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閑話中國的「資本外逃」| 陳經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由於中國不可以自由兌換,資本市場不開放,經濟發展又有一些獨特之處,危害性很大的外逃實際上不如其它發展中國家多。大頭的外逃一般事出有因,倒不是對整個國家喪失了信心,是一種趨利行為,可以因勢利導。對絕對數額看起來很誇張的資本外逃數據,知道其來龍去脈之後,不必緊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寫作於2005年6月5日

一. 「資本外逃」是專業名詞,不能通俗理解

首先抄一段台灣媒體嚇人的報道:

「根據經濟學家Frank R. Gunter的估計,1994-2001年期間,中國的資本外逃金額豪達每年690億美元,在1997-2001年期間更豪達每年1000億美元。」

1997至-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分別是74463億元,79396億元,82054億元,89404億元,以及95933億元。從9000億美元增長到了11600億美元。這麼說那幾年的資本外逃已經比每年的GDP增長還多多了。

粗粗一看覺得很荒唐,這不是越逃越窮了么,還增長個屁啊。可是GDP統計明明又是在增長。就算不信中央每年報的GDP增長數字,從自己的感覺來看,這些年中國的經濟實力確實是有巨幅增長。國內各種消費品的銷售都有很大幅度提升,國際上中國政府也顯得財大氣粗到處花錢。這巨額資本外逃怎麼好象沒怎麼害到中國?

再轉頭一想,如果沒有外逃,那中國不是大發了么?每年GDP加個1000億美元,經濟增長率憑空多出10個點以上,得上天去了。這肯定有什麼問題。

這完全是因為「資本外逃」這個概念太過複雜,不能出於直觀理解。即使在經濟學專業人士層次,資本外逃的定義也很不一致。外逃具體數額的估計方法有很多種,不同方法得到的數字差異不小。特別是中國資本外逃的情況,與世界各國非常不同,專業人士的估算經常有上千億的出入。

但是專業人士的研究方法還是以數據為根基的,相關數據亦復不少,定義好以後,邏輯自洽性還是不錯的,雖然專業人士內部對外逃具體數字估算會有較大分歧。只是這就造成了相當高的專業門檻。如果沒有細緻的了解,如上面兩段那樣「庸俗化」地去理解資本外逃,就會顯得很荒唐。

例如,某些國內企業與個人通過假報進口、重複申報進口搞非法套匯,弄到了很多外匯,但根本沒有用於出口。年末一結算,外匯管理局發現這些外匯不知所終,一時查不清到哪裡去了,管理比較混亂,可能永遠也查不清了。經濟專業人士發現外匯儲備本來應該增加更多的,因為這些企業與個人非法套匯活動使得外儲沒有達到應有的增幅。於是就把差額統計進了「資本外逃」。其實,這些犯罪分子搞來的外匯並不一定是外逃了。也許是通過地下渠道走到了外國賬戶不折不扣地外逃了。也許是捏在自己手裡,有的拿著現鈔,有的存在銀行里,都不計入外匯儲備,但還在國內。到底有多少出去了,肯定是搞不清的,乾脆就全部當成外逃。

2003年以後,人民幣有升值預期,全國居民與企業紛紛把手頭的外匯到銀行去結匯換成人民幣。這下專業人士發現外匯儲備超過了應有的增幅,一年增加了一半,兩年翻倍還多。於是用「熱錢」來解釋。其實很多當初計入「外逃」數值中了,根本沒有出境,現在又被計成「熱錢」。這就與人們的一般理解很不相符了,一個「外逃」,一個「熱錢」,表面上看都是與境外有關的,其實很大數額就是在國內打轉轉。所以說,對資本外逃,一定不能望文生義,這實在是一個不好理解的專業名詞。

下面介紹我對「資本外逃」的理解,雖然看了些文獻,但完全是自己的理解,希望講得通俗好懂。也許會有些不正確之處,希望真正的專家指正。

二. 「資本外逃」是個框,啥都可以往裡裝

「資本外逃」雖然有各種定義,但這些定義還是有基本相同的經濟背景,只是對分項數據各自取捨不同。總的來說,資本外逃與進出口、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收支、外匯儲備、外商直接投資(FDI)、外債等等這些與外匯有關的統計項目有關。

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理論上外匯是國家管制的,有些經濟活動要花外匯,有些經濟活動會凈收入外匯,最後都體現在外匯儲備的變動上了。我認為可以從一個著名而簡單的理想恆等式開始介紹:

經常項目順差 + FDI凈值 + 新增外債 = 外匯儲備增額

經常項目順差其實與貿易順差分別不大,用這個詞以區別與實物進出口無關的資本項目。

FDI凈值與FDI差別也不大,主要是有一小部分FDI並不貢獻外匯,用凈值作調整。左邊是三個掙外匯的項目,掙來外匯放到外匯儲備里,財主一樣地數錢就行了。

以中國1998年為例,經常項目順差是314.72億美元,FDI凈值是411.17億美元,新增外債是150.8億美元。按這個等式,外匯儲備應該增加876.69億美元。

結果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外儲只增加了62.48億美元,有814.21億美元不見了。現在準備好大框「資本外逃」,它就等於這個814.21億美元。

Congratulation,你已經明白了資本外逃估算的「世行法」是怎麼回事了。夠簡單吧?的確是簡單,當年我什麼專業文獻都沒看過,光聽說網友老田說了「資本外逃」的名詞,也想出了這個辦法作估算。為什麼外儲不見了?因為外逃了唄。這個邏輯相當簡單易懂,但是要注意,知道了這個邏輯,對「資本外逃」就不能望文生義了,重點不是外逃,而是外儲不見了。實際上是一個算出來的東西,與其原意已經有差別了。

如果只是這麼簡單,就顯不出經濟學家的本事了。經濟學家們為了對資本外逃作出更準確的估算,有兩個方向的調整(我自己總結的)。

第一種,是認為這個恆等式太過簡單,有很多正當經濟活動也與外匯使用有關,卻不在等式的任何一項當中,被忽略了。這就會誇大資本外逃的數額。如境外遊客來中國玩,中國有旅遊收入,卻不在經常項目順差里。銀行系統和貨幣當局為進行外匯交易所持有的短期外幣資產,不計入外儲,但肯定不能算外逃。把這些調整項與世行法結合考慮,會得出更精確的外逃數額。具體的調整項目不少,比較專業,細論也沒意思。總之是一些較小的調整,總體上傾向於減少世行法資本外逃的數額,但與世行法得出的數額相差不大。

第二種,不是小調整,而是新加入一大項:企業(主要是外企)通過進出口高買低賣轉移利潤。這一項無論如何調整外匯儲備的等式都是得不出的,因為過程表面上是合法的,轉移再多利潤外匯儲備上都看不出來。這一項數額非常大,所以不是小調整。對轉移利潤的估算非常專業,涉及多國的進出口分項數據,中國的情況還特別,因為大量貿易從香港走,這就要對香港的數據特別處理。這種估算過程比較複雜,誤差也很大。但無論如何,外資轉移巨額利潤是確定無疑的事,中國至少損失了巨額稅收,也損失了GDP。

總的來說,對資本外逃的估算就是這兩個大方向,一個算轉移利潤,一個不算。大方向內部對估算方法的小調整就非常多了,不是專業的想搞懂不容易。得出的具體數額,雖然都安之以「資本外逃」的名詞,其實其含義非常曲折,根本就是一個計算結果。其它項基本都是有具體數據的,很少幾項要稍估一點或者用替代數據,一起加加減減之後,得出一個「資本外逃」的數值。所以說「資本外逃」是個框,這個框里裝了很多項數據,其本身是什麼,到不是很清楚了。

以上介紹了資本外逃的估算方法,下面介紹資本外逃體現的具體經濟意義。

三. 資本外逃怎麼沒搞垮中國?

無論按照哪一種估算,中國的資本外逃肯定很嚴重的,特別是96年以後,直到2003年才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轉好。所有的估算方法一致認為1998年是最嚴重的一年,1997-2001年是最嚴重的一個時期。總的外逃數額,估算少的也有約3000億美元,多的就沒邊了,可能接近10000億美元(文獻因為發表得早並沒有這樣寫,但是按其處理方法大致可以這樣認為)。一般認為,至少相當於外商直接投資總額,抵消掉了。所以本文開頭列的台灣媒體的話,也是其來有自。

有些人就拿這個來當中國崩潰論的證據。看中國這麼窮,還逃走好幾千億美元,國家還怎麼混?結果中國不僅混過來了,外匯儲備還搞成了近7000億美元。您是不是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這資本外逃,沒什麼了不起吧?

可不能這麼說,資本外逃在其它國家確實很可怕,真不是吹的。頭一個俄羅斯,轉型那段時間,外逃簡直就是第一殺手。拉美國家也飽受其害,富人跑到國外,國家欠一屁股債。

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資本外逃也很明顯。這列起數據與參考文獻都是一大堆的,絕對不是吹的。

根據我的總結,資本外逃還是很厲害的,但並不是表面上列個幾千億美元那麼可怕。它可怕就在於如果與貨幣貶值、資本項目開放等其它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會出大事。

如果一個國家貨幣註定要大幅貶值了,貨幣也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股市匯市等資本市場也任外資隨意往來,那麼資本外逃肯定會要命。這個國家一些先知先覺的富人、外資會搞資本外逃,一般是拿各種本幣資產用各種手段換外匯,使得當局外匯資產減少。然後這些外匯規避監管跑到國外去了,外逃了。搞到了一定程度,當局就撐不住了,本幣大幅貶值。

這相當於國家值錢的外匯不見了,換回來一堆大幅貶值的本幣,國家資產就是凈減少了。搞多幾次,國家越來越窮,富人與外資撈到了便宜,貧富分化等罪惡現象就大規模出現。國家沒辦法,只好出賣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等全民資產給外資借外債維持國家運行,財富就這樣大規模轉移到國外去了。這裡沒有涉及官吏階層的大規模貪污外逃,但現象無疑是存在的,進一步加重了經濟災難。

中國的資本外逃情況很不一樣,獨特之處有好幾點。當然主要是貨幣政策自主,沒有貶值,反而挺到了有升值預期,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些獨特之處很大程度限制了資本外逃的危害,使得中國沒有遭到發展中國家普遍的經濟災難,雖然僅就資本外逃的規模而言,中國可以算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對中國的資本外逃,要單獨理解分析,不能說人家外逃都出了事,中國肯定也要出事。

首先就資本外逃的數額而言,偏高的估算一般是著重考慮了「外企轉移利潤」這一項。就這一項歷年累加也是好幾千億美元。但是細論外企轉移利潤,中國的損失雖然很大,但並不象表面那麼嚴重,可以說不致命。假設外企不搞高價進口低價出口轉移利潤到外國的夥伴公司,它們的利潤就會多出很多,如多出3500億美元,中國的GDP也會增加這麼多。同時中國也可以對這些利潤收增值稅,雖然有優惠,仍然會收到不少,如500億美元。這500億美元,肯定是凈損失了,每年可能會使得GDP增長率少0.5個百分點(都是非正式瞎估找找感覺)。但是不是把3500億都算成外逃凈損失?這就很可議。如果把這當成凈損失,相當於中國的GDP本來可以增長15%以上,結果只有不到10%。我以為增長15%是一種理想情況,無論怎麼抓外資管理都是不可能。這相當於外資都是活雷鋒,大頭利潤都留在中國。這絕對不可能,要是中國朝著這個方向管理,外資也跑了。

現在中國的應對方法是收進口環節稅,增值稅收不著,你高價進口總得交出一部分錢來,所以還能收上一些稅來。這幾年進出口急劇增長,進口環節稅2004年有3700億元,很不少了。再加上外企解決就業,對中國經濟還是有貢獻的。說外企轉移利潤有多大危害,幾千億美元外逃不得了,那個就事論事具體數字是多少可以論。但是肯定不能拿來當崩潰論的證據,這就有點象大躍進「餓死三千萬」的論證中,把根本沒出生的嬰兒也當成死亡數字的一部分。可以說如果沒有大躍進饑荒,正常情況會有多少嬰兒生出來,結果這些人沒生出來,卻不能說這些沒生出來的嬰兒是非正常死亡。這裡絕不是說外企轉移利潤不要重視,肯定是要重視的,但不是那麼致命的事。

這樣一大塊的外逃數額就下去了。剩下的「傳統」外逃數額也不少,仍是好幾千億美元。這些裡面還有花頭。

有相當多的專業文章分析了中國的資本外逃與FDI直接正相關,因為是內資要裝成外資撈政策優惠,要「迂迴投資」。一些專業文章用數據處理方法從數據上證明了這一點,也與實際情形相符。這個現象是中國獨有的,發展中國家不常見。這些資本逃到香港或者開曼群島去,轉頭還是回來,國家受的損失並不是表面那麼大。的確是跑到境外去了,但其實很可能是些假洋鬼子或者假香港人,他的主要經濟活動還是在中國大陸,貢獻的稅收也主要是在大陸。如果國家情勢不利了,這些人可能真的會跑,但是如果大局好,他們一般不會主動跑掉去把局勢搞壞。所以從防備崩潰論的角度來說,就算不是可以團結的力量,也不能算是敵對勢力。專業人士分析說這類外逃可能佔了FDI的20%以上。

再有就是國內企業與居民的一窩蜂了。98年那陣子,都怕人民幣要貶值,結果各種人想辦法換外幣,還套匯,黑市美元價高到9以上。其實他們拿了外幣並一定是要逃走,中國雖然管制不象從前那麼嚴了,也不是那麼好逃的,比一般發展中國家還是嚴多了。他們就是拿著美元心裡舒服。後來2003年又說要升值了,又一窩蜂跑到銀行去結匯換人民幣,搞得外匯儲備急劇增長。我傾向於認為,這些人的行為倒致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曲線「前低後高」,本來是比較直的,結果搞成了嚴重歪曲的曲線。但也不可以說到「資本外逃」這麼嚴重去,雖然統計在外逃數據里,但實際上仍然是在國內,還存到銀行里了。

真正影響國家穩定罪大惡極的,是腐敗官員連人帶錢外逃到了境外,或者把資產轉移到國外親人那裡。這就是真跑了,除了被抓,一般也不會回來了。這部分是多少,從絕對數字上來看,可能2000億人民幣左右(也是瞎估的),不少了。但是比起學術界討論的那好幾千億美元,肯定是少多了。由於中國經濟十分龐大,外逃個千把億從純經濟意義來說,由於綿延多年,其實不影響大局,只是對人心的影響很壞。

總的來看,由於中國不可以自由兌換,資本市場不開放,經濟發展又有一些獨特之處,危害性很大的外逃實際上不如其它發展中國家多。大頭的外逃一般事出有因,倒不是對整個國家喪失了信心,是一種趨利行為,可以因勢利導。對絕對數額看起來很誇張的資本外逃數據,知道其來龍去脈之後,不必緊張。

知道了這些背景知識以後,我們也可以更深地理解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98年為什麼不貶值?資本外逃就是一個重要因素,貶值得話,國家鐵定是虧了,拿人民幣套匯的人得了便宜,會發展成什麼樣,不好控制。現在升值壓力這麼大,為什麼不能升值?從本文來看,一個原因是,升值預期有助於減少外逃,就不必兌現這種預期了。

本文感謝華岳論壇繼東等網友提供大量相關文獻,也希望行家提出見解。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筆名陳經,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員,微博@風雲學會陳經。文章寫於2005年6月5日。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zhuanlan.zhihu.com/feng

一點資訊:

yidianzixun.com/home?

今日頭條:

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啟迪之星 · 劉博:風口是資本炒作出來的!你若盛開,投資人自來
專訪熊貓資本 · 毛聖博:消費的終極意義在於度過更加充實的人生
明星項目和熱門細分領域更受資本青睞 | 數字醫療領域報告

TAG: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