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懷舊必體驗的交通工具top1:搭上叮叮車漫遊時光

叮叮劃破長空,緣在轉角街中

「叮叮叮叮……」伴隨短促而急切的鈴聲,叮叮車拖著長長的黑色電線,在軌道上「哐當哐當」行駛。

在上世紀30年代香港影視作品的鏡頭之中,總能掠過叮叮車的身影。

梅艷芳在《胭脂扣》中一句「我最熟悉的也只有電車而已」道盡無限滄桑;《月滿軒尼詩》的「叮叮劃破長空,緣在轉角街中」讓人念念不忘;《阿飛正傳》里張曼玉與劉德華沿電車路軌漫步的畫面又深深印在了多少人的腦海之中。

轉眼之間,香港的叮叮車已走過一百多年,昔日的皇后碼頭已被高樓大廈代替,而銅鑼灣的羅素街也化身為時代廣場。當你置身於香港街頭,看見一輛叮叮車悠哉悠哉駛過,總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叮叮車,自1904年投入使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軌電車之一。因為行駛緩慢,經過之處皆可聽見車軸與軌道摩擦發出的「哐當哐當」的聲響,而且每當停站,必先發出「叮叮叮」的提示音,所以香港人稱之為叮叮車。

「一點一撇到南洋,電車轉彎再轉彎,叮叮叮叮」。正是以叮叮車為素材的一個字謎,謎底為為的繁體字――「為」字。可以說,經過歲月的變遷,叮叮車除了成為當地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外,更成為了香港文化的一個象徵,每一輛叮叮車車身都有著獨特的塗鴉抑或創意十足的廣告,如同承載著不同的故事,成為香港街頭流動的風景。

在國內多個旅遊網站推出的不同版本「在香港最值得做的十件事」中,「搭乘叮叮車」這一項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叮叮車」更被一些旅遊達人評為「文藝青年必坐」的香港交通工具。

「一卡卡叮叮車載滿了人和人擦過老市區

星街中看見你天天都帶本小說同樣踏上車去

彼此間不相識發覺你從道門看到了夠鍾

一絲絲透過了玻璃窗雨水打進凝望你眼光里」

薛凱琪的《叮叮車》也一時成為了很多人第一次坐車時耳機里單曲循環的歌曲。

「八月里 季節漂流 建築倒退

盼望你 已看穿秋水」

伴隨著歌詞里的曲折心事,吹著迎面而來的風,香港以流動和片段的方式,閃現在你的眼前,時空交錯,記憶和現實堆疊,任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街景,夾雜著指示燈的嘟嘟聲以及各種嘈雜,如潮水般向你湧來,成為你記憶中的最活色生香的香港。

網上有一組圖,以街邊行人的角度,拍下叮叮車上欣賞窗外風景的人,也正印了卞之琳的那首詩,「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叮叮車開始遭到質疑。地鐵的投入使用,社會開始出現淘汰叮叮車的聲音,認為這種低效、佔用空間的交通工具已經不適合寸土寸金的香港。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率,香港特區政府曾一度準備取消叮叮車,卻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

1984年,電車公司發起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市民傾向於保留叮叮車,「叮叮車在港人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香港收藏家協會張順光副主席說。他望著手中珍藏多年的叮叮車海報,愛不釋手,「這更是一種集體記憶。」

隨著計程車、地鐵、汽車巴士等其他交通工具的迅速發展,曾有人擔心「叮叮車」雖然因為人們的不舍而得以保留,卻不得不面臨被擠占生存空間的困境,甚至逐漸成為無人問津的交通工具,然而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香港「叮叮車」是世界上最大的仍在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平均每天接載23萬人次的乘客。接孩子放學的家長、買菜回家的老人、偶爾想要享受慢節奏的上班族,以及希望發現香港不同風貌的遊客都將其視為理想的交通工具。「叮叮車停靠站比較短,只要乘客不想走路,就可以搭乘叮叮車,還可以沿路欣賞街景。」

香港電車目前只有7個電車總站,分別是堅尼地城、石塘咀、上環街市(現稱西港城)、銅鑼灣、北角、筲箕灣及跑馬地。站點沿路不乏歷史遺址、文化景點、懷舊食肆同購物熱點。坐著電車一邊感受叮叮車的文化歷史,一邊探索電車沿線,也不失為一個旅遊選擇。

第一次坐叮叮車要留意車站的線路圖,因為每條線路到達的終點站都不同。站與站之間的距離也比較短,如果忘記了下車也沒有關係,可以等到下一個站下,再走回去。主要有以下六條線路:

最重要的是相比起地鐵等現代交通工具,叮叮車的票價低廉到令人髮指!

收費分為三種,成人收費HK$2.3,

12歲以下的小童收費HK$1.2,

65歲或以上的長者收費HK$1.1。

(全程票價統一)

叮叮車後面上車、前面下車,下車時付費,八達通適用。

(文末附西行路線圖)

推薦閱讀:

如何在香港用200塊遇到艷遇?
香港的夜生活豐富嗎?哪些是比較受當地人歡迎的?
香港的生活比大陸好嗎?
其實大家是真的覺得香港人很有素質?還是說香港的法律規範罰的重?

TAG:香港旅游 | 香港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