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何去何從?
2017年,瑞士信貸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發表的《2016年度全球財富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 2016》)顯示,中國家庭財富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在過去的17年間(2000到2016年),中國人均財富從5,670美元增長到22,864美元,年均增幅達到8.5%左右。
胡潤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高達134萬,其中億萬富豪8.9萬名。同時胡潤研究預計,中國的億萬富豪在五年將增長到11萬名左右。
由於家庭財富的增加,也帶來了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這個行業的蓬勃發展。在過去短短十年中,中國湧現出了諸如「諾亞財富」,「宜信財富」,「北京恆天」,「鉅派投資」,「海銀財富」等比較有市場影響力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品牌。
以「諾亞財富」為例。該品牌的控股公司,諾亞控股(NOAH),於2010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在過去幾年,諾亞控股的年營業收入(Revenue),從2012年的5億人民幣左右,快速上升到2016年的25億人民幣左右,年均增幅達到了45%左右。
這些第三方理財機構,確實滿足了一個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那就是中國的老百姓變富了,家庭資產變多了,因此對理財產品的和理財服務的需求也更多了。
但是在這個行業如此高速的發展背後,也有不少潛在的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討。
一、投資者素質
2017年7月,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道,一名被形容為「高顏值」的貌美中國女子,疑與馬來西亞籍丈夫合謀,干下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金錢遊戲詐騙案,在短短半年內招收逾40萬名會員後宣告「崩盤」,捲走人民幣近300億元!
來自江蘇常州的26歲中國女子張雪嬌的丈夫是金融詐騙組織IGOFX的大股東,而她本身則成立一家叫做「一盛金融」的公司,作為中國IGOFX的總代理。IGOFX打著「躺著賺美金」的口號,加上每星期的派息舉動及「人拉人,獲獎勵」的金字塔系統,迅速吸引各地的無知民眾投資,短短半年內即招收多達超過40萬名會員。
據報道,6月30日上午,大約有上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IGOFX的受害者聚集在深圳市公安局門前,進行聯名維權活動。有受害者因找不到張雪嬌,萬念俱灰之下,在微信群組內直播割脈自殺!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讓我有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一方面,對騙子的惡劣行為我感到很氣憤,對那些受害的群眾也感到很同情。但另一方面,我又感覺怎麼會有那麼多「傻子」,竟連如此低劣的「騙術」都會願意相信,而把自己多年辛苦積攢的「血汗錢」乖乖自願送入騙子的口袋。
直到最近我收到一個好友的求助信息,才愈發感覺原來這種事還真挺多的。
給我發信息的這位朋友,是博士學位,他竟然告訴我「難辨真偽」。難怪他母親如此熱情,非要把自己的錢送給對方。其實只要稍微做點盡職調查,就不難得出結論,像上面AGK這種所謂的理財網站有很多疑點。
筆者並不是說他們一定是像IGOFX、晉信、快鹿這樣的「龐氏騙局」。但是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我們沒有必要去冒這樣的險,為了追求貌似比儲蓄利率更高一些的利息回報,去承擔損失100%本金的風險。
我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中國的老百姓非常需要投資教育。在很多老百姓看來,似乎投資都是「剛兌保本」的。哪家給的「期望回報」越高,就去買哪家的產品。對於他們來說,投資產品的標的組成,股權還是固定收益,法律風險,都不是問題,也懶得關心。
所以在我看來,要幫助這些老百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我的「筆杆子」,來不停的勸他們,給他們普及金融財務知識。只有提高老百姓的「財商」,才能減少像IGOFX這樣的悲劇重演。
二、財富管理還是中介?
很多第三方理財公司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中介的作用。他們把一個單一的產品(比如樂視融資,或者某個私募基金,等等),包裝一下賣給投資者,然後從中收取不菲的申購費,管理費,業績分成等各種費用。到最後,投資者付出了這些投資費用,並且承擔各種投資風險。而作為中介的財富管理公司,往往忙於去發行下一個產品了。
這顯然不是財富管理,而是融資中介。
以目前處於輿論漩渦中心的「樂視」為例。據財新網報道,財新記者通過梳理基金業協會備案信息發現,投資方向中明確寫有樂視系列公司的的私募基金產品共有50隻。其中有很多都是轉投樂視的項目基金(Case Fund)。而這些項目基金,通過各大財富管理公司,被分銷給了全國各地的投資者。這些財富管理公司收到了不菲的中介費用,但是投資者們在音樂退場的時候,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是「最後的接棒者」。
當然,這種商業模式也不是完全無可厚非,但你需要像投資者們披露實情。你需要告訴對方,我的收費從何而來。其中可能有哪些利益衝突,你作為投資者需要承擔哪些風險。如果沒有把這些問題一開始就講清楚,那麼我們就可能再次出現類似於「輝山乳業」和「樂視網」這樣的案例:作為中介,在售賣完產品,拿到中介費以後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但是作為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若干年後出現各種問題,到時候投資者去找誰說理?去哪裡維護自己的權益?
三、醫生的憤怒
有些讀者可能會有這個疑問:伍治堅你到底圖個啥?非洲草原中獅子在捕獵羚羊,那是一種自然生態。願意付「智商稅」的老百姓自己樂意成為理財公司忽悠的對象,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你什麼事?
這就好像一個醫院裡的醫生,看到莆田系那些江湖郎中在大街小巷發放各種廣告,以「包治百病」作為誘餌,把無知的老百姓忽悠去他們診所看病一樣。如果你是那個醫生,能不憤怒么?你不覺得至少應該站出來說兩句話么?如果連醫生都不發聲,那麼我們是不是要眼看網路上被這些低劣的小廣告宣傳所覆蓋?
在這裡我提醒大家,在你和任何財富管理公司的理財師接洽前,應該先對對方做一些盡職調查。你可以問問他,什麼大學畢業的?學的什麼專業?以前的從業經驗如何?有沒有CFA?在賣理財產品前是賣什麼的?化妝品還是汽車?我並不是說沒有相關學歷就不能成為理財師,有很多人也可以干中學,從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但是我們作為消費者,有權知道這些信息。就好比我們去醫院看病,至少我要知道對面這位醫師畢業於什麼醫科大學,有多少年從業經驗,有沒有從醫資格。
任何行業,都有一個入業門檻。做會計的,要去考會計證。做律師的,要去考律師執照。甚至開車上路的,都要考個駕照。財富管理行業,也應該遵從類似的規律。
四、路在何方?
筆者堅信,增加投資者教育,是提高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整體質量的核心所在。同時,作為財富管理行業中堅力量的理財師們,也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以投資者的個人需求為導向,而不是金融產品為導向。
好的投資建議,目的是通過教育投資者,改變投資者的消費習慣來提高投資者的理財水平,而不是向投資者推銷一個昂貴的金融產品來敷衍了事。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利益衝突信息披露。
如果一個醫生收取醫藥公司的贊助,那麼他在給病人開藥時就可能違反客觀公正的原則。好的理財顧問,會盡量減少收取第三方金融機構的傭金,或者在向投資者提供建議前充分披露他/她從第三方收取的傭金安排。
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向理財顧問問清楚,在各個階段,都有哪些收費明細。這些收費包括:申購費,年管理費,業績分成,以及各種其他費用。除了這些費用之外,他們還從其他途徑獲得哪些激勵。他們銷售的理財產品,是純粹來自於第三方,還是來自於關聯企業。
3)身體力行。
我們在判斷別人是否值得信賴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要看對方是否言行一致。好的理財顧問,給出的投資建議,必定也是他為自己和家人實踐的投資方法。如果連他自己和家人都沒有購買該理財產品,那麼投資者在購買之前應該三思而後行。
4)自我提升。
一個好的理財顧問,就像一個好的醫生。首先要有一定的職業資質,其次他從來不會停止自我提升的步伐。金融業和醫藥業一樣,總是有不斷的創新,因此原有的知識體系也總有過時的時候。如果理財顧問無法與時俱進,那麼他就無法給投資者提供最好的投資建議。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高質量的理財建議。但是在投資理財這個行業中,魚龍混雜,有不少好的投資顧問,也有很多不負責任,或者毫無良心的理財師。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幫助自己養成一雙「火眼金睛」,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將「好的」和「壞的」理財建議區分開來。這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保護自己和自己家人財富的重要技能。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是《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的作者。在京東,淘寶或者噹噹搜索書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購買到該書。
數據來源:
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Global Wealth Report 2016》
胡潤中國研究
諾亞控股(NOAH)公司年報
大馬夫婦詐騙40萬中國人300億 受害者直播自殺
50隻私募產品投資樂視 9隻忙退出
推薦閱讀:
※【債券日評】20170118 春節前資金迎來嚴峻考驗(如何識別當下的流動性情況)
※投資小課堂16:等待一個好價格不容易
※地攤小將,我沒忘了你們~
※戰勝市場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