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是不是最難學的樂器?!」
教琴十餘載,被問的最多的問題無疑就是:
「小提琴是不是最難學的樂器?!」
面對著初學孩子和家長疑惑觀望並猶豫不決的面孔,我的回答總是:「小提琴是入門難,但是沒有一件樂器是容易學的。」
我很怕這種畏難的情緒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孩子總是敏感的,他們能夠從大人的對話和隻言片語中很快擺出自己的學習態度,大多數有畏難情緒的孩子和家長是堅持不過初學階段的。強調初學入門的難等於給了學習者一點希望,似乎堅持過了初學階段就會突破瓶頸,琴藝突飛猛進。
作為從七歲就開始學習小提琴的孩子,拉琴二十餘年,說說自己的體會吧。
事實上,小提琴的確很難,不只是入門難,學習的過程中時時處處都在解決新的問題:
初學階段一兩年重點解決姿勢,一不留神遇到不負責的老師或者不關注孩子練琴的家長,還會養成不正確的姿勢習慣,改起來難上加難。音準也是萬年命題,演奏不同的調時手指位置需要變化,這不同於鋼琴固定的鍵盤,變化音時找黑鍵,一眼看上去更加直觀,面對年幼的孩子需要花一番功夫才能講解清楚。
中級階段換把,揉弦,沒個半年時間很難把動作做到嫻熟,大量的基本練習,各種練習曲充斥,枯燥嗎?當然。但是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如果能堅持到這裡,祝賀你,至少你對小提琴是真愛。到了中高級階段對於音色和音樂的表現力上又有了更高的追求,這種聲音的追求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習者自己去聆聽,領悟和體味,不斷的突破自我,尋找人琴合一的境界,頗有武林修行的意味。
除了技術的難,在學琴過程中還要妥善的處理好老師與學生和家長的關係,家長與琴童的關係。好的老師可遇不可求,老師技藝水平高不等於會教學生,水平低的教不好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永遠是信息不對稱的,信任老師並且家長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以免李逵變李鬼。
負責任的講,學習任何一門知識包括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有一種長期愛護的心理,我總是會告訴初學期的孩子和家長,學琴一定先要做好心理準備。現代社會節奏飛快,人們習慣於少付出快見效,急功近利的心態要不得。路是一步步的走出來的,每天拉好幾個小節,處理好一兩個節奏型,每周解決一個小的問題,多聽多練,培養良好的聲音概念,踏踏實實的積累幾個月,幾年,相信一定有所收穫!
作者:音樂碩士,理論與實踐並重,專業教琴十一年,歡迎提問一切關於小提琴以及音樂學習的問題。
本文為原創,歡迎轉發。轉載請在知乎上跟我聯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