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貧困與精神上的自卑感

從日本的一個紀錄片中,我學到了「相對貧困」這個新辭彙,還知道了它和「絕對貧困」的區別。

絕對貧困,就是窮到連飯都吃不起,衣服買不起,生病了也看不起醫生,買不起葯。他們也沒法接受教育,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濟和公益組織的幫助來生活。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可能還有不少這種絕對貧困者。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已經很少有絕對貧困者了。

相對貧困與絕對貧困不同。根據日本的標準,相對貧困就是收入低於國民中位收入的二分之一。在那個紀錄片中,給出的結論是,四口之家,每月總收入低於20萬日元(人民幣約1萬2千元),就是相對貧困。按這個標準,日本有六分之一的人口,都屬於相對貧困人口。

在視頻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戶相對貧困的家庭,也是住在大房子里,孩子也有iPhone手機,家裡也有齊全的電器和電鋼琴,吃的食物也挺不錯的。但是,這戶家庭的孩子卻不能隨意買新鞋子和新衣服,不能每個月都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不能一年進行一次家庭旅遊,不能……

視頻節目看到這裡,很多中國人會感到奇怪。這樣的生活,如果放在中國,已經很富足了,而在日本居然要被稱作相對貧困。

麻煩在於,對一個學生來說,當周圍的同學都有一定的零花錢,都可以去報興趣班,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和家人一起旅遊,可以經常去看電影,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唱歌等娛樂消費,而自己偏偏沒有錢,甚至要在高中時去打小時工以補貼家用。當娛樂消費品變成必需品時,你買不起那些娛樂消費品,就會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就陷入了相對貧困的泥潭。

如此看來,相對貧困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困擾,並不是吃不飽和穿不暖,而是精神上的自卑感。哪怕實際上沒人因為你沒錢而看不起你,你也可能會有這種精神上的自卑感,只要你以為有人會因為你沒錢而看不起你。

我最擔心的,是這種精神上的自卑感,可能扭曲這些孩子的價值觀,讓他們誤以為錢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重要的東西,誤以為自己有錢以後就不會被別人看不起了,誤以為有錢就能看不起別人,誤以為能看不起別人就能給自己帶來精神上的最大滿足。

現在想起,我國官方總是強調,既要建設物質文明,也要建設精神文明,果然十分明智。建設好物質文明,主要就是消除絕對貧困者的存在。但相對貧困者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因為無論一個社會群體多麼富裕,總是會有相對比較窮的人存在。所以,精神文明建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消除相對貧困者在精神上的自卑感。

比如說,一個相對貧困的學生,當同學們邀請他/她一起去唱歌時,他/她可以大方地表明自己沒錢,不能一起去。當同學們想要在經濟上幫助他/她時,他/她可以大方地接受,並不會覺得自己因遭到了可憐而感到難受。當有人嘲笑他/她家裡窮時,他/她會自然地抬起頭說:「我家裡是窮,但這沒什麼好嘲笑的。」

這個學生之所以能做到這點,就是因為他/她有健全的自我價值感。他/她經濟上很窮,但他/她精神上一點也不窮。這是因為,他/她有一些能讓自己感到自豪的特徵,比如說樂於助人,溫柔體貼,歌唱得好聽,讀的書多,字寫得好看,很擅長電子競技,養的狗很可愛,廣場舞跳得好,小拇指很修長,等等。不管這些特徵多麼奇怪,只要能讓這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即可。

一些人問我,為什麼我收入不高,卻過得很開心,甚至比那些收入高出我幾倍的人還要開心。這篇文章算是解釋了部分原因。因為我不會因自己收入低而擔心被他人看不起。我的經濟收入雖然低,但由於我不用打腫臉充胖子,所以我的開支也低。我較高的主觀幸福感,主要源於我健全的自我價值感。所以,我總是不遺餘力地推薦他人也建立起健全的自我價值感。至於具體的建立方案,就因人而異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郵箱:Reason_Think@126.com

推薦閱讀:

另類潔癖,他們嫌棄的其實是自己
對於自卑社恐患者而言,冥想和觀心那個幫助比較大?觀心和冥想對於這方面心裡問題對應的效果作用是什麼?
感覺與人眼睛對視上會緊張,或者對方向你論述某件事時第一反應是順承。如何克服人際交往的緊張感?

TAG:贫困 | 自卑 | 自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