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中最初的聲音 ——早期有聲動畫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17年2月15日,原標題《動畫中最初的聲音 ——早期有聲動畫》,轉載請註明出處。
和實拍電影一樣,動畫的聲音也不是跟畫面一同誕生的。動畫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默片時代。實質意義上的電影聲音元素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它的到來致使包括動畫史在內的電影史產生了巨變。
1927年,實拍領域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誕生,並在票房上獲得巨大成功。儘管如此,很多人還是一時之間難以接受在電影中加入聲音元素。電影聲音現在看來如此平常,在當時卻是件不得了的東西。
許多學者紛紛撰文聲討有聲電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恩海姆,他將有聲電影描述為「雜種的藝術」,認為當電影開始說話和演奏音樂之時,它便盲目地試圖模仿現實,不再具有對現實的超越性,也就無法成為一門藝術;唯有默片才具獨特的美學價值。
阿恩海姆和他的書《電影作為藝術》
不絕於耳的反對之聲並未阻擋聲音對電影的入侵。1928年迪士尼的《蒸汽船威利》作為最早的聲畫同步動畫而獲得了轟動。
這部短片裡面充滿了對聲音元素的主動使用。影片一開始,便是蒸汽船在水面上駛過,伴著「突、突、突」的聲音,船上兩個煙囪交替向半空中噴氣,聲音和畫面完全同步。米奇站在船上掌舵,悠閑地邊用腳打著節拍邊吹著口哨——這段聲畫同步的畫面如今也成了迪士尼的一個象徵。(就是上面的封面圖啦)
後來,米妮(米奇的女友)把吉他連同《稻草里的火雞》(美國經典民謠曲)的樂譜掉到了地上,被一隻山羊吃掉了。米妮和米奇順勢把山羊的嘴扒開,尾巴折起來搖,於是那山羊儼然一部手搖的留聲機,竟然播放起《稻草里的火雞》!後面還有許許多多演奏音樂的情節。可見《蒸汽船威利》是多麼積極地展示聲音,尤其是聲畫同步的魅力。
——有聲動畫,還是得聽。以下是《蒸汽船威利》的視頻:
米老鼠系列 蒸汽船威利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r0323mhppqz/r0323mhppqz.html聲音對動畫的影響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929年,華特·迪士尼採納了作曲家卡爾·斯特靈的建議,開始了「傻瓜交響曲」系列動畫的製作。從這個標題中明確體現的「交響曲」就很容易看出該系列對聲音的倚重:它將音樂擺在了非常核心的地位。
該系列的片頭都有Silly Symphony字樣
該系列裡的多部作品延續了《蒸汽船威利》中大量音樂與舞蹈表演的模式,譬如《骷髏之舞》里的骷髏架子們就跟著片中的音樂大跳各種動作奇怪且高難度的舞蹈;其中一隻骷髏卸下另一隻骷髏的大腿骨,並在它的脊椎上敲出音樂。
骷髏之舞-迪士尼1929年動畫短篇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h0340petu4c/h0340petu4c.html
《花與樹》中,樹人拉長了花莖做弦,彈起了豎琴。「傻瓜交響曲」系列極盡音樂表現之能事;不過該系列中對人聲的表現並不太多。
——關於《花與樹》的更多介紹,可以點擊如下鏈接:
這是史上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而與之基本上同時代的弗萊舍兄弟則推出了一位能歌善舞的性感女郎:美女貝蒂。她有些嬰兒肥的可愛臉龐和大大的眼睛都是她的標誌性符號。以她為主角的動畫短片里,貝蒂儼然一個真正的歌舞片明星,時常在畫面中一展歌喉,或講述故事,或抒發感情。
愛唱歌的貝蒂,她也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的過程
關於美女貝蒂,更多的介紹可以點擊如下鏈接:
在曾經的動畫里,沒有哪個女人比她更性感
這一歌舞片模式後來也在迪士尼動畫中獲得了更成熟的發展。作為美國動畫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937年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同樣有大量的歌舞片段。
歌舞片模式的傳統和風格基因,延續在了迪士尼後來的動畫電影中,直到今天——這也便是《冰雪奇緣》等作品歌舞風格的歷史源頭。沒有一邊掌舵一邊吹口哨的米奇,也就沒有高聲唱著《Let It Go》的艾莎。
點擊閱讀原文。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 [動畫學術趴],轉載請註明出處。動畫學術趴是國內動畫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深度媒體和愛好者社區。
推薦閱讀:
※4K 120FPS的魅力——FS5+Shogun Inferno V8.3測試
※張曼玉帶亦舒的玫瑰走出書本,做了一場永不褪色的綺夢
※演員能對劇本表示不滿並請編劇修改嗎?
※懷念「不撕逼」的馮小剛
※如何評價演員王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