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趕緊起來種房子,實現租售同權的美夢吧

白天說錯一句話,其實就是四個字「朝令夕改」。

據說,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蓋房子了,只能用來租賃,不能用來交易。全國只有13個城市成為試點,有北京上海,也有廣州鄭州,還有佛山肇慶等。(據8月29日新華網)

猛一看,沒有深思,我以為一定是小產權房遍地開花,昔日重現。於是條件反射似的評定道「朝令夕改」。

其實不然。這次國家制定政策,先搞試點,讓在集體建設用地上蓋房子,這就意味著,今後這樣的房子是有身份的。土地可以有證使用,建房子也可以有規劃證和建築許可證了。雖然辦不下來不動產證,但是這樣的房子畢竟是合法的。

這種有身份的房子只能用來租賃不能用來教育,說明還是「小產權」,不是「大產權」。要是起個名字,稱呼起來方便,是不是可以叫做「新小產權房」呢?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種「新小產權房」在將來很容易變成「大產權房」,也就是終將擁有不動產證的。很簡單,只要把集體土地證變成國有土地證就可以了。政策一鬆動一調整,這是分分鐘就可以實現的事情。

我們當然可以感受到,這種政策的調整大有深意。首先,就為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而來的。我們早就知道,房子不怕多,就怕多了沒人住。這個常識其實也是房市樓市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尺。像溫州炒房團那樣,炒房賺錢,其實有著很大的原罪,說好聽點叫「炒」,不好聽點叫「霍霍」,叫胡求弄,應當制止。

就鄭州市來說,中心地帶的城中村改造力度空前,集體建設用地已經很少,微乎其微。所以拿鄭州市做試點,一時我還看不到奧妙何在,意義何在。好在鄭州市不大,周邊應當還有廣闊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預料,既然國家有了這個建房政策,也應會有投資商過來蓋房,不讓賣,也無妨,大不了學習萬達,自己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靠租賃發展,不也挺好?

河南人多,鄭州市的人口聚集還會繼續。如果舉個例子,完全可以用八月底「幼升小」的白熱化來說明。上學難,越來越難,大班額高燒不退,建一所學校都是很快爆滿,連上民辦學校,也都不缺生源。這說明了什麼?肯定是人口越來越多,城市在發展在膨脹。換句話說,房子依然不夠住。所以接下來鄭州市的地產商還有好日子過。

今後,鄭州市的集體建設用地如果可以建房子了,可以想像一下,那些雨後春筍般的房子一定會產生點什麼影響。具體是什麼呢?無怪乎兩方面,一方面是拉低當前房價,另一方面是降低當前房租。這是不錯的夢。但是,根據資本的逐利性,哪裡有利潤資本就往哪裡去,拉低房價和降低房租的美夢未必會實現,倒是很有可能走向穩步增長的路途上去。降了,一定不是皆大歡喜,地產商不高興;升了呢,有可能皆大歡喜,老百姓收入慢慢增長,終於趕上了慢慢增長的房價,自己的不動產在升值之中,難道這不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嗎?

父母尚在老家,已成空巢老人。城鎮化還在路上。美麗的鄉愁,在老家不好留。我們生產的糧食,價格始終不能讓農民靠種地掙錢,這不是啥好事情。而進口的大豆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又比我們生產的便宜,這種局面怎麼能夠留住「美麗的鄉愁」呢?充其量,我們生產的糧食,糊口尚可,掙錢無望。也許這就是一種倒逼,逼著城鎮化加速,逼著農民進一步市民化。

結果呢,我們的耕地不用再做賠本買賣,順應大勢,先試點再推開,有計劃有步驟地種房子,只准租賃不準交易,先解決了大傢伙的居住問題,住到一起來,形成新的市場,新的城市,服務業發達,不種地,種服務,照樣賺的盆滿缽滿,生活一天天向好,何樂而不為呢?看看人家東京,體量那麼大,人家種地了么?人家不是發展的好好的嗎?學習東京好榜樣,我們不怕。我們鼓足勇氣,趕緊起來種房子。

推薦閱讀:

馬雲拯救鄉村教育,僅僅「感恩」還很不夠
「麻雀學校」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但願「衡中模式」已成國家教育部的「眼中釘」
為少年劉文展捏著一把汗
薩德事件,為什麼不直接抵制美國?

TAG: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