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 道德經 第44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流行的註解:
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相對性之真解:
事物通過「加相對性」後生出的類別,比之於 事物本身,那個更本質?
事物本身,比之於 其「加相對性」後生出的類別,那個數量更多?
得到事物的某些類別,比之於 失去了事物的整體, 那個更偏駁失衡?
所以說,執著於某個類別,必然會失去其整體的相對性;
執著於事物表象的類別,必然會失去事物的整體本質。
知道保持事物類別的自然容量,其容量就不會被挫減;
知道達到自然平衡時就停止,就不會有被反作用的危險;
憑藉這些行為,就能避免被自然法則碾壓而過早消亡。
相對性之真悟:
名與身孰親?
名:名字。這裡指的是:事物加入相對性後的生出的相對屬性。
身:身體。這裡指的是 :未加入相對性時的事物。
孰:誰,哪個。
親:親近。這裡是指:更接近事物的本身屬性,更接近自然法則。
事物通過「加相對性」後生出的類別,比之於 事物本身,那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屬性?
老子以反問來告訴大家,事物本身 比其所生的相對的屬性,更接近其本質屬性。
身與貨孰多?
身:身體。這裡指的是 :未加入相對性時的事物。
貨:貨物。這裡指的是:加入相對性後,事物生出的不同類別。
多:數量多。
事物本身,比之於 其「加相對性」後生出的類別,那個數量更多?
老子以反問來告訴大家,事物加相對性後生出的類別,一定是比 事物本身更多的。
得與亡孰病?
得:得到。這裡指:執著於某個相對性類別。
亡:失去。這裡指:失去了事物的整體本質屬性。
病:形容事物偏離了自然平衡。
得到事物的某些類別,比之於 失去了事物的整體, 那個更偏駁失衡?
老子以反問來告訴大家,事物加相對性後生出的某個類別,比之於 事物的整體屬性,是偏駁的,是子集。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是故:所以說。
甚:極端。這裡指的是:相對性的某個類別。
愛:偏愛,執著。
大:包含全部,相對的全集。
費:使用掉,消耗。使xx變得沒有了。
多:數量多。什麼多?貨多。這裡指的是 事物加入相對性後的表象類別多。
藏:擁有,保存。這裡指執著於表象類別。
厚:厚實。這裡指的是: 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前面章節里的「處其厚,不居其薄」中的「厚」是一個意思。
亡:消亡,變的沒有了。
把這句古話的句式按現代的文字順序排列一下,大家就更容易理解它的意思。
是故:愛甚必費大;藏多必亡厚。
所以說:執著於某個子集類別,必然會失去其全集的屬性;偏執於事物的表象類別,必然會失去事物的本質屬性。
世人沒理解相對性的本質,所以只能以「名利錢財與人的生命的關係」這種表面形式來解釋這章。沒搞清楚「甚」和「大」、「多」和「厚」的意思和區別,所以不能從本質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足:滿足。和「盈」一樣,指的都是事物的自然平衡容量。
辱:有挫低,壓下去的意思。
止:停止。
殆:消亡,被制止。
可:能夠
以:憑藉xx。
知道保持事物類別的自然容量,其容量就不會被挫減;知道達到自然平衡時就停止,就不會受到自然法則的反作用;憑藉這些行為,就能避免被自然法則碾壓而過早消亡。
相對性之總結:
老子以「名」與「身」、「身」與「貨」、「得」與「亡」、「甚」與「大」、「多」與「厚」的來舉例論述層級從屬關係。
以此推導出:要全面的,平等平衡的對待相對性的類別,這樣才可以保存相對性的自然平衡,才不會被自然法則碾壓而過早消亡。
推薦閱讀:
※民國軍閥混戰和春秋戰國有點類似,為什麼民國沒有孕育出百家爭鳴?
※絕學無憂|重解道德經 第二十章
※清華大學為什麼不開除狂妄自大辱罵大師的錢鍾書?
※不為大而成大|重解道德經 第三十四章
※徹悟 道德經 第68章 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