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智慧

昨天聽了《羅輯思維》的第300期節目,羅胖在那期節目中談了關於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中庸」智慧。

「中庸」這個概念被很多人誤解為和稀泥,沒原則。

我第一次接觸中庸思維是在《明朝那些事兒》,作者在給盧象升寫評語的時候引用了《中庸》的一句話: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

這兩句話我品了很多年才品出它的味道。

很早之前,在我的理念中,所有的選擇都有對立面,這個是好的,那個就是壞的,你說要誠實就絕對不能撒謊。

後來,在我看過大千世界後,我發現自己單純得可笑,我們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永遠都衝突不斷。

主觀世界說,人要誠實,但是在客觀世界裡的我們有時不得不撒謊,而且也不會被指責道德瑕疵。n主觀世界說,法律要追求正義,但是在客觀世界裡追求正義的法律也會計算成本。n主觀世界說,認真努力、與人為善就會前程似錦,而客觀世界裡的我們會發現有時候自己明明很努力,可還是莫名其妙地被淘汰。

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本來是一條規範道德的準則忽然不靈了?它解釋不了很多事情,它讓我們無法跨過橫在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

雖然每個人都要跳進這條溝里,然而總有些人可以爬出來,把從溝裡帶出來的東西,那些與我們主觀世界不一致的東西,放進自己已經破碎的身體里,由此重生,這段過程,叫成長。

關於成長的定義有很多,我最喜歡的一條是:一個人同時保有兩種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

這也是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一再強調的「多元思維模型」。一個人只有在自己精神世界裡容下越來越複雜的觀念,才能稱為成長,而不是白長了歲數,白犧牲了那麼多豬肉。

所以,如果你現在在面對一個問題時,還總是堅持一些主張性的觀點,比如政府是不是應該這樣那樣,他這麼做是對還是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那麼,我想你該轉變下思維了。

相對那些主張,我們更應該保持這麼一個態度:在面對一個現象是,我們應該多去想想有沒有不同的解釋?能不能換個角度看問題?

我們不應該過度執著與對對錯的判斷,而是要去追求一種動態平衡。

喜歡評論是人之常情,尤其作為一個局外人的時候,講他人的對錯太容易了,但也太廉價了。如果一個人活了一輩子,只是不斷地把自己主觀世界裡已經存在的觀念、原則,拿出來揮舞一番,自我感覺倒是良好,但是對自己的成長一點幫助也沒有。

之前,我寫過一句話:我的人生目標其實很簡單,在我生命終結的前一刻,離這個世界的真相再近一分。

真因為抱有這樣的觀念,所以我早已把對對錯的執著放下,把爭輸贏的虛名放下,我不斷地往前走,只是為看更為複雜的世界,去領略更為有趣的現象。

去看,去感受,去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

最後,回到開頭提到的《中庸》,這本書里很多理念都取用一種折中的態度,對於這種態度絕對不能稱其沒原則,相對的,一個人既不能因其立場的變化而被指責為善變,也不能因單次的舉動而被冠以惡或善之名。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這個世上有很多人,命運根本沒給過他們選擇。

世間事,不是非白即黑;世間人,也不是非善即惡。

=============================

更多精彩文章請移步公眾號:生有涯而知無涯


推薦閱讀:

警惕五個思維陷阱
懷才不遇的想法是一劑讓你停止成長的毒藥
切換到「拐點思維」做工作中的「體力活」
君民思維 —— 你是獅子?還是綿羊?

TAG:阅读 | 知乎 | 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