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新認識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中國建築師:王澍

2012年,移動互聯網剛興起,

那個時候微信還沒有爛大街,

也沒有今日頭條和UC震驚部以及自媒體,

因此當2012年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獎時,

並沒有像貝聿銘百年時那樣刷遍了朋友圈。

今天重新關注王澍的原因是,

他入選了2018年的八名普利茲克獎評委之一,

王澍說,希望和大家分享對中國以致亞洲文脈的認知。

我在標題里說他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中國建築師,

這個說法借鑒於陸奇進入百度的時候,

那會大家都說他是矽谷里最有權勢的華人。

普利茲克獎可以說是建築界最有分量的獎項,

簡單來說,你可以理解為建築界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這個獎項在王澍之前,沒有中國籍建築師獲得過,

跟我們關係最密切的只能算上貝聿銘了,

但貝聿銘是美籍華裔建築師。

(王澍領銜設計的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

事實上,王澍是最叛逆的中國建築師之一,

他以三無理論建立基礎的碩士論文簡直是驚世駭俗,

(三無:中國沒有現代建築理論,沒有現代建築師,

也沒有現代建築。)

在這篇《死屋手記》里,他把數得上名字的建築師,

從梁思成到他的導師,全部評判了一遍,

得出的結論是:

「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築師,楊廷寶是一個,齊老師算半個」

論文被全票通過,卻被審查委員會攔了下來:

這小伙太不給面子了。

當然碩士學位還是拿到了,

那是第二年重新答辯才結束這場風波(1988年)。

(王澍設計的江浙民居)

碩士畢業後,王澍在浙江美術學院從事舊樓改造,

當時中國經濟已經起飛,大城市到場在大搞建設,

王澍的不少同學都進入了建築事務所,

唯獨他像是隱居似的,不聞不問,

醉心研究環境和建築的關係。

畢業十年時間,王澍的作品可以說非常少,

但他一直沉浸在工地和工人混在一起,

從早上8點上班到晚上12點下班。

「我要看清楚每根釘子是怎麼釘進去的,

所以我到今天為止,做任何事情逗底氣十足」

就這樣,在大家拚命賺錢的時候,

王澍卻花了六七年的時間來反省。

在1997年,他和妻子一起成立了「業餘建築工作室」,

插個題外話,妻子陸文宇也是傑出的建築師,

同時也是王澍的初戀!!

可以說王澍除了設計之外的事情全部由陸文宇包攬了。

至於工作室為何叫「業餘建築工作室」,

源於王澍的文章《業餘的建築》,

他在文章里闡述:

「強調一種建築觀是業餘的,

實際上就是在強調自由比準則有更高的價值,

並且樂於見到由於對信用掃地的權威的質疑

所帶來的一點小小的混亂。」

從1998年開始,王澍的作品開始增多

但真正開始在建築界引起大波瀾,

得從王澍2007年完成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學院說起。

時任院長許江找到王澍,希望他出手,

但預算卻只有常規造價的一半。

對這樣的項目,王澍只提了一個要求:

「我要徹底的自由。」

許江答應了,沒有提任何要求。

2004年,象山學院第一期完成,

建築界一片喧嘩,據傳,杭州的建築師們說:

如果要找杭州最難看的作品,就去象山看。

王澍回應說:

「他們不能理解的。

他們不認為滿城一模一樣的房地產是難看的,

他們卻認為這個是難看的。」

2007年,象山學院建成,

王澍大規模運用了中國建築元素,

採用本地材料,僱傭本地的民間工匠,

對象山學院的評價,知乎有專門的討論,

這裡摘錄一段來自「野渡」的回答:

「邊走邊拍,拍不出什麼盛景,

因為沒有主角式的建築體,

沒有「正立面」這種概念;

葦塘柳徑間,一條小狗叭叭的走過,

自然的就從心底覺得:喲哈,你在這住呀。

如今靠山垂野的大學區處處皆有,

但有沒有第二座校園,能讓其中漫步的小狗,

在遊人眼裡映現出一種主人的自得?」

著名哲學家陳嘉映這麼評價象山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是國內大學裡少有的,

能讓師生咖啡館小酌、秉燭神遊度夜,

而毫無作息表壓力的校園。」

在象山學院的項目期間,

王澍點燃了對中國傳統材料的熱情,

他熱衷於收集舊磚舊瓦,

並運用在新建築上。

這一點在寧波歷史博物館的建設中,

表現的淋漓盡致:

他從拆遷的30箇舊村莊里,

回收了接近600萬舊磚舊瓦,

用作博物館的原材料。

得知這個消息,博物館某負責人對他咆哮:

「這麼現代化的城市新中心,

用這麼髒的材料做博物館,

什麼意思?」

王澍堅持己見,排除眾議,

寧波歷史博物館建成後,

連續三個月每天參觀人數破萬,

遠超預計的3000人規模。

2006年,他乾脆帶著25萬片舊瓦前往威尼斯,

建了個「瓦園」給老外看,

老外看的嘖嘖稱奇,

這一舉措還被《時代》雜誌注意到,

使國外建築界開始關注中國城市建設的材料浪費問題。

自此,帶著他獨特的「瓦爿牆」,

王澍開始披荊斬棘,屢獲國際大獎,包括:

2010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

2010年:和陸文宇一起獲得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

2011年:獲得法國建築學院金獎;

2011年:受聘哈佛大學研究生院丹下健三榮譽教授;

2012年:獲得普利茲克獎;

2013年:入選《時代》周刊全球百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名單;

關於王澍,各位百度下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我再摘錄幾段來自其他人的評價:

「王澍證明了中國文化土壤孕育了非凡的創意,

幾百年來中國文化一直與自然和諧共融。」

—— 湯姆士·普利茲克 / 普利茲克建築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

王澍的作品是恆久的,

超越了目前城市化的難題,

他的作品保留了當地的文化底蘊,

同時也展現了國際化設計。

—— 亞歷山大·阿拉維那 / 智利建築師

王澍的作品紮根本土並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他證明了中國的建築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產

和張揚設計的複製。

—— 張永和/ 建築師,普利茲克獎評委


推薦閱讀:

在杭州灣建跨海大橋,如何克服錢塘江大潮影響?
星海跨海大橋為什麼要在中段突然升高,人為製造一個很大的坡度?
關於瀨戶內海的9個保姆級指南
只用三個星期建設,裝在起重機中間的箱式房屋,這就是海港風情嗎?

TAG:建筑 | 王澍 | 普利兹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