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小白福音書2-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理財小白福音書2-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人類簡史》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作者對混沌系統進行了分類。根據預測未來這個行為本身是否會對未來造成影響,把混沌系統分為一級和二級混沌系統。比如天氣預報不會對天氣造成影響,屬於一級混沌系統。而二級混沌系統就沒那麼簡單,比如假設我們開發了一個能準確預測明天金價的系統,預測明天金價會大漲,那麼商人肯定會立即搶進入貨,好在明天獲利。結果就是金價在今天就上漲了,明天究竟是漲是跌也就沒人知道了,原來的預測也就失效了。
股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二級混沌系統,這就造成了前人總結的規律都不適用於明天的情況,要在這個複雜的系統中賺到錢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複雜的事物也有簡單的一面,邱國鷺寫了一本書《投資中最簡單》,能夠讓理財小白在複雜的股市中抹去一頭霧水,擺脫懵逼狀態。下面就將書中精華整理如下:
1、好股票的標準
一是它做的事情別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複做。前者是門檻,決定利潤率的高低和趨勢,如茅台;後者是成長的可複製性,決定銷售增速如騰訊。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寧要有門檻的低增長(可持續),也不要沒門檻的高增長(不可持續)。門檻是現有的,好把握;成長是將來的,難預測。
2、選股票的方法
選股票,一定先選行業。就像買房子,一定先看社區,社區不行,房子再漂亮也不行。買股票也是,股票分身再好,只要這個行業不好,一樣難漲起來。
投資分析的基本工具:
在投資分析中,簡單的往往是實用的。我的投資理念很簡單:在好行業中挑選好公司,然後等待好價格時買入。與之相對應的投資分析工具也同樣簡單。
(1)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隻股票,而要把一個公司放到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和行業競爭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點搞清三個問題:公司對上下游的議價權、與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行業對潛在進入者的門檻。
(2)杜邦分析。弄清公司過去5年究竟是靠什麼模式賺錢的(高利潤、高周轉還是高槓桿),然後看公司戰略規劃、團隊背景和管理執行力等是否與其商業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潤模式的看其廣告投入、研發投入、產品定位、差異化營銷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轉模式的看其運營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是否具備,高槓桿模式的看其風險控制能力、融資成本高低等。
(3)估值分析。通過同業橫比和歷史縱比,加上市值與未來成長空間比,在顯著低估時買入。
這三板斧分別解決的是好行業、好公司和好價格的問題,挑出來的三好學生就是值的長期持有的好股票了。
3、投資風險
價值陷井——價值投資最需要的是堅守,最害怕的是堅守了不該堅守的。
有幾類股票容易是價值陷井。
第一類是被技術進步淘汰的。柯達
第二類是贏家通吃行業里的小公司。互聯網
第三類是分散的、重資產的夕陽行業。
第四類是景氣頂點的周期股。
第五類是那些有會計欺詐的公司。
這幾類價值陷井有個共性:利潤的不可持續性。
成長陷井——
估值過高、技術路徑踏空、無利潤增長、成長性破產、盲目多元化、樹大招風、新產品風險、寄生式增長、強弩之末、會計造假
真假風險::
1、感受到的風險和真實的風險。飛機感覺很危險,其實更安全,發生事故率非常低;汽車感覺較安全,其實更危險。
2、暴漏的風險和隱藏的風險。暴漏的風險不是風險,其已經反映到股價里了,隱藏的風險才是需要小心的。
3、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當市場在5000多點時,股價天天向上,風平浪靜,價格波動的風險貌似不大,但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十分巨大;當市場在2000多點時,股價跌跌不休,波濤洶湧,價格波動的風險好像很大,但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已急劇縮小。
4安全邊際
(1)東方部落西方亮,給點陽光就燦爛
(2)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
(3)用冗餘設計,有備用系統來限制下跌空間
(4)價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買。
反身性是指股價下跌本身對公司基本面有負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如基金公司的擠兌。
止損——忘掉你的成本,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
5、價值投資的適用條件
價值投資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和條件,清楚地認識到價值投資的局限性是成功投資的必經之路。
(1)所買的公司的內在價值應該是相對容易確定的。為什麼巴菲特只買商業模式簡單並且跟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司?道理很簡單,這些公司的未來盈利增長非常穩定,因而其內在價值很容易被確定。
(2)所投資的公司的內在價值應該相對獨立於股票價格。即不具有反身性。設定一定的條件使所選的公司近似不屬於二級混沌系統。
(3)要在合適的市場階段採用。牛市的上半段往往更適合價值投資者。
(4)選取合適的投資期限。價值投資更適合長線。趨勢投資適合中短線。
6、四種周期,三種槓桿,行業輪動時機的把握。
四種周期——政策周期、市場周期(估值周期)、經濟周期、盈利周期。
在市場的不同階段,這四種周期的演變速度和先後次序是不同的。熊末牛初,股市見底時這四種周期見底的先後次序是:
政策周期領先於市場周期。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放鬆後,市場往往在資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動下進行重新估值。
市場周期領先於經濟周期。美國歷史上幾乎每次經濟衰退,股市都先於經濟走出谷底(2001年的衰退除外)。
經濟周期領先於盈利周期,換句話說,宏觀基本面領先於微觀基本面。過去70年中,美國的經濟衰退從未長於16個月,但是盈利下降經常持續2-3年甚至更長。
熊末牛初,判斷市場走勢,資金面和政策面是領先指標,基本面是滯後指標。熊市見底時,微觀基本面往往很不理想,不能以此作為低倉的依據。如果一定要等到基本面改善才加倉,往往已經晚了。
三種槓桿——財務槓桿(對利率的彈性)、運營槓桿(對經濟的彈性)、估值槓桿(對剩餘流動性的彈性)。
第一階段,熊市見底時,經濟仍然低迷,但是貨幣政策寬鬆,利率不斷降低,常常是財務槓桿高的企業先見底。此時,某些高負債的競爭對手已經或者正在出局(破產或者被收購),剩餘的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都得到提高。
第二階段,經濟開始復甦,利率穩定於低位,此時的板塊輪動常常是運營槓桿高的行業領漲,因為這類企業只需銷售收入的小幅反彈就能帶來利潤的大幅提升,基本面的改善比較顯著。
第三階段,經濟繁榮,利潤快速增長,但是股票價格漲幅更大,估值擴張替代基本面改善成為推動股價的主動力,此時估值槓桿高,有想像空間的股票往往能夠領漲。
第四階段,熊牛替換時,不要太在意盈利增長的確定性,而應該關注股票對各種正在改善的外部因素的彈性。所謂的改善,並不一定是指正增長,也可以是下降的速度放慢,或者下降的速度好於預期。
7、投資常見心理誤區
(1)家華沒有野花香,幾乎每個國家低估值價值股的長期投資回報率都顯著優於高估值的成長股。
(2)過度自信。
1999年,邱國鷺參加哈佛行為金融學培訓班是,教授通過無記名調查了兩個問題:你退休時能有多少錢;在座的人退休時平均能有多少錢。當場統計結果顯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平均是3000萬美元(在座多為美國基金經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平均是300萬美元。也就是說,基本上每個人認為自己比平均水平強10倍。
(3)倉位思維——只接受自己重倉股的利好消息,忽視利空消息。
(4)錨固偏見——在手拿鎚子的人眼中,所有問題都像釘子。
(5)短期趨勢長期化——認為高利潤企業會一直保持高利潤
(6)虧損厭惡症——太重視成本價
(7)標題黨——對熱門新聞做出過度反應,沒有了解事情的本質。
(8)後視鏡——你無法從後視鏡中看到未來
(9)傻瓜定價說
(10)這次不同了
鄧普頓說,「This
time it』s different。」是英語中最昂貴的四個字。人性的弱點總喜歡把短期的事情長期化,樂觀起來就是「黃金十年」,碰到困難時卻又覺得從此再也看不到光明了,因為「這次不同了」。其實,經濟周期和市場周期總是起起伏伏、周而復始的,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過去40年香港股市的整體市盈率基本上都在10倍和20倍之間波動,如此反覆已經有多個周期了,只要稍微研究一點市場歷史的人都可以發現這個現象,可是幾十年來人們的行為反覆驗證了這麼一句話:「The only lesson we ever learn from history is that we never learn
from history.」 (人們從歷史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來不吸取任何教訓)。為什麼人們會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市場高峰附近入市,在市場低谷附近離市呢?原因很簡單:當市場估值到高點時,總有些「這次不同了」之類的觀點來說明這次的高估值是合理的(例如,新經濟,「港股直通車」);估值到低點時,又會有另一些觀點來說明「這次不同了」(例如,金融海嘯,網路泡沫破滅)。我的第一任老闆、公司首席投資官是個熱衷於研究市場歷史的鐵杆價值投資者。1999年科技股泡沫頂峰時,大家都在說This time it』s different (這次不同了),他卻堅定地說,This will pass too (這也會過去)。他經常鼓勵我們看舊書、舊報告、舊雜誌。歷史讀多了,對許多事情就見怪不怪了。
每隔幾年「這次不同了」就換個新面孔出現。2008年的次貸危機,叫「百年一遇」; 2001年的911事件,叫 「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受外來攻擊」; 1999年網路泡沫,叫「新經濟」;
1997年亞洲危機,叫「金融海嘯」;1989年日本泡沫,叫「日本特殊性」;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叫「二十西格瑪事件」(20-sigma event,指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小概率事件)。每一次危機或泡沫都感覺像是史無前例,其實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2011年底的中國股市,悲觀者眾,「這次不同了」也就有了數張新面孔:1、舊的增長方式遇到了瓶頸,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的路已經走到盡頭了。2、劉易斯拐點出現,勞動力價格飛漲,長期通脹將失控。3、過去10年的好日子是加槓桿帶來的,今後10年是去槓桿,經濟潛在增長速度將從此下了一個大的台階。
我不是經濟學家,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但我知道人性的弱點:當人們在為「黃金十年」找論據時,市場離見頂也不遠了;當人們在為長期的悲觀尋找理由時,市場已經在底部區域了。投資者的悲哀,永遠是輕易的放棄和錯誤的堅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