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筆記會思考
一說到筆記,很多人的認知還停留在「記錄」上。在信息檢索如此方便的今天,僅僅記錄信息的筆記已經慢慢喪失了價值。
你應該寫出會思考的筆記。
先解釋一下,為什麼在電子記錄如此方便的時代,我還會用傳統的紙和筆做筆記。
首先,我寫筆記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思考,是通過記筆記理清邏輯、增加認知深度。所以這需要我高度集中注意力,而用紙筆可以排除干擾,至少不會有電子設備的各種推送干擾我。
另外,用紙和筆可以更加隨意。使用電子設備,只能輸入文字,為了內容清晰,還要做適當排版,畫圖就困難了,還要用專門的軟體,但是這些用一根筆就能解決。
用畫圖來思考和傳遞信息,比單純的文字更加高效。和我一起面對面交流討論過的人可能會發現,我喜歡邊畫邊講,把我的思考路徑呈現在紙上,因為我要快速清空大腦內存,讓大腦減少記憶的負擔,更多去思考和創造。這個時候,紙筆比任何電子設備都要便捷。
那如何用紙和筆寫出會思考的筆記呢?
首先,我會將筆記本橫放,從左到右分成三個區間,然後在這頁紙的左上角寫上這頁的標題。那麼這頁紙的內容都要圍繞這個標題展開的。比如你現在就可以找來一張紙,為這篇小文寫一篇筆記,在左上角寫上「用手寫筆記思考」。
在動筆之前,我們要先明白,增加認知深度的方法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從現象推導出原理,然後總結出指導行動的結論。第二種是先知道了一個理論,然後我們通過案例、新舊知識連接等方式來理解這個理論,最後得出指導行動的結論。
是的,無論哪一種,都要以得出指導行動的結論為目標,所以剛剛劃分的三個區域中,最右面的區域,是寫收穫用的,就是前面的發現,要如何指導自己未來的行為、決策,達到「改變行為」的目的。
那左面兩個區域,可以根據兩種不同的筆記類型劃分。比如上課、看書,這種直接餵給你乾貨知識的筆記,最左面就要寫原理,中間模塊寫支持這個原理的案例、你的聯想、解釋等,輔助你來理解這個原理。
如果你是寫復盤筆記,或者其他需要你自己總結的筆記,最左面就要寫現象,中間模塊來分析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規律等,是一個總結、提煉的過程。
這樣記筆記,才能告別只記錄不思考的窘境。比如我經常看有些人的讀書筆記,只是把書中的觀點抄了下來,而這隻能填滿最左面的模塊,你的思考、聯想和總結指導性結論的環節都沒有,這樣是缺少認知深度的。
你有什麼記筆記的妙招?快分享出來吧!
推薦閱讀:
※當專家倡導快樂學習,到底「快樂學習」是什麼?
※有時候判斷底線時,總是要陷入長久的思考,該怎麼克服?
※零基礎查字典打通白色相簿所有支線會不會讓我學會日語?
※學習背後的秘密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