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下半場:自媒體還剩下哪些商機?

文/李光斗

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媒體人財富的時代到來了么?蘋果十周年發布會首次邀請微信大號參加,足見自媒體在庫克心目中的分量。前不久爆發的今日頭條搶人大戰,「有錢任性」的今日頭條重金挖走知乎上300個大V,而且簽下排他性條款,對於優質的內容資源,大佬們是絕對不會「手軟」的;薛之謙由寂寂無聞到盡人皆知,自媒體的放大作用功不可沒。互聯網的下半場,流量經濟過渡為粉絲經濟,自媒體、自品牌、自商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有人說,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到了一個飽和期,甚至開始走下坡路。原因是收割粉絲變得越來越難,文章的打開率開始下降。其實不是粉絲減少了,而是粉絲遷移了。以前人們獲取內容的入口選擇少,只有報紙、電視、門戶網站等。現在卻是萬千入口,任君挑選,微信公眾號、微博、喜馬拉雅、得到、今日頭條……入口變得隨時隨地,那麼該如何讓粉絲駐足?自媒體還剩下哪些商機呢?

最開始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內容都是免費的,誰的內容有趣、有料,誰就能聚集更多粉絲。現在頭部內容已經形成,甚至形成IP效應,內容付費也就水到渠成。現在只要你有乾貨,哪怕是付費的,粉絲也欣然往之。有一個詞叫「認知盈餘」,知識可以分享,甚至還可以變現。互聯網下半場,知識付費將大行其道。我有一個喜馬拉雅節目叫《李光斗品牌商學院》,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開講,只要你有認知盈餘。

未來,隨著知識分享越來越密集,渠道越來越分散化,粉絲可選擇的入口多了,自媒體僅僅有乾貨也不夠了。也就是說,儘管人人都可以當老師,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賺錢。那麼,怎樣能夠站在流量高地,俯瞰眾生呢?

修鍊出網紅體質

網紅+自媒體,這個模式的威力有多大,薛之謙已經幫大家探過路了。連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都說,每個創業者都應該成為網紅。網紅意味著有免費的公關曝光度,聚集一大堆粉絲,四兩撥千斤。如果自媒體的撰稿人能走向前台,和粉絲互動,那就加分了。如果創作者還是個有趣、有個性的人,那就更加分了。這也是為什麼短視頻、直播會這麼火爆的原因,有血有肉的形象,有時候比白底黑字更生動。

平台化發展

現在平台都在自媒體化,58同城、淘寶都在深耕內容,而自媒體品牌也在平台化。以前聚集了很多自媒體的平台才叫平台,現在一個小小的自媒體也可以形成平台效應。如果你的自媒體還只是扮演著信息傳遞者的角色,那就out了。一大波微信公眾號在平台化轉型,尤其是企業公眾號。原來的模式是發一發企業信息、產品信息、公關信息,但是效果乏力。與其如此,不如做一個行業內的平台型公眾號,連接各方資源,提供垂直行業信息,反而能從中打撈到更多資源。誰說自媒體不等於自商業?

跨界帶來無限可能

在如何變現的問題上,很多自媒體還停留在寫軟文,發公關稿的程度。正所謂套路用多了,總會碰到鬼。粉絲被教育成熟後,對「神轉折」劇情就見怪不怪了。別急,自媒體變現也不只有知識付費這一招,總會有新鮮的玩法冒出來。比如,專門研究十二星座的同道大叔就玩起了跨界,開了一家十二星座主題的咖啡館。他的二次元插畫在咖啡館裡就變成了萌萌的玩偶,很多粉絲都去合影。自媒體還可以和企業IP強強聯合,比如同道大叔與江小白攜手,打造十二星座定製酒瓶文案。所以,跨界能帶來無限的可能。

在最後更正一下標題,不是「自媒體還剩下哪些商機」,而是「自媒體還有多大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推薦閱讀:

也許我們都需要一點網紅
如何看待金華理髮店吹頭髮小哥哥的一夜爆紅形象?

TAG:自媒体 | 网红经济 | 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