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家長如何選幼兒園?全面解析芬蘭幼兒園種類

小覺五個月大,我思索著該報名幼兒園了。

把這個想法告訴國內的朋友,引來劈頭蓋臉的震驚和質疑:你這做媽的心真狠!才5個月大,就忙著選幼兒園?這麼小,在學校哭鬧怎麼辦?老師不能及時照顧他、回應他的需求怎麼辦?其他小朋友追跑打鬧時,踩到他怎麼辦?更別說餵奶、換尿布、睡午覺。」

一連串「怎麼辦」向我撲來,劈頭蓋臉。

我理解這些中國式家長的顧慮,不過處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世界第一的芬蘭,我淡定自若。這麼早報名,是因為在芬蘭,嬰兒9、10個月就可以去幼兒園上學。但是,所有中國家長都會面對的難題——擇校,也擺在了我面前。

網上報名時,芬蘭幼兒園的種類讓我眼花繚亂: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國際幼兒園、私人家庭日托班、開放幼兒園、早教俱樂部。可選擇得太多,我決定實地考察。

一、公立幼兒園:政府讓每一個孩子入園

以我們家為坐標,1km以內,竟然有4所幼兒園。三所公立,一所私立。覆蓋率這麼高,是因為芬蘭幼兒園是小班制、師生配比低。根據兒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芬蘭幼兒園內部分0-3歲小組和3-6歲小組,前者師生配比是1:4,一個班平均12個學生;後者師生配比是1:7,一個班平均21個學生。芬蘭幼教這種師生配比,在全球都是高標準。對比看幼教質量不錯的上海,據上海統計局數據,2012年上海幼兒園共有49000位教職工,480600個孩子,這樣算下來,上海的師生配比約是1:10,一個班級平均30個學生。

芬蘭這種小班制,跟它踐行平等、公平的教育理念密切相關。班小人少,每個孩子才更有可能都得到老師的關注和照顧,不然老師只照顧到班裡的個別學生,如何談公平?另外,不管身在繁華都市赫爾辛基,還是居住在北極圈內的拉普蘭,幼兒園的師資和配置幾乎差不多,這才是真正讓每個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資源,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其實,我並不存在真正的擇校難題。

更讓家長放心的是,師生配比中的「師」,不僅有幼教老師,還有護工。這與芬蘭幼教的理念密切相關:幼兒園是孩子白天的家,爸爸媽媽要回職場,那照顧幼兒的任務就由專業的幼教機構接手,要做好保育工作,照顧好孩子身體發展,讓其健康、快樂成長。

參觀公立幼兒園

2月初的芬蘭,冰天雪地,我去參觀一所公立幼兒園。在園外遇到享受冰雪樂趣的芬蘭師生,當時零下8度

2、3歲,甚至1歲左右的孩子,在雪地里打滾、鏟雪、爬滑梯、做遊戲,伴著笑聲跑著、鬧著,幼教老師站在我旁邊看著他們,基本不管不問。早就知道芬蘭人是在雪裡爬著長大,看到1歲嬰兒坐在雪地里鏟雪,我依然震撼!這位幼教老師,根本不擔心1歲嬰兒怕冷,孩子就是要多多室外活動,多多親近冰雪、親近大自然。

跌倒、爬起,繼續,這就是生命。

寒冷、冰雪、森林、湖水,是芬蘭人的成長家園。在家園裡玩耍,芬蘭人不怕寒冷,不怕跌倒。我們常說要愛家愛國愛自然,不讓孩子與自然相處、與自然互動,孩子如何熱愛自然與環境?不讓孩子在家園玩耍,孩子如何熱愛生活,熱愛國家?

我與幼教老師在雪地里聊了半小時。她告訴我,大部分芬蘭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兒園,就近入學,先報先得。這個園幾乎名額已滿,除非有孩子換去其他學校,否則我們家小覺進不了。不過,如果這個園沒有名額,也不用擔心,還有其他選擇。芬蘭幼教的另一個理念和政策是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早期教育的權利,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入園。

二、少數派的私立幼兒園

如果說公立幼兒園追求學生各方面的均衡發展,那私立幼兒園則滿足孩子個性化發展,這也是芬蘭為什麼會存在私立幼兒園的原因,比如國際幼兒園裡多語言交互環境,更能給孩子聽說多語言的情景;教會幼兒園有信仰滲透;建築幼兒園從小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運動幼兒園,身體活動會更多。

至於,學前兒童到底是應該全面均衡發展,還是早期注重培養某一方面的個性和特長?我需要更多求證和研究。

推著嬰兒車,3分鐘後,我到了離家最近的私立幼兒園。它是一所運動幼兒園(Liikuntap?iv?koti),身在森林中。一個大廳,各種玩具、餐桌、廚房、兒童高度的水池,左側一間卧室,右側衣帽間。室外是運動場、沙地、攀爬架、滑滑梯、鞦韆和工具房,籬笆內是學校,籬笆外是森林

小朋友們追逐打鬧,玩具鋪得滿地,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笑容,自然、放鬆、開心。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孩子就要像個孩子,在有限的童年無憂無慮。就在這裡,我第一次見到了園長Anna。她在忙著跟兩歲的孩子玩玩具,一個園長,坐在地上,毫無架子。

「你會選擇我們嗎,為什麼?」我沒想到Anna會問我這個問題。

我設想,作為一個園長,應該會說些「要選擇他們」的理由,誰知她根本不向我推銷自己的幼兒園,反而問我如果選擇他們幼兒園,是看重什麼。那一刻,我突然真正體會到,即使處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世界第一的芬蘭,在選擇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所謂「最好學校」概念的,只有更傾向於發展孩子哪一方面,更看重的是幼兒園的風格是不是和家長認同的教育理念相符,能不能讓孩子得到個性和均衡發展。

而這所幼兒園的個性就是運動。

後來,遇到我的芬蘭朋友Marianne,她是師範系研究生在讀,她為三歲的女兒選了私立國際幼兒園,我問她為什麼要選擇國際幼兒園。她的回答是,希望女兒能多語言發展,在家說芬蘭語,去幼兒園說英語、芬蘭語。

我和Marianne都認同,在芬蘭讀私立幼兒園,畢竟是少數派。私立幼兒園,僅占日托總數2%。細看整個城市的幼兒園分布,我發現芬蘭的私立幼兒園一直不溫不火存在著,為什麼沒有擴大?這跟芬蘭是福利社會有關,從出生到墳墓,政府全部都管,公立幼兒園基本覆蓋了全國的早教需求。

這與上海大相徑庭。上海公立幼兒園即使收費低,但仍有35%的家長選擇去昂貴的私立幼兒園。我很好奇,為什麼芬蘭家長如此認同和信任公立幼兒園?Marianne告訴我:「在芬蘭,政府提供每個幼兒上幼兒園的權利。每個學齡以下兒童,都無條件享受同等質量的幼兒園,不管你在首都赫爾辛基,還是北極圈內的拉普蘭,從師資到教育資源配置都是一樣的,幼兒園一方面作為社會保障體系支持父母養育孩子,另一方面與父母一起,促進兒童個性和平衡發展。」

另外,自1973年《兒童日托保育法》起,芬蘭政府也將私立幼兒園囊括進政府的幼兒園體系,同樣享受國家的津貼、財政支持。可以說是私人辦學,國家扶持。

作為外來移民,我們已經是少數派了,要讓孩子接受少數派的教育嗎?

三、家庭日托班:開在鄰居家的幼兒園

政府除了補貼私立幼兒園,還資金扶持個人在家裡託管幼兒,它就是家庭日托班(Family day-care)。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芬蘭,經濟急劇增長,就業市場擴大,更多女性到職場工作。芬蘭人互幫互助的傳統就在那時推動了家庭日托班的發展。一批女性需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上班,另一批女性仍然在家帶小孩,於是她們自我僱傭,既照顧自己的小孩,又可以靠照顧別人家的小孩獲得薪酬。而這個薪酬還是政府發的,何樂不為?

1971年芬蘭政府出了官方指南,對可以在家開托兒班的照料人提出資格要求,可以是幼教老師,也可以是有經驗的媽媽,但後者需要經過政府審核,才能開班。全職最多只能帶4個小孩,包括自己的孩子,配比也是1:4。到1980年代,照顧幼兒的家庭照料人人數,竟然佔到了home-based employment的40%。芬蘭用走過的路告訴我:「工」不只是在外找份工作,在家育兒也是工種之一。

我芬蘭家庭的媽媽,90年代末就選擇了家庭日托班。她說最重要的因素是靈活性: 1.離家近,照料者就是自己的鄰居,方便接送,好多時候是鄰居把孩子送回來。2.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孩子很少,抱團組班,從小就認識,可能成為終身朋友。 3.家庭日托班更適合情緒敏感的兒童和易過敏的兒童。

調研芬蘭幼兒園種類,另一種更靈活的幼兒園引起我的好奇,這就是由當地權威機構主辦的開放幼兒園和早教俱樂部。

四、當地權威機構主辦的開放幼兒園和早教俱樂部

我第一次接觸到開放幼兒園,是在由移民局舉辦的公益機構Gloria。他們一星期舉辦一次親子活動,所有人免費參加,不僅給孩子提供點心,還給家長準備飲品、或下午茶。旨在為孩子提供同伴互動的機會,以及為在家照顧兒童的人們提供社交網路

教育系老師告訴我,還有早教俱樂部。它是專門針對兩歲半以上,沒有上幼兒園的兒童,提供的短時間社交情境場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教養團體存在?因為不是每個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去幼稚園,但又希望,孩子可以獨立適應團體生活。此外,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可以先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慢慢適應,一周2、3次,2-3個小時,沒有父母陪伴的時光,孩子用緩慢的步調,為獨立去上幼兒園做準備。

此外,各地區教會也有類似的早期教養團體,一周1、2次,一次2-3個小時。孩子有社交互動場合,家長能建立育兒圈。

看完整個城市的幼兒園布局,有個事情讓我疑惑:芬蘭怎麼沒有華德福、蒙台梭利、瑞吉歐幼兒園?這些可是火便全球的幼教。前面說過,芬蘭私立幼兒園是少數派,僅佔總數2%,其實在首都赫爾辛基還是有零星兩三所這樣的幼兒園,但絕大部分的芬蘭家庭去的是公立幼兒園和家庭日托班。

幼教其實是教育理念和實踐過程,不是名稱。美國的華德福、義大利的蒙台梭利、瑞士的瑞吉歐之所以出名,是他們抓住了幼兒教育的本質,比如都尊重兒童的選擇,幫助和激發兒童在智力、創造力和社會技能的發展;都注重培養兒童成長的自主性,這個過程是自然的、充滿活力的,自我導向的;都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很高。家長信任的是背後的教育理念和教師,而不是稱呼。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芬蘭沒有這些幼兒園,我會告訴他:芬蘭幼教是華德福、蒙台梭利、瑞吉歐的組合。

就像樂高,拆解、重組,取名芬蘭幼兒園。

(作者錢文丹,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教育系碩士研究生,芬蘭教育的親歷者和研究者。)

推薦閱讀:

零基礎想開幼兒園和從事幼教工作,需要做什麼?可行性高么?有錢有時間去各種課程各種培訓?
想辦幼兒園,需要辦哪些手續?
孩子上幼兒園為什麼這麼貴?

TAG:幼儿园 | 芬兰 | 学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