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那些數字文化
文章來源 國際漢語教師聯盟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那些數字文化
數字作為對外漢語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語言符號也是計數工具,但在不同的國際,不同的文化里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也是大相徑庭,因而,數字文化也是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和跨文化交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中國數字文化
中國的數字文化源遠流長,從一到九幾乎每個數字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一」「三」「六」「八」「九」這幾個數字更是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有「一元」的說法,《皇極經世》中記載「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這裡的「一元」就是指混沌未開宇宙最初始的狀態。「三」往往表示多的意思,如「三思而後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
除了這一層含義外,許多與天文、地理、人倫有關的事都與「三」有緊密聯繫:「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以及「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即是「君臣,父子,夫婦」三個方面。除了具體數字所表示的含義,中國的數字文化還表現在偶數文化和諧音文化兩個方面。「八」寓意著「發」,「九」寓意著「久」,這都是取諧音雙關的特點。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對偶、對稱的滲透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從數字上講,偶數的現象就特別明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中的「兩」「雙」都是偶數。逢年過節,中國人走親訪友需要帶一些禮物,往往都是帶雙份的。結婚的時候需要選一個好日子,一般也會選初六、十六這種雙日子。
2西方數字文化
西方人喜歡數字「三」與「三位一體」的思想有密切聯繫。數字「八」也是西方人特別喜歡的數字,《聖經》上講上帝想要毀滅人類,於是便發動了洪水,諾亞造了一個方舟,除了帶走了一部分動物,只有八個人倖存。「八」因此被西方人認為是一個很幸運的數字。
相反數字「五」「十三」則被西方人所討厭。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數字在基督教文化的中的體現非常明顯。西方人對數字的愛憎往往與基督教及《聖經》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聖經》中記載,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禁果被驅逐出天堂是在星期五,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也是在星期五,因此在西方有了「黑色星期五」的說法。「十三」被討厭則是因為耶穌與門徒共進晚餐,被猶大出賣而被釘在十字架上,共進晚餐的一共有十三個人,因此西方人很忌諱十三個人一起進餐。
同樣在西方古老的神話里也有類似的佐證,北歐神話中的一次宴會上,出席了十二位天神。後來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洛基,他兇惡殘暴,導致其他十二位天神遭殃,給人類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在生活中,西方人則盡量避免出現「十三」這個數字。荷蘭人喜歡用「12A」代替「13」作為門牌號。法國人的劇院里沒有第十三排的座位,取而代之的是一條走廊。
3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對外漢語教學中,數字詞語由於其自身的特點而備受關注,如何教好這類詞語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數字虛指的問題,二是文化差異的問題。
在現代漢語中,數字詞語中的數字大多數情況下是虛指而非實指,這是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許多留學生搞不懂這些問題,對於他們來說,這就個難點。
在教學中,要重視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與講解。在漢語中「一」往往用來表示「少」的含義,「三」「九」往往用來表示「多」的含義,比如「一時糊塗」「一毛不拔」「三人行必有我師」「九牛二虎之力」等。
「五」「六」「七」「八」等數字往往表示範圍廣大,比如「五湖四海」「五穀豐登」「七言八語」等。這些詞語實指的意義已經被淡化,虛指的意義被廣泛的試用,這就要求在對留學生進行講解時,既要闡述出數字本身的含義,還要闡明虛指的含義。
除此之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是一個重點,因此對留學生進行數字詞語的教學一定要抓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個突破口。數字詞語所承載的數字文化,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通過學習數字詞語,可以使留學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國文化,同時反過來也更好的促進留學生對漢語的學習,擺脫漢語學習的枯燥性的同時,增加了對異國風情的理解。
國際漢語教師聯盟成立於2004年,始終致力於漢語國際教育行業專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傳播工作,始終專註於為廣大對外漢語行業關注者、國際漢語教師、對外漢語專業人士提供客觀、真實、專業的線上和線下交流平台和項目服務。官方微信:guojihanyujiaoshiLM
推薦閱讀:
※114514是什麼意思?
※財會人員如何培養對數字的敏感?有哪些方法?
※如何增強對數字的敏感程度和記憶能力?
※為什麼 7 是一個特別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