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我們的孩子解釋小雞雞這種存在
隔壁家浩浩媽神神秘秘地在微信上問我:「昨兒浩浩上你家找你兒子玩去,後來都玩了些什麼?」
我說:「我哪知道,我在書房碼字,他倆自己在房間里玩呢。」
浩浩媽說:「浩浩回家後,外婆問他今天玩得怎麼樣啊開心嗎?浩浩說,我跟鯉魚哥哥看小雞雞了。」
浩浩媽又說:「浩外婆一頭霧水,以為小孩子亂說話,沒當回事,就去洗澡了,出來後又發現外婆走開去洗澡的時候,浩浩偷偷用大人的手機給自己的小雞雞拍照。」
我斟酌了一下態度,小心地說:「我們跟鯉魚仔說過,不能讓別人看或者摸他的小雞雞,也不能去看別人的,因為這樣很不禮貌。他平時也都很不喜歡別人碰他小雞雞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今晚下班回家問一下他。」
浩浩媽說:「不是,我平常也發現浩浩很喜歡洗澡的時候玩自己的小雞雞。你說5歲的小孩子,會不會懂了?」
我說:「呃……性快感不需要5歲,是打出生就會有的,只是性高潮要等到青春期發育後才會有。所以就會有擦腿綜合征這樣的情況存在。」
兒童情感交叉擦腿綜合征(childhood masturbation,CM):指習慣性外陰摩擦,多見於嬰幼兒期,表現嬰幼兒雙腿交叉,摩擦刺激會陰部位,從而獲得快感,男童可見勃起,女童可有會陰肌肉的痙攣和鬆弛等現象。患兒智力正常,血清性激素水平正常,且無臨床性早熟徵象。
翻譯成人話就是:孩子沒病,他/她只是在無意中發現了,自己的身體還可以經由這樣一個途徑獲得愉悅。
如果家長不懂得這是怎麼回事,多半又羞又惱,要加以責罵,孩子就容易抑鬱了。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去,慢慢就矯正過來了。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多想那麼一想,確實也有這麼幾個道理,是不管幾歲都通用的:
你的這些器官客觀存在,你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直視它,沒有什麼好羞恥的
自慰行為沒有什麼錯,只是這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不要只沉迷這一種
浩浩媽說:「我們之前都不懂得怎樣跟他說這些東西。你們家會怎麼跟孩子說呢?」
我說:「我的一點拙見是,性教育還是要有的,如果無人指導,孩子自己胡思亂想,反而容易害怕或者自卑,大了也可能闖禍,尤其是男孩子,我也怕他以後禍害別人家姑娘。」
性教育是更廣義也更平和的事情
我們都考慮過性教育的事情,不少父母最後還是羞於啟齒,又或者只是重在防範,比如告誡孩子不可讓人觸碰他/她的隱私部位,或者進入青春期後死盯著他/她有沒有與哪個異性過從甚密,板著臉表示不贊同。
但其實性教育的範圍比這要寬得多,性別認同和生理衛生也是不可或缺的版塊。
只是不同年齡階段,需要講到什麼程度,會有不同。學齡前兒童,只需要認清以下客觀事實即可:
人有男女之分,這種分別是體現在一些具體器官上的
這些器官有一些具體的用處
鯉魚兩歲左右能說話後,我們就常常聊天,有次談到尿尿,我很平淡地說:「男生有小雞雞,所以可以站著尿,女生沒有,所以得蹲著尿才不會尿到腳。」
他立刻就很得意,覺得他比很大一群人都強,多了一樣寶貝。
我又接著說:「可是這也沒有什麼好驕傲的,女生長大後,就會有大咪咪,可以餵養小嬰兒,男生永遠都長不出大咪咪,所以永遠都做不到這件事。」
你看,這些器官並不是只有你想的那種用處,為什麼不換個角度。
至於這些器官的形態改變,也完全可以平淡地解釋。鯉魚從3歲起跟著爸爸一起洗澡,很自然地,他也會問:「為什麼爸爸你的小雞雞有毛毛?」
爸爸的解釋是:「不止小雞雞啊,你看爸爸的腋窩這裡也有好多毛毛。等你長大了,你就會長出這種毛毛。沒有長之前,你是小朋友,長了之後,你就是男人了。」
小孩子都是很機靈的,他立刻就想到了:「所以女的小朋友,也是長出大咪咪之後,才是女人。」
作為一個平胸媽媽,我覺得心情還蠻複雜的。
可是,你也沒有必要很關注你的小雞雞
首先,你確實應該好好清洗你的雞雞,因為學齡前的小男孩幾乎都是包皮過長的,如果你不翻開來洗,髒東西可能會在裡面黏住,你就尿不出來了,到時候如果去找尿尿科醫生看,可能會需要把黏住的那部分包皮皮減掉。
其次,同樣是為了乾淨衛生,沒有在洗澡的時候,就不要總去摸雞雞,如果手上沾了尿,那是不衛生的,或者手摸了髒東西有很多細菌,再去摸雞雞,那也是不衛生的,雞雞可能會發炎。
最後,你不應該在公共場所露出你的雞雞,因為有一個雞雞並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情。女孩子沒有雞雞也可以過的很好,我們並不需要使用雞雞來開車、做算術題。
晚上回家後,我小心地試探鯉魚仔:「昨晚浩浩來,你倆在房裡玩什麼來著?」
鯉魚說:「我們看到你放在桌上的一本書,很可怕!」
我進房裡一看,原來是:
所以浩浩說的看小雞雞,是看書里的小雞雞,而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也是因為看到了小雞雞的照片,所以覺得「還有這種操作?」所以才會給自己的小雞雞拍照的……
你們這些齷齪的大人……(捂臉跑開)
原文首發於我的個人公眾號:chatting_chen,歡迎大家關注。
推薦閱讀:
※如何增強孩子前進的動力?
※育兒:父母心態負面,孩子會比父母更負面
※我家小朋友就是不肯上幼兒園,咋辦?|案例帖
※心理學上的10種奇妙的親子因果關係
TAG:亲子教育 |