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禪心之庭——枯山水

引言:日本庭院中成就最高同時也最有日本韻味的便是枯山水式庭院。關於枯山水是日本庭院脈絡中的一支,也是日本獨特歷史環境氛圍中緩慢生長出來的,所以對枯山水的解讀不能脫離整體的庭院體系,不能脫離佛教禪宗文化,不能脫離日本獨特的審美意識,不能脫離不同時期代表性的人物。

在枯山水的解讀之下,應該對傳統與技術及現代性進行更加深刻的反思。

枯山水之歷史:

日本古庭園典籍《作庭記》第一次提及「枯山水」,而此時的枯山水作為造園用語,僅僅指代池泉式庭院中運用石組做出庭中的局部景觀的手法也是一種石景的名稱(平安時代末)。

關於《作庭記》本身,有待進一步闡述,可以明確的是其中提出了自然觀與造園論,即做庭者需要依從與響應主體,其與中國庭院思想中的「因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等相一致,也與中國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在江北流域流行的古庭院之審美與趣味相一致。

枯山水之表現,與佛教禪宗之表現相吻合,故而兩者愈發交融一致——禪宗主題的山水畫與水墨畫以及鎌倉末期的禪林文學的流行,使得枯山水逐漸作為禪宗不可或缺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同時,追求自然和宗教抽象寓意使得枯山水以「別樣」的仰視固定了下來——以砂為水,以石為山,以景生禪。枯山水之頂峰時期,砂與石的藝術性都達到很高的高度,代表作有大德寺大仙院與龍安寺方丈石庭(室町時代)。

同樣後來發展與流行的茶庭與枯山水也有相互聯繫——茶道的興起(安土桃山時代),山間居所中慢慢出現了「露地」與「城郭庭院」(如二條城)之絢麗這兩者截然不同的審美取向與藝術走向,而「露地」之樸素與枯山水之氣質卻極為相似,故而在枯山水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後,慢慢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容,枯山水有了新的發展,同時也常常與池泉、茶庭一起出現。

明治維新之後,《明治庭院記》收集和記錄了明治時期被破壞的枯山水庭院(小澤圭次郎),而接下來的昭和時代亦出現了枯山水之傑作與新時期的代表。

枯山水的發展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必然:從一種「手法」開始,歷經與其他文化現象的碰撞與融合,相互補益與相互促生,也經歷了自身的提煉與不斷突破,才變成今日之「流派」。

枯山水之特色:

枯山水是抽象的禪文化與美學的載體與具象化的產物,是從石組庭院中發展而來的。庭院中沒有一滴水,而以抽象形式表現自然山水,濃縮與提煉自然的枯山水,將禪宗與美學融為一體,而美學包括「詫寂」、「不對稱」、「殘缺」、「枯寂」、「幽玄」等,其抽象表現在:構圖、形式、純粹、樸素等方面。所以說枯山水是自然的模擬與微縮其中不乏園林植物、自然石等自然之物,但並不是純粹而直白的搬運與模擬,是帶有高度提煉與簡化後的抽象與想像的產物——尤其是對水與水空間的抽象,以青苔石組象徵海上之山或陸地,銘石白砂表現江河湖海之浩瀚狀態,砂礫的方丈庭院被稱為「無塵之庭」,從先前的儀式場所變為後期的冥想與坐禪場所,所以針對具體的情景,枯山水能創造與表達不同的氛圍。

枯山水是象徵性的,自然會充滿著人工的痕迹,但是枯山水是一方面在模仿自然,另一方面又將其高度提煉與極度抽象化——真實的自然往往是不規則的,而枯山水中出現了規則的圖案;自然往往是極其動態變化的,而枯山水這是相對靜止的;自然的色彩質感往往是純天然,而枯山水這經歷了人為的篩選與調和;自然往往是豐富多彩而複雜的,而枯山水往往是簡練遒勁的,像極了書法藝術。以上可體現人工的地方,也正是重森三玲這類巨匠進行創新與再創作的陣地,將新的元素納入枯山水,有突破又不那麼違和,並引導人們新的審美。(在下文另提重森三玲),所以枯山水本身就隱約均含著「現代性」。

不論中國還是日本,園林都是追求模仿自然並「因借體宜」。枯山水也講究借景之手法,它並非一點兒植物都沒有常常依靠著背景的真山真自然如方丈庭圍牆後的樹木等作為背景豐富了庭院的景色,同時遠處的山也可被納入背景之中。枯山水中的這種處理可產生對比或延續的效果。

同時枯山水亦有以下之特徵:

1.庭院以周圍地形、景色為基礎(或因或借),人工構築與自然相協調,與周邊環境相和諧。n2.景色的排布如同舞台劇一般,因季節、光線、植物的不同生長階段,而呈現出不同的整體風貌。n3.與上條幾乎一致,重視氛圍的營造。通過石組、植物等物質的排布,以創造場地之特殊氛圍與目的性相協調,並與審美以及禪宗思想相一致。n4.製作與藝術手法特殊,尤其是注重留白效果。不同石組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等。n5.邊界明確。有明確的長方形區域,通常用泥牆或者籬笆與外界隔離,如「界」一般造就一種特殊的場,並劃清內外的場所特性——界與域,在精神上早已划出了邊界,並禁止一般的進入行為。n6.植物修剪嚴格,這是對自然物的人工處理,使得構圖與外形更加精準,符合人工化。n

枯山水之類別:

再對枯山水類別加以細分,則有平庭式、准平庭式、枯池式、枯流式、築山式、特殊形式等六大類。顧名思義,枯池式是用沒有紋路的白砂來比喻靜止的池水;枯流式則相反;築山式多建於有坡度的地方,結合沙洲的輪廓,做出白砂之紋路;平庭式中白砂全部平鋪;准平庭式中這既有白砂紋路也還有白砂山。

(日本庭院之具體組成要素又包括了池泉、瀑布、水流、島嶼、石道、踏腳石、台階、石砌擋土牆、石組、植栽、地被以及洗手缽、燈籠等器物,都在造園時應該被全面考慮到)

人物/枡野俊明——枯山水之前沿:

枡野俊明將禪宗之美學分為七種:

1.不完美之美n2.脫俗之美n3.自然之美n4.去除之美n5.寂靜之美n6.枯槁之美n7.幽玄之美n

而他所說的「七種之美」審美是相互關聯不可分的,具體體現在他的作品中:殘缺又優雅,去除了多餘之物的精鍊極簡與樸素,漫漫歲月後積累沉澱的枯槁氣質,遮擋無法窺見全貌的若隱若現之姿態。他的作品重視能引起共鳴,總是能表達特定的意象與情感。

同時枡野俊明作為日本國寶級造園大師,在海內外創造了許多新式庭院,對造園的精神有著繼承與創新,其作品也時時飽含上述的「七種美」。而對於造園的過程,他對他的造園工作流程(不限於枯山水)做了如下的說明:

1.用地界限的確定;n2.地割、作山、作路等區域的劃分;n3.土地平整、地形的構建等;n4.設備的埋設;n5.骨架結構的建立;n6.石組;n7.土的調整;n8.水流法的確認;n9.大型樹木的栽種;n10.中矮樹木的栽種;n11.照明器具的設置;n12.腳踏石和石子的鋪設;n13.如有需要,製作圍牆和枝折門;n14.矮灌木與地表植被的栽植;n15.水和碎石;n16.照明器具的再設置;n

從枡野俊明的工作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方面他在前期已仔細考慮了包括各類假山、水、植被、器物等的形態以及組合,是從具體的效果出發的極為細緻又不失傳統的思考與構建工作——如他的枯山水庭院的製作結合了生態觀,在植物的選擇上強調植物等形態與季節性,並在著作《日本造園心得》中詳細描述了庭院的維護與管理工作,在具體的施工中也保持著經驗觀、現場對比體驗、身體力行的製作傳統;

同時現在的工作必然引入了現代的製作工藝與工法,引入了現代的設計與管理體系而出現了所謂的檢查、預埋等工作。他在設計之處,結合了各類因素來創立最終的意境效果,導致其中的工作細緻令人咋舌。

對於枯山水庭院中的禪,枡野俊明認為造園者應將對禪的思考灌注於作品中,而所思考的程度決定了庭院禪之藝術高度;禪之精神化為庭之形態、庭中的勢(物象的關係)、庭中的動態性。在未來的工作中,他更加趨向於更加精鍊空間,解讀最適合的氣候狀態、空間意義與場所特性,這也是將來庭院的發展之勢。把設計的想法轉化為適合禪空間的密度與形式,再填充回所要塑造的庭院空間中。

人物/重森三玲、重森千青——枯山水的現代性:

重森三玲作為現代的日本造園巨匠,1939年完成了《日本庭院史圖鑑》,在研究中悟出古典庭院中存在的現代性。在古庭院調查研究中造詣頗深。其作品又被稱為「永遠的現代」即超越時代,這也表現他的作品中的美學意識。同時重森三玲在《枯山水》中寫道,從建築上講,枯山水是日本庭院建築的集大成者。

其作品被賦予個人色彩的獨特性,往往體現在「沙洲」這一元素的應用中(我們知道,水的抽象化亦是枯山水的一大特色)。在表現洲濱的過程中加入了許多人工的要素,如使用了多樣的對比強烈的顏色、如引入了混凝土等現代性的材料,採用多種手法來表現伏石,使它超越原本的功能。

但要注意的是「永遠之現代」並不是指我們所處的現代,而是指「無論身處什麼樣的時代,都要限於當時的時代,要時常發現變化、適應變化,然後做出思考與追求先進的回應與行動」。

重森千青:水墨畫的立體表現就是庭院,枯山水的核心是用石與砂來表現水,有極大的靈活性,同時庭院交錯著北宋水墨山水與「禪」,說庭院比提及枯山水,說枯山水必談及禪宗。但有一個疑問,枯山水所對應的是哪一類型的畫作?使用何種畫作來表現的?

人物/松山大耕——枯山水之禪:

枯山水之精神包含白砂、立石、苔蘚、常青松,以砂礫為湖海,以立石為山,四季輪迴,靜坐遠觀。不同庭院意象是從觀者的反思中,由景及己,對世界、自然、自我進行的思考與反思,在他讓看來,枯山水不僅是禪宗的維繫,同時也是一個遇見本心的過程。

「禪」是一種修行 ,目的是感知自我,「察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包括專註於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並事必躬親,、努力超越自我等,故而「禪」也是一種比較正面、積極的生活之哲學。日本的「禪」源自中國,但在時代的變遷下,發展為富含日本之精神特徵,提倡苦心靜修、視生死如一,最終歸為「無」之狀態,影響也反映著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及審美取向。「禪」帶來了「開悟」。

枯山水庭院均含了「日本禪」,是精神體系的物化,而具體到每一個庭院,每個個體(觀者)體味枯山水卻又是是不同的。枯山水不因自然天氣與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在狹小的空間,觀望與模仿浩瀚之自然,是內心與理想的一種寫照與物化。

結語:眾多的枯山水不斷地走出日本,進行了一定的轉變,那些成功的例子可以被借鑒——如使用當地的石頭、植物等材料;如遵從當地之審美習慣(如英國田園式園林);如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配合當地的活動;如項枯山水注入現代性火地域性。關於枯山水之何去何從,如何迎接未來之挑戰,有待另外的探討。


推薦閱讀:

TAG:园林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