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一起看看書(12)-------西方經濟學說史①
由於哲學比較晦澀,而且大量冗餘的思辨和現實生活早已脫軌,所以很多人並不能接受,實際上哲學就是一些對世界的深入思考,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搞哲學的人越來越多,一群深入思考的人競相去思考,久而久之思考深度就會更深,在這種前提下形成的哲學史,大家就完全接受不了了。
所以哲學我就不繼續深入的講了,下面開始講經濟學說史,為什麼要講經濟學說史呢?
因為經濟學是很早出現的學科(自然科學除外,本專欄全部是社科),像政治學和社會學都是近幾個世紀才形成的學科,所以政治學和社會學裡全部都有經濟學思維方式的影子。
而經濟學到底是什麼呢?
經濟學就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
但是為什麼要先學說歷史呢?
因為如果不弄清楚學說的發展,先看凱恩斯、再看巴蘭,之後看巴倫納爾或者是斯威齊,之後看馬歇爾,之後再看希法亭,最後再看馬克思你就會發現-----------------------------這都什麼跟什麼。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歷史主義,如果不按照歷史順序來學,認知就會混亂。
雖然平時教科書上不會說清楚歷史問題,但我們明顯可以看到數學這樣的學科從小學到大學是是循序漸進的,循什麼序呢?當然是歷史順序。
而如果我們按照學校培養計劃的來學習經濟學,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意識形態的爭論。
每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所學校、一名老師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帶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政經老師會說西經是"庸俗經濟學、玩弄數學、掩蓋剝削"。
而西經老師會說政經老師「活在夢裡、政治投機分子、學術混子」。
最後大家除了收穫一堆互相攻擊的辭彙和意識形態以外和能過的去的卷面分之外,什麼真實的知識都學不到,因為兩邊都既有真實的知識,也有確實有掩蓋了的知識(往往在本科階段)。
所以大家需要先看"史",按照"史"的順序,拿起對應的書或者論文來看。
這次我們用的書是《西方經濟學說史教程》。
西方經濟學說史教程_晏志傑主編(PDF真書版).pdf_微盤下載
(我當初看的是第二版的,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自己找找第二版。)
PS:注意,西方經濟學說史並不是經濟史,經濟學史更多的是從歷史的角度來描述經濟行為,而不是思想,以後會和大家一起讀經濟史。
----------------正文---------------------
為什麼是古希臘羅馬呢?因為這是西方文化的發源地,同時期的中國處於春秋時期(東周)。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候剛剛出現商品,也證明了經濟學是需要建立在交換基礎才可以研究的,假設純粹的自然生活不存在任何交換,自己打獵自己吃,經濟學也就失去了作用。
是不是很眼熟?社會學領域裡確實可以用「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個詞。
槍……槍杆子里出政權。
人為製造通脹/放水/TLF/SLF/再貼現/QE/直升機撒錢這樣的手段,只會改變形式,不會改變內涵,本質都是為了緩解債務、稀釋債務,用時間換錢。
我在哲學系列中提到過這個人,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但他不是色諾芬尼。
這個時候哲學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我們要理解一個人物,如果不能理解「主觀唯心主義」、「目的論」這些詞,恐怕就看不懂晏教授這裡對他的評價,也證明了哲學對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是有指導作用的。
簡而言之:價值、分工、市場的基礎概念。
而這些思想都是近3000年前的……
柏拉圖既主張寡頭政治,又主張理想國"哲學王",其實放到今天就是典型的右派。
唯心主義在百科全書派之前還不存在「教育改造」這一說,因為都是命定的嘛,上帝給你什麼天賦你就用什麼天賦,主觀能動性、心理學什麼的不存在的。
我們可以看出來早期的經濟學是帶有很多樸素的倫理判斷的,比如正義與否,自不自然。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自然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種工具,當人們解釋不了又覺得「這樣做還可以」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藉助自然法,對應的現代概念其實類似於倫理學上的道德。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推薦閱讀:
※當我們在談論博弈論裡面「囚徒困境」模型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MMM 在中國多久會崩盤?
※來,讓我們換個姿勢看世界
※固執的人類
※在經濟學和金融界人士看來,宋鴻兵算「民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