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溝通的醫生不是「好醫生」
客觀說,中國醫生和美國醫生提供診療服務的壓力是不同的,但是不得不佩服美國診療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中國大部分醫生都希望將時間多用於研究疾病、查詢文獻、分析病情,不善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因為「說了他們也不明白」,這樣反而浪費時間。醫學院也不會特意去教學生如何與患者溝通,需要應用哪些技巧。
能與患者溝通良好的醫生會更加得到信賴,糾紛也相對較少。因此,要想成為「好醫生」還要從改善溝通做起。
醫患溝通是臨床醫生不可迴避的工作內容,良好的醫患溝通可以獲得患者的信任,有利於改善醫患關係,解決醫患糾紛。而較差的醫患溝通,會造成患者的誤解、不信任,甚至是怨氣,為醫患糾紛留下隱患。
在美國,醫生必須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原則,每位醫生在入職時,醫院都會發給其一本小冊子,裡面通過12條醫患溝通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指導醫生如何與患者進行交流。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以患者為中心"醫學研究所就提出了醫患溝通的4項基本原則,即維護患者尊嚴、與患者共享醫療信息、鼓勵並支持患者及其家屬參與到治療中以及虛心接受患者的意見。
2004年,一位名叫薩利的患兒母親,根據自己孩子的就診經歷,提出了更為細緻的醫患溝通改善建議,並將其刊登在報紙上,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重視。隨後,在美國醫學專家伯威克的倡導下,美國各大醫院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清單:
1.進入候診室或病房前先敲門
2.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眼神接觸
3.詳細地進行自我介紹
4.解釋每項檢查的過程與目的
5.嚴格遵守感染控制條例
6.保持愉悅的語氣並微笑
7.詢問如何稱呼患者
8.詢問如何稱呼患者家屬;
9.詳細介紹診療計劃;
10.傾聽患者及其家屬的意見;
11.重視患者提出的問題;
12.保持良好的接診態度。
美國的醫院會為患者提供"病後服務"---定期回訪患者、詢問其對醫生的滿意程度、醫生是否認真執行溝通清單等。患者也可到醫院的調查委員會或當地的醫療監管部門對醫生的不當行為進行投訴,相關部門會立即對該醫生展開調查。若情況屬實,將視該醫生的違規程度,對其進行諸如警告、罰款、甚至吊銷行醫執照等處罰。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ZRWlVakduRWtUVHVyUzN2OXgxe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8月實時更新:【精講@ 在線】2016-2017
※優培景程USMLE臨床醫學(腎病)病例分享:
※Match成功後我的第一次live預告:赴美行醫-如何規劃時間?
※為什麼USMLE不需要托福成績了?
※THE MATCH指南(USMLE中國臨床醫學生指南2017)
TAG:USM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