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誰?
兩千六百多年前,一名男嬰降生於古印度的釋迦族(Sakyan clan)。釋迦族的族人聚集在古印度的東北區域,如今該區域在尼泊爾境內。該男嬰被取名為悉達多(Siddhattha),家姓則為喬達摩(Gotama)。 名為「釋迦」的宗族頗為顯赫,悉達多生在帝王家,被稱為太子。
悉達多太子與耶輸陀羅結婚,並生有一子,名為羅睺羅。在悉達多太子 29 歲時,他選擇捨棄優越的俗世生活,轉而尋找從「老、病、死」中解脫之法。傳聞,促成太子尋求解脫的原因,乃是某次出宮遊歷。當時太子在宮牆之外,見到年老者、重病者、以及死者,頗為震驚。因為太子久居宮牆之內,其父凈飯王提供給他最上等的物質享受,環繞皆是年輕貌美的侍女,以至於太子不知「老、病、死」為何物。
在見到人類身上呈現出的衰老、病痛、死亡之相後,太子最後見到了托缽遊方的出家人。基於對生命最終不可避免地遭遇「老、病、死」的事實,太子心中產生了強烈的悚懼感,又經由出家人呈現的面貌所啟發,太子便決定同樣出家,尋找解脫之法。
自太子踏出王宮,剔除鬚髮,出家六年之後,於那年五月的月圓夜,於菩提樹下禪坐,證悟四聖諦。由此,凡夫悉達多因自行證悟四聖諦,成為「佛陀」,即覺悟者。
在成為覺悟者後,佛陀喬達摩為人天宣講佛法——即苦與苦的止息之道。在此期間,佛陀還建立了僧團。那些希望放下俗務,全身心專註於學習和實踐佛陀教導的人,便能夠加入其中。
悉達多太子 29 歲出家,35 歲證悟四聖諦成為覺悟者(佛陀),教導佛法 45 年,於 80 歲壽盡入涅槃。從凡夫成為佛陀的關鍵,在於「正確地自行證悟四聖諦」。
在上座部傳統的佛教中,佛陀是導師,他的教導稱為佛教(Buddhasasana),有兩部分:法(dhamma)+ 律(vinaya)。而佛陀的教導,所要實現的目標只有一個,那便是從長久無盡的「生老病死」循環中解脫,其終點便是涅槃。
如今有很多的教說,其目標並非為了證悟涅槃、終止輪迴,但卻冠以「佛教」之名,這並不妥當。將非法(不是佛陀教導的法)稱之為法,將非律(不是佛陀教導的戒律)稱之為律,這樣的做法,對如此行為者本身不利,更會加速佛陀教法的消亡隱沒。
佛陀的教導,乃是通往苦之滅盡的路徑,唯有行者可通達。實踐佛陀教導的戒律,實踐佛陀教導的止禪,實踐佛陀教導的觀禪,他將最終砍斷輪迴的枷鎖,不再有下一輪的生老病死。
推薦閱讀:
※沒有誰能救度誰
※謙遜和智慧:如何做一名正直的學佛人
※請問觀禪如何念住所緣?
※無我,五蘊,煩死了?
※有個可愛的女朋友依然選擇出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