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麥肯錫,他們是否過得更好?
原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職問」(ID:zhiwen_15)
諮詢業頻繁跳槽,似乎已成為這一行業繼高門檻、高薪資、高工作強度之後的印記。
那些離開麥肯錫的年輕人,都曾在這裡度過他們最繁忙、最激情、最折騰、最充實的一段時光。他們說:從未後悔進來,也不曾後悔離開。
那麼,離開作為職業起點的頂尖諮詢,他們去了哪?是否過上了他們想要的生活?
他為什麼離開麥肯錫
之前聽朋友說過,諮詢業最常見的人有三種,一種是將諮詢作為畢生完美事業的天生 consultant ,一種明知諮詢於己是錯誤選擇但仍堅守下去,而最後一種,最為常見:將每一段諮詢職業經歷都作為不錯的職場履歷。
動筆前採訪了多位諮詢業跳槽人士,也做了很多 research ,得出結論:諮詢跳槽最常見動因有以下幾種:
一、工作與生活平衡難以實現
諮詢行業,尤其 MBB ,其工作強度之大常令外界人士感嘆 consultant 拿再多薪水也不為過。
之前聽一位法律行業的閨蜜說,在金杜,七八點下班像過年,十一點多是常態,每個月都有幾次一兩點下班,每兩個月就要來兩三次通宵。而麥肯錫工作強度,與之相比絕對有過之無不及。
凌晨兩三點下班、連續工作五六十個小時、出差時間遠多於留駐公司所在地、常常與友人約飯但突然得到出差通知不得不取消...這些都是麥肯錫再常見不過的場景。而工作強度略低於 MBB 的 Tier 2 諮詢,以 RB 為例,非忙季也要十一二點才下班,出差更是家常便飯,如 RB 做汽車領域,從助理到高級顧問、甚至合伙人,都避免不了每年需要多次飛去長春、上海等地長時間出差。
無論是從外部施壓還是 consultant 對自身要求來看,頂尖諮詢公司絕對是勞心勞力勞神的工作選擇。很多人在工作3-5年後,會因為個人生活、娛樂時間基本被工作填滿、家庭得不到照顧、厭倦「空中飛人」日子,而選擇離開 MBB 或是離開諮詢行業。
二、職業瓶頸:up or out
「 up or out 」規律,指的就是:如果三年內沒有升職,就得出局。
不同於在企業做戰略諮詢,頂尖諮詢公司和諮詢行業晉陞路徑要明晰的多,當你在一個 level 上做的比較得心應手,所在公司就會希望你能擔負起更多職責。通常每兩三年會有一次升職,與此伴隨著薪資的增加。
可很多時候,從公司角度來看,你的 pay 越來越高,但你對公司貢獻的增長卻不像 pay 增速那麼快,那麼你的性價比也就越來越低。到了這個時候,他就會想:為什麼不找便宜的人來替代你。畢竟,作為求職領域的優勢方,麥肯錫永遠不缺人才。
但是,在這場博弈中,也並不存在弱者。諮詢行業出來的沒有傻子,很多人從進入麥肯錫那一刻就早早知道了這一所謂職業瓶頸,也就會更清醒地看到自己想要、以及應該走的道路是怎樣的:出走,行業內或是業外。
三、職業成就感
這裡所說的職業成就感並不是說他們從諮詢這一行業中得不到成就感,而是由於諮詢的工作性質,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並與他們所付出的不對等。
很多跳槽或沒跳槽的諮詢公司朋友都抱怨過:不想再為甲方工作,不想再為他人做嫁衣。
從外人眼中來看,諮詢很多時候不過是「外行」指導「內行」,還拿著高於工作價值的薪水;
在一些甲方眼中,很多諮詢項目既然不能馬上產生價值,那麼它就是沒有價值;
而從 consultant 眼中來看,哪怕我再有真知灼見,哪怕我把甲方的活兒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哪怕我有很好很好的表達能力,也架不住客戶按自己理解所作出的那些不合理的評價。
很多 consultant 做了多年諮詢後,越發地希望可以深入一個有發展的行業慢慢挖掘看到、感受它的改變。
四、收入翻倍 Why not?
很多畢業時職業方向不明確的名校學子會將諮詢,尤其是 MBB 作為極好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接觸到很多行業、項目,方便找到自己想要從事的路徑與方向,還可以得到最頂尖諮詢的鍍金,為之後的職業發展奠定一個很好的起點,增加一項極有競爭力的 title 。
很多諮詢師在工作三五年後跳槽去到了更高薪的平台,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是:投行。
從 consultant 角度來看:我在諮詢做的事情,和投資前端的分析很像,那麼為什麼不去做投資賺更多錢呢?
與諮詢相比,投行的 pay 天生更有優勢,尤其是 bonus 。譬如,麥肯錫本科畢業第一年在國內的收入一年30多萬,而倫敦的一家小投行,不加 bonus 是50多萬,一年可以收入七八十萬,與諮詢相比基本是翻倍。反正到哪都是累,但投行可以賺更多錢,Why not ?
諮詢跳槽常見路徑
諮詢跳槽,一般有以下幾種最為常見的走向:
一種是跳槽去到更高階的諮詢公司;
一種是跳槽到比較成熟的甲方,在公司做戰略諮詢方向;
一種是跳槽到金融投資相關、投行;
一種是創業,開始做自己的事業。
行業內跳槽,通常是由低一階的諮詢走向更高階諮詢公司,其對跳槽者的要求非常之高,很多人會選擇工作一段時間後先去讀個 MBA ,再回到諮詢行業,或是在諮詢公司內部獲得職位晉陞,或是跳入更高階的諮詢。
如果沒有 MBA 鍍金,進階道路還是非常不易的。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先在比較精品的諮詢公司做了兩年,並且他在公司內算是表現非常出眾的一類,之後進入了摩立特,再之後又去到了 MBB 的一家。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在金融領域非常有經驗,並且所研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一個工種。
此外,諮詢業也不乏很多最初在甲方工作之後跳槽諮詢的,雖然不是諮詢出身,但這一類人士如果是在行業內做的比較精專的,去到諮詢也會很加分。在諮詢的社招中,很多諮詢公司希望 candidate 是在行業內、企業內有過三年左右工作經驗的(諮詢師並不會在前兩年選擇行業方向,有什麼做什麼,第三年開始會比較專註於一些領域)。我的一位師兄走的就是這樣的路徑,畢業後他在工業行業內做了兩年,後來跳到了埃森哲,又跳到了麥肯錫。
至於跳槽到甲方的 consultant ,雖然跳槽後可能接觸的會是一個全新的行業,但由於在諮詢公司學到並實踐了很多方法論,工作起來基本不會受到跨行帶來的阻礙。
「將諮詢公司思維運用到公司方向,是很多諮詢師行業外跳槽後的慣用方法。譬如之前我在 MBB 中做的主要是能源方向,跳槽百度做投資、戰略之後發現,雖然互聯網公司發展很快,沒有時間培養你行業分析的方法論,但其實在諮詢公司和 TMT 的方法論是相通的,即便是我跨行來看行業內東西,諮詢公司的方法論和思維的幫助都很大,工作起來非常順。」
從甲方企業角度來看,也會很樂意於僱傭曾任職麥肯錫等頂尖諮詢公司的 consultant 。以房地產行業為例,萬科、華夏等名企一度非常偏好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跨國社會精英。此前萬科的「007行動」(寓意搜羅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精英人士)2007年就從麥肯錫中挖來了不少人並委以重任。
其中,被稱為」少帥「的孫嘉,跳槽後先後擔任萬科戰略與投資管理部總經理、西安萬科總經理、上海萬科總經理、集團執行副總裁。而同出身於麥肯錫的北京區域總經理劉肖,也被認為是萬科第三代的中堅核心。
看得見的機遇,看不見的挑戰
當然,諮詢跳槽的道路上除了看得到的機遇,也會有很多難為外人道的挑戰。其中包括人脈資源、客戶資源的流失,轉行後短期內的不適,創業道路上的壁壘等。
對於轉向甲方做戰略的人來說,如果不是以高起點落到企業中高層職位,那麼在公司做戰略不僅薪資水平、漲薪幅度略低於諮詢(持平已經很不錯了),職業路徑也並不如在諮詢業內清晰。在諮詢的話,可能十幾年可以做到合伙人,但在公司,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和晉陞方向。並且,通常諮詢公司氛圍較甲方甲方公司更為單純,人事關係也沒那麼複雜。
對於轉去投資方向的人來說,在諮詢至少可以旱澇保收,而投資卻可以直接看到成果,這算是一個不小的風險點。
對於轉而創業的人來說,雖然在開創自己事業過程中可以收穫更多自豪感並且可見證很多項目的落地實施,但是與此同時你需要承擔的壓力和工作強度與諮詢跳槽前可能有增無減,要讓一家公司有效運轉、調整組織架構、流程化工作體系、優化員工績效激勵等,要做好這一切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
-------------------------------------------------------------------------------------------
許多同學私信我一些求職上的問題,時間有限不能逐條回復,抱歉抱歉!如果有求職方面的難題可以加我的同事,職問職業發展諮詢師Max的微信號:Maxdxh ,歡迎騷擾~ 更多四大、諮詢、法律、投行等求職乾貨分享歡迎圍觀微信公眾號「職問」
推薦閱讀:
※諮詢求職失敗7宗罪,你犯了幾宗?
※拿到美國麥肯錫Offer,我是如何做到的
※諮詢業內與業外人士分別會怎樣評價諮詢行業的社會價值、生活價值?
※如何在諮詢行業選擇目標公司?
TAG:麦肯锡Mckinsey | 咨询 | 咨询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