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多,還是動得太少?——以微觀數據透視體重的變化

感謝 @KellyWeaver 指正,對這一問題最合適的表述:「我們國內的趨勢也是這樣的,但是目前國內營養學家的共識是:卡路里攝入下降的步伐跟不上能量需要量銳減的趨勢。」

俗語云,減肥兩句話:管住嘴,邁開腿。反過來,發胖大體也可以歸為兩點:攝入多,或者消耗少。部分國家,居民體重近年來呈明顯的上揚趨勢。是吃得太多,還是動得太少?Griffith、Lluberas和Luhrmann 2016年的研究,利用英國數據發現:30年來,人們攝入的卡路里整體是在減少運動量下降可以解釋為何攝入減少的同時,體重速度卻在上升。

圖1 1980(實線)和2013年(虛線),女性(左)和男性(右)體重的分布曲線。曲線左移,說明男女體重整體是上升了。數據來源:英國健康調查(HSE)、健康和生活方式調查(HALS)、英國成人膳食與營養調查(DNSBA)、全國身高體重調查(NHWS)

在此之前,不少學者認為攝入是主要的原因:1980年後,各國食品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食物。同時,食品工藝日新月異,許多食物中暗藏著「卡路里陷阱」,稍不注意就會超量。不過,如果只看加總層面的數據,這一點不明顯:家庭花在食品上的開支先上升後下降,30年間最大的波動幅度也不超過1%

圖2 1980-2013年,英國家庭食品開支比例變化。數據來源:英國統計局

文章利用豐富的統計資料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數據集包含30年間,英國家庭消費249類食物的數量和開支。每天消費每類食物的數量,再乘上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發布的膳食指南中的參考熱量,就可以計算期間每天平均攝入的熱量[1]。如下圖,結果顯示:1980年以來,無論男女,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平均減少了超過600大卡

圖3 1980-2013年,工作(實線)和不工作(虛線)的英國男性(左)和女性(右)每日平均攝入卡路里數量。數據來源:家庭支出調查(FES)、全國食品調查(NFS)、支出和食品調查(EFS)、生活成本和食品調查(LCFS)

攝入減少這麼多,是哪些門類的食品消費在變化呢?首先,在家吃飯攝入的熱量大幅減少,降幅在700-800大卡之間;其次,在外就餐、快餐或零食點心攝入的熱量上升,幅度在100大卡左右;最後,通過酒精攝入的熱量減少了約50大卡。同樣數量的卡路里,在外就餐比在家做飯要貴,結果便是攝入卡路里的「單價」上漲了約40%

圖4 1980-2013年,英國家庭每攝入1000大卡食物對應的真實價格。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與全國食品調查

既然並沒有吃進更多熱量,那麼,體重增長的原因很可能是運動量不夠。文章收集了兩類數據來檢驗這一點:首先是家庭每天參加了什麼活動,每類活動大致耗時多少;其次,每類活動的運動強度,用能量代謝當量(MET)衡量。結果如下:1980-2013年,無論男女,英國人平均的運動量幾乎一直在下降,降幅在15%以上。

圖5 1980-2013年,英國女性(實線)和男性(虛線)每天平均的能量代謝當量。指標衡量運動代謝水平:休息或靜坐對應的當量是1。若另外一項活動的當量是3.5,這項活動的代謝水平是休息或靜坐的3.5倍。數據來源:跨國時間調查(MTUS)、勞動力調查、英國標準職業劃分(SOC)、Tudor-Locke等學者給出的各項活動的能量代謝當量

攝入熱量顯著下降的同時,體重在顯著上升。運動量變化能夠解釋這一怪現象嗎?結合營養學家提供的估算公式,文章發現:男性運動量的下降,部分源於工作之外的時間,運動量的下降。可能解釋之一是汽車替代了其它通勤工具;女性運動量的下降,部分源於女性身份的轉變——從繁重、消耗更大的家務崗位,轉向了能量消耗更少的工作崗位。30年間,女性做家務的時間減少了4%。原文內容豐富,頗值得一讀。

[1] 原文考慮了家庭樣本隨時間變化等問題,並利用不同的資料庫驗證了結論。

參考文獻:Griffith, R., Lluberas, R., & Lührmann, M. (2016). Gluttony and sloth? Calories, labor market activity and the rise of obesity.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4(6), 1253-1286.


推薦閱讀:

理想的體重真的存在嗎?|減而言脂
為什麼和男友同居之後就變胖了?連健身房都不去了?
為什麼我前一天鍛煉之後第二天體重能上升0.8斤至一斤?
身高170的女生 體重應該是多少?
堅持晨跑減肥結果體重反而增加是什麼原因?

TAG:体重 | 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 | 劳动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