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查士丁尼大帝

這麼久才回來寫專欄的原因是,我也得吃飯嘛,不過這之後的故事就很好玩了。

  • 查士丁尼大帝,如果略懂歐洲歷史,或者法律專業相關人士,應該都知道這麼一號人物,其實他的希臘名字應該叫Ιουστινιαν??,翻譯過來應該叫優士丁尼,我們也知道羅馬其實是不分I和J的,只不過到了英語裡面他名字變成了這個Justinian,其實我們著名的「丁日」賈斯汀比伯,也是來自這個詞源。說來也奇怪,其實不久之前的東方,號稱「正統」的東晉,也出現了一個神奇的將軍,也是個幾乎收復故土的能人,不過事實證明就算是英雄,在新時代未曾到來之時,也只不過是元嘉草草。

西羅馬滅亡後,以曾經希臘人殖民城市拜占庭為首都的東羅馬自然是以羅馬帝國唯一正統而自視的,不過不同於當年還頗為蠻荒的中國南方建立的南朝,東羅馬主體區域是文化極其發達的希臘語區,這也就為後來的東羅馬帝國希臘化埋下了伏筆,也造成了後來歐洲直接改稱東羅馬為拜占庭了。

不過事實上我們現在所能知悉的羅馬帝國的榮光,甚至更早的希臘,有很多都源自東羅馬,甚至很有可能是從東羅馬杜撰貼合上去的,東羅馬帝國從西羅馬被瓜分直到穆罕默德二世的突厥兵攻破狄奧多西城牆,千年的時間,直接勾畫出了西方中世紀歷史中,最燦爛和令人扼腕的一頁。

要說別看西羅馬被幹掉了,這些留存下來的蠻族其實還是奉「羅馬」為正統的,這一點和五胡十六國很像,胡人們在紛爭的時候,還是有樣學樣的把東晉當成宗主國的,不過另一方面,在蠻族們不斷皈依基督教的過程中,他們也奉羅馬的那個大教宗或者說教皇為精神領袖,這也就造成了東羅馬極其尷尬的地位,也預示著幾百年之後的東西教會分裂而產生的——天主教和東正教。

  • 不過和中國的劉淵石勒甚至那些慕容們一樣,日耳曼人在歐洲的經營也經常性的二世而亡,無論是東哥特王國的締造者狄奧多里克,還是法蘭克的締造者克洛維,他們都有樣學樣的「羅馬」起來,但是卻完全玩不出來羅馬的樣子。東羅馬從西羅馬滅亡的時候也和哥特人們商量好了,搞了個互不侵犯友好協約。

圖 西羅馬剛滅亡後的西歐幾個日耳曼王國,以及巴爾幹和小亞細亞為主體的東羅馬,我做的相關圖在大上一章里有。

查士丁尼他舅舅叫查士丁,本來是個農民,連自己名都不會寫的那種。這哥們雖然知識水平不咋樣,但是打仗很英勇,逐漸的爬到了禁衛軍的位置上,逐漸成為了朝廷權力的實際控制者,隨後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第一個文盲皇帝。查士丁畢竟知道知識就是力量,奈何兒子不成器,自己的外甥查士丁尼卻學啥會啥,就開始以羅馬宮廷教育法大力栽培之,查士丁尼其實是東羅馬最後一個以拉丁語為母語的皇帝,不僅如此,他也很快的就可以西方的那些蠻族國王談笑風生了。

  • 查士丁尼繼任的時候大約是劉裕死後100年,和劉裕很像,出身不怎麼樣的他卻有個不小的夢想,希望能夠真正的復興羅馬的領土。他繼任後,立刻把自己的好基友貝利薩留封為大將軍,要說貝利薩留也是東羅馬歷史上有名的名將,他老婆和查士丁尼老婆當年都是馬戲團的好姐妹,所以也因此隨著查家的飛黃騰達一步登天,這種草根階級的皇室搭配,戰鬥力和改革力爆表在歷史上也是常見的。

圖 很有名的拉文納教堂的鑲嵌畫「查士丁尼和他的廷臣們」,旁邊那個就是貝利薩留。

查士丁尼知道東邊的那個波斯,一直都是羅馬帝國時代緩解內部矛盾的主要對手,熟悉之前章節的也知道,這地方也是羅馬的墳場,如今時代不一樣了,羅馬的基本盤都被日耳曼給捅了,所以重心應往西而不是波斯,532年查士丁尼和波斯薩珊王朝簽署停火協約,為此東羅馬還給波斯支付了一次性巨大賠款,要是沒有後來查士丁尼和貝利薩留的戰功,這個行為一般就被認為是喪權辱國了,所以說皇羅的心態那是要不得的。

而如今的西歐,是義大利半島的東哥特王國、西班牙地區的西哥特王國,高盧(法國)地區的法蘭克王國加上北非的汪達爾阿蘭王國並立的情況,查士丁尼對如今德國以及北歐的還沒基督化的蠻子也沒啥興趣,那麼這個時候最正確的選擇,就是幹掉實力最弱的北非汪達爾王國,當年也正是汪達爾,摧毀了西羅馬復興的最後希望。

  • 和波斯簽署合約的第二年也就是533年,貝利薩留領著一支一萬五千人的部隊進入汪達爾王國然後就把迦太基給佔領了,所以也不是黑當年歐洲的人口和戰鬥力,這種人數的戰爭在當時的中國確實規模太小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啥後來東方輕易碾壓的游牧民,最後可以把歐洲弄得如此之慘。

不過對於義大利的東哥特王國,東羅馬的征服就並沒有那麼順利了,在上一章講西方的時候,也沒少吹捧東哥特的締造者狄奧多里克大帝,狄奧多利克的女兒阿瑪拉是個親東羅馬派,而狄奧多利克的侄子西奧達卻對「正統」沒啥概念,到了535年兩人就繼承權問題打了起來,阿瑪拉趁機呼喚自己崇拜的東羅馬帝國軍,貝利薩留在那不勒斯大敗西奧達,沒想到從此之後東羅馬就和東哥特的保守勢力展開了拉鋸戰,直到536年貝利薩留才佔領羅馬城,卻極大的破壞了亞平寧半島的生存環境,百姓也是哀鴻遍野,538年東羅馬軍隊佔領米蘭,東哥特人奮勇抵抗又把東羅馬趕了出去,至此半島人口銳減,還發生了大饑荒。

  • 540年,鍥而不捨的貝利薩留最終佔領了拉文納,這個地方在西羅馬的後期一直是帝國首都,東哥特貴族這個時候直到抵抗應該是不成了,於是就想出了一條反間計,他們表示假如貝利薩留願意接受「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尊號,他們就停止抵抗,而這位大將軍竟然表示同意,其實目前來看,貝利薩留對查士丁尼也是忠心大大的,他很可能是假裝同意領西羅馬帝位然後負荊請罪的,不過查實丁尼從一開始,就一直對貝利薩留有提防,而且往往這種比較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往往都是兔死狗烹的,但老查畢竟不是一般人,如果熟悉那段時間歷史的也知道,雖然貝利薩留有點岳飛的味道,但查畢竟不是趙構,這哥倆雖然雖然晚年貌合神離,但是卻在同一年去世,不知道是查士丁尼安排的身後事,還是上帝安排的巧合。

由於連年的戰亂,義大利不久就爆發了大起義,這也就是所謂「第二次哥特戰爭」,因為這段時間查士丁尼對貝利薩留的懷疑,只給了貝利薩留一支小部隊,這段殘酷的戰爭史,可以去看同時代史學家普羅科比編撰的《秘史》,而且比較神奇的是,這個普羅科比作為查士丁尼和貝利薩留的共同好友,也同樣都是565年掛掉的。

雖然貝利薩留552年出兵西哥特王國,佔領西班牙東南,554年最終徹底剿滅義大利起義軍,佔領東哥特王國,但是整個義大利地區,西羅馬所留下來的遺產徹底崩塌,要說狄奧多里克建立的東哥特王國怎麼說也是個前漢,那查士丁尼死後,日耳曼倫巴第部佔領的義大利,就只能說是個後趙了,歐洲的「中世紀」化,進一步加強。

到了這個時候,查士丁尼也已經不年輕了,但是西歐最強大的蠻族王國法蘭克卻穩定的繼續發展,克洛維死後的法蘭克雖然沒有那麼強勢,但卻在南歐戰亂的同時,成為西歐的一個重要的拉丁化中心。

圖 查士丁尼去世前,領土達到極盛的東羅馬帝國,除了高盧以及部分伊比利亞地區,幾乎恢復了羅馬帝國的版圖。

而查士丁尼本人,和同時代的東方南朝梁武帝蕭衍一樣,都是個狂熱的宗教信徒,他大力的推廣單一化的基督教,也重修了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個建築以後會著重說。他們倆都希望在中世的亂世中,用民眾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宗教來維持穩定,卻最後被宗教反噬。這個過程也造成了西歐地區的不穩定,其實之後我們講到蕭衍的時候,也會發現此二人非常相似的地方,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最後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建設的帝國崩塌。

不過統一化的宗教給查士丁尼帶來的,是他迫切的需要一個能夠維持國家穩定的法律,在那個時代,法律的真正推行,絕對離不開一個強權的統治者,而不是現在被無差別鼓吹的三權分立。

查士丁尼法典,是學習法理學以及法制史不可跳過的重要部分,我們經常說,如今世界上除了伊斯蘭沙利亞法以及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以外,大陸法系的法律全部都源於羅馬法,包括中國,而就算是英美法系神奇的判例法,也必然受到羅馬法的大量影響,羅馬法和中國古代法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源於一個海洋商業民族的「民法」,或者說是保護奴隸主利益的「市民法」,而中國古代法律從源頭來說,其實是部落鬥爭中形成的「軍法」,或者說是以殘酷的肉刑為主的「刑法」,如今大陸法系的英文是——civil law,其實就是羅馬市民法的意思。(另外一個法系是英國的common law,字意是「普通法」,這個以後再去說。)

拿破崙晚年回憶自己的一生,他覺得滑鐵盧抹掉了一生的戰功,只有民法典讓他驕傲。話說回來,如今我國仍然沒有《民法典》,僅僅有《民法總則》,預測2020年,我們才會出現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所以查士丁尼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將千年來眾多古羅馬法律彙纂成篇,彙纂成一部統一的法典——《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現在一般稱之為《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早在貝利薩留西征之前就已經彙編完畢,也是東羅馬能夠有如此強戰力的重要支柱,這部法典後來又融入了收錄羅馬法學家的條文解釋的《學說彙纂》以及一個看起來就像教科書的——《法學階梯》,這也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學教科書。

  • 如果說沒有查士丁尼法典,如今的我們是沒法知道古羅馬時代法律的輝煌發展,以及西方法治的榮光的,查士丁尼禁止了其他所有對《民法大全》的評論和修改,就算是之後匯入《民法大全》的《新律》,實際上也都是一些行政法規而已,法典明確的將權力收攏到皇室手中,也因此奠定了東羅馬帝國千年的國祚。

但是在查士丁尼大帝的晚年,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東方來的神奇民族的入侵,查士丁尼當然知道當年東方來的匈人阿提拉帶給他們的恐懼,這群被稱為阿瓦爾人的部族,戰鬥力之強悍比起匈人有增無減,就算當年匈人帝國的殘留——保加利亞,也對其無法招架。

阿瓦爾人的到來,保加利亞人的入侵,造成的連鎖反應和當年如出一轍。

斯拉夫人,本來是主要活動在現在波蘭一帶的印歐民族,其實現在德國的首都「柏林」,也是源自古斯拉夫語的,如果對二戰史感興趣應該知道,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的這個分界啊,從來都是搞得不明不白的,在羅馬的眼裡他們那破地方實在是太遙遠太寒冷,這群比日耳曼人還野蠻的傢伙他們確實也沒什麼興趣,斯拉夫人也經常被日耳曼人和羅馬人當成奴隸,如今英語里的奴隸——slave還和斯拉夫(salvs)是同源詞,也是蠻諷刺的。

斯拉夫人本身是個和別人相安無事的北部民族,卻被日耳曼人的南征以及匈人的西征搞得不得安寧,他們只能建立若干的部落聯盟以求自保。等到匈人安定了,日耳曼人在歐洲玩的不亦樂乎時,斯拉夫部落聯盟也終於迎來了喘息的機會,過著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不過年老的查士丁尼大帝只知道,曾經相對與世無爭的斯拉夫人,開始大量的入侵東羅馬的巴爾幹半島領土,一個個斯拉夫領主駐紮在這裡,讓查士丁尼越發無力管轄剛剛佔領的西歐領土,而這一批斯拉夫人,也最終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南斯拉夫,即將賦予巴爾幹半島沉重的歷史角色。

圖 斯拉夫的古今遷徙。

斯拉夫人南下的原因,很可能和當年哥特人一窩蜂的入侵羅馬帝國如出一轍,那就是東邊又來狼了。

關於東方到來的阿瓦爾人,其族群屬性一直都充滿爭議,不過目前東西方史學界比較支持的說法是,這群哥們和花木蘭打了很多年的那個,讓北朝十分苦惱的柔然汗國,關係極大。不過話說回來,我一個烏蘭巴托放羊的游牧民,怎麼給我調到拜占庭去了?

我們來推一下。

在中亞,大月氏建立的,四帝國時代的,雄霸印度和中亞的貴霜帝國,在印度本土勢力以及一群神奇的民族嚈噠的夾擊下滅亡,嚈噠在中國的記載中,為「車師後部」,車師雖然也是所謂西域三十六國,但是卻不同於龜茲、焉耆等,一般認為是新疆東部的一個游牧民族,不過當時的國人,還分不清他們到底是個啥玩意,一般就把他們稱為「白匈奴」,當然了,這個可不是說頭他們長得白,應該屬於「別部」的意思,白匈奴嚈噠經略中亞,另波斯都頭疼的很。

圖 嚈噠極盛時區域,大致相當於如今中亞大部加上阿富汗老哥,和波斯接壤。

事實上,隨著匈奴的滅亡,大興安嶺崛起的鮮卑民族,牢牢的控制了東方廣闊的內陸,他們實行草原霸權,一直奴役著一個叫做鐵勒的族群。

鐵勒,曾是貝加爾湖一帶游牧的黃種人族群,和鮮卑算是遠親,後來鮮卑一波南下漢化還改了姓,一波留在漠北放羊稱霸,成為柔然汗國,天天和北魏打仗的柔然,自然不會把這幫「鐵勒」當回事,鐵勒因為鮮卑柔然一直以來的壓迫,一部分大量的融入中國北方,比如著名的的「敕勒川,陰山下,天蒼蒼...見牛羊」那個「敕勒歌」,就是北齊貴族斛律金翻譯傳唱的,這哥們就是個鐵勒人。

而剩下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開始向西遷徙,以如今的阿爾泰山為中心擴散,但還是不可避免的大量的淪為柔然的奴隸。

其中有一個鐵勒的部落,就在礦產豐富的阿爾泰山一帶生活,他們的老大叫阿史那土門,是柔然打鐵的奴隸,要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大約就是貝利薩留西征東哥特的時候,大量鐵勒部落組成聯軍開始反抗柔然,阿史那土門作為柔然忠實的馬仔,毅然決然的領兵掃平了自己的同胞們,柔然表示你這個忠心大大的,阿史那土門卻把大量的部隊收歸麾下,開始了軍事化的培養。

圖 現在地圖上的阿爾泰山,實際上比起新疆,阿爾泰山更像是一個「蒙古單元」。

也就是在貝利薩留徹底征服東哥特的時候,改變歷史進程的事情開始了,阿史那土門留弟弟阿史那室點密看家,率軍出征,滅掉了雄霸北方百年的柔然汗國,自封「伊利可汗」,統帥漠北鐵勒諸部,鐵勒人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阿史那土門建立的汗國,就是著名的「突厥汗國」,一般認為,「突厥」就是鐵勒的一種音變。

看家的阿史那室點密一看卧槽,你跑到東邊吆五喝六的當什麼「伊利可汗」,連個蒙牛可汗都不給我封?好歹給個三鹿可汗吧。

阿史那室點密就此帶著大部隊一路向西,直到他發現了在廣闊的中亞,竟然有著當年柔然時代跑過去的大量同胞,包括那個著名的嚈噠。

至此,突厥的史詩開始,一群東方來的黃種人,對中亞雅利安游牧民族的征服開始了,當然不久之後,他們也會出現在書寫已久的歐洲土地上。

只可憐了柔然汗國,除了一部分殘部回到了東方的大興安嶺成為室韋,另外一部分獨立成了契丹,還有一批大部隊在突厥洶湧的擴張中,來到了西方從未見過的土地上。

至於這段歷史,那就要我們回到東方的時候開始講起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軋傷不如軋死」的邏輯和觀念在中國民眾中間如此流行?
三生三世是否在法律上構成侵權桃花債?
名為房屋買賣實為民間借貸
怎麼看待「八達嶺動物園被老虎襲擊」被襲女士「誤認為已出虎園才下車」?

TAG:历史 | 世界历史 | 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