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哈迷系列】哈利·波特20周年,你不知道的20件事
該文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楊寶寶
授權轉載於「唱唱反調」微信公眾號
羅琳第一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20周年!這系列魔法故事在讀者眼中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出版20年來,它累計在世界各地賣出5億本,並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距這一系列的最後一本小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出版已經有10年之久,但在哈迷心中,哈利·波特還遠未過時。
這兩天,關於「哈利·波特」出生20年的新聞在各大外媒刷屏,大家至今還在關注著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衛報》發表了文章回顧這二十年來,圍繞哈利·波特的20件趣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這部最熟悉的小說,你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往事。
1.有些最初的版本升值非常快
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一輪印刷時,只有500本精裝版,其中300本流向了圖書館。如果你找到了其中一本,那可值不小一筆錢——你至少可以期待用它換回30000英鎊。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每日電訊》的書架上,曾經多年來都躺著這樣一本精裝版,但在21世紀初,它神秘地失蹤了。如果你是那個偷了書的小混蛋,請與報社原文學編輯Kate Summersacale女士聯繫。
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哈利·波特最終與伏地魔決鬥時,他用了一個閃回咒,這個咒語可以讓魔杖逐個回現之前施過的咒語,死於伏地魔魔杖之下人的幻影一個個從魔杖之中出現。哈利的父親詹姆斯在他媽媽莉莉之前出現。但根據「哈利·波特」系列此前的故事,詹姆斯是在保護哈利和莉莉逃脫的過程中死去,按道理應該比莉莉出現得晚。粉絲們猜測羅琳在這裡埋下了值得大書特書的伏筆,但羅琳最終承認這是一個筆誤,並在之後的版本中修正了這個情節。
3.後見之明很寶貴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發行時,幾乎完全沒被人關注到。那一天,人們顯然對愛爾蘭共和國選出Bertie Ahern(還記得他嗎?)為新總理的新聞更感興趣。他們還在為了新的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吵吵鬧鬧,並且好奇黛安娜王妃的感情生活究竟是怎麼回事。剩下的人則在為辣妹組合(Spice Girls)瘋瘋癲癲。對了,那一年最暢銷的小說屬於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
4.兒童書也可以很政治
羅琳最聰明的決定之一,就是讓她的角色們和讀者以同樣速度一起成長。每本書都被設定在一個學年內,隨後在主題上逐漸變得悠長、黑暗和成人化。在第四本書《哈利·波特和火焰杯》中,赫敏成立了家養小精靈促進協會,為這些被當做天生奴隸對待的小精靈爭取自身權益,羅琳還讓喜歡顛倒黑白的記者麗塔·斯基特在這本書中出現。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這本書中純血統巫師對混血「泥巴種」的滅絕戰影射的是納粹的種族滅絕政策。
5.學者一思考,我們就發笑
哈利波特學術研究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熱門。快看看這些論文題目:「論《哈利波特》中鷹頭馬身有翼獸作為互文性的最佳案例」;「哈利波特與密室:一個精神分析的觀點」;「從大屠殺到9·11:從哈利波特看當代世界與邪惡實力的鬥爭。」
6.有些人跟樹樁一樣蠢
在美國的一些地方,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大量焚燒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書籍,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書在鼓勵孩子們從事巫術。「在那些無辜的臉龐背後,是撒旦之力。」來自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基督社區教會的傑克·布羅克(Jack Brock)牧師2001年說,「哈利·波特是魔鬼,他正在摧毀人民。」
(個人認為,禁止巫術濫行和禁止魔法文學是兩回事)
7.早在星巴克之前,小咖啡館就是個寫小說的好地方
眾所周知,寫出第一本《哈利·波特》時,羅琳還是個單身媽媽,靠著愛丁堡城裡尼古爾森咖啡廳和大象咖啡廳的一杯杯咖啡完成了這部傑作。20年後,前者已經變成了一家中餐館,後者每天被遊客擠爆,你估計得花好大勁才能在那兒寫完一本書。
大象咖啡廳的牆壁上到處都是哈利·波特迷的留言。
9.你可以把兒童書賣給成年人
《哈利·波特》大熱,為了讓大人們也能參與、享受他的冒險,但又避免在公共場合被看到讀兒童書籍,書商們開始想辦法。1998 年,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發布第一波所謂的「成人版」——其實內容上啥都沒加,只是加了個看起來更嚴肅的封皮。
10.書可以神秘到連譯者都搞不到
在最瘋狂的時候——大致來說,是從《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開始——午夜裡的新書發布被嚴密警戒,在英文原版被放進書店之前,連譯者都拿不到他們的拷貝。這種感覺可能會很煎熬,比如,法文版的譯者們儘管以團隊方式協作,一刻不停地翻,卻還是不斷看到英文版的銷量正在一次次衝擊新高。
11.有些人永遠不會喜歡它
Byatt當時被《紐約時報》委託寫書評評價「哈利·波特」系列小說。 「羅琳創造的哈利·波特中的世界是一個『二手世界』,她從各種兒童讀物中尋找靈感拼湊出了這個故事。」 看過小說後,她語帶困惑,「這本小說寫給那些想像力局限於電視卡通的人。」 她懷著非常嚴謹的態度寫下這些文字,但這使她在忠實書迷眼中成了故意詆毀小說的毒瘤。
12.靠版權賺錢的辦法可不止一種
依靠著最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羅琳和她的出版商看到了在線粉絲創作小說中的巨大可能性,讓狂熱的哈利·波特迷們參與到故事中來的同時,也延續了這份狂熱。她給出了「官方祝福」,當然也包含了兩條警告:別拿來出版賣錢;別涉及淫穢內容。
(說羅琳不看同人的哈迷可以閉嘴了。)
13.出版社比超市有權勢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發行當天的一片混亂中,超市零售巨頭阿斯達(Asda)指責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把書定價為17.99歐元是「明目張胆的暴利」和「試圖綁架孩子」。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威脅說要提起誹謗訴訟——但更關鍵的是,取消給阿斯達的50萬本精裝本圖書。「如果他們想要回自己的50萬本書,他們會來跟我們和平談判的,」 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說。「對於所有阿斯達的失望的客戶來說,這或許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不需要再去一個沒有靈魂的阿斯達書架上去買他們的書了。「阿斯達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用一次低聲下氣的回應為他們沒有靈魂的書架找回了書。
14.只要跟哈利·波特有關,什麼都能賣
有一回,一家企業賣起了「哈利·波特避孕套」,惹了點官司,但這畢竟只是偶然事件,也許,霍格沃茨周邊產品中最熱門的還要數那款震動塑料掃帚——「我今年32歲了,但和我12歲和7歲的孩子們一樣喜歡騎這把掃帚」,亞馬遜上一條典型的讀者留言如是說。
15.作家也能品嘗暴力的滋味
那些不了解小說的人也許會以為作者們都是多愁善感的。但是現實沒那麼簡單。根據哈利·波特粉絲們統計的相關信息,「至今已有158位有名有姓的小說人物死亡」。在最後那幾本書里,主要的角色一個個地離去——我不能劇透,但反正大部分都沒了。
16.書賣得火了,圖書零售商卻沒賺啥錢
超市可能是損失最大的。他們甚至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清倉甩賣。獨立書店從樂購進貨甚至比從出版商那邊進貨還便宜。想想吧,如果網路圖書協定還生效的話,會是什麼樣?
作者羅琳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的手繪圖。
17.寄宿制學校也可以很有趣
在連續數十年生源下降後,寄宿制學校突然在上世紀90年代末迎來了一波申請狂潮,班主任們將之歸功於「哈利·波特效應」。有些甚至還計劃多建一些宿舍,以應對需求。作為寄宿制學校的反對者,評論作家Alex Renton咬緊牙關、沉著冷靜地指出:和大部分寄宿制學校故事的作者一樣,羅琳上的也是走讀學校。
哈利·波特迷在羅琳的手印旁留下自己的。
18.好作家都有好幾把刷子
羅琳的第一部小說是寫給大人們的——《偶發空缺》——關注階級、政治和信仰,討論藥物濫用和強姦,其中還寫了一場床戲,差點就入選了《文學評論》雜誌的「最差床戲描寫獎」,然而最終還是落選,評委認為,它雖然很糟糕,但卻又還沒達到獎項所要求的標準。
19.你不可能保持匿名
和史蒂芬·金一樣,羅琳也想試試暢銷小說作家用筆名寫作的滋味。最初的嘗試是「科莫蘭探案系列」,隨後是2013年的《布谷鳥的呼喚》,都以「Robert Galbraith」(所謂的「前皇家軍事警察便衣偵探」)為作者名字出現在書架上,賣得都還不錯。《星期日泰晤士報》花了整整三個月才挖出原來羅琳就是作者。
20.總還會有更多
雖然羅琳結束了哈利·波特系列,但她並沒有把這些角色都丟在一邊。在「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舞台劇以及「更多波特」網站上的18000字額外內容中,羅琳以原著的內容為依託,衍生了一系列故事。對出版商來說,羅琳2008年寫的一張明信片無疑堪稱他們的「聖杯」,上邊有800字寫作梗概。在一場慈善拍賣上,這張明信片賣了25000英鎊,但誰也不知道它現在去哪了,因為今年早些時候,它被悄無聲息地偷走了。
推薦閱讀:
※突然有點累,來徵詢一下意見
※【HP】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帥照選粹
※小天狼星越獄記&阿茲卡班在哪裡?
※【HP】Pottermore:《神獸2》信息翻譯整理
TAG: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