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匈牙利坦克(3)——Turan中型坦克
(一)Turan1和Turan2
匈牙利的中型坦克計劃從1939年就開始進行。匈牙利人研究了波蘭戰役,注意到超輕型和輕型坦克的損失較為嚴重。匈牙利人認為這些坦克不適合擔任突破敵方防線的利刃,因此他們需要更重型的坦克。 為此,匈牙利人先是找上了義大利和瑞典。義大利的安薩爾多公司為匈牙利提供了M13/40坦克,但是匈牙利人覺得它太輕了,而且火力不足。而瑞典的蘭茨沃克公司雖然有一個20噸中型坦克的項目,計劃安裝47mm炮,但是到1940年該坦克都還沒有一輛原型車。同時德國正在準備入侵法國,根本沒有空給匈牙利坦克。最終,匈牙利找上了捷克,畢竟捷克的一些火炮還在匈牙利陸軍中服役,所以匈牙利派人去考察了捷克的坦克研發。當時,捷克的CKD(位於布拉格)以及斯柯達公司已經完成了一套合適的設計。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將CKD公司的V-8-H型設計作為自己使用的ST-39中型坦克,但是德軍的佔領卻為此畫上了句號。斯柯達公司將自己的S-IIa設計放大為S-IIc,之後將其命名為T-21,改進後命名為T-22。在1940年8月,匈牙利陸軍選擇了T-22設計的改進型號,該坦克安裝了一個放大版的3人炮塔和以及曼弗雷德薇茲公司的新型260馬力發動機。新型坦克被命名為突朗。義大利M13/40中型坦克
瑞典的Strv M/42中型坦克
儘管匈牙利人獲得了捷克A17 40毫米坦克炮的生產許可(且A17總體性能更好),但是為了彈藥通用性,主炮最後還是選擇了博福斯40毫米炮。然而,匈牙利的突朗系列和捷克的T系列坦克則是完全的平行設計,突朗3和T-23M完全不同。當時的匈牙利面臨著一個抉擇,到底是直接進口,還是在本國進行生產。最終,匈牙利人選擇了後者,同時雙方需要將該型車輛的改進告知對方。突朗坦克的一個嚴重問題是斯柯達的散熱器太小了,於是匈牙利人決定自己修復這個問題,但是失敗了。在1941年12月於極寒天氣下進行測試時,其發動機冷卻水的溫度仍然接近沸點。最後,曼弗雷德薇茲公司只能使用本國更大的散熱器,同時匈牙利設計師在設計新型的3人炮塔時也遇到了問題,鍊鋼廠也無法生產超過13mm厚的鋼板,所以其生產遭到推遲。兩輛原型車在測試中其暴露除了更多的問題,坦克的懸掛和變速系統仍存在較大問題。
捷克的T-21中型坦克
1941年8月,突朗坦克開始生產,曼弗雷德薇茲,剛茲,MVG以及匈牙利鐵道部工廠均接到了訂單。一開始8月的訂單是190輛,10月增加到230輛,最後在42年增加到254輛,在1944年生產結束之前一共生產了285輛該坦克。在1942-43年間,突朗裝備於第1和第2裝甲師以及第1騎兵師中。根據性能指標來看,突朗是一台典型的歐洲30年代末期的坦克,最高時速為每小時40千米。不幸的是,在1941-42年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場上,比起之後的新一代蘇聯特34坦克,突朗坦克已完全落後。其主炮無法擊穿蘇聯的T-34坦克,更不用說KV-1了。Turan I線圖
Turan I
最初的突朗坦克被命名為40M突朗I。突朗坦克的第一個主要改進型號為41M突朗2型。該型號類似德國國防軍的4號坦克,是一台火力支援坦克。匈牙利人需要一門能擊穿至少50mm裝甲的75mm炮,並需要儘快投入生產,為此炮塔能不動就不動。這意味著匈牙利人的75mm炮的炮管很短,其火力也沒比40mm炮高出多少。匈牙利鐵道部工廠以奧匈帝國的76.5mm18M型野戰炮為設基礎,改進了口徑,研發了75mmM41坦克炮。設計師改進了炮塔,將其拉大拉長。儘管變動不大,但是突朗2重了1噸,所以其機動性更差。車組仍為5人,前部裝甲厚50mm,側面厚25mm,全重19.2噸,25倍徑的75mm炮的初速為每秒450米。Turan II
Turan II線圖
儘管研發工作從1941年就開始,第一輛突朗2直到1943年5月才開始生產。總共有322輛訂單,但是到1944年只有139輛完工。當突朗2參戰時,很明顯其主炮火力不足,只能在500米內有效擊穿特34坦克。由於東線戰局每況愈下,坦克的生產優先權也轉移到了茲里尼突擊炮上。儘管它改進了很多,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其變速系統原本是為了讓坦克更加靈活,但粗心或者沒有經驗的駕駛員卻可能會毀了它。先進的氣動轉向系統也會泄露壓縮空氣,讓坦克難以控制。坦克的內部因此也變得十分複雜,這使得戰地維修極其困難。 由於突朗系列中型坦克側面都只有25mm厚的裝甲,1943年匈牙利軍事科技研究所開始像德國人一樣在側面安裝側面裙甲。經過實驗,匈牙利決定安裝8mm的側面裙甲,國防部想要給所有突朗和茲里尼上安裝側面裙甲,但是由於生產緩慢只得作罷。最終也就茲里尼2型突擊炮首先開始安裝側面裙甲,在1944年只有有限數量的突朗坦克安裝了側面裙甲。安裝有側面裙甲的Turan II
當匈牙利陸軍在研發坦克時,他們也計划進行第二輪擴軍來更好的適應俄羅斯前線。第二輪擴軍(Huba2)計劃將以現有的摩托化旅為基礎,擴建出兩個裝甲師。由於匈牙利坦克生產緩慢,匈牙利陸軍意識到在1942年需要進口國外坦克來完成該計劃。由於資金有限,第一裝甲師將裝備買自德國的坦克,而第二裝甲師在新型的突朗坦克完工後就立即進行裝備。 由於德國國內的優先權,德國十分不願意向匈牙利陸軍出售最先進的坦克,因此匈牙利只買到了102輛F型和G型38(t)坦克,在匈牙利陸軍內他們被稱作斯柯達T-38,配送工作從1941年11月持續到1942年3月。匈牙利也買了22輛裝有75毫米短炮管的4號F1型坦克,在匈牙利陸軍內它們被劃歸為重型坦克。最後,匈牙利又買了8輛1號指揮坦克。第一裝甲師於1942年春組建,其前身是第一摩托化旅。該師的第30坦克團裝備了89輛38(t)和22輛4號坦克。該師的第一裝甲偵查營則裝備了托爾迪輕型坦克和喬鮑裝甲車,而第51防空坦克營(有時也被稱做第51坦克殲擊營)裝備了18輛新型獵迷坦克。匈牙利購買的38(t)
匈牙利購買的4號F1
匈牙利第一裝甲師之後被分配給第2集團軍,該集團軍還擁有9個步兵師。在德軍向斯大林格勒突擊時匈牙利的部隊被部署在德軍左翼。第一裝甲師於1942年7月18日開始沿著頓河和紅軍展開一系列交戰。和蘇軍坦克部隊的接觸清楚地表明38(t)裝備的37毫米主炮完全不夠用。同樣,鄰近的步兵部隊對於蘇軍坦克的威脅也毫無準備,他們只能依靠過時的40毫米反坦克炮。部隊很快就向布達佩斯要求更好的坦克和反坦克炮。之後匈牙利從德國那裡再次獲得了10輛3號坦克,10輛4號F2型坦克以及5輛黃鼠狼2坦克殲擊車,這些裝甲部隊於1942年9月抵達。之後3輛38(t)也在晚些時候抵達。然而,前幾個月的戰鬥損失慘重,匈牙利陸軍損失了48輛38(t)和14輛4號坦克。 在蘇軍於1943年1月12日於頓河發起反攻時,第一裝甲師正負責掩護德軍。它作為德軍克拉默軍的一部分與兩個德軍步兵師一起參加戰鬥。該師從面對新奧斯科爾的橋頭堡位置撤退了大約70km,但是沒能組織起一條防線,該師之後被迫退回別爾哥羅德附近,並於1943年2月8日抵達。這場戰役摧毀了匈牙利第二集團軍,第一裝甲師是部分完整撤回來的部隊。實際上,該師損失了幾乎所有的坦克,只剩下3輛托爾迪和3輛獵迷,之後於1943年3月送回匈牙利進行重組。在1943年前兩個月的戰鬥中,該師傷亡2362人,其中254人戰死,971人受傷,1137人失蹤,相當於該師4分之1的人員。Turan I
東線的Turan II
1944年的Turan II,注意第一輛已被擊毀
Turan II
(二)Turan3
在頓河慘劇之後,匈牙利陸軍於1943年4月1日開始了第三次擴軍(Huba3)計劃。蘇聯戰場上的坦克戰清楚地說明了因為脆弱的裝甲和貧弱的火力,新型的突朗坦克已經過時。首先,匈牙利找到了德國,但是德國人既不願賣,也沒有足夠的數量。最終德國賣給了匈牙利4號F2型坦克的設計,但是匈牙利人並不滿足。匈牙利購買的4號F2
匈牙利人決定自己解決問題。匈牙利軍事科技研究所以及軍事委員會決定先改進現有的突朗坦克,安裝更厚的裝甲和長身管的75mm炮,並重新設計炮塔,這也就是突朗3坦克。同時,他們也要設計一款更先進的坦克,這種坦克可以對抗敵方最先進的裝甲部隊,該項目就是之後的44M Tas中型坦克。新型突朗坦克的指標包括:炮塔上安裝一門55倍徑75mm43M型主炮,在關鍵部位裝甲要提升至80mm,並安裝裝甲裙版,同時如果可能的話還要提升發動機的馬力。然而,由於缺乏資源,匈牙利人並沒有實現所有的指標。
Turan III線圖
75mmM43主炮基本上是德國的75mmPak40反坦克炮的細微改進版,然而匈牙利人的研發緩慢,1943年12月前只建造了兩門。該型主炮也被用於TAS身上進行工廠內部測試。原型車的炮塔與75mm M43主炮
新型主炮無法放進突朗系列原本的炮塔中,因此設計師重新設計了一個更大的炮塔,但這也意味著為現有的突朗坦克升級主炮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新型炮塔有一個較高的車長指揮塔,因此車長可以站著指揮整輛坦克。為了加速研發,車體前部裝甲和炮盾都只加厚到75mm,使用3塊鉚接25mm裝甲板。由於沒有足夠的研發時間,它的發動機並沒有得到改進,因此其機動性更差。該型坦克只建造了一輛原型車,車組乘員一共五人,正面裝甲厚75mm,側面厚35mm。其75mm主炮的初速為每秒770米,穿甲彈可以擊穿500米上60度放置的76mm鋼板。
Turan III
關於由Turan系列改裝而來的Zrinyi突擊炮,我會留到下期再講~
原視頻地址推廣: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58859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