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信仰和正見
根據雪相法師開示錄音整理
上篇 信仰的分類
我認為不光學佛的人,所有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他想活下去,就必須要有一個信仰——就是現在人所說的「信念」。誰也不可能像木頭石頭一樣,沒有信念地在世上活著;即使是毫無理想的人,還想著吃好穿好,希望明天過得更好。只是每個人的信仰有高有低,有淺有深,有目光深遠的,也有隻顧眼前的。所以今天就對「信仰」這個廣泛的話題,談一下我自己膚淺的一些認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希望每個人都能樹立一種正確的信仰;尤其是佛弟子,一定要對佛教基本的理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物質信仰]
最低的信仰,也可以說最基礎的信仰,就是對物質的追求。說他低級,意思是說人之所以為人,是跟其他動物不一樣的,人是有崇高的靈魂,具有豐富的情感和創造力,是與天地同為宇宙中最高尚的「三才」之一。說他基礎,是因為很多人都希望過得好一些,吃穿用都好一些,這個是最基礎的要求。然而就像剛才說的,人是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所以人活著,不應只是為了吃穿的問題,以此作為人生最終的追求,信仰的歸宿。
但是看看現在很多人的行為,的確是以物質的好壞為信仰的。這種人就像是沒有靈魂一樣,行屍走肉,也毫無道德、毫無規矩可言,當他對物質的需要,一旦與道德或者法律發生衝突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為了獲得財富而去傷害他人。簡單的來說,這類人為了每天有飯吃、有衣穿,然後為了過得更好,就會不斷地放縱心中的慾望,凡事皆以自我為中心,去追求物慾的享受。而有些人說自己什麼信仰也沒有,其實他的這種什麼也不信的信仰,也是屬於以自我為中心,追求物質生活的「物質信仰」的範疇。
後來有一些人把這種信仰美其名曰「自由」;但這種「自由」和我們一般人所說的「自由自在」是大相徑庭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這種所謂的「自由」是把人性的私慾最大化,在毫無準則的情況下,在不與宇宙之道、人倫之道和社會法則相協調的基礎上,走一條灰色路線——也就是說只要自己受不到傷害,就盡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在我看來就是放縱主義,這是非常不好的,也是很可怕的。這樣的信仰會引得一批人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這些人可能會成為社會中很平凡的一分子,也可能會為了物質生活,從而鋌而走險,成為危害社會的一批人,所以這種信仰是最要不得的。
其實他們之所以有這種物質信仰、拜金主義,也不完全是他的錯,因為沒有天生的堯舜,誰也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懂得宇宙的真理、做人的道德。這個是在後天的環境中,慢慢熏習出來的,正所謂「性相近,習相遠」。
這種信仰的普遍產生,主要是因為近現代社會的發展。由於新舊社會的交替,西方文化的衝擊,還有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受人蹂躪和壓迫,於是就給人一種錯覺——好像是弱肉強食,經濟軍事決定一切,也就是說有錢有勢力,人就可以當老大。其實這個只是表面現象,是不足取的。我們要知道,現在中國的社會主義,正處在初級的發展階段,社會的良性發展還很不成熟。不像是西方某些國家,比如瑞士,它已經形成非常成熟的社會體系,人民的自覺率很高,受教育率很高,社會福利特別好,官員自然不貪腐,人民自然不犯罪。而我國目前只是處於探索發展階段,有許多地方很不成熟,社會發展中弊端的確也是有很多,很多的社會矛盾也非常的尖銳。
我們學過中國歷史都知道,中國經歷了一個非常悲慘的一百年,一直受打擊、受壓迫;所以一些目光短淺的知識分子,只看到表面的現象,聽到一些西方「先進的理念」後,從而進行了錯誤的反思。從一開始五四運動後的盲目崇尚西方文明,到後來慢慢的矯枉過正,泛濫的否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全盤西化,崇洋媚外,從而導致了人們的思想認識產生了偏見,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了致命的創傷。為了脫離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全國上下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發展浪潮;但在脫離原有意識形態的狀況下,使得在發展中也滋生了很多的不正之風、功利主義,丟失了一種由內而外的道德約束。
雖然一些英明的政治家們有非常高的精神覺悟和理想,但實際上老百姓還是如草一樣,隨風倒的。一開始可能在偉人的榜樣下,老百姓自覺性高,約束性高;但國家畢竟是以「經濟建設」為主,這樣在某些程度上就沒有特別在意人的精神道德建設。所以在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同時,精神建設就滯落了,這樣的結果就是——當偉大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逝世以後,人民信仰的仰靠沒有了,約束放鬆了,畏懼心自然也就沒有了。
由於迅速的經濟建設的發展,所帶來的一切以發展為目的,金錢至上的私慾主義卻慢慢膨脹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沒有了節制,人們已經習慣於對物質發展瘋狂的需要,所以搞得社會有些畸形。總體上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有錢,只要有關係,什麼事都可以辦。上醫院要花錢,找份好工作要花錢,打官司要花錢,結婚要花錢,生孩子要花錢,上學要花錢,死了人也要花錢,而且都要花不少錢,最好還得有點關係。這些最基礎的生活需求、公平裁決,一旦與金錢掛上了鉤,必定是與共產主義的理想越走越遠的。所以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人人自危,人人自保的畸形發展中。所以大部分人的信仰逐漸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變成了只要活下去,要想活的好,必須得有很多錢才可以的物質信仰了。
六七十年代過來的一大批人,沒有受過很完整的「大學」(君子之學)、「道德」教育,又經歷了「打倒孔家店」啊一類的文革運動,導致長久以來維繫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主流意識和社會道德體系的儒釋道文化也被破壞了。而從西方引進的全是更高、更快、更強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沒有人文道德的普遍建設。所以就給中國一大批人造成了一種「物質信仰」——以為只有物質建設上來了,人有錢了就能說了算,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學來的都是最民主,最先進的文化形態。)
這種信仰是非常可憐的,但是當時的社會發展也必然會造就那麼一批人。這也是說我們所犯的錯誤不在於發展經濟,而是過分地強調了經濟在人們心中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外來糟粕文化在國內的瘋狂傳播和滲透,放任了文化賣國賊和功利主義的腐蝕。所以雖然國家對德、智、體、美、勞全面建設,但是普遍的社會畸形,有錢決定一切表面現象,到處攀比的奢靡之風,唯利是圖的功利主義,放縱人性的縱慾觀念,瓦解古風古德古文化的革命,卻一直在盛行。在這種個人主義、物質信仰的催化下,很多人沒有了仁人君子的準則,沒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沒有了強健的體魄,沒有了審美的準則,沒有了崇尚勞動的優良風氣,沒有了骨子裡的道氣——所以中華民族所面對的是自古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人文災難、信仰丟失。
其中還有一些綜合因素,比如家教文化和宗族敬畏心沒有了,社會媒體對善的宣傳、對道德的引導,普遍缺失,反而對如何賺錢、攀比享受、低俗影視、個人崇拜、暴力色情種種低級趣味的信息廣泛宣傳,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這也是目前中國社會所經歷的一個必然階段,雖然古代也有這種信仰,但畢竟不是主流,所以這裡就要單獨的列出來,根據現在這種信仰的普遍形成大概的講一下。這也可以提醒大家不要受到一些文化賣國賊的蠱惑,拿著這段特別的歷史,否定我們很多革命前輩和先烈們的豐功偉績,詆毀國家領導人的形象,瓦解人民對黨和國家信任,進一步製造各種危害國家和社會的言論,甚至上諫中央,誤國誤民。
後來國家政府慢慢看到這類問題的嚴重性後,一些開明的領導人就推出了類似「和諧社會」、「中國夢」的思想。引導社會大眾逐漸從物質信仰,過渡到科學和和諧社會的平衡發展。本著自身的問題自己解決,一方水土文化養育一方人的客觀態度,不再盲目地崇洋媚外,勇敢地承認挖掘自身文化的優越性。並敢於抵制外來文化的侵略,勇敢地、公正地報道各種與唯物主義思想不同的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客觀性。實在是令人欣慰,振奮人心!
其實信仰的問題,物質只是表面的,若論分類,信仰無非就是精神的依靠,無所謂物質信仰和其他,而物質信仰也只是滿足精神需求的一種表現方式而已。但是若往細了分,也可以根據人們之間不同的理念,分為很多種。剛才說的只是最基礎的物質追求,在古代還有很多對自然現象和造物主的信仰崇拜。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像伽利略、哥白尼一類的科學家,對宗教「神權」思想的挑戰,人們逐漸對信仰的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只停留在崇拜見不到的造物主身上,而是慢慢對科學的發展有了一定的信仰。
[科學信仰]
什麼是科學信仰?簡單地說就是客觀地了解宇宙人生、探索宇宙人生奧秘的實證主義的信仰。也就是從我們眼睛能看得著、耳朵能聽得見的一些現象上(通過儀器檢測傳遞給自己的也是),從一些可以見得著的科學證據里,了解這個宇宙人生。但是科學的信仰永遠是一個逗號,因為隨著儀器設備的越來越先進,理論證據的不斷積累,總是會有更新的發現,更多的定義,後期的科學理論也可以不斷地否定前期的。因為科學是不斷進步的,它的認識程度越來越深了之後必然要推翻前面的。
雖然拿現在最尖端的物理學理論來看——例如弦論和量子糾纏,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讓人們認識到了佛陀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智慧;而且尤其是量子力學中,態疊加原理和塌縮理論的提出,更是直接證明了意識與物質之間的直接關係,從而對佛陀所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真理,有了更直接和真切的認識。但是科學的研究只是向外的一種探索,至於何時能徹底了解宇宙中數不清的原理和真相,那更是漫漫的長遠之路。即使有一天,通過科學讓人類徹底的了解了宇宙萬物的原理和規則,那也只是一種認識而已。至於怎樣通過科學的手段徹底解決人類終極的生死問題、疾病和痛苦的問題——包括是天災人禍、宇宙的生成與毀滅——那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科學的信仰,可以讓我們理性的看待事物;但是在未達到終極以前,它就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無法讓我們清晰地看清楚這個世界,無法讓我們獲得現世或究竟的解脫。
本來科學的信仰是讓我們客觀地了解宇宙人生,但是有些人就拿了科學的成果用在了戰爭上,用在慾望的發展上,這也促進了社會的某種發展。當然有的社會學家也可以說,借用科學的成果,是為了讓人更好地活在這個世間,讓人更快捷,更方便,更幸福。但他要說幸福,我就不認可幸福是靠物質來滿足的。我以前講過古代的人和現代的人相比,哪種人更幸福呢?答案是都有幸福的,而且古代的人比現在的人有可能要幸福得多。為什麼?因為他沒這麼大的信息量,沒有這麼大的社會壓力,他們只要這個家庭能好好地過日子,排除社會動蕩、戰爭等因素,人民就能安居樂業。所以你說科學發展讓人更幸福的話,這是不對的。科學只能讓人在某些程度上客觀的了解宇宙人生,但是不能拿來過度地開發,以滿足人類的慾望;否則科學的發展,只能把人帶入一種高速的社會競爭,高速的生活模式之中。而當它的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也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很多毀滅性的打擊。科學的發展是把雙刃劍,用的好可以斬亂麻,用不好那就是自我毀滅。科學的發展雖然看似不停的在創造奇蹟,但它卻創造不了人們快樂的內心,解決不了一個人的煩惱。
[鬼神信仰]
若拋開物質信仰和科學信仰,我們知道還有一種自古以來,生命力最旺盛的信仰,那就是「鬼神信仰」。這種信仰的目的,是尋求一種他力的依靠,依靠一種神奇的力量,來救度自己。鬼神信仰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無知,盲目的崇拜一些日、月等天體,水、火、風、海嘯、火山爆發等自然現象。因為不了解,就自我想像,認為這種現象的背後,一定有一個跟人一樣,但比人要有能力的主宰者——神。當看到火山爆發、狂風驟雨、大海咆哮、災難來臨時,就認為是天神發怒,所以為了自己能不受到傷害,就要信仰他,供奉他,希望他不要降下災禍。當然這一批鬼神信仰完全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是在沒有的基礎上自己創造出來的,是屬於迷信一類的,故這種鬼神信仰是最不可靠的,子虛烏有。
[哲學信仰]
還有一些智慧高一點的人,脫離了物質信仰,對私慾的追求不再認為是幸福的,也能識破鬼神信仰,知道沒有一個主宰者,那他在精神上就很空洞了。因為人沒有精神依靠,就會感覺非常的空虛,所以就會追求一種理論的自我圓融。我定義為「追求圓融的理性依靠的信仰」,不再單單是感性的追求。
這種信仰認為我們依靠萬能的神,依靠火神、風神,依靠科學、物質啊,這些都是靠不住的,因為他認為追求物質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幸福,天天燈紅酒綠之中,他認為還是很空虛的。科學也是這樣,不停的發展,精神上還是靠不住,即寄希望於它,又害怕它,又不得不去發展它。虛擬的鬼神就更不用說了,因為不能直接和它溝通,沒有一種法印,就容易受到邪見的迷惑,只能越來越昏昏然。
所以人們為了有一種精神寄託,那就需要自我的思想觀念上有一種完美的認識,就是我們的精神要有理性的依靠,於是就出現了西方人所說的「哲學」。例如泰勒斯、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阿奎那、笛卡爾,乃至是伏爾泰、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等理論哲學家。當然哲學不並是西方人的產物,中國自古至今就有各種思想的產生,例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宋明理學、諸子百家、黃老之學、上古文明。這些都是至今依然旺盛的理論,每種哲學理論都有自己的一套處世方法和態度。
哲學是什麼意思呢?希臘語就是說「愛智慧」,簡單的說,也就是指智慧,這個並沒有很嚴格的定義。當然現代人的定義比較複雜,例如說哲學就是對普遍的問題的研究與認識,客觀系統的一種看待,對心靈、物質、價值、語言、思想等問題的概念和態度。我個人認為,哲學就是一個理論平衡點而已,就是圓融人世間所有的問題,為活在這個世上找一個平衡點、制約點,不偏於此,不偏於彼。這就像是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也好,包括儒家的中庸也好,老子的清凈無為也好,這都是一種哲學的精神。就是你不要太過了,也不要不及,要找到一個理性的平衡點,這樣人就有一個健全的精神世界,就不會太極端,也不會太沒落。
但是我認為這種哲學的信仰,相對來說還只是一種思想認識的範疇。雖然它能讓你面對生死,那也只是讓你勇敢地面對生死;雖然它可以讓你面對很多現實問題,那也只是讓你理性的面對;雖然它可以讓你清楚的看清災難的發生,那也是只能告訴你默默的承受;雖然它可以讓你理清各種概念和信仰,但是它只能增加你所知的障礙。這個是不能徹底的解決根本而實際的疾病、衰老、死亡、暴力、災難、生從何來、死向何處,乃至一切宇宙萬物產生和具體演化的真實法則等這些問題的,而這些問題才是人們心靈深處的恐懼和渴望。它還是在平衡由思想認識帶來的問題,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科學發展上的一些推斷和宗教問題——類似人是猴子變的呀,進化論啊,基督教講人是上帝創造的呀,道教講人是女媧捏的啊等等——這些問題的理性態度。
如果對哲學了解非常透徹的話,相對來說還是能讓人在精神上處於一個非常平淡和諧的狀態,或做一個普通人,或立志聖賢,或求得身心協調。也就是讓每個不同思想、不同地域、不同根性的人,在世俗生活上都能有一個非常圓融的點。如同老子所提倡的一樣,人們應該過著清凈無為,為而不爭,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讓人類的慾望降到最低,然後去隨順自然,遵循天地的規律,這樣就可以活得很滿足,就可以使人不去過分追求,但卻幸福的生活著。
但有些人由於有著對自我的肯定和欣賞,有著對物質享受的快感和天馬行空的豐富想像力,所以往往不甘寂寞,總是想創造點什麼,實現點什麼。所以類似老子思想的誕生,就註定是偉大而寂寞的,因為大多數人的認識並不高。自古以來,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活得更好而活著,為了享樂而活著的人,好像一直是很多,他們先天就不用教導,這是與生俱來的普遍態度,那就是「我不喜歡被約束,我希望有我的態度,我不能受傷害,我要活得更好」。
1.哲學信仰--大同精神信仰
哲學概念的自由,精神層面的依靠,如果目標太近的話,人就容易沒有動力,只能理性地活著;以至於有一些「哲學家」,在現實生活中,活得還不如一般人好一點,因為他被自己的「所知障」障礙了。所以儒家就建立了「天下為公」的大同精神,就是孔老夫子追求的「人民老有所養,安居樂業,社會敦倫有序,不僭越禮制,終而天下為公,大同社會」的理想。這樣就給人的思想層面加了一個比較久遠的目標,這種信仰的追求就有了無窮的動力。因為人們還處在物質信仰為先導的社會,人人都有私慾;有私慾的話,你想讓所有人達到大同世界,那就要提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剋制自己過分的私慾,讓自己高尚而且快樂起來,進而再能齊家、治國,以至於天下太平。他的根本就是讓人弘揚聖明的天德,革除弊端與惡習,使人們都能止於至善的境界,如此則天下就可以大同了。
這是以個人修養為主導的,若是人們不能止於至善的聖德,那就不能實現大同社會,獲得最美滿的身心安樂了。正所謂自私的問題沒解決,那就不會在意他人的好壞。一切若都為了自己,那又怎麼能「為公」?所以人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修身是為自己,天下為公也是能讓自己活得最安全,活得最自在。這個不僅自己要誠意正心,格物致知,而且要讓所有天下的人都能認同大同世界的好處,並努力為之。
然而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處的環境不一樣,社會的發展也不一樣;那就不能因循守舊,就要不斷更新適應新時代的方法,讓人們通達事理,希求聖賢的品德,永遠止於至善的境界。而只有真正為天下者,才是天下人所能接受的。真正能為人王者,是能包容天下人的人,仁慈天下人的人,善待天下人的人。
大同社會的信仰,是以申張道德為主,講究克己復禮,忠恕仁德,要人尊禮而行。是先聖而後王,是從內而外的一種道德修養主義。主要強調的是以修身為主,要合道而行。自己做好了,在家庭中才可以敬上愛下,團結兄弟姐們。這樣到了國家層面,才可以忠君愛國,團結同僚。這樣的人才可以名垂青史,才是真正的王者。也就是說,首先要自善其身,進而再有能力者,才可以兼達天下。也只有真正的仁人志士才堪為人王,堪為領導者,人人也才可以敬佩尊崇。上行下效,這樣社會風氣就很和諧,大家都尊禮而行,都知道長幼有別,不僭越身份和禮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個社會就非常的井然有序。
但剛才說過了,因為人都有私慾在,若是他不認同這個理念,他沒有崇高的精神,他就會棄捨不顧,我行我素。
2.哲學信仰--政治信仰
而國家的管理者所具有的信仰,就是「政治信仰」。什麼是政治?那就是匡正社會規範和國際交往的一種綜合治理。因為人的品質有高下,覺悟有高低,若是沒有一定的規範,沒有很好地治理,那在整個社會中,或是在國家之間就會出現恃強凌弱、壓迫剝削的霸權行為,人們就得不到安樂的生活。所以,為了維護人類社會公平、公正地生活和發展,那就需要有一批有德行、有智慧的人,來領導、規範人們的行為。
而現代共產黨的信仰——也就是共產主義的信仰,就是一種非常高尚的政治信仰。它跟儒家的大同精神類似,也是遵奉天下為公,希聖希賢,也是徹底的斗一個「私」字,也是希望追求一種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共產主義。而自古以來的政治信仰,其終極目的是很好的,都是為民請願,為天下蒼生著想。尤其是現代中國的政治黨派的產生,那就是為了解放中國人民一直受外強的欺侮、封建思想的禁錮和權貴主義的剝削而產生的,是一種為民請願的政治訴求。他跟儒家的同異,那就是對所依靠的理論和道德的認識。
現在共產黨人的觀念是普遍且直觀的唯物主義思想,是與地主老財、剝削百姓的苛政為敵的,它是真正從老百姓出發而建立的人民權利至上的政治信仰,是建立安全法治的社會主義環境為主的。雖然它的發展與實施,與其初發心時的態度和做法,有很多的不盡人意;但因其目標和指導思想的建立初心是偉大的,所以它也會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矯正與更新。這種思想是自從中國一統後,王權天受、皇權至上的思想觀念建立以來,是沒有任何一個黨派能與其相比的!其人人平等,老百姓當家做主,一切的權利屬於人民的政治覺悟,也是自古以來最高尚的。這種信仰是在大眾期盼平等、公正的訴求中產生的。他與佛教的普度精神也非常的相似,就像是毛主席講過的那樣:「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產黨人合作,在為眾生,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和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當然一種信仰和理論不能因其目標的偉大就沒有了弊端,只要它不禁閉人們的言論,能夠聽得進意見,就會明白——能「新」才能長久。我們當今這個社會提倡的是依法治國,法制社會,法律的層面是主導的。當然這是隨著弱肉強食,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社會機制產生的必然結果。既然個人不能以道德至上了,那就必然要以法律至上。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代沒有法律,這只是主導思想不一樣。因為人不能再克己慎獨了,不能追求「不義而富且貴如浮雲」的君子之風了,他要個人利益最大化,一切以「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為目標的時候,那就要有完善而健全的法律機制來監督人們的行為。但它有一點或許並不是很優越,那就是不如儒家思想對人們假惡丑的惡念頭有約束力、對不法的行為有抨擊力了;那監督的漏洞就非常的多了。
例如我做兒子的比父親厲害,那我就是你的長官;我做臣民的比國王還厲害,我就要把你殺了自己當皇帝。很多人的思想都把「能」擺在「德」之上,把更新換代擺在勸諫凈化之上了,沒有樹立一種很好的典範。所以中國社會不斷地更替,自古以來軾君的行為就屢有發生。所以,雖然歷代王朝還是尊孔聖人為萬世師表,但是孔子以後的儒家思想,已經是被政治家們揀擇過的了,他們並沒有遵循孔老夫子的禮制之教。
而近代以來,當封建王朝與傳統文化被徹底打倒後,政治家們幾千年來裝點門面的儒家思想也徹底被摒棄了。那麼當原有的傳統文化道德和意識形態被徹底摧毀後,人們不能再尊奉君子之風了怎麼辦?那就要依法治國,就要建立一套完備而縝密的法律。你要違犯了這套法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一概繩之於法。(當然古代也有法律,但還是不能越過王權的。)所以法律的涵蓋面就是全部,上至國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誰都不可以違犯法律;誰若違犯了法律,就必須要受到制裁。你看現在國家進行的反腐運動,就處分了好多的領導幹部,甚至部級、國級的領導,那正是體現國家依法治國的堅定決心的,是讓人民看到這套機制的希望的。
共產主義信仰的精神理念,就是以人民為主的。其根本就是毛澤東所講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雷鋒同志講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就是共產黨員先輩們所闡述的黨員應有的情懷。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還有敬愛的周總理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真的是十分苛刻的,而且對自己家人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而且不管你地位如何,只要觸犯了法律,就一概依法懲處。
所以以法製為準則,以大同為理想的精神建設,正在指引著我們的生活。我相信在它秉著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一定會見賢思齊,一定會審視最初的理想與發心,一定會不斷學習優秀的文化傳承,一定會接受所有的意見和批評,一定會包容所有的宗教與文化。
也就是說,想要維護長久的治理,就要兼采天下之長來充實自己,那樣就可以生生不息了。古人云:有恆產者,有恆心。若是一種信仰和理念,沒有恆產——也就是說沒有貫穿以道,沒有對自身幾千年的文化,有一種貫通性;那麼它必定是孤獨的、短暫的,必定難以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戰線。
自古,「和而不同」的理念才是最為合理的一種大同精神。若是本著自身理論的原則,放下偏見和對立,對自身和全天下施以包容的態度——遵以三綱八目的大人之學,尊以仁義禮智信的君子思想,奉以以易修身而看天下的精神理念,崇以天人合一的內在道心,歸以慈悲為懷的大乘發心,引導人民信仰真誠的善美,懲戒低俗惡劣的言行,尊重所有民族的文化信仰;那麼這個管理機構就可以保持長久了,那麼共產的目標和天下太平的生活,也就離我們不遠了。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的那樣:「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精誠主義信仰]
我還觀察到社會上還有一批藝術家,他們是「精誠主義」信仰。什麼叫精誠主義?我跟你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了。精誠主義的物化就是「物華天寶,碧血丹心」。
我們知道「碧血丹心」這個成語,講的是在周朝的時候,劉文公的大夫。也就是《莊子·外物》上記載的「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什麼意思?就是說劉文公的大夫萇弘這個人剛正不阿,正氣凜然,忠於朝廷。後來因為他過於剛直,說話不避鋒芒,就得罪了很多權貴之人,所以就被別人陷害,蒙冤被殺,死於蜀地。因為他個人精神修養非常高了,所以就有很多人仰慕他,就把他的血藏起來去紀念他。三年之後,當人們拿出他的血來的時候,發現這些血全部化成了碧玉。這個是了不得的,這就是精誠主義的物化體現。那「精誠」是什麼呢?精誠就是精神上的精緻真誠。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指的這種人,精誠到了極致,那就可以達到心物一體的境界了。
再舉個龍泉寶劍的例子:古時候有一個叫歐冶子的人,楚王叫他為自己製造一把寶劍。後來歐冶子就遊覽名山大川,找到一個地方能出鐵英、亮石、寒泉的,後來就到了龍泉那個地方,就鍛造了三把寶劍。第一把就是龍泉寶劍,據說是削鐵如泥,做工精湛。在《晉書·張華傳》中記載,說張華觀天象時,發現鬥牛之間,常有紫氣繚繞。當時就問一個叫雷煥的人,這是怎麼回事?雷煥說這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也就是說有一把寶劍的精銳之氣射到天上去了。也就是說造劍的人通過精湛的製作工藝和一絲不苟的精神,把這把普通的利劍變成了一個寶貝!可以把劍做成天地之間的精品,物華天寶,成了寶貝了。我們說歐冶子就是鍛造寶劍的大師,天地可鑒,這也是精誠主義物化的一個體現。
還有比如王羲之的半個「鵝」字碑:國清寺里的那半個「鵝」字碑也是因為在地里放光啊,後來一個姓曹的秀才把它挖出來後一看,是王羲之的半個「鵝」字碑。還有像古代的書畫大家歐陽詢、顏真卿、吳道子、張擇端等人的作品,那在現代看來,都是價值連城,難以超越的。
本來「鵝」字碑啊,龍泉寶劍啊,還有我們身上淌的血啊,類似這些雖然是物質的東西,本身是沒有什麼靈魂的;但因為製作的這個人,他本身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我們說他的心已經達到了極致的精誠,心物一致的狀態了,所以就賦予了這些東西生命。
有的人呢,也想達到這樣一種巔峰。比如在音樂、書法、繪畫、雕像、篆刻等,都要達到巔峰。以達到最精湛的技藝,製作最極致的精品為目的,作為自己的精神信仰。現在社會上有一批人就是追求這個,那叫真正的藝術家——但不包括主要以賺錢為目的的藝人。因為一個人若只顧追求名利,就不能精誠於自己的技藝,那樣就很難專心致志地對待自己的作品了。正所謂十年磨一劍,當藝術家必定要先修養心性,長久熏練的。
我以前認識一位師父,他在家的時候是學畫畫的,他說我這一生就希望坐在畫板前,畫畫而死,這是他在家時的願望。他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已經達到了一個頂點,我稱這種人叫「精誠主義信仰」,還是屬於精神信仰的層面。
[靈魂信仰(宗教信仰)]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有宗教信仰的。其實一部分的宗教信仰是要歸入到鬼神信仰中的——就像前面說的,因為他仰慕這些天地萬物、自然現象而產生的一種神話的信仰。還有一部分我認為應該歸於屬於靈魂的信仰,也就是說這些人是相信在肉體之外,還有一個靈魂的存在。
有的宗教認為這個靈魂的主宰權在一個人性化的上帝那裡——你是上帝創造的,上帝賦予了你靈魂,你必須要臣服於上帝;否則你的靈魂將永遠無法超升,或者你會被打入黑暗的地獄,或者你會魂飛魄散,從此消失了。當然一部分人或許並不太相信。
有些人呢,還有更理性的認識。他們認為上帝、真主等只是世界萬物產生的第一個因素,也就是創造一切萬物,主宰一切萬物的一種本體功能。所以他們認為這個本體意義上的萬能萬德,就是「上帝」。這就是對「第一因」的認識。
但或許有人會問:若我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又是誰創造的呢?或許你可以說:上帝本來就存在,不可以被質疑。但是哲學家的思想就是這樣,若是你經不起推敲,經不住質疑,那就說明你本身就是不究竟的。生滅相依,前後相續,既然有已生,那便有能生。上帝既然已經存在,那就有能生上帝的存在;若上帝有父母,自然便有上帝父母的父母。這一切都應該有其存在的理論性,有其可推敲性。若經不住推敲,那便不是真理;若經不住質疑,本身就很可疑。
正如「上帝是唯一的真神,是萬能的造物主」:既然是「真」,則不被各種理論所破;既然是「神」,自然就有通達一切事物的本領。那他就要解釋人們諸多的疑問,比如他為什麼只有創造萬物的能力,卻不能支配他的發展?為什麼不能讓所有的人都很善良?為什麼不能讓所有的人再信仰上帝?為什麼還要懲罰自己創造的世界?為什麼不直接創造一批有能力、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讓人類壽命無量,永無夭折,永無災難,幸福的生活著?為什麼不為人類解決實際的意識形態、戰爭、環境、人權的問題?為什麼還要放縱科學家要找一個真相?為什麼所謂的幸福生活,乃至生活器具、先進儀器等都是人類自己在創造?為什麼當人類有災難的時候祈禱他,可是災難還在繼續……那麼既然他對這個世界沒有操控能力,既然不能及時的拯救我們,那我為什麼要依靠他?難道上帝只是幫助正要死的人嗎?顯然人們比上帝要任性許多,不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有的宗教家認為人的靈魂是永恆的,是受業力主宰的,而業力就是人們妄想太多,所以就要修持「無想定」,這樣他們就認為得了涅槃,就結束了。但我們不禁要問:既然「無想」是安樂的涅槃的話,那木頭石頭不也是無想嗎?難道他們也是得了解脫?難道我們修道最後,就是為了修成一塊石頭?
還有一種宗教告訴我們:宇宙萬物本是陰陽造化之功,本有的三清尊神諭示我們仙經。只要人們去修鍊,那就可以練成長生不老,直接不死就可以。若是肉身壞了,就運神出竅到天上做神仙,到了天堂一切都很快活。但有些人也會不禁而問:假使我這一生什麼也沒煉成呢?即使我練得長生不老,騰雲駕霧,會七十二種變化,那麼這個軀殼子不還是敵不過一把火嗎?或許人死了可以直接升到天宮中,那麼還會不會重新再被打回人身呢?天宮和天上的神仙會不會躲得過宇宙爆炸時的劫難呢?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壞,這個世界不論從精神還是物質,都躲不過一點,那就是遷流變化,滄海桑田。當世界消殞之日,眾生何存?當世界未生之際,眾生又何在呢?若再到宇宙冥冥之時,是否還要盤古老人,再來一次開天闢地?是否再煩諸位尊神,重化人間呢?這一切始終讓人難以獲得一種堅固的依靠,而且也難以解決我們這顆躁動的心所帶來的煩惱。
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是,其中一部分他力信仰是妖魔鬼怪假借仙佛的名字,也能掐會算,也會治病看風水,而且還有些小神通。但是他只是比我們稍有能力而已,還是會有喜怒哀樂、貪著供養的凡夫習氣。他們只不過是一些有能力的精靈鬼魅或者巫醫術士,只是對時間、空間、維次、天象、乃至事物發生前的徵兆,比我們要了解而已。
當然神通一事,也不唯這些鬼怪有,即使是西方的耶穌、我國的呂洞賓、丘處機等修道人,還有一些有特異功能的人,還有一切智覺悟者的佛陀,都是有神通的,只不過是能力大小不一樣而已。比如在聰明才智方面,人比一般的動物要能;而在地震、海嘯等一些自然現象的察覺方面,在飛行、潛水、夜視等本身的功能方面,某些動物就比人要能;還有會開車的就比不會開車的能;練過特殊雜技的人,就比普通人能;而修身修心的方外仙人,自然就會在智慧、預知、意志操控、身心轉化等方面,比一般人能。
然而佛教認為這種能力的產生,不一定是與解脫有必然聯繫的。所以雖然佛陀具備廣大的神力,依佛教修行的僧侶也有很多神通廣大的成就者,但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是絕對不會輕易地顯現、賣弄神通的。神通一事在佛門中,是佛陀所不推崇的。佛教認為,這只是一個人意念精誠,深入禪定以後的副產品,只是一種能力而已,並不代表徹底的解脫。而唯有徹底明了真理,徹證真理,才可以獲得究竟的安樂。
小結
物質信仰是最低級的信仰。如同鳥獸一樣,眼裡只有食物,目的就是為了吃飽了活著。因為放縱了對物慾的追求,那就會導致爭鬥——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小到家庭中夫妻、兄弟之爭,都不會讓人獲得幸福。所以物質的信仰是不可取的。
即使是人人都有道德意識,都願意遵守法律,完全達到大同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因為人們的私慾只是被健全的法律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給伏住了,但是私慾之根還是存在的,所以人們還是有可能會悖逆道德,僭越法制。就像是周禮盛行的時代,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完全在道德禮制中生活,但最終還是在私慾膨脹的人身上,禮崩樂壞了。故而在歷史上傳說,商太宰問孔子,三皇五帝或者是孔老夫子是不是聖人時,孔子卻說西方有聖人,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所以這種信仰的建立和引導,既可以很普遍,也很有生命力,又可以很持久,但他還並非聖人的教化,雖然它長期以來作為中國幾千年的主流文化,但還是有其所失的。
更何況是以強制性的法律為主導的社會機制,那麼有膽大的人照樣會鑽空子。正如開國領袖毛主席所講的「狠斗『私』字一閃念」,若是人人都能及時的發現這一閃「私」念,斗得及時,斗得好,那就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那就會創造一個正大光明的年代。而若是斗不好,斗不及時,那社會就會出現不美好的隱患了。所以只要人們的私慾尚存,那和諧社會就不會絕對穩定,只能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而科學信仰是中性的,在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的同時,也會摧毀世界。所以近代很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的話:「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哲學信仰或許比較高尚,但它也無法解決實際的吃飯買房的問題,人們也有可能無暇思維。
精緻主義信仰看似浪漫,但不切實際,還需要物質生活與思想上的平衡。而像馬克思、恩格斯一類的西方大哲學家,卻是對佛教頗有信解。就像他們所說的「辯證法在佛教徒那裡已達到比較精緻的程度」,「弗里德利希·科本送我兩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還有弗里德利希·尼采也說過:「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為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而伯特蘭·羅素說的則更直接:「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鬼神信仰中子虛烏有的那些都是些神話。而精靈鬼魅、丹家術士等,也都是六道輪迴中的一份子,只不過能力大小不同,都不能超越「個人因果個人了,個人吃飯個人飽」的問題。
他力救贖的鬼神信仰和靈魂信仰,就是信仰真主、上帝、天神等的救度,但是他沒有自我覺悟的成分,自己也成不了上帝,就是要靠一個萬能的主來救贖自己的罪業。這種信仰,也是需要信仰者,自己來求懺悔,自己要去修行,若不去懺悔還是沒辦法救度,那就說明救贖還是有條件的。
但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不論信仰與否,若是一個人真正懺悔了,對自己所做的惡業不再隱瞞,能夠勇於向人們發露悔罪了;那麼他內心自然就會釋懷了,有可能也會得到大家的寬恕,自然也心安理得了。那麼為什麼還要再去求得一種特別的赦免呢?比如我以前常說的打人的例子,你把別人揍一頓,若是他來報復你,可是你已經認識到以前的確是自己做的很不對,所以你就很真誠的向他懺悔,祈求他的原諒,那麼有可能他就會原諒你了。但你如果把一個人暴打一頓,他想報復你,在合適的機緣,成熟的條件下,他不打你個半死才怪哩!那時候你只坐在那裡祈禱上帝的話,我想他是不會寬恕你的;因為假使他信的是玉皇大帝,那麼他跟上帝交情可能不太深。進而若是你遭受恐怖襲擊的話,最好還是找警察。
若是沒有真實的信仰和完備的約束,即使人人覺悟非常高,都崇敬道德、遵守法律;但是因為生死的問題沒有解決,或者是吃飯穿衣的溫飽問題,或者是疾病人禍等災難問題沒有解決,那麼人還是會有彷徨和恐懼的。這些信仰,在個體生命中,沒有一種延續性和亘古不變的永恆約束性,沒有一種以絕對真理為依靠的不可壞性,沒有一種顯而易見的救度能力,那就不一定有約束力了。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老子曰:吾之大患,唯患有身。而唯物家也是認為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那麼人一旦脫離了法律的監控,精神上沒有了道德的約束,那樣有些狡猾的壞人就會肆無忌憚。他會想:反正只此一生,天災人禍又不知道,何不趁著活著趕快享樂?那樣有些人就難免做出傷天害理,滅絕人性的行為。
人就是這樣,往往知道很多道理;但是當問題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或者是牽扯到自身的利益、自己親人利益的時候,那他就不再遵循道德乃至法律的約束了,就不再遵守上帝的教化了。因為人總是有我執的,都會執著我所有的。這個是天生的,一切生命本能的反應就是好生惡死、喜樂厭苦的,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當然講這些的目的,也並不是一概否定其他的學說和宗教理論。這只是幫大家認清各種宗教哲學的同異之處,用心去思考一些現實問題,從而建立正確的堅固的信仰。
各種理念的存在,就像是教育孩子一樣——由於每個地方生活環境不一樣,文化淵源不一樣,每個孩子的習性也不一樣,那就不可能用一種定式,去教育所有的孩子。例如中國人自古家庭中有「家長」的概念,若是孩子犯了錯了,便可以對孩子實行家法——或跪、或打,乃至是更嚴厲的懲罰。這在古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而西方人的家庭教育就是全家人一律平等,不論倫常有序,若是父母打孩子,那孩子就可以狀告父母。那麼這就會出現文化上的意識衝突,從而導致爭鬥。
其實在我看來並不一定非要完全的互相模仿,或者強加給別人自己的文化;而是應該根據每個民族不同的民族特色、文化背景,在非暴力迫害、非霸權侮辱的前提下,都可以平等的實施各自合理的教育方式。這樣追求一種和而不同的理念,天下才可以大同,才不會發生宗教戰爭、政治攻擊。而當一種理論和制度,的確是發揮了非常優越的能力,而又很適合所有的民族和社會的話,那大家自然就會去模仿效學——而非是用暴力去征服。我認為不論以任何理由發動的戰爭,都是侵略行為,都是霸權主義。
[真理信仰]
1.佛教信仰與其他信仰的不同
可能你聽了半天,會問我「佛教是屬於什麼信仰?」其實我告訴你上面的信仰都不是。
因為佛教的教理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厭離對五欲的追求,因為佛說這是苦的因——所以不可能是物質信仰。
佛教依靠的理論和修行解脫的實踐方法,是佛陀發現的絕對真理,是究竟圓滿,不能被創新的——所以也不可能是科學信仰。
佛門最基礎的理念就是要破迷開悟,宣講真理,目的就是為了破除迷信——所以佛門也不可能是鬼神信仰。
佛門向來主張人們要隨緣,不能過於極端,不能追求物質的極致,從而荒廢此生,因為這些東西最終還是要壞滅的——所以也不是讓人做藝術家。
佛陀說不論是他的紫磨金身,還是能活八萬大劫的無色界天,都是躲不過無常的摧殘。佛門認為只要這個身體對修道不會有太大的障礙,能用就可以了——所以佛教不主張修身成仙,以得長生不老。
佛門講自己吃飯自己飽,上廁所是別人替代不了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根本沒有一個萬能的主宰者——所以佛門不是信仰真神、上帝的他力宗教信仰。
佛陀說,一切人、一切事物乃至是我們的思想念頭,精神世界,都是因緣和合而來的,沒有一個實質的存在,沒有一個第一造物因——所以佛教不是第一因信仰,不是靈魂不滅的靈魂信仰。
2.佛陀的智慧是怎麼來的
在經典中記載,佛陀出生的時候,也正是處於印度九十六種外道百花綻放的時候。那九十六種外道,也是各種理論都有的,很多修行人也都是實修實證的。有的也是長年不死,也有會飛行、變化的,都非常的有智慧,都有自己的很多門徒——但他們始終逃不出有、無、斷、常等的戲論知見,始終得不到真正的解脫。
而佛陀對苦的解釋,對涅槃的追求,對輪迴的出離,就不只是停留在無想的斷滅見和對「靈魂神我」永恆的態度中。佛陀在家時是一位將要繼承王位的太子,本身就已經通達當時國內的天文、地理、算數、曆法等種種學問,而且身懷絕技,武功超群。出家後又向婆羅門仙等諸多苦行僧求學,並且學通了當時各種哲學家的學問,實證了各種修行人的境界。也可以說佛陀在當時就是一位學貫百家,通達了所有學問的人;但還是始終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最後佛陀在菩提樹下立下誓願:若不能大徹大悟,不能解決人類無明的迷惑、生死的流轉,那就寧碎此身,也不起於座!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當佛陀在靜坐中進入甚深的禪定後,終於發現了宇宙的真相,發現了宇宙萬物流轉的過程,發現了一切苦的根源——那就是妄想執著,顛倒迷惑。人類一切的苦難,來源於對事物本質的迷惑,所以就造作了種種錯誤的行為,從而導致了種種的痛苦。所以佛陀發現這些道理後,就通過禪定力,徹底的斷除了對一切事物的顛倒執著,徹底的證得了自由自在的清凈法身。進而佛陀發現,不只是人,即使是最小的螞蟻、昆蟲等,這一切的有情生命跟佛陀一樣,也都可以覺悟成佛。所以他老人家就慈悲佈道,度化了當時很多的外道信佛,平日常隨佛陀身邊的就有一千兩百五十人。
3.佛陀宣說了什麼真理
佛陀宣說了世間的真諦之理,告訴了我們怎樣才能斷除輪迴,怎樣才能達到永恆安樂的涅槃境界的法門;開示了我們緣起性空的正見,告訴了我們根本沒有一個不死之身、不滅之神,一切都是因緣而起,一切都是遵循因果的定律發展的。正所謂自作自受,不作不受;也就是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若想要不受苦,那就首先不可以種下受苦的因;若想要得到永恆的安樂,那就首先要明白安樂的因。這樣知道了一切事相的本因,那樣才可以結出安樂的果實。而佛陀也告訴了我們離開一切災難、疾病、橫禍、死亡等苦難的因,那就是要徹證事物本來緣起即空的空性。而若想獲得永恆安樂、神通自在的能力,那就要發菩提心,行六度萬行,才可以獲得最圓滿的果。
簡單的來說,要想離苦得樂,首先就要超越「造物主」這個第一因,超越有無之分別、陰陽之造化;從而斷除顛倒妄想,明了真相;進而發菩提心利益眾生,依照戒定慧,聞思修學;最終便會跟佛陀一樣,獲得圓滿的解脫了。
4.佛教勉強可說是對真理的信仰
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對真理的追求,並實踐真理,傳播真理的過程,所以佛教可以勉強地說是真理的信仰。為什麼勉強地說呢?因為科學也好,其他宗教也好,他們也是在追求真理的;只是每個人對真理的認識層面不同,深淺不太一樣。而像先知默罕默德、救世主耶穌,他們都認為自己所推崇的真主和上帝,本身就是真理的化身,而世間的真理也就是他們,他們也就是真理。這就像中國古代的皇帝一樣,皇權天受——我就是來統治管理天下的,我就是天子,我說的話就是法律,大家都要受我的保護,受我的救贖,而且若想離苦得樂,也必須得信仰我,遵循我的教化,接受我的救度。
而佛教對真理的認識,恰恰是相反的——佛陀認為眾生都是平等的;沒有一個萬能的創造者,沒有一個主宰者;這個世間的真相就是苦、空、無常、無我。你可以不信佛,但你不能不信因果,不能不信一切的事物都是無常的幻化,一切的生命都是在生老病死之中,一切的眾生都因「我」而生,因「我執」而痛苦。佛陀說他只是一個覺悟者,一個發現者。而若是誰發現了這些規律,誰實證了這些真理,誰也就是佛。一切的生命狀態,包括人、畜生、天神等,只要你肯去思維真理,去努力修行,你就可以離苦得樂,你就可以成佛。(一般低智能的畜生,需要罪報了結以後,再生為人、天等高級智能的眾生,才能真正的修持解脫。)
所以佛陀在教人認識真理的同時,還慈悲的宣講了一套離苦得樂,認識真理的方法。只要你肯覺悟,只要你肯相信,就可以離苦得樂。但即使你不相信,這些道理也不會消失,這些法則也不會改變。而不肯去覺悟,佛陀也不會勉強你;因為佛陀說一切都是因「緣」而起,有緣自能得度,無緣佛也沒有辦法。所以佛教不但能夠讓人認清真理,而且還通情達理,理性而慈悲。佛陀是無有任何條件地幫助你,不論是信仰佛教的,還是信仰其他宗教的,不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論是飛禽或者走獸,佛陀認為大家都是平等的,都不應受到迫害。所以佛教不只是停留在真理信仰的層面,而且還是懷有終極的、平等的人性關懷在裡面的。這個人性的關懷,是針對所有的天地鬼神、牛馬畜生、人非人等一切有情生命的。這種平等而慈悲的精神理念,也贏得了全世界宗教家的讚賞。所以佛教也在日內瓦國際聯合宗教會上,獲得了「最佳宗教世界」獎的至高榮譽。
當然佛教對此的宣說不只是空洞的理論,佛陀對修行中會遇到的每種情況,所修出的每種境界,都有詳細的闡述。對其修證的過程,也都有一個完整的從淺到深的次第。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應對不同根機、不同層次的生命。佛教有成千上萬卷的經藏。這是理、事、教、行,都臻於完備的。
我講的這些並不是層層遞進的關係,這就是一個精神信仰的細化。若再仔細分,還可以分出很多信仰,但總體來說差不多這些就夠了。
下篇 佛教入門正見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
1.佛教是為了引導我們共同覺悟真理
大家同樣生活在這個世間,有些智者的見解是相共的。像釋迦牟尼佛、耶穌、孔子等宗教家、思想家,他們都講大愛,講無私奉獻。但佛教有其不共的見解,那就是緣起性空、業果不失的世界觀,和自覺覺他,慈悲利人的人生觀。也就是不單純講他力救度,或單以自覺性很高的愛人精神——「仁德」來化度眾生。而是徹見真理以後,以真理為出發點,以慈悲為本懷,以各種方便為手段,啟發眾生本來就具有的智慧,形成引導式的自性救度。
因為佛陀成佛後,在菩提樹下感嘆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陀發現一切眾生都跟佛陀一樣,都可以覺悟。只是因為不了解世間的本質,不明了這一切都是自己所造作的善惡果報。也就是說心被外境所迷,認為我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別人強加給我的;不了解自作自受,因果無錯謬的道理。故而又再起貪嗔痴等迷惑顛倒,繼續造善惡業力,纏綿痛苦,輪轉不息。也就是佛陀所說的因惑造業,因業受報,因報而受苦。佛陀發現這個道理後,只是引導我們共同覺悟而已。
2.佛門的救度建立在眾生本能的需求上
佛門的救度是建立在一個基礎原則——眾生本能的需求上的。所有的生命一生下來就有離苦得樂的本能,螞蟻雖小,亦有畏懼。喜生惡死,乃物之天性。
正因為佛發現的真理,告訴我們徹證這些真理的方法是亘古不變的,這樣就使人們心裡有一種永恆的約束。其「自作自受,不作不受」,還有「因小果大,作了必受」的道理,是佛陀乃至一切天神、還有現代任何的先進儀器等都無法改變的定律。所以當佛陀告訴宣講給我們這些道理的時候,人們就會自主地斷惡修善。然後再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善惡,那就是斷除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嗔、痴),修行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等),那樣才可以得到安樂。這個可以看看《因果事例明鏡集》,講了很多因果的案例,可以多讀幾遍,就會有所了解。
所以說我們佛弟子,要對佛教建立堅實的信仰,正所謂「信為欲依,欲為勤依」。若我們不能真正的了解為什麼信仰佛教,就不會死心塌地的按照佛說的去做,就不會勤奮的去修行;就容易自以為是,盲修瞎練,最後也就越學越邪見,越修越煩惱。因為「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唯有真正地、徹底地信了,才會有動力去學習佛法;當聞思佛法多了,自然就有智慧了;這樣才可以置換我們無始劫以來顛倒愚痴的知見,修行證果。
3.佛教依靠的教主最為殊勝
我們信佛的動力和準則,不僅如此,還有我們教主也是具有堅定的可依靠性的,這裡簡單地講幾點。
第一呢,佛陀身份尊貴,太子出家,財富、地位、飲食等世間五欲都為頂點,但佛陀卻不耽著。所以他並不為了這個五欲之樂而出家,反而是為了超脫這個而出家,從而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可我們現在有些所謂信佛的人,卻去追求這個,那顯然是與佛教背道而馳的。)
第二,佛陀發心尊貴,佛陀發的是慈悲心。「慈」則不忍眾生苦,「悲」則能拔眾生苦。佛陀救度眾生的本懷,不是建立在血緣、貪慾等愛憎基礎上,佛門不講大愛,講慈悲,無有貪染。
既然佛陀並不是為了財色名利、為了自己的利益去讓我們起信的,那就是最可信的人。因為他是徹證真理而成佛的,因為慈悲心的緣故,而讓我們也明了真理,不再因惑造業而受苦。所以佛陀這個人,包括他講的法都可以作為我們堅固的信仰。正如佛世時的一個弟子,他就是在參學了很多的修行人以後,才選擇佛陀做為最終的依靠。因為他通過仔細地辨別和對比,發現只有佛陀是徹底斷除了一切過失,徹底圓滿了一切的功德,徹底了知了一切的真理,所以他就做專門著述了《殊勝贊》,來讚歎佛陀的功德。正如贊中所云:「我舍諸餘師,我皈依世尊。此故何為尊,無過具功德。」
第三呢,佛陀不是造物主、不是上帝、不是先知、不是神的兒子、不是本來具足神力的自然之神,高不可攀;佛陀跟我們一樣,都是從普通人修出來的。「佛陀」的意思,翻譯成中國話,即是「覺悟的人」。佛陀覺悟真理以後,如實修行,徹證真理,故而神通無礙,智慧無量。而我們只是一個充滿迷惑,處處受限的凡夫。但佛陀給我們做了榜樣,給我們樹立了信心——既然大家都是人,只要我們也肯覺悟,如理如法地去修行,也是可以成就無量功德,無量神通道力的。佛陀是過來人,留下了寶貴的教法,只要我們依著去修行,大家都是可以成佛的。
4.佛教出發點是慈悲
再就是佛陀教化眾生的理念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就是有慈心就不忍別人受苦,有一個悲心就想救他人於苦難。因為佛陀覺悟了以後,發現所有人都和他一樣,都可以覺悟,所以佛陀發了大慈大悲的心,來幫助和他一樣、無二無別的眾生父母。因為無量劫來輪迴的路上,一切眾生都曾當過我們的父母,都曾無微不至地愛護過我們,所以我們就要有報恩的心,要發心去救度。這是佛門救度眾生的一個基本概念。
一般人你對我有幫助,有利益我才來救你;或者起碼你不是我的仇人,我才會幫助你。而佛門不是的,只要與你有緣,不論你對我有沒有幫助,我都會救你。因為佛陀的出發點是慈悲,慈悲是沒有貪婪的,沒有條件的,是冤親平等的救人情懷。說白了就是,佛陀是沒有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他認為這一切的眾生都是可以覺悟的,也都有覺悟的權利,也都能夠覺悟。若一個人要想得到究竟的快樂,要想達到最圓滿的境地,那就要有大慈大悲的心。而慈悲心的生起,也正是因為有這些苦難的眾生。所以我們要感恩眾生,利益眾生,要有度盡一切眾生共同覺悟的心,那樣才可以成就神通自在,萬德莊嚴的佛果。所以我們依靠佛陀的教法去修行,就是找到了一個最堅固穩靠的信仰。
我們知道古代也好,現代也好,都有那種不孝的兒女,也都有對孩子不好的父母,因為感情會變的呀。孩子對父母非常好,父母會要你,而你若是天天回去揍你爸、打你媽,而且做的都是傷天害理,禍害家族的事,那他們很有可能就不要你這個孩子了。因為他們還是以我執為中心的,他們所希求的,還是我的孩子,我的聲譽,否則他們怎麼不去愛別人的孩子?別人的孩子若是丟了、死了的,他們為什麼不會傷心欲絕,痛不欲生?所以我們要知道,世間中感情的建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當然講這些的目的,並不是說讓我們不要孝敬父母了,而是要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是超過所有人的,只是這種感情並不是真正堅固的、無私的。
而佛陀的無私無畏、大慈大悲,卻給我們建立了一個堅固的感情依靠。佛陀是實實在在的人,是一位覺悟的智者,是三千年前的一位太子。他舍離了這個私心雜念,他是覺悟真理以後,以慈悲心為出發點救度眾生的。所以我們仰投他,他不會捨棄我們的;我們傷害他,他也不會嗔恨我們。就像佛陀老人家親自說的那樣,「我視一切眾生,如同羅侯羅(佛在家時的兒子)。」他只是因為看我們太顛倒,太苦了,所以才慈悲地救度我們。佛陀有能力救度我們,而且他也已經發下了無比廣大的誓願要度盡一切眾生,所以佛陀本人即是一切眾生最堅固的依靠。
5.佛教所依的道理最為究竟
還有佛所宣說的真理,這是亘古不變、實實在在的理論。
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佛陀也隨緣開示了深淺不同的法理。雖然法義淺深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還是方便接引眾生入佛知見。故這些道理的安立,實在是因眾生同聽異聞的結果,而非如來有分別。(「同聽異聞」是指,雖然很多眾生都在聽佛說法,但是由於每個人的智愚不同,雖然同在聽佛宣說某一種法理,但所聽到的法義深淺也是各不相同。這是由於眾生根機有別,如來度化眾生的不思議神力所致。)
1.不但物質由極微組成(科學亦認為),而且精神也是由極微組成(一切有部和經部認為)。
2.唯識派認為物質和精神世界都是業識,無有實質。
3.中觀派認為,物質和精神都是徹底的空性,因為因緣假合而虛幻的顯現。就像是龍樹菩薩所說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萬事萬物都是空性的,如同夢幻泡影,沒有究竟堅固的。世間沒有一個究竟堅固的東西,你去依靠什麼呢?佛說的這些真理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要依靠真理,依靠一種永恆不變的東西。我們說這種信仰是永恆的信仰,是靠得住的。佛陀就是覺悟了這個真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信仰佛陀呢?
6.佛陀住在涅槃境界之中
佛陀已經覺悟了真理,所以他所說的這些覺悟的方法是真正的、不可變壞的,是可以讓我們得到解脫的。雖然佛陀幾千年前化緣已盡,暫時入滅了,但佛陀的教法還在,他的弟子還在人世間傳承他的教言。當然佛陀入滅並不是世間人所認為的死亡,若是佛陀跟我們一樣還有生老病死,那我們還學什麼佛?他也靠不住不是嗎?那不是還沒有超脫生死嗎?我可以告訴你,佛說的入滅是佛陀在世間度化眾生的緣分盡了,只是我們跟釋迦牟尼佛沒有緣,我們看不到他而已。就像是在螞蟻的世界裡,你說有「人」這種會跳躍的東西,人比它們要有能力,它是不會相信的,因為它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跳躍。即使是爬到人身上,它也不會感覺到這個完整的人,因為它實在太渺小了,認知能力太有限了。
佛門講的涅槃是不生不滅,無處不在的,只是佛菩薩是根據與眾生的緣分深淺而或隱或顯的。就像是家喻戶曉的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只要哪裡有祈求他的,他都會分身無數到哪裡去實行救度,這是不分國界、語言和種類的,而且還可以隨緣化現種種的山河大地,廟宇橋樑。還有佛陀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現在還是奉佛的法旨,持守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在雞足山入定,還要等待大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降生人間成佛以後,把衣缽傳給他。還有賓頭盧尊者,因為在世時隨便給俗人顯示神通,就受到佛的呵責,不讓他入滅,讓他救度自佛入滅後未度的眾生。我國很多寺廟裡,都給他老人家設有高座,他老人家也是到處趕齋,只要哪裡打千僧齋,一般他都會去應供。即使在中國,隋朝時天台宗主智者大師,也曾經在入滅裝塔以後,又出來接受法會的供養。還有洞山良介禪師,臨終之時預知時至,於是就剃髮披衣,令弟子擊鐘,儼然坐化(逝世)。弟子們悲痛不已,哀嚎哭泣。可是突然間大師又活過來為弟子開示道:「出家人心裡無有執著,來去自在才是真正的修行,對生死之事,有什麼好悲傷的呢?」講完這些開示後,接著又示現了圓寂。這些事例都是足以說明佛門的涅槃是一種來去自在的能力,是一種不生不滅的圓滿境界,而不是世人所謂的死亡。
這裡,我講一個自己見聞事情:我還沒出家時候,跟一批居士去阿育王寺朝拜佛舍利。當時的一位居士,是一個青島人,他去拜的時候就發現那座佛塔里坐著的是一尊釋迦牟尼佛,而不是佛的舍利,直接看到佛陀在那裡坐著。也就是說他和佛陀宿世有緣,他就可以現量地見到佛。
講得通俗一點,比如你的眼睛跟無線電波、遠紅外線、X射線沒有緣,你看不到;但是我給你戴一副特殊的眼鏡,或者通過一種特殊的測量儀器,你就會發現有好多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光線,就會被看到了。也就是說,你的眼睛加上眼鏡這個緣,就可以看到這些了。但看不到並不能證明它不存在,因為人的認知實在是有限的。
佛陀也是這樣,佛陀一直都在。因為佛陀覺悟了人的神識是不生不滅的,只要你肯覺悟,通過一定的禪定修行,就能獲得涅槃的境界。簡單地講,就是精神上得到永遠的安詳平和,身體可以隨心變化。這些能力,不論任何人,只要肯按照佛說的方法去實踐,用功去修行的話,都是可以做到的。
你現在可能不相信,就像是古代人不相信現代人看電影,看電視一樣——這麼一個小盒子里怎麼會出來千軍萬馬呢?古人連想都不敢想,而現在的確做到了。所以說你不要以為佛陀和佛教的這些理論,比如佛陀說住在涅槃境界之中,你認為是想像出來的,那是因為你沒有智慧,達不到啊。而現在科學家不是也在印證佛所說的嗎?就像律中說的那句話一樣——佛觀一杯水,八萬四千蟲。佛陀說,這麼一碗清水裡,就有八萬四千、無量無邊的小蟲子在裡面。當時哪有人信呢?現在顯微鏡一發明,發現真的是有那麼多蟲子啊,你看那些細菌、病菌通過顯微鏡放大後發現,不都是些小蟲子嘛!
從宏觀上講,佛陀說整個宇宙是重重的世界海組成的,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整個宇宙是無量無邊的星系組成的。這是在天文望遠鏡還沒有發明的時候,佛陀就用禪定智慧觀察到的。
所以說佛陀覺悟了這些真理,幾千年前是這樣,幾千年後還是這樣。它是不隨著你的創新、發現、認知和意志而有所改變的。所以,佛陀這個人,還有佛陀覺悟的真理,是可以作為我們真實的依靠,真實的信仰的。
了解了這些道理,那我們就應該對佛教發起真實的信仰、堅固的信仰、永恆的信仰,不應該稀里糊塗地半信半疑。若是半信半疑,不但得不到絲毫的利益,而且一生也就這麼白白浪費了。了解了上面所說的道理以後,我們知道世界上沒有一種信仰是比佛教的信仰更殊勝的了。所以要發勇猛的、真誠的心,寧捨身命也不可以捨棄信仰。
[佛教的基本教義]
1.眾生輪轉的緣起是無明
人是因為一念的無明造業,從而根據自己造作的善惡的業力,迫使自己在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中輪轉。這個根據業力的輕重,可以大略分為三個層次,那就是三界。這三界之中所感受的一切苦樂的境界,乃至一切的山河大地,也都是隨著我們的業力化現的。也就是說我們所處的這個世間,是所有眾生精神世界的影射。其中的境界有的會互相交集,有的則只能看到自己所在的世界,有的則能見到其他的六道。
比如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天地,看到日月山河,而且有些畜生也可以看到。但是每個人的眼睛視力、能力不一樣,所見的世界也不完全相同——眼睛好的人看到這個世界很清晰;眼睛不好的看著就很模糊;小貓小狗晚上看東西也可以很清晰,而且還可以看到或者聽到人所不能聽到的東西。
這都是因為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不一樣,有共同業力的眾生,會感召相同的境界,沒有共同業力的就互相察覺不到。所以一般人就見不到天人、地獄的境界,小狗身上的跳蚤也不知道他所處的世界其實是一隻動物。而有些人現世造惡深重,比如咽喉癌啊,或者滿嘴潰爛的人,那麼即使給他很好的飲食,他都難以下咽,如似火燒;那就跟餓鬼道的境界很相似,死了有可能就去那一道中。所以整個宇宙,是各種的感受,各種的境界相互交織的,但大概就可以分為六道。
為什麼會輪轉六道呢?那是因為我們有無明,對世界的真相無所明了;所以才會造作各種善惡的力量,也就是我們說的業;繼而在這種業力的牽引下,反覆輪轉於六道之中。而要想出離這世間呢?那就是首先要破除無明,覺悟真理。佛陀以前也是這六道輪迴中的一份子,只不過佛陀通過特定的禪修以後覺悟了,修行解脫了而已。這就是佛陀告訴我們流浪生死的原因,還有怎樣修行解脫的過程。
2.萬物皆是緣起性空的
雖然因果是這個六道輪迴升沉的法則,但是上次講過,六道輪迴也是因緣和合的,是緣起性空的。我們之所以造善造惡輪迴,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堅固的我執我見——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執著我所認知的道理是正確的,也就是有我見、邊見等不正確的見解。我們進一步只要明白了緣起性空的道理,也就是無我的空性,就可以脫離六道輪迴的束縛,就可以獲得解脫了。
所以佛陀並不是讓我們對人生找一種依靠,從而達到追求幸福的目的;而是讓我們明白這一切的都是無常的,都是因緣假合的。既然我們得到了這個人身,那就應該好好珍惜,不應該只去貪圖享樂;既然我們比一般人幸運接觸到了佛法,那就應該趕快依止明師,聞思修學。
我們要知道,在這個六道輪迴之中,真正能夠修行的,也只有人類。像螞蟻、魚蝦、蒼蠅、牛羊一類的畜生道的眾生,雖然是無量無邊,但是他們非常愚痴,只知道飲食,難以修行;而地獄道、餓鬼道的眾生也是這樣,只是不停的受苦,更不要說修行。雖然天道的眾生比人要有福報,但是他們卻只知道享受快樂,也不願意修行;而當他們一期的果報結束的時候,又要輾轉輪迴中六道之中,永遠沉淪。真是太痛苦,太可憐了!所以我們要知道唯有人道的眾生,是最幸運的,苦樂參半,是最利於修行的。所以我們既然獲得了人身,還聽聞了佛法,如果不能發心去修行,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人生百年,有的人甚至活不到一百年,幾十歲就死掉了。而且世間還有各種各樣未知的災難,都會很容易奪去我們寶貴的生命。即使有的人很長壽,但卻不信佛法,只知道造惡;或者有些人雖然生活條件好,但卻聽不到佛法;而有些人聽到了佛法,卻碰到了邪師,一路走到黑——這都是福報因緣不具足。即使我們很有福報,沒有遇到這些不好的事情,但我們要知道歲月時時催人老——若我們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即使很幸運地活到七老八十,但到那時候老眼昏花、氣力不足了,也難以聞思修行了。所以我們若是聽聞了正法,那就要趕快發心去修行,千萬不能再耽著世間的欲樂了。
我以前說過,在佛門看來,快樂也是一種苦,叫做「壞苦」,這種快樂是不究竟的。就像是天倫之樂,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覺得很幸福;但是父母親會死,孩子也會工作長大,他也會有他自己的家庭。這些幸福快樂還是不究竟的,包括事業、愛情、友情,都是靠不住的,都會無常消失,都會變質。所以這些短暫的快樂、不究竟的依靠,本身就是苦的,我們叫做「壞苦」。佛陀就是叫我們覺悟這些苦的本質是什麼。簡單來講,佛說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都是「緣起性空」的。
什麼叫「緣起性空」啊?就是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這個真實的東西。就像我們第一眼看到一輛汽車在那裡擺著,我們會說:「這是一輛汽車。」但是我找幾個修理工過來,把車門、車輪、車玻璃卸下來,把整輛車拆成零部件。然後過來一個人,他會說:「哇,這裡有一堆零部件」,車這個「法」就沒有了。所以「車」是眾緣和合而來的一種「法」(佛門所講的「法」就是指所有的事物和概念),它是車玻璃、車軲轆、鐵皮、發動機……種種湊合而來的,是因緣假合起來的一個法。我們叫做「車」,而你抽掉任何一個東西,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汽車的概念了。
3.人是四大假合的
我們整個世間也好,家庭也好,物質生活也好,任何一件事物、物品、還有聚會、聊天,乃至是我們的情緒、念頭等法,都是眾緣合和而來的。比如手機、桌子,當你深入剖析後,你能找出真正有這個東西嗎?所以佛門講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我們一般稱為「四大假合」。因為佛說一切事物都是由四大構成——地、水、火、風。這個「四大」也可以說是四種性質。
人都是五蘊假合而來。若從最直觀的色法來分析,也可以說是由四大假合的。比我們的人身:
「地大」就是牙齒、骨頭,當屍體燒了以後,牙齒啊、骨頭灰還在,這就是地大,地大就是以堅固為性;
還有就是「水大」,就是指我們身體這個血液,還有組織液,它可以使我們的身體飽滿潤澤,水大是以濕潤為性;
還有就是「風大」,就是我們的呼吸,沒有呼吸也不可以,風大是以鼓動為性;
還有「火大」,就是人身上的溫度,我們一般稱人死了就說,這個人涼透了,所以火大是以溫暖為性。
這四大不但指人,所有的生命和物質,乃至是細胞,也都是以這四大為性。例如細胞中沒有地大,人就不會發現它;沒有水大就不會有活性;沒有火大就沒有能量;沒有風大就不會分裂。再往細了說,原子、電子也是如此。
這四大是缺哪一大都不可以的,缺了一個條件人就不可以活了:沒有呼吸人就斷氣;沒有溫度,人就冰冷了;地大,水大也是這樣,都不可以少。
所以佛說人是四大假合的,它本質是空的。「人」這個法只是四大的聚合而已,所以佛說你不要執著這個身體,也就是破除這個物質的我,不要執著這個色殼子是我。
佛門根本的修法,就是觀修無我,這是與一切外道所不共的理論。不但物質上無我,精神上也是無我。這裡就不細講了,若是你想了解,可以看看我以前講的《四念處實修淺談》,你就會對無常、苦、空、無我,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講這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訴你:當你面對一切苦難,一切快樂的時候,千萬不要起顛倒,要了解這些法都是因緣假合的,都是不堅固的。當然有的人可能一時理解不了,那你也可以做無常觀——就是思維這一切好壞的境界都會過去的。其中深奧的道理和解析的方法,隨著熏習的佛法久了,懂得的道理多了,或者吃的苦多了,也就會有深刻的認識了。
4.因果報應通三世
我們要明白建立佛教的信仰,是讓我們覺悟這些真相;而不是讓我們去求佛求神,求這些外道的天神,因為這些解決不了你的問題。因為佛陀發現了,世間能維繫整個宇宙人生,最公平、最堅實的法則,就是「因果報應」——如是因,如是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全了解因果的道理。一般人都容易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以為好人沒好報,惡人活萬年。要知道因果報應是通三世的:也就是說今生作了來世再報;還有一種是今生做了今生報;還有一種就是今生做了當下報;還有一種今生做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報,但是總要報應的,只是早晚問題。佛陀說因果這個法則我也改變不了,還有緣起性空這個法,無常遷流的這個法,佛陀也是無法用神通和意志改變得了的。因為真理就是堅固的、徹底的,才能被稱之為真理。
所以說維繫整個法界人生最公平的正義就是因果報應,就是自作自受,不做不受。學佛呢,就是讓你明明白白地受苦,明明白白地享樂。而你要想不受這個苦,那就要去學習佛法,破除錯誤的顛倒執著。從因果上來講,就要造作一個新的因,再產生新的果。而怎麼去造作呢?那就是懺悔往昔的罪業,改往修來。
因為佛陀具有無上的圓滿功德,所以也我們可以真誠地祈禱佛陀,佛陀就會加持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真正禮佛拜佛的目的:一是向這位偉大的覺悟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二是為了請佛作證明來求懺悔;三是祈求佛陀加持,讓我們遠離惡緣,增長善念。但真正要想改變,還是自己要去做,斷惡修善才可以,而真正善惡的標準也只有佛陀講得最透徹(可以參考《十善業道經》、《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5.學佛就是要改往修來,真誠懺悔,凈除罪障,積累福慧
佛陀給我們的加持就是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有的苦都是自己造作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懺悔,真誠地懺悔,然後去修對應的法。比如你體弱多病,多病就說明你往昔殺生食肉太多,那你就要戒殺放生,生慈悲心。因為你沒有慈悲心才去殺它,慈悲心是內因,放生是外緣。這樣具足慈悲心去放生,就是斷惡修善,斷除內心殺生的因,增上救助眾生的緣。這樣就會得到消災延壽的果報。而不能像有些人一樣,雖然喜歡放生,但只是為了求取功德,自己的殺心還是不斷,又喜好食用眾生的肉,無慚無愧。這樣也是不會得到圓滿的善果的,這也是與佛法背道而馳的,因為他沒有慈悲心,沒有真正懺悔的心,不明白如來所說的法義。
要知道真正的懺悔,首先生起來的就是慈悲心。我們說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一個真正具有慈悲心的人,怎麼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其它眾生的痛苦之上呢?!若是明理的人,要知道真正的放生就是放下內心的貪嗔痴,然後生起慈悲心,救度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這才能算是真正的放生。否則所謂的放生就只是事相上做了那麼一點善事而已,雖然會有一些善報,但這是沒有任何功德可言的。
所以我們想追求幸福生活,簡單來講就是「改往修來」——懺悔往昔所有的惡業;然後修福,就是不斷積累新的福德。有一句話叫「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就是不斷地凈除罪障,積累福慧。當這些修法加行到一定量的時候,你便會突破由往昔惡業的積累所帶來的苦報,獲得美滿幸福的生活。因為我剛才不是講過嘛,一般今生做的,來世才報,只有一部分機緣比較成熟的,這一世才能成熟。但是佛門還有一句話叫「強者先牽,重者先墜」——雖然這一世你感覺貧窮痛苦,但你若是能真誠懺悔往昔慳貪、吝嗇等惡業,然後布施到一定程度,你的心量擴展到一定程度,那麼當這個善業的力量強大到佔主導地位的時候,就會顯現幸福的生活。布施的力量會得富貴,放生的力量會得健康,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善惡,就可以修得好的果報。
所以我們學佛要建立一種正確的信仰。不是求佛賜予我們什麼,也不是請佛幫我們拿掉不幸,而是要不斷的聽聞正法,並按照佛說的教言去做,那樣你才能解決困難,得到安樂。
[學佛的開始]
1.皈依受戒
若是能深深地仰信佛陀,那就要去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在一個僧人面前,由他證明發起一種誓願:從今以往,以佛為師,以佛所宣講的真理為師,以傳承佛法的僧人為師。這樣就像是出生在佛門的孩子,有了溫暖而堅實的依靠。這是學佛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做一個正規的儀式來證明自己堅固的諾言。進一步若想真正的離苦得樂,就不應該再造作惡業,要發心持守五戒、八戒、乃至是菩薩戒。
戒律的制定就是佛陀對我們的保護。戒律所禁止的,那就是苦的因;戒律所奉行的,那就是樂的因。所以我們要持戒。若是能夠發心受持五戒,行持十善,這就是以後繼續做人和升天的因。五戒持得好,十善做得圓滿,那麼人生就美好,往生天道就容易。反之則生活就不怎麼好,例如:好殺生者,容易短命多病;好放生者,可以消災延壽。也就是說命運都是自我造作的。
而受戒的好處,也就是能夠讓我們把這一生不殺生的功德和發願不殺一切眾生的功德,圓滿地獲得。而若是不去受戒,那就沒有這種好處了。你一天不殺生,那就只是一天沒作惡。而且你沒有一種堅固的誓言證明,沒有一種用戒律來約束自己不殺害一切眾生的力量,那麼一切眾生就都有被你殺的可能性,你本身潛伏的作惡的力量就很容易生起了。所以你自己尚且難以救度,而且還很容易墮落,那怎麼可能像佛陀一樣成為一切眾生的依怙,斷除一切煩惱惡業,成就圓滿的功德呢?
而若是要想成佛,那就要受持菩薩戒。菩薩戒就是成佛的因,菩薩戒就是成佛必須應該做的,菩薩戒的功德自然是更不可思議了。受了菩薩戒的人雖然還只是一個凡夫,但是因為發起了真正的無私利人的心,那本身就會變得尊貴殊勝起來。他已經發心加入了佛菩薩的行列,便可以接受菩薩的名稱,被人稱作某某菩薩。而且以後不論投生到什麼地方,都是福德殊勝的人,都可以作為領導者。即使是戒律持守得不嚴謹、不清凈,從而墮落畜生、餓鬼、地獄這三惡道中,那也會成為畜牲中王、鬼中之王、地獄之王——因為他發心廣大的緣故,願為一切眾生作依靠的緣故。但菩薩戒也是最難持守的,而且一旦受持,就永遠不能再捨棄。
這些我只是簡單的提一下,勸一些進入佛門的人,能夠發心受戒,利益眾生,今天還是主要談信仰。
2.修學佛法求得安樂的四個主要條件
(1)親近善知識
佛陀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最快地離苦得樂呢?那就要具備四種條件,第一個就是親近善知識,遠離鄙惡之人。一個人要是經常跟壞蛋、惡人在一起,那他的心就容易被污染。我們剛學佛,意志還不堅定,哪能學那麼多;所以我們先要親近善知識,他已經學過來了,他有經驗、有智慧,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親近善知識十分重要,沒有善知識你將一事無成。就像是佛陀告訴阿難的,善知識是我們這一生成佛的全部因緣,沒有善知識我們是不能成就的。我們世間也講,「欲知上山路,需問過來人。」若是沒有引路人指導,不但安全沒有保障,而且還容易走錯方向,白費力氣了。
當然善知識有很多,能找到一個活生生的導師,並能追隨他的左右,那是非常非常難得的。若沒有這樣的條件,我們也可以從書本上找善知識,例如《印光法師文鈔》、《蓮池大師全集》啊,我以前說過的民國或者是明末四大高僧的著作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善知識。當然還是不如直接的找一位現世的大德做我們的善知識來的殊勝。但是你只要能除去貢高我慢,懷著永不滿足的謙下心去看這些法寶,細細體會,也是可以樹立正知正見,獲得解脫的。所以說親近善知識是離苦得樂最重要的條件。《法華經》、《涅槃經》等很多經論,都把它擺在第一位。
(2)聽聞正法
第二呢,就是要聽聞正法。也就是說,信佛以後,就不要老學一些邪門歪道的東西;或者以《道德經》啊,《論語》啊等世間典籍為主。我不是說這些理論不好,只是告訴你不能把側重點放在這個上面。因為你已經是一個佛教徒了,就應該從《十善業道經》、《佛說遺教經》、《吉祥經》、《地藏經》,這些佛門基礎的經典入門。然後平常再涉獵一些世間修身修德的典籍,來充實自己,這就是聽聞正法。
我們要知道,一個佛教徒若是不通達儒家、道家、西方哲學等這都沒有關係,因為即使你不懂這些知識,對你的解脫也造不成任何影響;而若是學佛以後連最基本的佛學基礎都不了解,那就真是很愚痴了!而剛才我說的依止四大高僧的著作,就是聽聞正法的一種方式,大家如果好好看的話,一定能解決煩惱。
(3)如理思維
再就是如理思維。什麼叫如理思維呢?就是我剛才講的那個因果法則,無常的道理啊,緣起性空的道理啊,你要不斷地去思維它,用這些道理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不能像不學佛的人一樣,一遇到問題就是邪思維,認為一切苦難都是別人造成的,那就是不如理思維了。
你看孔老夫子說過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說:你看啊!人生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奔騰,剎那不息。就是說時間不停地在我們身邊消失,你如果不抓住時間,那一生很快就會過去了。到最後真理是什麼都不知道,就不用說去思維修行了。甚至有的人生活很忙,還沒有學佛的時間,若不擠出時間去思維這些法理,那根本是不能與這些佛法相應的。若只是學了很多佛學知識,那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沒有思維法義,沒有不斷的去加行,就不能對治我們的煩惱,解決不了任何實質的問題。
我們無始劫來,一直用貪嗔痴、自私自利、我執顛倒的煩惱在熏修自己,從來沒有如理思維過,所以苦難就很多。雖然每天想很多道理,但是沒有如理思維過,也就是說沒有按照佛說的這些道理去思維,那就不能增長智慧、歇下煩惱。只有如理思維了,才能解決這些煩惱,獲得解脫的方法。
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都是會過去的。不管你最愛的這個人也好,最愛的這個事物也好,永遠都不能保持長久。一切的事物都是成、住、壞、空的流轉過程——先生成;再保持一段時間;然後慢慢變壞;最後毀滅。地球是這樣,你用的手機是這樣,住的房子也是這樣。一切念頭的產生都是生成異滅,一切生命的狀態都是生老病死。若是你明白了這些道理就不要過分執著它,就要息下自己的煩惱,用這些道理去看待問題,這就是如理思維。
(4)隨順法行
你要如理思維明白這些道理了,就可以隨順而行了。要學會看得開,放得下,你的煩惱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決。就好像很多人學了十幾年了,雖然通達很多教理,但是我執煩惱還是非常嚴重,自以為學得了不起,這就是所知障還很重,還是沒有隨順法行。一個人是不是學得好,你先看看他自己煩惱不煩惱,慈悲不慈悲,真誠不真誠,快樂不快樂。如果不快樂,說明他煩惱障很重,煩惱沒有解決。如果傲慢無禮,說明他所知障很重,與佛法、與修行毫不沾邊。若是越修行越倒霉,生活越來越苦難,那就說明業障還是很重,修法的力量還不夠。所以我們要知道,聽聞正法後隨順法行很重要,要持戒、懺悔、修法,才可以斷除我們的障礙,獲得解脫。
3.初學佛該怎麼做
(1)不要盲目的到處依止善知識,先看祖師的論典著作
講這些的目的呢,就是告訴你,建立一個正確的信仰之後,下一步再應該怎麼去做。雖然親近善知識非常重要,但是在這個末法時代,真正具德的善知識非常稀少。知見清凈,持戒清凈,又通達經律論,又善於教化,又具有無我利人的慈悲心,能找到這樣具德的善知識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建議剛開始學佛的人,先不要盲目的到處依止善知識。可以先看祖師的論典著作,學習一下《佛教修學次第推薦及注意事項》這篇文章,具備了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時候,再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不是要去尋找依止一位善知識,來指導自己早日獲得解脫。學習佛法我們還是要以祖師為主,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已經接受了古往今來四眾弟子們的考察,道業卓絕,知見清凈。進而平日我們要好好做人,剋制自己的慾望,要發菩提心,多聞思修,隨緣利益有情,這樣才是一個佛教徒每天應該行持的。
(2)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初發心的凡夫,要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樣即使在我們這一生還沒有成就的情況下,還可以仰借阿彌陀佛偉大的願力,臨命終的時候,往生極樂世界。不致於再流落惡道,痛苦輪迴。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有種種的障緣、種種的煩惱、種種的不如意。尤其是在家的佛弟子,難以像出家人一樣,不愁衣食住行,沒有感情羈絆,清閑自在,一心辦道。在家人可能沒有很多時間去修行,或者是沒有很多機緣親近善知識,所以在這個世間不容易成就。又加上這個世界人壽短促,天災人禍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所以這些種種不利的因素會導致我們在這一生,雖然能夠聽聞佛法或者小有成就,但不一定能立馬成佛成聖,擺脫人世間的苦難和輪迴的束縛。所以我們就要仰借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心求生極樂世界,得以成就。到了極樂世界是幹什麼呢?還是要聽聞正法,如說修行。因為我們身邊都是以大菩薩為伴侶,極樂世界人壽無量,沒有煩惱,在那裡就可以一生成佛了。
(3)了解佛法大概,樹立正確信仰
這是初學佛時,我們應該怎麼做的。先看一下《佛教修學次第推薦及注意事項》這篇文章,把其中提到的前四本書看一下:第一本是《因果事例明鏡集》;第二本《佛教啟蒙鈔》;第三本《善惡辨正錄》;第四本《出離苦海的起航》。把這四本書先看一下,了解了佛法的大概,樹立了正確的信仰之後,我們才能算的上是一個合格的、有正確信仰的佛弟子。否則你學再多,不明白這些道理,還是迷信。
今天就講到這裡。因為我學識淺薄,智慧陋劣,所以講的比較膚淺;但還是希望講的這些內容,能夠利益到有緣的人。也希望有緣能聽到的人能不斷地去思維它,不斷地去熏修,樹立對佛教堅固的信仰,樹立正確的知見,早日離苦得樂。
根據雪相法師開示錄音整理
雪相法師校訂
2015乙未年十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