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銷售不願分享信息
需求預測要「從數據開始,由判斷結束」——銷售是判斷的主力軍,計劃按照銷售提供的信息來判斷,調整需求預測。我們經常聽到計劃在抱怨,說銷售不願提供信息。有幾個常見的原因,這裡講三個,並探討計劃如何能幫助改變這些。
一是銷售本身欠缺計劃性。比如季度沒幾天就結束了,卻突然發現業績不達標,就倉促發起促銷,讓供應鏈措手不及。這在管理粗放的企業尤其常見。基於對全局的理解,需求計劃人員往往可以給銷售前瞻性的建議,提前指出可能的業績缺口,哪些產品、哪些地域有缺口,以引導銷售的促銷計劃。也就是說,優秀的需求計劃人員不但能夠預測需求,而且能夠引導需求,幫助銷售達到績效目標。在那些銷售人員變動頻繁,但需求預測人員比較穩定的企業,尤其如此。
二是銷售不信任需求計劃。不分享信息,是否符合銷售的利益?當然不。銷售不願意分享信息,根本原因之一是計劃的懲罰性措施:「秋後算賬」時,計劃習慣性地抱怨銷售的信息不準。所有的預測都是錯的,信息不準有什麼奇怪嗎?作為計劃職能,我們要分清,預測不準是因為情況太複雜,還是因為銷售多喝了幾杯酒瞎說?如果是前者,你就不能對銷售採取懲罰性的措施。遺憾的是,在有些公司,受害者文化瀰漫,供應鏈習慣性地把責任往銷售頭上推,銷售習慣性地把問題往供應鏈頭上推,導致互信度更低,溝通、協作更困難。
三是銷售不知道應該提供信息。一個企業動輒幾十幾百個產品,每個產品有N個型號、規格,服務的是幾百幾千的客戶,產品-規格-客戶的組合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作為一個銷售,你其實是不知道該不該提供信息,尤其是你是眾多客戶中的一員,甚至是那些中小客戶的銷售:我的客戶規模小,需求變化對我們的影響應該不大,畢竟天塌下來還有那些大個子頂著呢——他指的是那些大客戶。這對絕大多數產品沒錯,但對有些產品,客戶的集中度較高,這些中小客戶可能是大客戶,他們的需求一變,供應鏈就受不了。這裡的關鍵是要篩選出這種「大石頭」來,交由相應的銷售來抓緊管理。而篩選「大石頭」的任務,計劃處於更好的位置來完成。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銷售不願提供信息,還有很多原因,比如銷售與供應鏈的天性不同,影響他們之間的溝通。有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說銷售像獵人,供應鏈像農民。要知道,游牧民族和農墾民族向來互看不順眼。游牧民族天性冒險,目標是開拓、掠奪;農墾民族更加保守、守成。雙方互相看不起,不理解對方是怎麼運作的;平常沒溝通,溝通就是掐架,也是很多企業的現狀。
解決方案之一,就是把兩大職能的主要員工一起培訓,從需求管理、需求預測、生產計劃一直到採購計劃、供應商選擇與管理,讓大家對整個供應鏈有共同的認識,以增進相互了解和共識。解決方案之二呢,就是關鍵崗位輪崗。比如有個企業讓原來的銷售總監來管理供應鏈,有個企業讓供應鏈的副總來兼管銷售。這都會從高層推動前端與後端的對接。當然,企業大了,解決「願不願意」的根本方案還是績效考核:當供應鏈有按時交付、銷售有獃滯庫存指標時,雙方的互動自然會加強,這裡不予贅述。
劉寶紅 | BobLiu
暢銷書作者,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http://www.scm-blog.com) 最新專著《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聚焦專業能力提升,在京東、噹噹等網站正式發行。《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繼續領跑暢銷榜。
推薦閱讀:
※預測準確度究竟要多高
※關於預測:短文兩則
※預測不是衡量準確性,而是偏差率
TAG: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