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命運」(上)——占卜預測中的文化密碼

昨天,群里的朋友們玩了算命預測的遊戲。雖然占卜預測向來籠罩著一層神秘而模糊的面紗,但由於社會人生的錯綜複雜、人之命運的幽深玄遠,古今中外,從廟堂之上到江湖之遠,占卜預測一直都不乏擁躉。

有一個長輩浸淫周易預測30餘年,現為我們那個地方的周易研究學會副會長,遠近聞名,周邊熟悉認識的人都對他推崇備至,經常被很多千里之外的企業家、社會名流邀請去做客,或審察命運走向,或諮詢事業成敗。

神奇之處在於,只要說出你的生辰八字,或者看看風水狀況,他就能把你的家庭、性格、婚姻、健康、事業、流年運勢,甚至你家人的具體情況,都娓娓道來,前因後果、已發生未發生,常常是極為契合。更為神奇的是,有時僅僅是看到了一點點風馬牛不相及的跡象,就脫口說出發生了什麼什麼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算命,或者說占卜預測,到底有沒有內在的道理?有沒有內在的科學機制?我稍微調研了一下,網上很多這樣類似的問題:算命能有多准?一般人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算命?很多人從倖存者偏差、不可證偽、心理學驗證等角度進行了各種探討,都有道理所在,但好像總給人隔靴撓癢、不得要領之感。

既然一直沒有嚴謹可靠的研究和定論,今天閑來,不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番,能對人生命運有一點小小的思考與啟發,也是好的。為方便討論,這裡必須先要界定一下「算命」的範圍。這裡的「算命」,是指系統的、成體系的術數占卜預測、命理學說,不包括那些江湖行走甚至行騙的伎倆。

本文之所以說是「解密」,而不是「揭秘」,是指嘗試解開那些系統占卜預測的內在密碼——內在機理,而不是揭開其餘江湖伎倆所隱藏的什麼秘密——詭詐機巧。為了追根溯源,企圖能更清晰地說明內在邏輯,本文雖然儘可能地進行了簡略,但仍然有點長,無耐心者慎入!

1.占卜預測中的文化密碼

占卜預測的最初由來,在於決疑國家大事,主要用於祭祀、戰爭、政策、方略等等。遇有情況複雜、難以決斷的大事時,就用占卜預測的方法,來啟發人們分析問題、推斷吉凶。這裡的關鍵詞是:啟發、分析、推斷。

換句話說,更大的可能是,給你一個新的思路。這在人們認知還不成熟的歷史年代,在世界觀主要是「天命神授」的歷史時期,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乃至於政治意義——畢竟解釋權在於占卜師。

每個國家、每個文化共同體,都有自己的占卜預測方法。而周易八卦、梅花易數、塔羅牌、星座星象等等這些預測方法,都明明白白地、直觀地體現了其國家、其文化共同體的世界觀。也就是說,在漫長的古代歷史分割封閉的時空環境中,在長期的生存發展過程中,每個種族都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方法論。

以數字來說,歷史上世界各國產生過5進位、10進位、12進位、14進位,甚至60進位,乃至於今天計算機使用的2進位。這都是各個種群為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而創造的,並隨著生產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是人類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實踐與研究,才得出並固定下來的計數方法。

英國旅行家高爾頓描述過一個故事,紐西蘭靠游牧為生的但馬蘭族,對1和2以外的其他數字毫無概念。當但馬蘭族人第一次見到煙草並渴望得到時,白人問他們一頭羊換多少煙草,他們說2根煙草,白人說用4根煙草換2頭羊,而但馬蘭族人只肯接受「2根煙草換一頭羊」。而歷史上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近代蒙古草原,都有過類似這樣的事例記錄——3以上的數字,他們統統歸為「很多」。

而今天世界通用、我們習以為常的阿拉伯數字,是在約1200年前從印度流傳到阿拉伯的,後來由於亞歐大陸各國通商、貿易往來,幾乎都靠阿拉伯人居間調和,方便運算的10進位數字才以「阿拉伯算術」之名傳至歐洲。

古代的數學家大都是天文學家,同時也大都是占卜師。作為最有學問的人,每個種族的文化密碼都掌握在他們手裡,並隨著國家、部落、種族的大政方針,而逐漸發展成為較為完善的、內在自洽的理論體系。

以易經為例,在中國歷史上向來有「群經之始、群經之首」的說法。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易經》常被說成是天文地理無所不包。唐太宗的宰相、初唐四大家之一、十八學士之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晚年讀《易》而「韋編三絕」的孔子評價《易經》是「潔凈精微」,研究《易經》時,頭腦要冷靜,思想要精密,情緒變化要非常清潔而寧靜。

而南懷瑾先生一言以蔽之,「這都是我們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場來推崇《易經》的看法。」而《五經解》中對《易經》也有反面的批評,它說《易經》的流弊是:「其失也,賊。」學了《易經》的人,如果不走正路,就會煽動別人造反。南懷瑾先生認為,「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最好的評論,一個『賊』字的斷語下得非常妙。」為什麼說是「賊」呢?因為它由此觸摸到了社會內在的運行邏輯——文化密碼,並蠢蠢欲動地藉此「鑽空子」、「偷東西」。

總之,《易經》是我們中國古代世界觀的集大成者,是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對生產發展、社會運作實踐與研究的經驗性、系統性總結。《易經》有三大原則、三大法則。簡單說來:三大原則是——變易、簡易、不易;三大法則是——理、象、數。

三大原則:變易,世界總是處於變化之中的,只有變化是不變的;簡易,複雜的事物和道理,可以簡化為易於操作的原理、模型;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始終在變化,但背後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存在,宗教家稱為「上帝、主宰、佛菩薩」,哲學家稱為「本體」,科學家稱為「功能」,現代人稱為「真理」。

三大法則: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象、數。理,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內在邏輯——原則和道理,這個屬於哲學範疇;象,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現象;數,每個事物,有它的道理和現象,還有它的數。《易經》每一卦、每一爻,都有理、象、數三種涵義在其中。譬如南懷瑾先生舉起茶杯左右搖擺,這是一個「象」;他左右搖擺了多少度、一次多少秒、一共多少次,就是這件事的「數」;而南先生為了讓大家了解理象數而搖擺茶杯,就是「理」。知道了事物的理象數,就能知變、通達了。

古人說:「卦者掛也。」卦,就是掛起來的現象。八卦,就是選取了宇宙中八個事物現象——天、地、日、月、雷、風、山、水,來簡化為理解萬事萬物的模型。簡單來說,我們老祖宗樸素的世界觀就是:天地時空之間,有日月在運行;日月運行,產生了電震(雷),震動引發氣流(風),氣流震動得厲害,又會摩擦發電——「雷風相薄」;而高山陸地、海洋河流,也莫不在於上述現象的引發變化之中。此之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說卦傳》)。卦中的畫叫作「爻」——「爻者,交也。」即,卦在告訴我們,宇宙間萬事萬物,時時都在交流,不停地發生關係、引起變化——這在佛學中稱為「因緣際會」。

中國古代哲學觀認為:無極(虛空混沌)生太極(一元本體)——佛學中稱為「緣起性空」,太極(一元)生兩儀(二元),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我們現在可能認為,這都是很簡單的事情,現代科學比這個複雜深徹得多了。但是,當我們回到3000多年前來看這個問題的話,就會發現當時古人的創造性探索、實踐、智慧,凝練了古人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

我們生存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環境,衍生髮展出了我們現在固有的並隨時代緩慢變化的文化。這些久已成型的文化基因,塑造了我們的思想、行為、情緒本源,包含了我們世道人心變化和為人處世的邏輯規則。這是經過了千百年進化,我們一出生就帶著的,濃縮在我們血肉里的先天之命——是我們這個族群生存發展的基本密碼。不是我們想擺脫就能擺脫得掉的,即便我們從內在認知上接近於擺脫掉了,也很難擺脫外在環境中千絲萬縷的存在。更何況,它也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兩點說明

1.本文引用了南懷瑾先生的一些觀點。雖然世人對於南先生的講學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本人認為,南先生的講學,可能存在隨手隨意的情況,但其眼光超邁宏闊,常常於紛繁中直摘要旨。這也常常是被人誤解之處,而被指責為隨意簡化的地方,細思倒是更本質的總結。比如,南先生認為要從「本位文化的立場」,從本原上來認識我們自己的文化、世界觀、方法論,而不是陷於紛繁複雜的具體爭論,這是客觀公允的,本人至為認同。至於上述立論中,可能存在的簡略、草率或不合理之處,歡迎共同探討。

2.第二部分內容,將只探討占卜預測的內在機理。至於其到底是否可行,有沒有必要,將在第三部分探討。


推薦閱讀: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嗎?

TAG:命运 | 算命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