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十字路口
這是專欄《博士的圍城》的第三十篇文章。去年九月開的專欄,一晃便又是九月了。有人要入學,有人要入職,有人要升學,有人要求職。
正所謂人生路口時。
四個階段都經歷過的我,來說說我的感受。分享一點經驗和教訓。
所謂了解自己,都是「試錯」的副產物。這些年流行說要做自己,但是真正在20歲左右就知道自己終身目標的人實在少之又少,況且這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快,誰知道自己的目標20年後是不是已然無人問津。更好的情況,就是去嘗試,去試錯。不管是選擇專業還是選擇工作,都去聊一聊,看一看,試一試(當然如果是在選擇的前一年做這件事情更好)。就算很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未必知道要做到想要的自己中間還有幾步。路,只能走出來。
山寨永遠是條可行的「捷徑」,但是也有高低之分。騰訊從ICQ抄出了QQ,你也許也可以去領英上抄出一條職業道路來。申請/入學時候可以看看自己剛發現的偶像級別師兄的簡歷長什麼樣,求職的時候也可以看看那些已經進入自己心儀公司的人都做了哪些準備,順著類似的路走,就可以實現最表面的「山寨」。不過這個套路這兩年來大家都學的很到位,於是越來越多的「雷同」簡歷出現在各種學校/公司的申請之中,幾乎一樣的教育背景,一樣的研究/實習,一樣的證書,簡單山寨似乎已經不夠了。
如果再用心,可以去找真人聊一聊,看看人家真正的閃光點是什麼,比較好的軟實力,硬實力都在哪裡。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沒有傷害就沒有動力。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閃光點和實驗室/公司的匹配之處。如果你之前研究的課題,或者會用的儀器/軟體正是想申請實驗室緊缺的,抑或是你實習時候做過的項目方向/類型是某個公司正要拓展的業務,那麼就請多多利用了。放棄是最完整的句號。有時候會有人找我聊說,學姐你覺得你們專業怎麼樣,你覺得諮詢行業怎麼樣,是不是很難進啊,那我是不是還是就不要去做炮灰了?過去聽到泄氣的話總會勸一兩句,但是聽多了現在也只是笑一笑。很多事情難易之間就是一個肯做不肯做的區別。有些差距最怕有人一直追趕,努力。也許別人是三個月,自己要三年,但是生命這麼長,最終不放棄的你也能看到一樣美妙的風景。
自己才是自己最強的背書,請全力以赴。剛進實驗室/公司的時候,我們的簡歷是我們的背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有當下自己的能力才是自己的背書。沒人能夠永遠記住你的簡歷,但是人人都能隨時觀察你的能力。躺在自己的過去上,很快就會被周圍的人發現。當然,每個人會選擇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可以做花瓶也可以耍心機,但是我覺得靠實力才是最長久的經營策略。
不要太看重錢,但要明白錢。博士圈裡對錢談的比較簡單,因為大家一般都沒太多錢。但是,博士畢業後自己就要快30了,如果說起錢來還是一竅不通,最終還是坑了自己。會理財,高財商,這樣才能讓自己要走的路少一點的金錢的羈絆,多一點自由度。
永遠不要停止對新事物的了解。入職一年,非常感慨諮詢的一年是這麼長又這麼短。更短的項目周期,讓你在很短的時間內吸納大量的信息,哪怕很被動也能逐步成長為一個懂諮詢懂行業的顧問。但是,時間如此有限,在工作的進步同時,我也感慨自己這一年在讀書學習上時間有了明顯的減少,這讓我也有些焦慮。如果不是一直有考試的「逼迫」,也許到年底會無法直面自己的new year resoluation。
這一點上希望大家都要好好考慮,這是一個變化的太快的時代,沒有不變的黃金行業,也基本沒有哪一個高薪是不需要你付出時間的代價的。那麼對於時間,這個人生最重要的資源的自我分配和定價,是一個永遠值得思考的議題。不論是申請學校還是申請工作,時間和環境的自由度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維度。博士在讀期間,也應該充分利用更加自由的時間幫助自己實現更大的人生跨越。
最後說一句我這一年來對博士學位的一個新觀點。我覺得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博士學位還是一個幫助你向上跳躍的絕佳機會。特別是在社會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我們會發現18歲之前的社會/學習資源越來越靠父母,那麼18歲之後的世界就有了更多自己去拼的意味。若把博士看作一次個人創業,每篇發表的文章就像是milestone,每個賞識你的教授都可能成為你的投資人;你可能IPO(走上tenure道路),也可能再次創業,也可能會破產清算。那麼,作為CEO的你會在路上如何抉擇?
希望一點想法對路口的你有些幫助,願你路上所見,如你所願。
推薦閱讀:
※田淵棟:博士五年總結
※digital IC 海外PhD回國前途,待遇?
※這樣面試,聯合培養博士更有把握拿offer
※博士期間的生活除科研外是否應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