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建軍大業》

這是繼《建國大業》和《建黨大業》之後的第三部歷史巨片。

「歷史巨片」是媒體的說法,前兩部片子已經把觀眾對於這個詞的熱情消耗的差不多了。只是抱一絲僥倖心理又去看。開演前十分鐘,整個影院仍然只有我一個人,直到朱時茂的防火宣傳快播完了,才陸續進來幾個老頭老太太。

影片開始,令人激動心碎的音樂響起,是4.12事變。介紹背景是不錯的,那場面卻像是《功夫》2.0,斧頭幫大砍特砍,示威群眾在反動派的槍聲中優雅的倒下。剩下沒死的被喝令舉手待俘。按習慣的姿勢應該是半舉雙手,表示沒有武器足矣。而在這裡,個個是伸直了雙手,好像在練單杠。

接著是黨內開會,依據歷史檔案,毛澤東的發言現在看來是很有遠見的,而陳總書記卻大加呵斥,將毛逐出會場。老陳好歹也是個學者出身,那身段那口吻卻像是魯智深,有辱斯文啊。

幾次戰鬥場面悲壯慘烈,槍聲四起,火光衝天。不光是讓子彈飛一會,炮彈也慢悠悠的在天上蹓躂。英雄們倒下,明顯模仿著《戰爭與和平》安德烈在奧斯特里茨里負傷的場景,深情的凝視著祖國的天空和大地,有點不倫不類。

有評論說,這部歷史巨片已經進入了小鮮肉時代。依據是當時參加建軍的諸位人物,多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本來就是小鮮肉。殊不知此小鮮肉非彼小鮮肉也。那時的賀龍葉挺林彪粟裕等人,經過了無數戰火的洗禮,早已變成了腌肉。哪裡像影片中的這群,都是去韓國一個店裡整的,都是一樣的光鮮可愛。不仔細看根本分不出來誰是誰。

平心而論,影片的後半段還是不錯的,至少尊重了歷史。南昌起義前的中央會議,毛澤東和盧德銘在秋收起義中,朱德指揮的三河壩阻擊戰,毛澤東支部建在連上的思路,井岡山會師等等,導演是下了功夫的。

比較出彩的場景,當屬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望江亭會面的情景,很抒情,很歷史,很好。

回顧歷史,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朱德指揮南昌起義的三千人在三河壩阻擊錢大鈞的三萬人,掩護葉挺賀龍的主力南下。結果,掩護部隊剩下了,主力部隊卻沒了。葉挺部隊號稱「鐵軍」,打吳佩孚軍閥沒問題,碰上更硬的就招架不住了,賀龍的部隊更是魚龍混雜,戰鬥差不說,半路上就叛逃了八千人。最後差點被李濟深收編。秋收起義的部隊在盧德銘犧牲後,軍心渙散,剩下僅有1000人。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確實是拯救人民軍隊的一劑良藥。

支部建在連上,不僅僅是為了控制部隊,更重要的是穩定和調動軍心。讓所有士兵明白,是為了自己的命運而戰,為了新中國的命運而戰。由此才有戰場上的大無畏精神,剩下一個人也要和敵人決戰到底的決心。在武器不如敵人的現狀下,這支人民的軍隊能夠克敵制勝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這個電影中卻很少表現這些。當兵的拼武器,領導人玩深沉。

想起了很早以前看過的《南昌起義》的電影,真的是具備了歷史史詩的情懷。而眼下的這部,感覺應該定義為歷史魔幻偶像槍戰文藝片。

推薦閱讀:

從「芳華」到「前任3」,你看懂賀歲檔了嗎?
馴龍高手2:流淚著離別是為了微笑著成長
這三家公司在美漫英雄電影領域,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電影產業各種公司之間是什麼關係?

TAG: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