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華冠:2018年前途K50量產,比Model S還要輕|愛分析訪談
指導 | 凱文 張揚
撰寫 | Alfred
摘要:通過自建生產基地和購買關鍵材料,長城華冠可能是國內第一家批量生產電動車的新車企。在設計、製造、材料應用等方面,擁有獨特觀念的長城華冠將在明後兩年相繼推出超跑「K50」和第二款量產車。
今年前5個月,發改委迅速發放了8張純電動汽車生產牌照。6月至今,新牌照卻並未如期而至。一旦牌照發放收緊,資本將向持有牌照的企業傾斜。作為第三張牌照的主人,長城華冠累計股權融資7.4億。
長城華冠、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認為,新能源車的出現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
從製造端來看,表現為門檻的降低,新技術如輕量化、電機、電控、電池,傳統主機廠並無明顯優勢。從需求端來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雙向傳播給新品牌的快速成長提供機會,以往被忽視的個性化需求得到了企業的重視。
長城華冠曾為百餘款國產車和合資車提供過設計和解決方案,其高管團隊均出身於北京吉普,具備設計、研發和生產製造經驗。目前公司在新能源車的車身控制、RESS(可充電儲能系統)、VCU(整車控制單元)和輕量化材料工藝方面擁有較多技術儲備。
據陸群介紹,前途K50車身重量比特斯拉Model S 還要輕。
在生產製造方面,前途汽車堅持柔性化生產原則,允許消費者從眾多配置中進行選裝,這將對車企的大規模製造和供應鏈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此外,為平衡電池成本,前途汽車將採用輕量化材料,為此需要研發新的製造工藝解決方案、使用新的工藝和配置新的裝備。
以上兩點是長城華冠堅持自己建廠的原因。
未來兩年,前途汽車將先後推出前途K50和第二款量產車型。在場景上,前途系列瞄準的是中型城市,日常出行。在設計上,傾向於時尚感和科技感。在目標受眾上,針對的是心態相對年輕,追求高品質、高性能和駕駛樂趣的都市人群。
在渠道方面,前途汽車將採用線上銷售加體驗店的模式,由於K50超跑的定位,前途汽車體驗店不會有大規模的布點。陸群認為體驗店的自營是關鍵,只有自營,才能保證直接接觸客戶。
在智能駕駛方面,長城華冠將與其他平台合作。陸群認為未來智能駕駛發展方向是車車互聯、車路互聯,而不是對人類駕駛行為的模仿,意味著智能駕駛的最終格局是出現幾個跨品牌的供應商。
近期,愛分析採訪了長城華冠、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以下為本次訪談精選。
新能源車製造環節,門檻依然較高
愛分析:在新能源車方面,新車企有機會的原因是什麼?
陸群:有兩個方面。第一,產業門檻的消失和轉移。如發動機以及舊有的材料在新能源車中不再使用。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傳統車企的優勢蕩然無存,新的材料也會要求新的工藝。
第二,從消費端來說,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信息不對稱的弱化,建立新品牌和口碑傳播的速度比過去更快,這為新品牌的傳播帶來一些機會。
愛分析:以前渠道比較單一,在央視上做廣告,品牌傳播得很快。現在互聯網碎片化 ,樹立品牌成本更高。您怎麼看待?
陸群:我們不這麼認為。品牌的樹立分為知名度和美譽度。到中央電視台去打廣告,知名度會有較快的傳播,但是美譽度的建立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現在,互聯網時代極大的加速了美譽度建立的過程。
愛分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減少了,生產環節還會是主機廠非常高的壁壘嗎?
陸群:我們認為製造過程是技術含量很高的一件事, 新的結構、材料、工藝會對車的品質和性能有本質影響。同樣的圖紙給不同的廠家會有不同的品質。
整個開發過程可以分為產品工程和製造工程。產品工程是把想法變成圖紙,製造過程是把圖紙變成實物,這裡就涉及新材料、新工藝、定製化、信息化等等,需要不斷進步和創新的事。生產過程技術含量很高,我們需要掌控核心技術。
愛分析:除去三電以外,還有哪些公司認為是核心技術?
陸群:輕量化材料應用是核心技術。輕量化材料的應用對應著新的結構、新的力學解決方案、新的工藝和新的裝備。核心技術我們會自主研發,如VCU、RESS、 輕量化技術、電芯和電機我們打算進行採購。
愛分析:今年電動車領域會有大的變化嗎?
陸群:新能源汽車製造資質開始收緊 。前段時間出了新的指導意見,目的在於抑制各地政府的投資熱情,這個影響會比較深遠。
個性化需求催生柔性生產
愛分析:怎樣平衡汽車大規模製造和消費者需求個性化?
陸群:這是工業4.0、2025智能化製造需要解決的問題。過去的機器都是完成標準化動作,工業模式是:要提高效率,就要使用更複雜的機器,越複雜這個機器就越專用。所以在前期的投入非常高,這種財務模型就必須要靠規模效應來攤薄前期的投入。
未來,智能化製造就是每一個機器都不再是完成單一的標準化動作,會有很多程序去幫助做出主動的判斷,從而達到柔性化的生產。
愛分析:行業現在能達到什麼樣的個性化水平?
陸群:現在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無一例外都採取多種選裝的標準化,比如說尊貴型、旗艦型和時尚型等等。我覺得這是早期個性化,但比起原來的選裝是一個大幅度的退步。
提供更多個性化選裝的前提是要有好的供應鏈管理,各級供應商的信息鏈打通。
愛分析:特斯拉網上選擇配置再下單,對生產周期影響大嗎?
陸群:只要物流組織、生產系統能夠信息化,對生產周期不會有大的影響。
愛分析:出行方式對電動車造車企業有何影響,長城華冠看到了什麼樣的機會?
陸群:籠統的講,人類歷史上整個出行從來沒有改變過,都是從A點移動到B點 。但實際上,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會有自己的出行需求,未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出行工具。
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的每一次出行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為每一次出行都匹配相適宜的出行工具。目前汽車的造型設計大同小異,同質化程度很高。主要原因是需要滿足個人和家庭的各種出行場景,所以汽車做得很綜合。如果說將來能夠按照每個人基本出行去安排,按照每次出行來安排,車會做得比較個性化。
受制於應用場景,電動車燃油車長期並存
愛分析:現階段電動車更適合做商用車和專用車,而非乘用車。您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陸群:電動車和燃油車有各自適用的場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電動車和燃油車是並存的。並存的原因是因為存在不同的適用場景。
愛分析:哪些因素決定電動車的適用場景?
陸群:決定適用的因素是充電的方便程度和續航里程。第一,充電的方便程度取決於基礎設施建設。現在的不方便不是由技術難度和價格造成的,是需求不足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建充電基礎設施的商業利益還不明顯。我們認為這對電動車的制約不會很大。
第二,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快充技術將越來越容易,未來三五年是樂觀的。今天已經出現了一些合適的應用場景,如果只上下班通勤,不存在跨城際的交通需求,那麼現在的續航里程是足夠的。
愛分析:是否像智能手機的爆發一樣,電動車也需要一個像iPhone一樣的產品來帶動?
陸群:電動車和智能手機還不能進行類比。智能手機在覆蓋功能機的所有功能基礎之上還拓展了很多功能,所以做到了在很短的時間內替換了功能機。電動車現在還不能在每一個應用場景替代燃油車,這不一樣。
智能駕駛循序漸進,車聯網是出路
愛分析:怎樣定義智能汽車?
陸群:現在行業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認知。車的構成可以分為基礎層和體驗層。基礎層就包括汽車的基礎功能。上網、導航、音響這些就是體驗層。如果你認為上網就是智能汽車,那麼很快就都是了。
我理解的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汽車是,車在駕駛過程當中出現智能化的介入。從最開始的輔助駕駛到智能駕駛。智能駕駛是一個逐漸的過程。車距提醒、車道提醒,都是早期智能的一部分。現在開始介入到操作,比如說車距保持、自動剎車、自動跟車。
愛分析:長城華冠會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陸群:我們做不做無人駕駛基於兩個判斷:一、研究該技術是否具備優勢;二、新技術要符合未來產業格局。
智能駕駛不會是每個廠商都會有自己的產品。誰能技術領先且能夠大規模的跨品牌應用,才有優勢。因為越多的車應用,就會有越多的數據收集,才能夠快速迭代。因此,最終勝出的一定不是某一個製造商,而是一個跨品牌的供應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認同我們的一個判斷,智能駕駛最終可能不是做一個模仿駕駛員的機器人。而是通過車車互聯、車路互聯和自主判斷做到智能駕駛。
當車車互聯和車路互聯實現的時候,一定會有統一的唯一的標準。實現這些標準和功能的前提是製造一輛好車。車的底盤控制要足夠精準,可靠性要高。
定位人群:心態年輕,追求品質和駕趣
愛分析:超跑之後的量產車的定位是怎樣的?
陸群:首先,肯定是面向更大眾的市場了。我們瞄準的是中型城市的日常出行。第二,用時尚的設計去吸引心態年輕的人 。第三,我們趨向於追求駕駛樂趣的人群。
愛分析:會跟特斯拉定位比較吻合?
陸群:我覺得一定是有所重疊,但是絕對不是完全的吻合。特斯拉科技感很強。我們肯定會在科技感上努力,但是我們更加傾向駕駛樂趣。
量產在即,自建渠道推廣
愛分析:前途汽車到量產需要多長的時間?
陸群:前途K50第一輛量產車今年年底會下線。工信部還需要審查,產品公告也需要幾個月時間。上市要等到明年,面向大眾的那一款會在一年以後推出。
愛分析:到規模量產的時候,成本會是多少?
陸群:我們要和燃油車相比,同樣功能要做到成本相當。輕量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少裝電池。如果用的是傳統燃油車結構,就做不到輕量化,電池成本就會高很多。
愛分析:前途K50年底下線的話,銷售渠道方面會怎樣布局?
陸群:我們會開設體驗店,布點不會太多。像前途K50,不會依靠數量打天下。汽車本身是耐用消費品,決定了購買低頻。
愛分析:渠道需要下沉的時候,還會堅持自建銷售店面嗎?
陸群:體驗店一定要自營,要保證我們能直接接觸用戶。
關注愛分析訂閱號(ifenxicom),回復「 長城華冠」即可獲得完整版報告。
愛分析是一家專註創新領域的獨立投研機構,研究領域包括新金融、企業服務、人工智慧、教育科技、汽車出行和新零售等。關注愛分析公眾號ifenxicom,及時獲取重要信息。
添加愛分析群小秘微信(ID:ifenxi502)即刻加入愛分析行業討論群。
推薦閱讀:
TAG:新能源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