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三六九等,但確實人以類聚
對許多歐美中老年人來說,Gap是一個帶有時代印記的品牌。誕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Gap,其品牌理念就在於彌補當代美國年輕人與父輩之間的巨大隔閡——這也是Gap這個名字的由來。
Gap在品牌初期確實也堅持了它的品牌理念。在店裡供應著各種款式的服裝,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顧客,讓所有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想要的衣服。加上親民的價格,Gap獲得了大眾消費者的認同,得以在那個年代快速擴張,成為了美國服裝業的巨頭。
直到一個奇怪的對手突然出現。
在上個世紀90年代,A&F是美國服裝品牌中的一隻黑天鵝。與大多數品牌的經營策略不同,這家店似乎在想盡一切辦法把一些顧客趕出門店——從嘈雜的金屬音樂,到不透光的紫色窗帘,再到服裝和髮型誇張的店員,充斥著無數讓中老年顧客感到不適的元素。
其實在市場中從來不缺乏這種異類,但令Gap不解的是,門店裡的顧客數量卻在不斷下滑,特別是年輕顧客群體,開始大量轉移到A&F。從前讓 Gap成長為零售巨頭的大眾化服務策略,卻難以在這個時代延續輝煌。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徵。在上個世紀中葉流行起來的「為所有人提供普及的產品」這一理念,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正在受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也正是基於這一現狀,營銷專家們發明了一套用於將用戶分為不同群體的思維體系,以方便市場針對性地為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這套被稱為「STP」的思維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徹底改造了企業的運營方式,「為特定的群體提供另其滿意的服務」這一理念得到大力推廣。
從概念上講,STP分為三個層次的思維過程。其中,S代表segmentation,即「市場細分」,將一個用戶整體細分為特徵各異的不同群體;T代表targeting,即「目標選擇」,根據企業自身條件選擇最適宜接觸的群體;P代表positioning,即「目標定位」,使企業在目標顧客心目中達到理想的位置。由於該體系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營銷策略,在一些主流諮詢公司當中,STP都被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今天就先來看看,這個「市場細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
市場細分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將具有相同特質的群體歸類到一起「。在營銷分析中,我們通常按照企業的特徵和需要,運用最符合營銷現狀的方式來細分群體。具體來說,分為地理細分、人口細分、心理細分、行為細分這四種。
其中,地理細分是相對簡單的一種,即使根據地理條件來將顧客分為不同的群體。其中:
- 區域。區域是市場細分中最基本的一個概念,在絕大多數商業分析中,按照地理條件來細分顧客是必要條件。這裡的區域從大到小可分為國家、省、市、縣、鄉鎮、街道、小區,等等。由於在同類區域居住的用戶在很多層面上都有相似之處,這種細分方式的效果也非常明顯。比如,某些諮詢公司會通過城市裡居民小區的地價來細分市場,由於能夠支付相同住房條件的消費者在生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共性,這種細分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 氣候。在一些特定的消費品市場中,氣候條件也會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細分依據——這裡不僅指的是溫度的高低,也包含氣候變化的幅度、降溫和升溫時間、空氣濕度以及自然災害等信息。舉例來說,飲料行業通常會選擇氣溫較高的區域作為主要市場,服裝行業根據溫度的變化來提供服裝款式,一些家電商在濕度較低的城市推廣加濕器,保險公司針對沿海地區設計颱風保險,等等。
- 人口密度。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被新手忽略的細分方式。由於人口密度直接決定了營銷策略的效果,大多數營銷活動都是針對人口稠密的區域展開的。一個直觀的例子是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在全國各地的開店場所,基本都選擇了密度更大的大城市。
相對於地理,人口細分是更加複雜的一類標準,這裡主要使用的是一些人口統計學,包括:
- 年齡。由於人的社會行為與其所處的年齡層次有著極大的相關關係,年齡也就成為了細分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從大數據上看,少年和兒童基本沒有盈利能力,但好奇心較重,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信息影響;青年收入水平較低,但求新意識較強;中年的收入水平達到人生最高峰,但消費行為偏向保守,更需求高品質產品;老年群體生活壓力不大,但相應的消費慾望也比較低。搞清楚不同年齡層次的行為特徵,對制定策略來說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 世代。和年齡比較類似,但世代更能說明一個人群的共有特質。中西方都有按照世代來細分群體的習慣,比如美國有所謂的嬰兒潮、失落的一代、X世代、Y世代等,中國有70後、80後、90後等稱呼。世代這個概念更能夠概括一群人共享的經驗、記憶和體驗,比如麻將之於60後、香港電影之於70後、紅白機之於80後、周杰倫之於90後等等,都能夠讓營銷者快速掌握一個世代的共同話題。
- 收入。又一個常用的細分標準,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收入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直接購買力,更與大量變數有著直接關係,比如學歷、行業、工作強度、壓力來源、社會階層,等等。許多人都看過一些自媒體、門戶網站或微信公號發布一些」初中學歷月入數萬「之類的文章,其實就是想以此吸引對收入非常重視的用戶,從而做到受眾篩選的。
- 職業。雖然不如收入的影響廣泛,但職業因素在某些條件下也有著相當廣泛的運用。職業會導致人在心理生理和行為上出現差異,比如外貿行業出差頻率較高、IT行業加班強度大、白領職業容易缺乏運動,等等。某些特殊職業人群也具有一些特殊屬性,比如健身教練具備高強度運動需求,高校教師需一定的學歷水平,等等。
其他因素,比如教育水平、性別、婚姻狀況、社會階層等,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這裡不再複述。
除了以上兩點,心理因素的運用不是很廣泛,主要是由於心理特質的內隱性,外界難以直接觀察。不過,有一些心理因素還是比較適用的,包括:
- 個性與價值觀。這兩點因素直接決定了人的行為傾向,也決定了人的情感偏好。這一點在人們的閱讀習慣中就能夠體現出來,比如知乎的用戶畫像相對來說更理性和冷靜,咪蒙的受眾畫像則更加感性和情緒化。價值觀的影響不太直接,但依然廣泛,比如東方民族的家國思想導致他們偏向於團聚,而西方的個人思想導致消費者更加獨立。
- 生活方式。又一個廣泛影響人類行為的特徵。在學術上有許多種分類生活方式的方式,這裡就不詳提了。生活方式代表了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比較常規,有的人喜歡四海為家的生活,有的人愛好社交,有的人寧願宅在家裡。這些都會導致不同的購買行為。
行為因素指的是直接通過消費者的某些行為來對其進行歸類。相對於心理,行為因素更加直觀,也相對地更受到調查者的歡迎。這裡常用的變數有:
- 購買頻率。從用戶的購買頻率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品牌偏好。比如說,如果一個用戶在長期一直購買本公司產品,則意味著該客戶是高價值的忠誠用戶:在一段時間內購買多個品牌者可能對競品較為了解;無任何規律的購買者可能沒有任何忠誠度。這些情報有助於企業針對性地設計接觸策略。
- 使用程度。用戶對產品的使用程度對其行為有著重大的影響。通常來看,一個品牌的大部分用戶屬於淺度用戶,少量用戶會成為中度用戶,而重度用戶以及發燒友的數量則更為稀少。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公司是靠廣泛的用戶數量來盈利的,而有的公司則是靠少量的深度用戶來獲利,這也會對公司的客戶管理策略造成影響。但無論如何,維護少量忠誠用戶的意義是非常大的,因為他們不僅自身就有較大的購買量,也能夠在他們自身社交網路中形成口碑傳播。
除了消費品市場,組織市場也存在市場細分,不過組織市場的細分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數量上,都無法和消費品市場相比。
至於細分市場之後的營銷策略,就放到以後的文章中再講了~
推薦閱讀:
※宇見|用戶洞察在營銷實踐中的運用(中)
※爛大街、污名化:頻頻加價的加拿大鵝是否正在陷入爆款困境?
※營銷專業學生可以關注哪些資源?
TAG:市场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