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哲、王剛、周航......6位大佬對共享經濟的獨到見解 |捕手志

按:

近年來無論是從房子到車子乃至很多行業都出現了基於共享經濟理念的創業創新:共享單車、共享睡眠艙、共享充電寶、共享傢具、共享雨傘等等,如今還出現了共享馬扎。總之,彷彿一夜之間,共享經濟又站到了風口上,成了新一代流量收割機。

然而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什麼?共享經濟與分享經濟有何區別?哪些共享經濟的模式能跑出來?共享經濟的模式要想跑出來關鍵靠什麼?

這一期,捕Sir找來六位大佬分享他們對共享經濟的深度思考。為了優化你的閱讀體驗,本文採取「虛擬圓桌」的形式,內容來源於大佬們在各個場合當中的分享。本文部分內容來源微信公號:混沌大學(dfscx2014)、初橙資本(chuchengziben)、小飯桌(xfz008)、還是不舉手就發言(JustBB2)。

Q:請問各位投資人如何理解共享經濟?

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前阿里巴巴CEO 衛哲先生:

我談談自己的理解,首先很多人會將共享經濟與分享經濟混為一談,但其實共享經濟完全不等於分享經濟,分享經濟是什麼?我多一套房,我多一輛車,閑著也是閑著,拿來給別人用,這叫分享。

分享的核心是我有閑置資源,通過今天的互聯網我把這些閑置資源釋放了;共享經濟是指共享經濟的平台方重新投入一個資源,馬路上這麼多單車可不是我多出來用於分享的,是由平台方統一投放的,是一個新的資源投入。

很多人問我哪個好?挺公平的,各有利弊。

第一,分享資源是因為這個資源是閑置的,所以在釋放的時候,對消費者的定價可以很便宜,比如說一套別墅住一晚上只要100美金,比酒店還便宜,因為別墅閑著也是閑著,所以說定價對消費者可能非常有競爭力。

第二,平台方盈利會非常容易,消費者住一晚別墅付房東100美金,平台抽走20美金,房東還能拿80%。所以分享經濟多用於重資產,都是從資產價值很高的產業做,比如房子、車子這類資產價值大、閑置的時候損失大,那我就釋放出來

分享經濟的缺點就是每個人把自己冗餘的資源釋放,這也造成了服務和產品不是很標準。反觀,共享經濟的一個好處,儘管每個品牌的共享單車顏色不一樣,但同一個品牌的單車一定是標準的

共享經濟因為是重新投入資源,標準比較好,那缺點是什麼?要看它有沒有真實提高資產使用率,資產回報率怎麼樣

經常有人問我對摩拜單車、ofo怎麼看。我只問每輛車每天的使用率,這是這個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我不在乎你有多少車,這不重要。每一輛車每天的使用率,使用效率低就是這個公司效率低。只要看到有資產,就要問這個資產的使用率。如果不能讓資產的使用率提高,它就沒有創造價值

我們肯定看好對閑置資源的釋放再用。基本上全世界都進入了過剩經濟,如果你要再重新投入資源,就是一個額外的成本。資本的收益永遠是看增長和效率的,我們看到的商業計劃書,談我做得有多快,我能做多大的特別多,但我能做多高效很少被提及。談車子的一定談使用率,談房子一定談入住率

當我們忘記了效率就是忘記了商業的本質,互聯網是讓我們所有行業效率變得更高的,絕對不能披上互聯網的外衣反而有了一個虧錢和不做效率的理由

豐元創投管理合伙人、原騰訊副總裁 吳軍博士:

我認為共享經濟真正的目的既不是為了用戶省錢,也不是幫助大家將手中的閑置資源變現,而是要更多地使用資源,必要的時候甚至要製造資源。

怎麼理解?我用滴滴來舉例。以前沒有滴滴的時候,大家出行不方便,只能兩條腿走路,只能擠公交,有了滴滴以後,你就坐計程車。滴滴幫你省錢了嗎?並沒有,它讓你花更多的錢。滴滴幫助社會節省資源了嗎?也沒有,它調動和使用了更多的資源。

舊金山是比較早用Uber的城市,Uber最開始說,要幫助大家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後來大家發現,有了這些共享車以後,舊金山的交通更擁堵了。為什麼?原先不出門的,現在全都出門了。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成功的共享經濟模式背後,一定是更多地使用資源,而不是少用資源。少用資源,我們的經濟就萎縮了,你要想辦法讓用戶增加新的需求

很多時候,創業都有神似和形似一說,形似就是看上去有了這麼一個概念,比如美國有一個很失敗的案例——共享工具。當時有人統計,一個家庭買了一套電動工具,一輩子可能就用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這樣太浪費了,為什麼不拿出來共享?但在美國,一個電動工具才賣20-40美元,我還要開車一個小時到你們家去取,你在不在家,給不給我開門還是個問題。所以不是所有閑置的資源都可以拿來做共享經濟

神似的案例我也講一個。摩拜單車的王曉峰原來在谷歌和我是同事, 他剛剛開始做摩拜單車的時候,很多人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做一把智能鎖,把我們大家沒用的自行車(閑置資源)統一管起來不就行了。我們每個人貢獻一輛自行車,你做把鎖,你賺點錢,我們也賺點錢。最後,他沒有採取這種做法,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我們每個人的自行車都不一樣,今天鈴鐺壞了,明天輪胎壞了,用戶對服務的質量沒有一個可預期性;

第二個,用起來沒面子。你想想,中國大學生騎的那個自行車,除了輪子不轉哪兒都轉,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我一個大白領,畢業工作了以後,人家開車上班,我騎你這個破車上班,我是什麼心情。所以摩拜雖然叫共享單車,但是它並不是把每個人手裡的資源調動出來,重新利用,他是製造了更多的資源。

所以共享經濟的本質目的並不是要把你們大家手裡的閑置資源集中起來。他根本不打算用你的資源,而是自己重新製造、佔有資產,重新向用戶提供這些資源

因此,共享經濟一定是帶來更多的東西,更大的體量。不是說我共享了,就不再需要生產新的東西了。同時,共享經濟的本質應該是讓用戶多花錢,這才是商業的本質。替消費者省錢,我們都餓死了。

Airbnb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一個調查是說,原來沒有Airbnb的時候,大家在美國國內玩,平均玩2-3天,因為旅館太貴了。有了Airbnb以後大家就可以玩5天。所以Airbnb不是給你省錢,它實際上給你提供了一個方便之後,讓你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旅遊去消費。

著名早期投資人王剛先生:

關於共享經濟,我最近說得最多的是一條拋物曲線,共享經濟靠C2C起家,為什麼?因為只有連接到大眾,以最廉價的資金成本和不錯的服務效率,才能顛覆原有的渠道

但是如果你滿腦子只想著C2C就會衰弱,共享以C2C起家,以B2C發揚光大。很多做C2C的公司瞧不起B2C,就會面臨一個結果:眼睜睜看著牛群被別人牽走。所以共享經濟都要以客戶為標準

此外,公司業務量大了後要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就像滴滴一定會有合作型的自有家園。當供給的量大到可以服務全社會的時候,很多企業客戶就會從你的客戶那裡來,這就變成了一個企業對企業的關係。

愉悅資本創始合伙人李瀟先生:

共享經濟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它到底有哪些價值,到底創造了什麼。並不是所有的模式都能創造出價值來。我認為以下幾類是有價值的。

第一,在供應端上形成了顛覆式的投入,創造了低成本。比如說獲取供應的邊際成本,或者低於行業標準,甚至是重建行業標準。比如Airbnb和小豬短租,平台調用的是個人房屋,其獲取房屋使用權的邊際成本是極低的,因為這套房子本來閑著也是閑著。滴滴和Uber也是同樣的邏輯。

第二,創造了獨特的、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為什麼摩拜起來這麼快?我們平時有很多3-4公里以內的短途出行需求,如果去打車或者是坐專車,像北京這樣的城市,大概價格估計會花在20-30塊錢左右,時間一般在30分鐘左右,而且有時候還打不到車。但是如果用摩拜或者是ofo,只需要花1塊錢,可能只需要5-10分鐘。

第三,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全新定價模式的商品或服務。原來的租車,按天計算,現在的新能源分時汽車租賃,可以按小時算;原來的辦公空間,要按年計算、整片租賃,現在是按天、按工位計算。這都是對產品進行了重新的定義。

第四,通過交易平台,降低交付成本。像Airbnb、小豬就不用前台,每一個房東自己就是前台, 問題可以通過對話和交流解決,就不需要前台了。

金沙江創投合伙人 朱嘯虎先生:

有些媒體說,我們把租賃生意包裝成共享經濟來忽悠錢。不僅僅是中國媒體這麼講,美國媒體也這麼講,甚至更誇張一些,說中國的創業者、投資人用光輝的形象包裝成了一個共享經濟。

說實話,我們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商業模式到底應該叫什麼,到底是叫共享經濟還是租賃生意,我們根本無所謂

我只關心三個點:

第一,這是不是普通用戶高頻剛需點。像共享單車才兩年時間,發展到現在,摩拜和ofo基本上每天在2千萬單以上。淘寶花了十年時間,現在每天也就三四千萬單,摩拜+ofo的體量和淘寶是一樣的。這說明只有面向普通大眾消費者剛需點,才能這麼快的做到這個體量。

第二,商業模式到底成不成立,是不是能夠賺錢。不管是租賃生意還是共享經濟,關鍵是要能賺錢。

最後一點很重要,必須很快速地、大規模地佔領市場。互聯網唯快不破,需要大規模迅速地佔領市場

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易到用車創始人 周航先生:

共享經濟最大特點是個人利用閑置資源來提供服務。提到「共享」,我想分別從供應端、消費端的用戶體驗、平台商業模式這三點來談談。

1)供應端

就共享經濟而言,它的供應端毫無疑問是很個性的。因為其組織的是大量的、歸屬於個體的、閑置的資源,這些資源本身就各具特點、千差萬別。不同的資源自帶「個性化」屬性,呈現出的特點,本身就是非標準、不統一、不規範的,因此也很難從傳統意義上「被管理」

由於互聯網具有非常廣泛的連接性,極大方便了組織供給資源,形成在雲端強大的「彈性地供給網路」。需求增加,刺激供給更多;而需求減弱時,供給就會自動變少。共享經濟的供給呈現出了十分明顯的「雲化經濟」的特徵。

2)消費端的用戶體驗

消費端的用戶體驗在共享經濟中是一個很具挑戰的問題。由於供給端是非標準的、彈性的、不規範的,所以想要在消費端提供標準、統一和可預期的用戶體驗,就變成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放在更大的時代背景下看待這個問題,大眾的審美和情趣早已被工業時代的標準深度教育過。我們的觀念及行為,會很自然傾向於一種「工業時代化」的邏輯——期待能得到標準的、統一的、可預期的服務

比如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麥當勞、如家都會提供始終如一的產品和服務,對工業時代這種更可靠,但近乎千篇一律、呆板、無個性的體驗,我們卻已經習以為常。當下,共享經濟對工業時代帶來的新挑戰,就像多年前工業時代對傳統農業與手工業時代的挑戰與改造一樣。

工業時代前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小規模手工操作的,只有少數有錢人可以得到更加精緻的、靈性的、具藝術性的產品或服務。工業時代標準可複製的生產模式,生產規模決定了成本能力,大規模生產又對規模化市場產生了更大的渴望,所以工業時代提供的是更加平權、一致化的大規模消費體驗,卻也讓用戶失去了按需定製的樂趣

整個社會的創造性被壓抑了,這裡最典型的例子,是處於工業時代著名的「卓別林電影」,反映的大都是對工業時代千篇一律、呆板、泯滅個性的嘲諷和焦慮。

那麼作為從業者,應當如何創造一種共享經濟的新體驗?並讓這種體驗超越工業時代千篇一律的標準化,讓用戶從觀念和行為習慣上都能形成新的預期和標準?這是我們所有參與其中的創業者能否取得真正成功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這需要我們去建立共享經濟的新體驗標準,並倡導一種共享經濟的新文明。這種體驗首先應該是充滿個性、有驚喜、滿含期待的。在這其中,消費者與供給者的關係是平等的,不同於工業時代「我卑客尊,顧客是上帝」的理念

消費者和供給者之間都需要彼此尊重,服務應該是真誠的、充滿情感的、個性的,這樣用戶才會忽略共享資源「非標準」屬性帶來的小問題,而投入到一種對於情感、驚喜和期待的體驗中。

在此過程中,供給者的服務雖然並不標準,但卻充滿著「我給你我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誠意。這方面Airbnb和國內很多的客棧都做得非常好,讓人們願意拋棄單調如一的酒店,選擇充滿驚喜的民宿。捨棄八股式「標準」,投入地享受驚喜。

有了平等的關係,合理的平台機制使得陌生的人與人之間願意基於信任關係進行交易;供給者才能真正用心真誠的服務,反之用戶也會用包容的態度去理解和解決服務中的問題

我相信,只有把平等、信任和包容的新文明建立倡導起來,讓充滿真誠、個性化和驚喜感成為共享文明的新體驗,才能推生共享經濟成為完全有別於傳統工業文明之外的嶄新時代。

3)平台的商業模式

此外,平台的商業模式在共享經濟中也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問題。首先,共享經濟與工業時代經濟相比,更象是一種「非正式經濟」。它更多的是個人為經營主體,而不是以公司為形態的經濟形式。而為了讓用戶接納非標準的服務,共享經濟的服務必須要比「正式的」服務更有價格優勢。只有這樣,用戶願意嘗試,才會「買賬」,也建立了一個機會,體驗到共享經濟有別於傳統經濟的全新特徵,從而獲得驚喜感,接受並推廣這樣的方式。

所以「低價策略」是共享經濟從一種小眾、嘗鮮、針對年輕人和敏感人群的服務,擴散成普適的、大眾服務的基礎。價格低是共享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共享經濟企業快速走向規模化的第一級火箭。而「低價策略」能否通過足夠的規模,在沒有補貼情況下,使低價成為常態?這是個不小的挑戰,相信很多企業也希望如此。

因此,共享經濟仍需要其他形式的商業創新,以加持低價策略的實施。而「創新」還可以採取跨界合作的模式,在此過程中,共享經濟產品將自己的密度、規模和流量效應附加到其他的跨界產品或服務體驗上,利用價值轉移讓長期的低價更具可能性

如果能將規模效應和價值轉移結合得很好,長期的低價也就有了可能性保障;同時平台也可從跨界中獲得收入。尤其對於互聯網公司,本身就具有輕資產的特點。在企業有一定的規模效應、並保持穩定合理的商業收入結構時,成本也不會隨之擴張。企業可以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

本文編輯潘宇波,「捕手志」是一家專註優秀投資人的新媒體,更多優秀投資人的獨家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ibushouzhi,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微信15273220596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樂視和易到的活動?中間到底誰賺了?
易到會不會倒閉?

TAG:风险投资VC | 分享经济 | 易到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