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命由我不由天——《狂風過後》讀後

1996年5月10日,在世界屋脊珠峰上,發生了慘痛的事故,「遼闊的珠峰南麓」,有五位登山者未能活著下山,其中包括一位瘦小的日本女性難波康子。如果她能安全下山,將完成登頂七大洲最高峰的壯舉。而這份雄心,事後看,卻很可能是難波女士罹難的內在原因。

1、8848米,是地球的最高點 問一個登山愛好者為什麼要去冒險登珠峰,其愚蠢程度相當於問甜食愛好者為什麼冒著患糖尿病的風險享用美味蛋糕一樣。登山的風險顯而易見,為了保險起見,登山者會做充分的準備,將奉獻降到最低。一旦遇險,十有八九要殞命于山上。對於罹難者,任何讚美他們勇敢無畏的漂亮話都是空洞而膚淺的。 洛決定挑戰世界最高點珠峰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取得妻子桑迪的諒解與支持。地球的最高點,海拔8848米,是極限挑戰的極限。跟大多數一樣,桑迪是不願意丈夫冒險的,對她和家人來說,丈夫不用去珠峰證明他的勇敢了。 而對登山者來說,珠峰的意義毋庸多言,「它就在那兒」!珠峰從來沒有邀請人類來冒險,對世界屋脊,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人類只有仰望的份兒。正如《格薩爾王》中所唱:

這片嚴酷又美麗的土地 白雪覆蓋的岩峰林立,冷冽澄澈的溪水奔流, 濃密的柏樹,杜松與梣樹共存。 你眼前所見的一切皆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無法與此地或與你分離, 因為我們只有同一種心跳。 登頂珠峰,是一件瘋狂的事,同時也是一件需要理性的事。對於普通人而言,踏入死亡地帶就是花錢找罪受,而對專業登山者來說,登山則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身體訓練、豐富的登山經驗、堅韌的神經。攀登珠峰有兩條路,中國境內的北坡和尼泊爾境內的南坡。 洛參加的登山隊走的是尼泊爾境內的南線,要求登山者有專業協會頒發的7千米資格證,總之,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去挑戰珠峰的。網上有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只要有錢,夏爾巴人抬你上珠峰」。這種說法對神聖的珠峰來說非常傲慢與無知,對登山者與夏爾巴人同樣缺乏了解與敬意。 在八千米以上的死亡地帶,含氧量只是地平面的三分之一,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之上,就算給夏爾巴人再多錢,他們也無法給與登山者更多的幫助。他們的工作是運送物資、做嚮導,以及在大本營服務,夏爾巴人同樣是血肉之軀,他們已經做得已經足夠多了。 在世界之巔,每個登山者都要對自己負責,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生死。

2、還差100米

在這次事故中,洛生還了。他放棄了登頂,放棄了最後100米,儘管野心一個勁地慫恿他繼續前進,但嚴酷的現實面前他選擇了放棄。為了最後100米,他將等待三個小時,而三個小時後,比規定的關門時間要晚!

羅布說:只要有衝勁,豬都可以登上珠峰,但是活著回家更難。法律系、風險管理專家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最安全也是最明智的方案,放棄登頂。他有太太、兩個兒子、患老年痴呆的母親和一個需要特殊照顧的兄弟。他的太太桑迪給了他最大的愛:信任與追夢的自由,作為回報,他必須以保命為前提進行冒險。

「霍爾探險隊的八名成員中有五人在正午時分,經過獨立的思考和判斷,決定放棄繼續沖頂。他們做到了該放手時就放手。這是羅布希望看到的結果,他們遵守了承諾,在折返時間及時返回。而領隊們和另三名隊友——康子、漢森和克拉考爾還在繼續長征,通往未知的夢魘。」(193頁)

缺氧、低溫、高山病、不可預見的風暴……攀登珠峰是極端危險的事情,平地上最簡單的事到了高海拔都會變得複雜,這裡氣壓低得令人感到頭腦炸裂,由於大腦缺氧,人的認知能力也會急劇下降。有報道寫過,北坡登山者曾因高反嚴重,把沿途的小石堆看成佛像,批評隊友不遵從民族政策,隨意踩踏它們。

在海拔8千米以上,最大的道德就是自我意識和決斷,足以自保以及不給別人添麻煩。看到一些批判夏爾巴人不去救援死亡地帶被困者的言論,也有人批評其他隊友對貝克冷漠,在神山上,人類的力量是微小的,夏爾巴人不是神仙,領隊和其他倖存者也不是。西方客人有風險,人家本地人是冒了更大風險上山的,負重登山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人的體力和精力就那麼多,都是精心計算過的,鍵盤俠的正義,很幼稚。

當地的夏爾巴人出發登山前,都要再三到廟裡祈禱,求喇嘛賜福,帶著哈達和護身符以及對神山的崇拜謹慎小心地完成任務。走上未知的冒險之旅,將命運交於神明,這就是珠峰的法則。

洛在內心掙扎的時刻,他的神給他以正確的指示:在理智幾乎殆盡,狂風過後,回家的渴望勝過小小的虛榮心。他想到了另外兩位穩重的登山者,「斯圖望著我的雙眼,他知道接下來我要做的事完全是我自己的決定,但他的眼睛似乎在說:不要被滯留在野外,他的表情試圖說服我一起下山。後來,當我回想起那個時刻,想到了斯圖在加德滿都綉在夾克衫上的佛眼,那雙眼睛充滿憐憫和關愛。」(180頁)

雖然經歷九死一生,洛還算順利地返回大本營,他返回的時候,遇到繼續向前的同伴,一來一往,陰陽兩隔。

3、事後諸葛亮

雖然洛在書里一再克制自己不去做事後諸葛亮地分析,對逝者以最大的尊重,如此巨大的災難發生了,親歷者總是難免會在事後回顧那些當時忽略了的細節。然而這世界上只有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同時亦沒有一種叫做後悔的神丹妙藥。

洛在書里談到幾點。

首先,珠峰雖然很大,但當天人還是太多了。大部隊卡在希拉里台階,耽誤了一到兩個小時時間。選擇登頂的時間太過草率,兩隊同時登頂的想法在珠峰上是搏命的冒險,他們都輸了。

其次,隊員過於依賴領隊,而經驗豐富的領隊在媒體介入後,太過在乎大眾的想法,而未能堅持自己的專業性,加上其他狀況外事件,湊在一起釀成慘劇。比如在希拉里平台上,一群人等待夏爾巴人,而忘了自己都是經驗豐富的登山老手,從眾心理和依賴心理,造成致命的後果。

再次,為了等待製造新聞,錯過關門時間仍然向前,不顧身體狀況勉強自己向前,在極端的環境里,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因為羅布一年前堅持原則,即使未能登頂也堅持在關門時間前將客人帶下山,所以有很多人選擇了他的團隊。然而媒體的介入讓這個冷靜的男人失去了最該堅持的原則。

兩個商業登山團隊之間的競爭加上狂風,最終釀成了「世紀山難」。兩個商業登山團隊的首領羅布和斯科特費雪,都死於「強行幫助沒有能力的客戶登頂」。他們為了保證登頂率,放棄了風險評估,錯過了寶貴的日光時間。

卡西希克、塔斯克等同樣都支付了7萬美元,「並忍受了數周的巨大痛苦才獲得這次攀登峰頂的機會,他們都是雄心勃勃的男人,不願屈服於失敗,或是半途而廢但當面臨艱難抉擇時,他們是那一天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作出正確選擇的人」(《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最為悲劇的是,最該做出正確選擇的領隊羅布,迷失了。洛極力剋制自己不要批評喬恩和其他參與的媒體,以免引戰,然而在媒體無孔不入、到處都是顯微鏡和放大鏡的年代,人們除了要與像登山一樣困難的生活對抗,還有學會抵抗別人的看法和巨大的信息炸彈。

這是以洛為代表的倖存者和以羅布為代表的犧牲者的慘痛故事,教會我的事。


推薦閱讀:

2017珠峰|一個真實的救援故事
有一篇"驢友太多,珠峰不夠用了"的吐槽文章,想問問現在珠峰登頂的實際情況真像文章中說的那麼容易嗎?
為什麼說紐西蘭的希拉里是第一個登頂珠峰的人?難道山裡的居民就從來沒登頂嗎?
王靜乘直升機登頂珠峰是否違規了?

TAG:登珠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