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目標?管理學大師有辦法!
上一篇收到的贊和評論數多得驚人,看來大家都有這種目標不清、效能不高的問題。那麼該怎麼解決呢?最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給出了方案。
1
幾天前,有個小朋友一臉苦惱來找我:「猛獁叔,我好焦慮啊……」
「焦慮什麼呢?」我明知故問。
「想學的東西太多,做什麼事情都靜不下心……想要好好看書,可是又忍不住拿手機……做一件事的時候總忍不住去想另一件事,結果一天下來什麼都沒有做成……」
「你的目標是什麼?」
「啊?什麼目標?」小朋友一臉問號。
「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想要得到什麼?」
「很多啊……」小朋友掰著手指慢慢數。「我想學外語、寫文章、練演講,還想把專業課學好,想健身,想學畫畫……」
「這不是目標啊。」我嘆氣,「這是你想做的事情,不是你想達成的結果。比方說,學外語,學到什麼程度?聽說讀寫分別到什麼水平?是能看懂報紙就好,還是能和人流利交流?」
「我……我不知道哎。沒想過,只想先學起來再說……」小朋友承認。
事情總是這樣的。我們總是想要太多,甚至沒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到底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我們焦慮,首先是因為沒有目標;偶爾能擬出目標,又沒法把目標結合在日常生活里;於是我們的心神總是無法安定,像一艘隨風輕擺的小船。
沒有目標,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去哪裡、能去哪裡。對目標的不確信,讓我們對自己的懷疑,壓垮了我們想要做出的行動。
吳鎮宇在《97家有喜事》中演一直讀書的二哥,拿到幾個博士學位還不罷休,還想讀一個聲樂的學位。他的導師很詫異:「可是你五音不全啊?」吳鎮宇憨憨點頭:「是的,可是我想挑戰一下。」
我們可能都會有些精神上的五音不全,想去追逐根本追不到的幻覺;可是我們並不知道。
3
如何了解自己,如何為自己設置目標,是個很大的話題。20世紀最重要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晚年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並且把它寫進了書里。
在他90歲時出版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單獨寫了一章,來闡述他對於個人管理的理解。
這一章的濃縮版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被複制傳閱無數,成了這本雜誌歷史上被重新出版次數最多的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什麼決定了你的未來》。
4
彼得·德魯克說,你需要把自己當成一個企業來看待,讓自己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你應該知道自己在哪裡,你的目標在何方,以及如何才能達到目標。
而要做到這些事情,你首先需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明白自己最適合的學習、工作方式,了解如何和他人相處,以及明確自己能夠在哪方面做出最大的貢獻。
只有把目標建立在自己長處的基礎上,並且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來實現它,才能取得最大的成績。
5
我們可能並不情願地發現,真正的自己和對自己的想像之間,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我們會認為,自己不會犯其他人曾經犯過的錯誤;我們會對自己的精力、意志力、情緒控制能力估計過高,又往往對自己的記憶力、耐心、抗壓能力估計過低。我們樂於計劃懶於回顧,樂於行動懶于思考,樂於論述懶於求證。
我們那顆塞滿了本能的大腦依然在用直覺和衝動,來面對這個需要考量和籌謀的時代。我們充滿了想當然、本以為、理論上,但這些和事實上、真正的、實踐中差距巨大。
彼得·德魯克認為,大多數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人們以為自己擅長的,和真正擅長的,很可能是兩碼事。他認為,要判斷我們到底有何擅長,唯一的方法是反饋分析——這是至關重要的方法。
這種方法只需要一些自我回顧:「每當你做出關鍵決定或採取關鍵行動之時,記下你所預期的結果。9個月或1年之後,將實際結果與你的預期再加以比較。」
他認為,這種方法可以讓人們明確意識到自己擅長什麼和不擅長什麼——通過做事情的結果就能準確判斷出來。一個人應該儘可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而避免浪費精力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相對從一流提高到卓越,從低資質提高到中等水平遠會耗用一個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這種方法,所需的只是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當我們在嘗試做些什麼的時候,——無論是一份新工作、一種新的閱讀方法、或者生活中的一項技能——預先設定一個標準,然後記錄下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中持續嘗試,然後經常記錄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並且在一年之後總體回顧一下。
彼得·德魯克說,這種方法他已經用了數十年,效果驚人。一般來說,在兩三年內,就能讓人們明確自己擅長的領域——看起來要花很長時間,但是和一生相比,這份投資絕對划得來。
了解自己擅長什麼、自己可能在哪個領域中有所成就,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但是卻往往被忽視了。我們都見過許多令人扼腕嘆息的案例,像是逼迫鴨子上樹、強迫老鷹游泳那樣。
當我們了解了自己所擅長的東西,就更有可能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對所有可能性的貪婪,讓自己專註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中發展——這樣,我們的目標才真正有了起點。
推薦閱讀:
※清清吧!那些點贊之交
※如何拯救話嘮?
※2017個人總結 02
※如何保持自我呢?
※大學期間如何正確塑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