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總是讓你更愛這個世界——【文明之光】的三道光【精彩書評回顧】
《文明之光》的三道光
朱昊鯤
從小就對這樣一種遊戲著迷:幾個原始人(像猴子多過像人),出生在某個森林的懷抱,懷抱森林的則是各種猛獸。膽戰心驚的原始人,他們用雙手采果,用長矛狩獵,用木石建築,用鮮血祭祀。過了若干世紀(遊戲中則體現為若干分鐘。遊戲一分鐘,世上已千年),他們將科技樹的技能一一解鎖:取火、輪子、文字、貨幣、倉儲……他們甚至學會了對著星空冥想,從而建立了宗教。
這種畫面對我的吸引,自《帝國時代》起,至《希德梅爾之文明》達到巔峰。予我心靈之震撼,彷彿原始人眼中的火山與閃電。
但光有震撼是不夠的,我和原始人祖先們一樣有疑惑——文明真的是這樣嗎?文明為何是這樣?
帶著疑惑過夜比帶著蚊帳里的100隻蚊子過夜還難受,我(一個該死的理工男)翻看了各種人文書籍,以期得到比電子遊戲更深入的理解。但遺憾的是,我的好運已經在初中玩《帝國時代》和大學玩《希德梅爾之文明》的時候透支光了。
如您所知,不知什麼時候起,歷史書全部變成了「那些事兒」風格,明明是古代的事兒,作者非得加入現代的流行辭彙和搞笑方法——我無意AOE批評當年明月、袁騰飛帶起的這種風潮,有這種書存在說明有這種讀者買單嘛。
但就我個人(一個該死的理工男X2)而言,非常不喜歡這種看似生動有趣,實則侮辱讀者智商的感覺。文明之歷程本身已經足夠有趣,如果需要用現代的方式插科打諢,那隻能說明作者對自己的乾貨不自信。
從此以後不再看同類書。
這一等,就是四年。直到吳軍老師,和他的《文明之光》出現。
吳軍老師,謝天謝地你來了。
《文明之光》帶來了三道光——
【第一道光:文明之美】
客觀地說,表現文明的美方面,書籍比影視先天是有劣勢的。畢竟一個畫面靜止,一個鏡頭流轉,但作者(一個該死的理工男X3)用兩個特點彌補了書籍的不足:
A. 作者親身遊歷各大文明遺迹,拍攝、搜集了大量不常見的美圖,比如第一冊第43頁的拉美西斯二世、第一冊第200頁桑托斯宮的天頂。
即使是已經久負盛名的名作,比如《華盛頓渡過特拉華河》,大家都看過,可是作者就是能像個魔法師一樣讓這隻鴿子在最合適的時候出現(第二冊第P119頁):
B. 金字塔偉大不偉大?當然偉大!有多偉大?不知道——這是以前每次看到同類書籍都有的疑問。但這套書不一樣,作者補充了這麼一句——
「如果當年秦始皇能夠出國旅遊去埃及看看喬賽爾金字塔的話,他對金字塔的崇敬心情就與如同我們今天對始皇兵馬俑的崇敬心情一樣,因為從建造喬賽爾金字塔的時間到秦始皇生活的年代大約是2400多年,比秦始皇距離今天的2200多年還長兩個世紀」(第一冊第25頁)
這麼一對比,震撼比影視都大得多。
又比如第一冊第191頁說青花瓷的燒制技術,作者又來了句——
「這項發明比今天的iPod或者混合動力汽車對世界的影響力要大得多,因為iPod出現了不過十多年就基本上已經消失……而中國元朝發明的這種瓷器製造技術經過了700年,在世界範圍內還被廣泛使用」。
這麼一說,對陶瓷史不熟悉的讀者而言,就很直觀了。
至於這套書的【引子】第15頁那句「12月31日23點59分 文明開始」,則更是經典。短短一句話,什麼意思都在裡面了——壯哉,人類之文明。
類似的例子在兩卷書里俯仰皆是,作為一個血統純正的理工男X4,作者總是很擅長把實實在在的乾貨用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講清楚。
【第二道光:文明之理】
可能是通俗小說的影響,比如金庸,比如大仲馬,再比如如今各種穿越題材,從小頭腦中始終覺得歷史是少數人的偶然舉動決定的。——一個人回去,偶然的一個舉動,便改變了歷史。
然而作為一個該死的理工男X5(更該死的是,我還是一個數學愛好者)不禁想問:真的是這麼偶然嗎?後面的規律是什麼?有無公式?
幸運的是,《文明之光》的作者已經給出了很好的解答。
首先文明是有幾個核心參數的,這個參數就是先進的物品、科研、技術、制度,這些生命力頑強的東西自身便有強大的複製能力,從而在全球範圍內或快或慢地蔓延開來。
比如凱撒的豐功偉績只是表象,甚至,羅馬對大半個世界的征服都只是表象,其本質是:優越的希臘文明(包括它的老師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大半個世界的複製。
又比如拿破崙東征西討也是表象,其本質是《拿破崙法典》的傳播。
作者的這種思維讓我感覺到,英雄並非事情的推動者,文明本身才是,而英雄無非是文明驅使的對象。
讓我想起擁有法、日、俄三國血統的著名思想家聖?陀思妥昊鯤斯基小次郎的一個有趣的說法:這個世界的主人其實是豬,它們很早就馴服了一幫叫做人類的奴隸,貢它們吃,貢它們住。是的,代價是肥了就得挨宰,可是,又有哪種動物沒有一死呢?
豬的數量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減少(偶爾減少了,慌了的也是那幫愚蠢的人類奴隸),相反,哪些可憐的獅子老虎,倒是瀕臨滅絕。
作者的角度可謂妙哉!
經作者這麼一提醒,文明的道理似乎有了一些解釋。作為一個數學愛好者,我必須承認從中獲得了小學第一次聽到高斯算一加到一百的快感。
【第三道光:文明之愛】
《文明之光》前兩冊,沒有一句號召讀者該如何如何,沒有一句倡導讀者該幹嘛幹嘛(作者在前言第15頁就說了本書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思考,而不只是為了灌輸內容」)但我一口氣讀完兩本書,最強的感覺偏偏就是:這是個美麗的世界,這是個偉大的族群(不是國家),我愛人類,我愛文明。
現在世界正在一體:
幾何學不止是歐幾里得的,也是人類文明的;
「晝夜晨昏」不止是美第奇家族的,也是人類文明的;壟耕技術當然不止是中華文明的,也是人類文明的;《獨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不止是托馬斯?傑弗遜等國父們的,更是人類文明的。
作為讀者,這種愛,讓我覺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都有了更踏實具體的意義。
有愛才有意義,不是嗎?
作者在前言中說自己的理想:「人類能夠團結成兄弟」(前言第2頁),雖然全書並沒有提到一個「愛」字,但我想作者已經做到了。
聖?陀思妥昊鯤斯基小次郎X2曾經說過:好書總是讓你更愛這個世界。我想,沒有比這句話更適合評價這書的了。文本的最後,請允許我代表所有讀者說一句——如果這個該死的理工男X6有資格的話——
《文明之光》,書的世界有你真好。
文明之光(第一冊)
文明之光(第二冊)
文明之光 (第三冊)
文明之光(第四冊)
(題圖為吳軍老師近日拍攝的米蘭大教堂——花了五個世紀才建成)
推薦閱讀:
※在當代社會,游牧民族的出路在哪裡?
※21世紀還有真正的創新嗎?
※人類社會競爭的本質是生殖的競爭,正確嗎?
※我們該關了動物園嗎?
TAG:人类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