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初戀給我聽黑豹腦濁等土搖啟蒙,怎麼擺脫那傻逼的影響啊?

【我愛問空空】是搖滾天空推出的一檔固定欄目。在後台或文章底部留言你想問我們的一切問題,尤其歡迎情感諮詢(微笑臉),我們將精選出五個問題,由團隊編輯部給出十分走心的回答。本期問答編輯:不知名情感博主骨灰。

某日被催稿,提及想寫一篇急智歌王張帝,因為《毛毛歌》實在太令我印象深刻。結果弄巧成拙,變成了一檔新的三流情感節目。

或許正因為這個想法是我提出來的,於是莫名我就變成了首發人員。

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首發就首發吧。以下內容或許多少有插科打諢,但絕無冒犯之一。若實在冒犯了,請僅僅責怪我本人,不要遷怒與我們公眾號,謝謝大家。

比心。

1

@Kyo:我喜歡一個女生,可是她沒有從上一段感情出來,我是不是該放手?關鍵她跟我聽得歌風格不一樣。

骨灰:晚上好,少年(是少年嗎?)。(進入情感博主的語調)怎麼說呢,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回答。

首先是她還沒有走出上一段感情的事情。其實,她也可以在你的幫助下走向你的嘛,只不過這種時候被備胎的可能性好像有點大……因為你知道的,言情小說裡面最溫柔的男孩子,總是男二(攤手)。至於放手,也不是不可以,畢竟天下女生那麼多,還沒到晚婚年齡的話,不需要真的在一棵樹上弔死嘛(攤手again)。不過其實在你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多少有不想追下去的顧慮了吧,綜合考慮一下咯。

至於聽歌的問題,這是個迷亂的問題,就好像喜歡羅大佑風格的我真的很難與喜歡台灣小清新民謠風格的對方進行心的交流。但是你要相信,兩個酷愛金屬的人在一起也可能會分手,獨愛痛仰的可能也會有天聽起重塑,畢竟日常生活不是都在圍繞音樂而活。更應該擔心的是柴米油鹽醋,韭菜韭黃蔥花大蒜生薑……所以其實關鍵的問題不僅是聽歌,更多的是你們彼此是否願意接受對方的音樂品味。

而這種接受從另一個程度來講其實也就是你對她的喜愛程度。直白地說,最初迷戀/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對方真的聽起喊麥來你可能也就覺得「這是個有趣的靈魂啊」罷了。所以,要是因為聽歌風格就開始思考愛戀問題,我會選擇不愛戀了,或者渣一點:逢場作戲不走心就好了。

2

@靜靜(= ̄ω ̄=):怎麼擺脫初戀的惆悵和影響啊?那傻逼給我聽黑豹,腦濁,土搖啟蒙。

骨灰:首先要想清楚,這個惆悵和影響是初戀帶給你的,還是黑豹、腦濁等土搖帶給你的……

如果是初戀的話,時間能解決一切。就像古語所言「七年之癢」,很多雞湯號也表示人的細胞每七年就會還完一次。如果現在擺脫不了,那就讓日子流水而過好了,畢竟開心不開心,惆悵不惆悵,時間還是一樣的速度打馬而過。

當然,也可以聽些苦情歌,但不要想之前的好,轉而對比一下歌曲男主的痴情和現在已經關係寡淡的前男友,或許就覺得不值得那麼惆悵了。

至於,如果是土搖帶來的惆悵和影響,額……土搖帶來的惆悵是因為他們已經不如往前那麼好聽了嗎?因為在我看來,土搖沒啥好惆悵了,倒是蠻青春期躁動的。如果是想擺脫土搖帶來的影響,那換點別的歌聽唄,他們讓你憤怒了嗎,讓你急躁不耐煩了嗎?如果真如我所講,土搖讓你不如以往平和了,那麼可以聽一聽古典啊,拉赫馬尼諾夫真的很好聽,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D小調,No.17(暴風雨)編號31/2快板)也讓人心情愉悅。

如果只是因為土搖現在不好聽了,那更好辦,聽以前的唄,或者直接從Joan Jett那會兒聽起,甚至更早,體會以下當年那些「粗製濫造」的音樂。

不過或許很多年以後,自己也會覺得這種惆悵和影響是一件趣事吧,就當為以後自己寫自傳時尋覓了一些素材好了。

3

@不來克:暑假打工賺了錢想要去聽音樂節,父母不支持怎麼辦還要我把工資上交。

骨灰:因為不知道你的年齡,只能假設可能你年紀不太大,畢竟還有暑假啊(扶額)。這種老套的家庭父母與子女間的矛盾其實有最老套的解決方式——交流,但我們大多人都沒選擇它就是了,攤手。不過,還是需要交流的啊,雖然不可能像《家有兒女》那種促膝長談(笑)。

首先可能還是要弄清楚父母為啥不支持吧,譬如因為安全原因、經濟原因等。如果是安全原因,那其實還蠻好辦。可能你先去的音樂節不在你家附近,而你卻沒有常獨自(沒有父母陪伴)的情況下出遠門的經歷,那麼你可以現在開始做一些和朋友啊同學啊去家附近短途出行的計劃,讓父母知道其實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

我初三那會兒出遊了一周末回來就腸胃炎,導致高中三年都沒獨自出遊過,後來高中畢業開始密集短途出遊,大學就被理所當然地放養了,或許有點參考價值?

如果是經濟原因,那或許也就能理解你父母為啥要你上交工資了?其實我認為,錢的問題在你我工作前都不可能解決的。如果你真的為此不爽並且無法忍受就說出來吧,譬如你只願意上交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之類的,剩下的你要留著作為你下次補貼家用的「動力」……

如果你父母始終不接受,那麼就只能暫緩去音樂節的日程了吧,要相信,音樂節的陣容每年都差不多,但是父母嘛,你懂的(我這說辭實在太老套了!)。

還有一個不靠譜的辦法,每天給父母放你喜歡的而長輩又不會太討厭的歌,日日熏陶他們,讓他們更理解你,然後這樣或許就能更好地達成你想去音樂節的目標了。

(我當年來寫稿也就是因為我爸開始吐槽我收了很多專輯卻沒幹啥事,現在他們看著我寫稿就不說我買專輯的事兒了。)

4

@兔三爺:什麼叫做【經歷】?經常聽見有些長輩說:「經歷多了你就??」那我想知道到底什麼才能稱之為【經歷】?(我剛成年)

骨灰:我們先來百度下:「經歷」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jīng lì。指自身或他人見過、做過或遭遇過的事,通過自身或他人的經歷可總結出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如親身經歷。

從這個百度定義出發,我們就能很好地解釋經歷這個詞了。經歷其實就是你「往事」的文藝、書面化的說法。長輩嘛,話不說的嚴肅、書面、難懂一些,怎麼能顯得長輩呢(滑稽)。

在我看來,只要你想將某件你做過或者遭遇過的事情告知別人,那麼這件事自然就成為了經歷。甚至你小時候尿床了這種事情,在你出名了被邀做演講啊、回答問題的時候,你都可以說「我小時候啊,有過尿床的經歷,這段經歷啊,讓我……(大道理植入)」,這麼說能理解么?

長輩們喜歡說「經歷多了你就……」其實我們也會用,譬如在高考完之後向學弟學妹們講:「你經歷過高考就知道……」又譬如常常和家裡人吵架,深感疲憊之時朋友也開始和家裡人吵架,你來開導:「你吵多了,經歷多了就……」。

感覺越說越亂了,簡單總結下好了。你所有的往事、有記憶的事情,在你開始和朋友暢談聊起來的時候,這些事情從你的記憶海洋裡面被挑出來,被重塑,然後被表達出來,在你撥動聲帶發出聲音講述的一瞬間,這些事情、故事、記憶就變成了你的經歷。而且,別人的經歷也可以說成你的經歷,你的也可能被別人說成是自己的,總之,那就是故事——有可能是件大事兒,也可能就是件屁事兒。

最後,在某些概念、定義不清晰的時候,我十分推薦百度和字典。在長輩說話玄乎的時候,把他們最玄乎的詞語、句子百度、字典一下,你就會發現有那麼一些時候,你長輩只是在……自己給自己貼「文化金」(自創詞:顯得自己有閱歷有文化)。

5

@TOTORO:女朋友生氣了要怎麼做到既解決問題又哄好她?是先哄還是先解決問題?怎麼哄女朋友?

骨灰:在你拋出這個世界難題的時候,我開始懷疑你對我們公眾號是不是有什麼敵意……這個問題宛如哈姆雷特,一千人有一千個回答。而且你讓我一隻單身女狗來教你哄女友?我感受到主編對我的惡意了。

既然如此,還是要硬著頭皮上。

首先,在她生氣的時候,不論是哄還是解決問題,都不能解決問題,讓她先發發火,繼續生氣好了。(攤手)給彼此一點時間冷靜和思考。

不論你女朋友生氣是熱辣辣吵架型的,還是生悶氣型的,在她生氣時候,第一件事要靜悄悄地,一邊聆聽(如果她在說個不停的話)一邊搞清楚乾的是弄清楚她為什麼生氣。如果是有原因的生氣,那就下次注意一點,別再這樣了;要是你不想改或者覺得她的原因不是原因,那就在她因同一原因生第二或第三次氣的時候說清楚,第一次因此原因生氣的時候,不要解釋不要解釋不要解釋!如果她生氣是真無理取鬧,那就鬧一鬧吧,鬧多了你煩了不那麼喜歡她了就算逑了吧,免得結婚天天吵架,家庭不和。

至於哄女友這種行為,在生氣的時候都是無用的。讓她把火發出來,讓她發泄下,同理心一下。在她發完火後的安靜時間裡,溫柔體貼耐心地對待她,關注一下她在做什麼,需不需要你幫忙,要是她已經不願搭理你,就給她倒杯水啊之類的,當然,也有人會選擇清空購物車,全看你的經濟能力。總之就是體貼、關懷、溫暖。

最後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如上說言,永遠最有效的是最老套的:交流。不過沒有必要在第一次發火就把問題解決,我個人認為一次性解決兩人關係上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三次機會交流解決,長期磨合會更好一點吧。畢竟兩個人要真的在一起,除去原則上的問題,不可妥協和磨合以外,別的問題說到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問題,不然太上綱上線就沒有所謂的感情了啊。

最後的最後,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想想她的好,一切都會過去,要是她永遠都想不到你的好,那你倆還是別好了。

終於浩浩蕩蕩答完題了,感受到了世界的惡意,無比想要喝酒。

縱觀今天見到的問題,更多還是情感和交流上的問題。在當今大家都有自己小宇宙的年代,別人的事情或許都是自己「不能了解的事」,更多的時候比起真的解決問題,或許還是尊重來得舒適吧,畢竟我們的年代是怪人橫行的年代(譬如我)。

就像《我所不能了解的事》(羅大佑)裡面唱的,「拿一枝鉛筆畫一個真理 那是個什麼樣的字,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你的生活我無法觸及和改變,只能尊重和觀望,也希望你們每一個荒謬難過的天氣里都能遇到一場及時雨,一洗難過的悶熱。

文編 / 骨灰


推薦閱讀:

現男友回民,目前對其已然失望。現在有其他人追求,怎麼辦?
廿二紀事
總是對男友疑神疑鬼怎麼破?
朋友異地失戀,對分手原因耿耿於懷,但前男友不理他,該如何幫她?
如果告白了,被拒絕了,還可以做朋友么?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