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慾望才能到達理想
一個人要想走進別人的心裡,要先把自己的心敞開來給別人看。
我們人既要有未來的願景,又要把心落實於當下。未來是方向,是人生路上的燈塔。但未來要從當下開始邁步。萬丈高樓平地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始於每一個踏實的當下。
世界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成功的人,行行都有失敗的人,你千萬不要看到人家在這個行業里做得很成功,你就馬上改行加入這個行業。在一個行業里要想干出點眉目,至少需要五到八年;想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沒有二十年、三十年是不可能的。
從修行的角度講,如果你的內心不安,你就去折騰、就去做。如果做完之後你的心安了,那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有時候我們為慾望去折騰、去努力、去嘗試,心還是不安,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不是帶著覺照、不是帶著一顆全然的心去做去嘗試這件事。只有帶著覺照、帶著全然的心去做這件事,你才能終生超越它。超越慾望的方法就是這樣。一顆散亂的心、支離破碎的心,是根本不可能有覺照的。
今天再把「覺照」兩個字解釋一下:覺是覺察,照是照顧。上上根器的人既能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也能主宰自己的起心動念,也就是能主宰自己的言行舉止、生理行為和心理行為。
二等根器的人能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但管不住自己,需要爹媽管、領導管、師父管,爹媽、領導、師父大吼一聲,好了,他就管住自己了,今天想看電影的不看了,今天想偷懶不上班的也不敢了。
別人是他的覺照,他自己只具備了覺,而不具備照的功夫,管不住自己,只能藉助別人來管住自己。下一等根器的人永遠覺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更不用說管住自己了。別人告訴他,他還不相信。別人幫他管理身口意,比如給他設定了方法,找了一個環境,找了一個老師或者朋友,他還不就位,不來對接。這種人既不認識自己,也不相信別人的智慧。
慾望也好,理想也罷,其實都是心中的念頭在作怪,你不去做,這個念頭就一直敲打著你。等你把這件事情做完了,折騰完了,你心中的念頭也就消了,願望也就了了。
如果你不是一個有覺知的人,無論你做多少事情,你心中的念都消不了,願也了不了。一個解脫的人內心是沒有願望的,他所做的一切就是隨緣就勢。這個勢是力量,是大勢至菩薩的勢,它是勢不可擋的。這個大勢裡面有悲心、有智慧、有願力、有行動力,什麼都有。一個人若有大勢至菩薩的這種力量,什麼煩惱超越不了?什麼無明破不了?
凡夫有慾望不為過,一個人連基本的慾望都沒有體驗過、嘗試過,是不可能有理想、有慈悲心、有菩提心的。你敢面對你的慾望,能為你的慾望活著,這也是一種解脫。就怕你不敢承認,明明追求的是慾望,卻偏說我追求的是理想。
在我看來慾望、願望、理想、菩提心,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只是境界上的不同。就如同昨天你是小學文化,今天是大學文化,兩者都是文化,小學文化是大學文化的基礎。
慾望是來幫你成長、幫你超越的,人往往是通過慾望的經歷、實現和超越,才能達到理想的層次。一個人只有帶著清醒的覺知,憑著「海枯石爛不放手,望穿秋水不回頭」的毅力,才能認清內心、超越慾望、實現理想、成就菩提。希望你們能常保此心!
作者:東華禪寺開山方丈釋萬行,萬行大和尚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從農禪並重的祖訓,「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歲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四十歲創立東華禪,讓學人通過學修「東華禪」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