可以將個人歷史最好成績、一年內的比賽等信息都相應關聯,方便用戶報名,也免去了主辦方的審核之虞。有些大數據分析還可以根據用戶過去的報名習慣,為用戶推薦可能會喜歡的比賽。

不過,平台和平台之間尚無法做到完全的互通對等授信、同名同姓者容易被關聯到一起也是常見的技術壁壘和現象。在實際操作環節,跑友們反饋比較集中的問題還有繳費多次都不成功、繳費了一次產生多次扣費、退費和審核的流程和時間太長、賽事發送提醒頻率過於密集造成簡訊騷擾等。

此外,只有少量比賽能夠做到英文版與中文版界面一一對應,大部分賽事只是菜單有英文,點進去的內容依然是中文。而做到報名網站國際化的賽事,恰恰走了三個極端---要麼是一線特大城市,要麼是重視政績的老少邊窮地區,要麼有對外旅遊招商傳統---這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最後,信息安全也是跑友們極其關心的因素。ISO體系中的27001是針對顧客個人隱私的保護,目前還極少有賽事針對這方面做出合規的內審和聲明。幾年前就有一個網站開發時圖簡單,輸入任意一位選手的參賽號碼都可查詢到姓名信息和成績,而對應的URL地址的一部分竟然是該選手18位的完整身份證號碼。已經退出中國的某知名賽事公司就因為將旗下比賽的選手信息共享給第三方賽事,導致這批選手接到廣告,繼而被曝光,而影響了聲譽。

發表於《戶外探險》2017年8月刊

編輯:陸陽

撰文:馬拉松Sean

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改編請首先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部分配圖來自於網路,上述文章、圖片的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機構所有。從互聯網選取配圖的目的是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馬拉松為什麼會猝死?避免馬拉松猝死的必看指南
2017,中國百公里越野賽大爆發!你什麼時候出發?
訪談 | 「跑鞋之王」亞瑟士ASICS的松下直樹部長與我們談了些賽事贊助等方面的內幕
惠濟迷你馬拉松,我們也來酷一下

TAG:马拉松 | 报名 | 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