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達的新課

8月8號,吳恩達先生推出了他的新課:Deep Learning Specialization. 一時間大伙兒都在圍觀新出來的三門課,以刷課曬證書為榮。

11號清掉手上的課,到25號我也刷完了三門。說起來容易,實際上白天忙工作,晚上看到半夜,周六周日十幾個小時,還專門請了假在家寫碼。期間兩個項目上線,各種忙亂按下不表。

回顧這門課,其實設計的很貼心,不需要多少數學和寫代碼的基礎就可以上手。整個課程的學習曲線搭的相當好,課後作業也是把框架搭完了,每次只要往裡面寫一兩行代碼。至於數學,只需要知道最基礎的求導及鏈式法則。如果你想像我一樣把所有的數學公式都手工推導一遍,那麼最好找本微積分的入門書來看看。會用到泰勒定理引出一個O(x^2)的誤差,其他也沒什麼。

仔細看課後的作業,其實這本來是一門九周的課程。可能是想讓新學的人能堅持下來,於是就拆成了三門。課程設計做到這個程度,吳恩達先生的誠意真是令人感動。教學就是教學,不是顯擺。目標就是要讓大家學會,對吧!不像某個入門課,我額外找了兩本書,看完300頁才能完成作業。另外一道題由於一筆重疊的數據,導致P值在小數點後15位不同。前後試了三種方法都通不過,最後找到助教的偽代碼才算出系統能接收的結果。相比之下,這種課程就實在是太坑了。

說完一堆好壞,也要說一下不好的地方。這門課大坑沒有,小坑不斷。雖然整體框架很好,但是內容整理上有點粗糙。且越往後,越粗糙。我提報了幾十個小問題,希望能儘快改正,讓後面刷課的朋友們有更好的學習體驗。第三門課的最後一個作業,有幾道題的答案我是不能認同的。論壇裡面也有人在討論,大家都有類似的想法。有好幾個人選擇放棄這道題,以表示自己的不滿。不過呢,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還是選擇了簡單的實用主義:提報了自己的不滿,論壇支持了課友,然後Overfit了評分系統。

機器學習,Deep Learning,AI,這幾樣東西都是很工程性的。它要求你懂一點編程,懂一點數學,懂一點結構化的工程項目管理,還要求你有那麼一點好運氣。什麼都要懂一點,什麼都不需要太深,其實也是一種難度。有人看到編程就放棄了,有人看到數學公式就放棄了,其實蠻可惜的。只有真的跳下去,才能有收穫。18號的時候,我和大伙兒去山裡露營了。熊孩子們下溪玩水,還真抓到了不少魚,大大小小都有,蠻意外的。工程性的東西也就是試,跳到水裡去,說不定就摸到魚了。

AI和機器學習如此之熱,貌似已經是全民學AI了。每個人都能滔滔不絕給你說上一段架構、前景、方向,每個人都看好這個技術,也信誓旦旦要全身心投入到機器學習這個領域來。這門課是我遇到所有資料里,學習曲線最低的,希望每個吹牛的都能跳進來試一下。

越無知的人,越覺得這個世界簡單。上回看到陳景潤1+2的論文截圖,我覺得我這輩子都看不懂了。真要跳進去,這不知道得多少年的積累,算了,留點時間干別的吧。而有人反而會認為1+2很簡單啊,不就是3么。大家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我只能拋下一句,「您說的對」,然後掉頭就走掉。

光看新聞的,經常是口若懸河,覺得AI明天就要統治地球了。知道幾個模型名詞的,覺得世界都在我的掌握。會用Framework的,覺的我這一鎚子下去全能搞定。會自己去琢磨底層代碼和公式的,不太敢相信自己寫的碼沒有bug。再往下就是能根據問題設計好的Loss函數。可就算到了這一層,理論數學的還是會覺得,你就是一個三腳貓應用,離強人工智慧遠著呢。當然,也有可能這世界就是應該用概率來描述,用模型來過擬合。所有的靈感,直覺,無非就是Mapping而已。或許再過個十年八年,我們就知道這個觀點對不對了。

筆記整理完了,資料打包上傳Github了。昨晚和父母視頻,然後去散了一個步。好久沒有出門活動一下了,走一下挺好。八月,馬上就要過去了。


推薦閱讀:

CS231n課程筆記翻譯:最優化筆記(下)
機器學習演算法之手寫邏輯回歸
《to buy or not to buy》筆記
極簡機器學習入門
局部敏感判別分析

TAG:深度学习DeepLearning | Coursera | 机器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