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願意為教育花錢,過半想送孩子出國讀書

滙豐銀行最新的調查顯示,華人家庭在子女教育上最捨得花錢,而過半中國家長想送孩子出國讀書。

繼「房奴」、「車奴」之後,近幾年來出現了一個新的辭彙——「孩奴」,它描述的是那些因為孩子的生活、教育成本而倍受壓力的父母。這一辭彙的出現也暗示著,在中國,養孩子已經成為了一件高成本的事。

當然,這種高成本不只是在中國,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父母,同樣承擔著這樣的壓力。

近日,滙豐銀行(HSBC)對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顯示,從小學到大學,父母在孩子身上的平均教育支出達到了4.4萬美金(約合30萬人民幣)。在這份排名中,除了阿聯酋和美國,位居前列的基本都是華人為主的國家和地區。香港的父母們以13.2萬美金的教育支出位列第一,新加坡、台灣和大陸分別以7萬、5.6萬、4.3萬美金排到了第三、第五和第六。

(點擊查看大圖)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也被列入了這些父母的考量範圍內,他們中的五分之二表示會考慮把孩子送到國外念大學,對大陸和香港的父母來說,這樣的比例更是高達54%和53%。

如果要送孩子出國,去哪個國家好呢?在被調查家長的眼中,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成為孩子出國留學的首選目的地,比例分別為47%,40%和39%。眾所周知,這些國家的教育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頂尖的。不論翻開哪一份全球大學排行榜,前200名中都隨處可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學。

除了資金投入和準備送孩子出國念書,為了孩子將來的成功,82%的父母甚至做好了自我犧牲的準備。根據滙豐的調查,有31%的父母表示他們已經失去了個人的時間;還有25%的人放棄或者大量減少了個人娛樂活動或節假日,在香港和大陸,這樣的比例更是達到了37%和33%。

被稱為「家教大國」的新加坡有一個詞叫「kiasui」,它來源於福建方言,意思是「怕輸」。由於競爭壓力大,這種「怕輸」的文化深入到新加坡人的骨髓之中。從小家長們就緊盯著孩子的分數,課後為了不讓孩子落於人後,還花錢給他們報各種輔導班。

除了重視分數和課外補課,兩岸三地的父母還不忘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來提高競爭力。大量的課外投入也成為拉高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的主要原因。此外,北上廣的許多父母還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選學區房,因為他們的目的很明確——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這份調查中,中國的被訪父母主要來自以珠三角為代表的的大中城市,多為經濟水平良好的中產及以上家庭。對教育的焦慮和重視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巨大的不安全感。向上比,他們怕自己的孩子輸不起;同時,在社會上升渠道很少的情況下,對孩子教育的投資至少可以讓他們保持在父母所處的社會階層,而不是向下滑落。

電視劇《小別離》中有這樣一段台詞:「你今天要是進不了前100名,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這輩子就完了。」這段話或許太過絕對,但的確是中國父母的普遍心聲。

尤其對寒門子弟而言,投資教育是最有可能讓個體跨越階層障礙的「撐桿」,甚至是他們唯一可以改變命遠的方法。然而在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的今天,教育階層也愈加固化。在大中城市的家庭糾結孩子去英國還是美國留學的時候,貧困農村的孩子,可能已經早早輟學外出打工養家了。

撰文|錢婷婷 設計師|馬曉青

出品|網易數讀

推薦閱讀:

不是我們無情,這世界有時只看輸贏
女婿和中間人策略
寒門出貴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多讀兩本書
關於《盧瑟經濟學》

TAG:教育 | 家庭 | 阶层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