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幾千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話題看似老生常談,卻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答案和寓意。

從前有一位大哲學家做了一篇《讀書樂》,說到讀書的好處,他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意思就是說,讀了書可以做大官,獲厚祿,可以不至於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輕的漂亮太太(台下鬨笑)。

諸位聽了笑起來,足見諸位對於這位哲學家所說的話不十分滿意,現在我就講所以要讀書的別的原因。

為什麼要讀書?有三點可以講:第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知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產;第二,為要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並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我一踏進青年會的大門,就看見許多關於讀書的標語。

為什麼讀書?大概諸位看了這些標語就都已知道了,現在我就把以上三點更詳細地說一說。

第一,因為書代表人類老祖宗傳給我們的知識的遺產,我們接受了這遺產,以此為基礎,可以繼續發揚光大,更在這基礎之上,建立更高深更偉大的知識。

人類之所以與別的動物不同,就是因為人有語言文字,可以把知識傳給別人,又傳至後人,再加以印刷術的發明,許多書報便印了出來。

人的腦很大,與猴不同,人能造出語言,後來更進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貢獻就是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使後人可以節省許多腦力。

非洲野蠻人在山野中遇見鹿,他們就畫了一個人和一隻鹿以代信,給後面的人叫他們勿追。但是把知識和經驗遺給兒孫有什麼用處呢?這是有用處的,因為這是前人很好的教訓。

現在學校里各種教科,如物理、化學、歷史等等,都是根據幾千年來進步的知識編纂成書的,一年,兩年,或者三年,教完一科。自小學、中學,而至大學畢業,這十六年中所受的教育,都是代表我們老祖宗幾千年來得來的知識學問和經驗。

所謂進化,就是叫人節省勞力,蜜蜂雖能築巢,能發明,但傳下來就只有這一點知識,沒有繼續去改革改良,以應付環境,沒有做格外進一步的工作。人呢,達不到目的,就再去求進步,而以前人的智識學問和經驗做參考。

如果每樣東西,要個個人從頭學起,而不去利用過去的知識,那不是太麻煩了嗎?所以人有了這知識的遺產,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業,就可以縮短工作,使有餘力做別的事。

二點稍複雜,就是為讀書而讀書。

讀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讀書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好比戴了眼鏡,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遠的可以變為近。讀書也要戴眼鏡。眼鏡越好,讀書的了解力也越大。

王安石曾對曾子固說:「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所以他對於本草、內經、小說,無所不讀,這樣對於經才可以明白一些。王安石說:「致其知而後讀。」

請你們注意,他不說讀書以致知,卻說,先致知而後讀書。讀書固然可以擴充知識,但知識越擴充了,讀書的能力也越大,這便是「為讀書而讀書」的意義。

總之,讀書是為了要讀書,多讀書更可以讀書。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讀書,怕讀難書。越難讀的書我們越要征服它們,把它們作為我們的奴隸或嚮導,我們才能夠打倒難書,這才是我們的「讀書樂」。

第三點,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供給思想材料。

知識是思想材料的來源。思想可分作五步。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問。吃飯拉屎不用想,但逢著三叉路口、十字街頭那樣的環境,就發生困難了。走東或走西,這樣做或是那樣做,有了困難,才有思想。

第二步要把問題弄清,究竟困難在哪一點上。

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決,這一步,俗話叫作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採用也不行,必須要挑選。但主意太少,或者竟全無主意,那就更沒有辦法了。

第四步就是要選擇一個假定的解決方法。要想到這一個方法能不能解決,若不能,那麼,就換一個;若能,就行了。這好比開鎖,這一個鑰匙開不開,就換一個;假定是可以開的,那麼,問題就解決了。

第五步就是證實。凡是有條理的思想都要經過這五步,或是逃不了這五個階段。科學家要解決問題,偵探要偵探案件,多經過這五步。

這五步之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關鍵。問題當前,全靠有主意(Ideas)。主意從哪兒來呢?從學問經驗中來。沒有知識的人,見了問題,兩眼白瞪瞪,抓耳撓腮,一個主意都不來。學問豐富的人,見著困難問題,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擠上來,湧上來,請求你錄用。

讀書是過去知識學問經驗的記錄,而知識學問經驗就是要用在這時候,所謂養軍千日,用在一朝。否則,學問一些都沒有,遇到困難就要糊塗起來。

我有一位朋友,有一次傍著燈看小說,洋燈裝有油,但是不亮,因為燈芯短了。於是他想到《伊索寓言》里有一篇故事,說是一隻老鴉要喝瓶中的水,因為瓶太小,得不到水,它就銜石投瓶中,水乃上來,這位朋友是懂得化學的,於是加水於燈中,油乃碰到燈芯,這是看《伊索寓言》給他看小說的幫助。

讀書好像用兵,養兵求其能用,否則即使坐擁十萬二十萬的大兵也沒有用處,難道只好等他們「兵變」嗎?

我從五歲起到了四十歲,讀了三十五年的書。我可以很誠懇地說,中國舊籍是經不起讀的。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四部的書已是汗牛充棟。究竟有幾部書應該讀,我也曾經想過。其中有條理、有系統的精心結構之作,二千五百年以來恐怕只有半打。

中國書不夠讀,我們要另開生路,這條生路,就是每一個少年人必須至少要精通一種外國文字。讀外國語要讀到有樂而無苦,能做到這地步,書中便有無窮樂趣。

希望大家不要怕讀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繼續不斷做去,那麼,在一二年中定可開闢一個樂園,還只怕求知的慾望太大,來不及讀呢。

文章內容摘選自胡適:《胡適談讀書與做人》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iReader讀書】


推薦閱讀:

如何讀好一本書?
小小的你,給我最純的愛
曾經的冒犯者韓寒,向世界認錯了
不想學習,就別學了

TAG:读书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