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我們談論一餅普洱茶的時候,我們該談些什麼?

普洱茶之「好玩」,就在於有太多話題可講。一餅茶在手,可以講產地,講山頭,講樹齡,講採摘季節,講工藝,講發酵程度,講倉儲地,講茶氣,講香氣,講滋味,講厚度,講生津回甘,講耐泡度,講品牌,講製作者,講品飲價值,講收藏價值,講流通性,講變現能力,講……從來沒有一個茶類,能夠像普洱茶一樣可以引申出無數話題;幾乎每個話題,也都可以引來無數同道中人,三天三夜說不完。

當我們談論一餅普洱茶的時候,我們該談些什麼?

一餅茶好不好喝,是應該放在第一位討論的,這說的是茶的品飲價值。普洱茶的核心價值即在於品飲價值,脫離品飲價值去講茶有多「老」、來頭多大,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好喝」與否的判斷,不同品飲者有不同的理解。不過,好茶都具備一個基本特徵:入口的感覺一定是愉悅的,回味一定是悠長的。不好的茶,入口則有著各種的不適、不爽,令人難以下咽。

主人倒下的茶好喝不好喝,自己的口腔感受是誠實的。學會用舌頭喝茶,而非用耳朵喝茶。賣茶的可以引經據典,說得天花亂墜,自己的標準只有一個:真他媽好喝!真他媽難喝!

第二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就是茶的品牌。品牌是一種承諾,也是一種態度。普洱茶的品牌多不勝數,但能夠叫得響的無不具備鮮明的調性。而調性一旦形成,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便很難改變。

我們為什麼會認為,有的品牌華而不實,就是賣包裝紙的?有的品牌雖然規模龐大,就是做台地茶、走炒作路線的?這個標籤不是消費者貼的,是廠商的行為習慣不斷積累的結果。「今天」源自「當初」,性格決定命運,調性決定品牌的命運。

一餅茶具備收藏價值,很大程度上在於其品牌價值。有著較高美譽度的品牌,顯然比聲名狼藉的品牌更有價值。有著良好用戶口碑的茶人,自然也比那些不著調的江湖「大師」更值得信賴。

品飲價值要討論茶是如何做出來的問題,收藏價值則要討論茶是誰做出來的問題。一餅具備較高品飲價值的茶可以是白綿紙「三無」產品,一餅具備收藏價值的茶就一定要有品牌蹤跡可循。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品牌企業,其產品隨著時間推移會有增值的可能;有信譽的茶人,其作品在特定群體中也具備較好的流通性。

值得警惕的是所謂「金融屬性」與「倉儲價值」。前者已徹底脫離了普洱茶的品飲範疇,淪為賭場上的籌碼。一個平台如果既玩「金融」又大講特講「品飲」,顯然已做好了把消費者往溝裡帶的準備;「倉儲價值」即普洱茶的後陳化價值,這個話題無法迴避,但普通消費者最易被誤導。由於普洱茶倉儲缺乏統一標準,茶的倉儲轉化品質極難掌控,脫離一餅茶的具體開湯品鑒口感,片面討論「南方倉」、「北方倉」、「昆明倉」沒有任何可操作性。不能因為某款茶是出自某個「大倉」,就認為一定會價值不菲,這是錯誤的。一堆垃圾,放到哪裡依然是垃圾。

最後談談喝茶的規定動作。品茶可以很隨意,也可以很有儀式感,前提是別「裝」。品茶不語,是對主人起碼的尊重。指手畫腳,妄加論斷,足見其人淺薄。

兩年前,有個女文青可能《甄嬛傳》看多了,時長在朋友圈「哀家長、哀家短」曬情懷。筆者實在看不下去跟了個貼,「哀家是過去戲曲裡邊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稱,你老公知道不?」後來,就沒有後來了。茶席上其實也一樣,「裝」過頭了容易出洋相。

當我們談論一餅茶時,只要好好說話,好好喝茶,別矯情,這就足矣。

文:老茶鬼 2017.7.30

推薦閱讀:

成也山頭,敗也山頭
請懂茶大佬幫看看這個所謂易武國有林古茶到底是真是假?
陸羽錯了嗎?他說「紫者上」,你喝的卻是綠葉茶
方舟子火力全開:「全面反駁為普洱茶站台的『專家』們」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