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死13,舉國祈福;疫情亡300,悄無聲息!
最近特別熱鬧,有軍事演習,有邊境對峙,有地震救災,網上還有無休止的娛樂狂潮,我的朋友圈像報幕似得隔幾天就刷一波新節奏。
昨天我小夥伴吃了點辣,飛快地就拉肚子了,我關心道:
「最近流感很嚴重啊,香港死了300多人了,你這弱雞要不要注意一下。」
蹲坑小夥伴居然一臉震驚表示不知道,握草死了這麼多人?!
我想了想,轉身問了一圈身邊小夥伴,居然都不知道。
啊,這就有點不對勁。看你們微信微博知乎刷得這麼帶勁,居然連家門口的疫情都不清楚,要知道隔壁深圳都發布最高級別流感預警了。
作為一名醫生,我覺得我有責任有義務提醒大家,在關注遠在天邊的國事、軍事、樂事的同時,不要忽略了近在眼前的疫情,忽略了對身邊老幼病弱的關心。
香港衛生署公布,今年5月5日至8月6日期間,登記在案有475宗嚴重流感個案,造成了327人死亡,其中包括324名成人和3名兒童。
衛生署指出,嚴重流感個案絕大部分屬甲型流感,且患病者以老年人為主(78%),並佔到死亡個案的90%。這些嚴重流感個案往往有患有其他長期病患,一旦感染則較易出現併發症和導致死亡。
於是,第一個恐慌點出現了:
「香港流感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SARS!」
可以想像這句話會衍生出多少陰謀論和謠言。
雖然,好像在大多數人心中,流感和SARS都是「空氣傳播的感冒」。
事實上,流感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幾乎是兩碼事,不論在病原、臨床病徵、嚴重程度、傳播力、治理和預防方法等均有不同。
而且...只比較死亡人數真的好嗎,兩者患病人數的分母差好遠啊...
2003年香港爆發SARS,確診共1755例個案,導致299人死亡,死亡率為17%。
而這次香港流感,確診共14713例,導致327人,死亡率為2%。
兩者的戰鬥力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好么...
拿曾給無數人留下心理陰影的SARS做這場流感的參照物,不是為了搞個大新聞就是良心壞壞了。
第二個恐慌點出現了:
「300餘人死亡!香港爆發史無前例的大流感!」
這...如果有留心的話,會發現流感這種事情,其實是常規事件...年年有,季季有。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今年夏季流感的死亡數字高於2016年冬季流感,但低於2015年冬季流感季節同期。
「低於2015年冬季流感季節同期」...
所以...死亡327人確實很嚇人,但它仍然是個波動範圍內的疫情數字,絕對不會是什麼「史無前例的大流感」。
這也許是大自然對人類中老幼病弱個體的一種殘酷吧。
香港衛生署防護中心表示,「香港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維持在高水平,預期未來數星期仍然活躍。」
深圳已連續三周發布I級(最高級)流感指數預警。6月份以來,深圳各口岸檢出流感病例超過2000宗,較往年同期大幅增加。不過,截止目前,深圳並未報告流感死亡病例。目前,深圳市流感病例急劇增多,流感流行強度極高。疾控中心發文提醒市民注意防範,發現有流感跡象應及時就醫。
請轉告你的朋友和親人,讓他們知道。
既不輕率忽視風險,也不盲目高估風險,這是我們醫生時刻記在心中的職業準則,也是我想分享給你的觀點。
說完了疫情廣播,再來一發科普:
流感是什麼?與感冒一樣嗎?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表現出類似於普通感冒的癥狀,但是,流感≠普通感冒:
流感多數伴有高熱發燒、明顯頭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有時會出現腹瀉和嘔吐。
普通感冒一般發熱較輕或不發熱,全身癥狀較輕,流鼻涕、打噴嚏、鼻塞、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癥狀明顯,且病程持續時間較短,很少出現併發症。
流感如何預防?
先做到這三點:
1、勤洗手。流感高發季節,七步洗手法要學起來。飯前便後、打完噴嚏後都要洗手。
2、多開窗。室內空氣不流通容易滋生細菌、病毒,多開窗,讓空氣流通起來,也可以避免傳染。3、避人群。流感季盡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
以上三點,都可以起到預防季節性流感的作用,但易感人群,還是建議接種流感疫苗。不過,疫苗接種後並非馬上起效,最好在流感高峰期前1-2個月接種。一般每年9-11月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另外,一般1年後接種的流感疫苗就會失效。
需要留神哪些易感人群?
1、6個月以上兒童;
2、老年人;3、孕婦;4、有基礎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肝硬化、腫瘤患者;
5、醫務人員;6、幼兒園和託兒所工作人員。
患上流感怎麼辦?
出現流感癥狀後應立即就醫。
切勿自行用藥!(所以我故意不寫如何用藥!)
自經典電影《大白鯊》後,鯊魚成為很多人心目中兇殘的象徵。
可是,鯊魚每年殺人數量只不過10人。
它甚至沒有我們心目中溫馴的大象殺人多。
大象每年會殺死100人。
其實,真正威脅往往都是不起眼的,甚至習以為常的。比如:
狗,每年殺死25000人。
蚊子,每年殺死725000人,世界危害最大動物排名第一。(數據來源:2014年Gates Notes,可能有誤差)
記得好像馬航飛機失事那陣子,有記者問某航空公司董事長:
「坐飛機的哪個環節最危險?」
董事長想了想,「去機場的路上最危險。」
記者笑得有些尷尬,這好像也是現代信息爆炸的尷尬。
成為關注焦點的標準不是重要,而是稀缺和稀奇。
昨晚地震了,朋友圈被清一色的地震播報、蠟燭和雙手合十給刷屏。
其實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種分享有什麼意義。
是呼籲更多的人捐款?號召大家趕赴災區?還是表達一下同情?甚至只是政治正確地站個隊?
反而近在眼前的疫情信息,鮮為人知,只有寥寥幾位醫生朋友在默默分享。
大概是這個事情太小了,太不吸引眼球了,太體現不出個人內涵了吧...
希望我的朋友圈能少一些這類偉光正的分享,多一些對身邊親人好友們真的有用、有心、有愛的分享。
—————— (=?ω?)? Hi~ ——————
搜索並關注 微信公眾號:原味老朱
...多年以後,當你搓洗假牙時,準會想起認識老朱的那個遙遠午後。
推薦閱讀:
※Silencio | 字裡行間的悲傷
※和地震有關的事兒
※多縣多地震感明顯卻不是地震引起?
※網傳的地震「生命三角區」,真的靠譜嗎?
※地震力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