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 看片筆記

作為一部萬眾矚目的影片,《敦刻爾克》的優秀品質是毋庸置疑的。它所表現出的強烈的電影特質,可能會被一部分觀眾所不適應,但其技巧、表現力等多方面的優點值得所有電影從業者仔細分析。《敦刻爾克》如同許多優秀的電影作品一樣,在弱化情節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電影作為「奇觀」的藝術表現力,整個作品嚴整、謹慎、衝擊力十足,也可說是一部具有強烈個人烙印的電影藝術品。

首先看影片的情節弱化。情節弱化指的是,不按照傳統的英雄敘事(protagonist narrative)來安排影片的整體敘事結構,簡單來說,就是觀眾並不被某一個人物的命運主線所牽引到影片中去。拍攝敦刻爾克大撤退這個歷史事件,或許有很多故事可以編。你可以講一個本來貪生怕死的英軍士兵如何喬裝打扮試圖逃走,在最後的生死關頭卻完成轉變,成為了掩護眾人撤退的英雄;你也可以講一個頑固的英國老漁夫,犧牲了兒子的他不願意聽從政府徵調令而朝相反方向遠離海岸,卻恰好遇到落水的飛行員,最終在士兵的敦促下開赴敦刻爾克;再不濟,也可以講一個皇家空軍飛行員如何大義凌然赴死的故事。

但這些都不是諾蘭的選擇,他沒有使用那種較經典的、傳統的戲劇型敘事、而是試圖利用電影的時空特色、視聽能力,來敘說某一個「事件」,以及事件所輻射出的對於「戰爭」本身的狀態描摹。從敘事上來說,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看出,諾蘭並未放棄對人物基本調性的掌握,儘管他剝除了大部分的敘事旁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清晰的敘事邏輯。英軍士兵作為第一條線的主角,敘事的主要推進力就是其求生慾望,屢次的離去不成就是其敘事進展的障礙;老船長的推進力是前去救人,顫抖士兵的存在是障礙力,還有空中的飛機等等;飛行員的推進力是去消滅空中敵人,保護地面力量,障礙力其一是對手,其二是燃油量。三對敘事力量對抗,形成了三段敘事的交錯;仔細看來,這劇本寫的還是非常四平八穩的。

描述三位主角,我們都知道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就是「背景動機+選擇+動作」。諾蘭基本取消了海灘士兵與飛行員的背景影響,強調他們在戰爭中作為「人」與「士兵」的一種身份;老船長則傳統一些,有了一個「兒子是犧牲的飛行員」這樣一個內在動機。而在人物選擇上,飛行員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選擇時機,就是是否在燃油量不足的情況下繼續護航,答案是肯定,因而英雄人物的性格塑造出來了;海灘士兵對法國人的態度是一種選擇,在最後漁船部分得到了最終提升,也是一個人物選擇;老船長的堅持不懈,處事態度更重一些,相對來說「選擇」的意義稍弱。就動作塑造而言,主要集中在海灘士兵身上,因為他的台詞量、信息量相對都最小,開場時逃跑、開槍卡殼、慌不擇路等等,而後心照不宣抬人試圖上船、躲在堤壩底下等等動作,都是對人物的一個補充。

從敘事調性來說,影片無時不刻不在強調緊張感,這樣的技巧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不斷設置道具、情境、場面來提升我們對影片中人物命運的擔憂。開場海灘士兵槍械卡殼躲在木門後,敵人的槍擊就恰好是一陣一陣地從遠離他的那一側不斷逼近他;抬擔架的過程中,偏偏就有了一個大坑,要從木板上走過去;軍艦被魚類擊沉,這時艙門一定是關閉的,一定要有個人從外面才能打開;老船長的船上,船艙門口一定有一個能從外面鎖上的鎖扣;飛行員的飛機上,燃油量的儀錶盤一定被打壞了;片尾那艘軍艦的燃油一定漏滿了海面,士兵們一定是在燃油里掙扎;飛行員最後要落地,起落架一定是慢慢慢慢地才展開……

在這些具體的情節設計中,充滿了導演的構思。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影片構思,就是將德軍的具體形象隱藏,基本不出現,這是一個巧妙的設計,也非常合理——影片強調的是戰爭的一種威脅態勢,及其所帶來的恐怖驚悚緊張感,而非正面衝突所帶來的殘酷慘烈。德軍的隱形,恰恰成為一種無所不在:小鎮中不知哪裡在放槍;天空中的戰鬥機轟炸機說來就來;魚雷也是神tm突然就來了;而接近結尾段落,小漁船那個船艙中,簡直就是驚悚片的經典設計了。而海灘士兵那個「target practice」簡直加劇了這種驚悚感,如果把德軍換成海怪,那幾乎就是極度深寒了。這樣的設計,仔細想來,應當就是拍攝敦刻爾克的唯一方法;原因是,敦刻爾克作為歷史事件,其本身就強調一種完全絕境中的奇蹟,而表現絕境,自然需要強調敵我的不均衡態勢。這種不均衡並非體現在直接的軍人數量,或者要依靠具體的數字數據,而是一種軍人內心無法抗拒的恐懼感。可以說,這種恐懼感完全被諾蘭發掘,並表現出來了。

影片的非線性敘事可能會給某些觀眾不適應感,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一當然是臉盲,第一主角海灘士兵的扮演者Fionn Whitehead是新人,而馬克·李朗斯、肯尼斯·布拉納、希里安·墨菲,甚至湯姆·哈迪,除了影迷人群中外,也算不上知名度極高,再加之敘事並沒有特彆強烈的側重點,會導致觀眾的不適應。《敦刻爾克》為什麼要採取非線性敘事呢?把它歸諸導演諾蘭的個人喜好,固無不可,但這不可能是全部原因。總的來說,還是一個劇本決定的必然性。影片決定使用三線敘事,以此來體現在一場歷史事件中不同小人物的命運;那麼三線就要考慮事件先後,或者是順序講述、交叉剪輯;或者就如同影片最後採取的,非線性時間敘事。很明顯,敦刻爾克為了影片節奏、緊張感的考量,使用了非線敘事。

為了擺脫非線敘事可能帶來的觀看迷惑,諾蘭採取了幾個方法。第一自然是字幕提示,在影片開始就進行了「1、2、3」的劃分。其二就是在時間線的交匯點上反覆強調某個情節點或者重要場面的發生。比如最後三線完全交匯,那麼對於海灘士兵線,反覆強調他們的船往下沉(早些敘事中,飛行員在飛機上已經看到),老船長線,則是開過去救人,同時看到天上的飛機想要炸沉戰艦;飛行員線的接入就非常順,去把敵機給擊落了。

影片我是在IMAX影院觀看的,非常過癮。攝影師在整體畫面上採取了大量塊面填充的構圖,海、天、海灘,遼闊感很濃,同時又有壓迫性。在個人視角中,景別也保留比較緊,或至少關注度比較高。歷史影片中,美術部門的工作非常重要,整體氣氛營造,但凡哪怕一件軍裝掉了鏈子,整個場面就蕩然無存。這部影片所表現出的工整、嚴謹的工業質量,是影片打動觀眾的重要一環。


推薦閱讀:

《我們的世界》:這樣一直打下去,我們什麼時候玩呢?
《超自然事件之墜龍事件》開啟一扇全新的探秘之門
雖然明年是華語電影科幻元年,但不代表我們沒拍過科幻片----內地篇

TAG:电影 | 影视评论 | 敦刻尔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